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9章 逼婚

小说: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作者:喜欢喝豆浆 更新时间:2025-02-23 00:08:29 源网站:2k小说网
  岳凌掷地有声的一句话,让堂上所有人皆是惊愕不止,尤其林黛玉脸颊迅速蹿红,扶着侧边的桌案,才颤颤巍巍的坐了下来,脑中则似是一片空白。

  她不清楚岳凌此时此刻是如何打算的,竟然不背着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就与林如海坦白了这些话。

  此言一出,今日若是不下个定论,就再不好收场了。

  无论林如海,岳凌还是她,经此一事都会下不了台。

  其实林黛玉昨晚的勇敢,早就深深的烙印在了岳凌的心目中。

  作为一个自小受封建礼教所荼毒的女孩子,即便是在岳凌身边生活了许久,但深入人心的观念,是无法磨灭的。

  尽管如此,林黛玉还会因为感情使然,而冒着风险来问岳凌心里话。

  她扮装走过了几百步,从侧院来到了自己下榻的偏院,恐怕每一步走过的都是内心的挣扎,由此岳凌怎能不再向前迈出一步呢?

  林黛玉自幼可都是在他的庇护下成长的。

  所以在一进门时,岳凌便打定了主意,今日便要与林如海坦白。

  只是一句话还不足够,林如海愣神之时,更是给了岳凌喘息空档,深呼口气,岳凌继续滔滔不绝的阐明内心情感,“自北上入京以来,已历经八载,这八年间,我与林妹妹朝夕相处,琴瑟和鸣,让我已经无法割舍这份情感,深陷其中。”

  “纵然身份有别,纵然年岁有差,我……”

  岳凌深深作揖,瓮声道:“愚弟虽然也是难以启齿,但唯独这份情谊,愚弟不想再辜负下去了。”

  “还求兄长原谅则个,能成全我们,我愿一直守护林妹妹,岁岁无恙。”

  一语毕,满堂沉寂。

  林黛玉的一双含情目,瞪得如同铜铃一样,眸中的情愫,浓得快要化出水来,心跳也随着岳凌的话回荡耳边,变得越来越快了。

  两人是日以继夜的相处,从中暗生情愫,曾有过许多次互相试探的交锋,可当面听到如此正式的表白,还是头一遭。

  人生来含蓄,闺阁小姐更是如此,一生中听得最动情的情话,或许就是婚书中的誓约了,哪里听得了这些。

  林黛玉实在遭不住这直白的话语,只好一手遮着滚烫的脸颊,却又舍不得错过了岳凌的表现,还露出半边脸观望着。

  起初,两边姨娘也是为之一震,等到岳凌的话说完以后,才慢慢回过神来。

  二人脸色一僵,问向林黛玉,“玉儿,侯爷向来如此吗?”

  林黛玉还愣在原地,没反应过来两人的话指的是什么,“啊?”

  周姨娘一面打量着躬身作揖的岳凌,一面凑近林黛玉的耳边,小声嘀咕道:“侯爷一直是这样直来直去的吗?”

  林黛玉脸上浮现出讪讪笑容,尴尬道:“呃……应该也没有过吧。”

  两位姨娘相视一眼,皆是越发肯定,姑娘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才被侯爷迷得七荤八素,有家也不愿意回了。

  平日里无微不至的照顾,再加上直抒胸臆的情话,本就见识不多的小姑娘,哪里经得住这些糖衣炸弹。

  别说了林黛玉了,就是她们这些半老徐娘,都没见过这阵仗。

  自家老爷和夫人在世时,那也是情谊深厚,可比起这来,还总差上几分。

  女子是最为感性的,当姨娘们能共情时,林黛玉当然也在重新审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岳凌平日里除了打趣调侃她的时候,其实还是内敛居多,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心思,恐怕也是怕逾越了分寸,毕竟林黛玉年纪真的小太多了,也正因如此,方才那一席话才让林黛玉更为动心。

  林黛玉目光灼灼的望着堂前的两人,最终将目光落在了林如海身上,想看爹爹到底会如何回应。

  两位姨娘也不由得紧张起来,攥紧了手上的帕子,默默为岳凌鼓起劲来。

  而最靠近岳凌的林如海,才是这堂上最为震惊的那一个,他有想过岳凌终有一天会与他开门见山,却没想到会是这种景象。

  不加一点掩饰,便直截了当的与他挑明了。

  像是挥出一剑,将挡在两人面前的大山都砍了去。

  林如海饮尽了茶水,又不自觉的为自己再添了一盏,手持茶盏时,都不禁微微颤抖了起来,引得茶水溅出了不少。

  “嗯……”

  众人都在场,林如海反而有些拿捏不好分寸了,若是表现的太过严肃,不顾情分的将岳凌扫地出门,那肯定也不能。

  别说他其实欣赏岳凌的能为,更看重他对林黛玉真挚的情感,而且再以林黛玉现在在外的名声,除了岳凌根本都不会有第二个选择了。

  更何况,人家是真的有陛下背书,就算不遵循他的意见,也是一纸圣旨的事。

  到时候圣旨传到扬州府,他难道还能抗旨不遵?

  可要是表现的很热络,“我就是在等你这些话……”

  那岂不是让他前期的矜持,和故作的姿态都成了笑话?

  在林如海犹豫着如何答复之时,林黛玉却有些急了。

  从爹爹和岳凌之间,林黛玉毫不犹豫的做出了选择,站来了岳凌身边,一把挎在他的手臂上,道:“爹爹,岳大哥说的不错,我这一辈子也只认岳大哥一人了!”

  林如海凝了凝眉,十分头疼的看着这个挑事的准女婿和在一旁添柴的丫头,一脸的无语。

  “玉儿,莫要胡闹。”

  “我不是胡闹,我是认真的!”

  林黛玉也挑起眉来,言辞凿凿的反驳着。

  房中再次沉寂了下来,只听得茶炉中炉火烧得正旺,碳火沙沙作响。

  林如海的手指不自然的轻叩着桌案,动作愈发急促,眉头也皱越来越深,心中暗叹道:“何来求亲?这是逼婚,逼婚呀。”

  “你们二人情谊的确慎重,可玉儿年方十四,才归家就要嫁做人妇?让我这个当爹爹的如何舍得?”

  “再看一看这安京侯府的家风,尽是一地姿色上佳的丫头,玉儿如此单纯的性子,怎能压得住内宅?”

  “婚姻大事,可不是空口白牙便能定下来的,这玉儿还在向着外人说话,真是气煞了我!”

  林如海苦恼的摇了摇头,他就这一个女儿,这也是她的掌上明珠,遗失八载就成了别人的了。

  林如海此刻真是后悔八年前的那个决定,自己非要揣度隆祐帝的心思,将林黛玉当做人质押在京城,隆祐帝一个宽仁的君主,怎会如此行事?

  不是他错走了一步棋,也不会有今日的难堪了。

  一闭眼,想到有朝一**回归朝政,入京为官,满朝同僚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说他以女婿入仕,得诸多好处,他便是脊背生寒,头痛不已。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门外忽得响起了叩门声,让紧致的气氛淡开了些。

  林如海立即起身问道:“什么人?”

  林府管家韩大高声回应道:“老爷,盐院今日核对账目时发现了差错,这会儿正在班房等您去主持。”

  林如海眼前一亮,抬起腿来便往外走去,“公事不可废,我这就来。”

  回首望了岳凌和林黛玉一眼,两人情情切切,你侬我侬,让林如海真是没眼看。

  若是留她们两个独处,还不知要因为方才的话,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林如海又赶忙补充道:“岳凌,你对盐院也极有见解,今日又是你去堂上主持的盐务,既查证出问题,必然与你的吩咐有干系,也来随我看看吧。”

  林黛玉眨了眨眼,水汪汪的眸子滴溜溜的转着,一副不舍的样子,岳凌也只好轻拍着她的手安慰。

  可林黛玉还是不愿松手,毕竟盐务那都是爹爹的事,叫岳凌走,明显只是为了将他们分开而已。

  岳凌又垂头,与林黛玉咬耳朵低声道:“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而且盐务一出事,就不会有小事,正在课考的关键时期,我去看一看也好。”

  “林大人没当面驳斥我的话,便是他心中已有动摇,这个年节度过,我们诸事能顺他的心意,往后定然不再话下了,乖。”

  林黛玉眼巴巴的点了点头,松开了手,透过月洞窗,望着两人一同走出了院门。

  天边飘过了乌云遮住了日光,两道身影也渐渐模糊不见了。

  千头万绪,都来不及诉说,林黛玉埋下情思,捏着手中的一方锦帕,默默吁出了一口气。

  看了一处比昆曲还有意思的戏码,两位姨娘主动的凑来了林黛玉的身旁,笑着安慰道:“姑娘莫要忧心,你二人心思都如此真挚,便是坚冰也化开了。老爷这会儿只是不知道如何答应,但婚事是早晚的事。”

  周姨娘则是在一旁出着主意道:“侯爷还是准备不足了,送来了三书六聘,当庭画押,岂不是一切都顺理成章?”

  白姨娘找补道:“小门小户是该如此,可侯爷能请得动尚方宝剑呀,圣旨一出,可比婚约有牌面得多。”

  “老爷最好这个颜面,若陛下真能赐婚,八字良辰由司天监来算,婚事由礼部来操办,老爷才是乐不得的。”

  两位姨娘越聊越露骨,最后都延伸到要为安京侯府开枝散叶,延续香火了。

  实在弄得林黛玉羞臊不堪,应答不上一句话。

  “诶,岳将军和老爷都不在这儿了?”

  从毡帘后,又探头探脑的走进来一个扎着双髻头的丫头。

  “明明方才吩咐要开饭了,人怎么都不见了?”

  雪雁苦恼的环视周遭,最终目光锁定在了茶案上,让林黛玉逃过一劫的第六次回炉药膳。

  鼻尖凑过去闻了闻,味道有些奇怪,让雪雁都不禁皱起眉来。

  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雪雁还是拿过了汤匙,想要尝一尝味道。

  “姑娘,这碗汤羹是岳将军做的?你不吃可要凉了。”

  这份沉重的父爱,林黛玉还不是如何消受,这就来了一个最能分担的,林黛玉连连点头,“嗯,给你吃了。”

  雪雁欢天喜地的碰了过来,舀起一勺便往美滋滋的往嘴里送。

  可舌尖一碰汤汁,便传来一阵酥麻感,咽下汤汁之后,雪雁旋即落下泪来,“姑娘这是拿我试毒呀,这汤里有毒。”

  “我要死掉了,我晚饭还没吃呢,呜呜……”

  在场众人笑得乐不可支,周姨娘上前来往雪雁嘴里灌了口水,笑着道:“这是老爷听信了你的谗言,非要去灶房亲手烹饪羹汤来,与侯爷比一比,正好最后被你消受了,也算是个轮回。”

  “你也是姑**贴身大丫鬟,怎只记得吃,待明日姑娘嫁入安京侯府,你该如何?”

  “安京侯府的汤,比林府的汤好喝。”

  雪雁瘪了瘪嘴,小声应道。

  周姨娘无语的掐了掐眉心……

  ……

  盐院正堂,

  班房中众人一脸焦急的等候着。

  再重新核验了一遍安京侯递过来的账目后,他们果然发觉了在之前并没查验出来的问题。

  在明显用盐淡季的春夏之交,盐库却意外的多拨了不少盐。

  再翻阅先前几年的记述,也没有如此明显的差异。

  更因为受长芦盐的影响,两淮盐业本就一年不比一年景气。

  起初大家只是留意了账目是否能对齐,却没有宏观的去判断这些数据的根源。

  获悉这一问题所在之后,众人便连续的翻阅账目明晰,试图从中找出有篡改账目的嫌疑,账目却是完美无缺,线索也因此终止,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林大人,侯爷。”

  入堂前后走来两人,师爷,胥吏们一同起身相迎。

  官衔更高的岳凌反而走在林如海身后,愈发让众人以为,这翁婿二人应当是已经谈妥了,如此机密要事也唤来岳凌旁听谋划,必然是盐院的自己人。

  故也不加遮掩,众人便将事情和盘托出,说了其中怪异的现象。

  绍兴师爷起身推敲道:“依照旧时惯例,销量陡增,常常因是盐商假名囤积,伺时射利,不如清查一下诸家盐商?”

  听了众人的描述,林如海向来镇定的面容上,也挂起了些疑窦。

  官场沉浮十数载,林如海深知,看起来细枝末节的一件事,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滔天巨浪。

  非季节性的销量暴涨,不知所踪的盐,和未达标的盐税,如今正值盐科考成之时,对林如海来说,实在有诸多不利。

  沉下一口气,林如海问道:“可查出了是哪里的盐库出盐最多,由谁家领盐最多?”

  绍兴师爷拱手道:“回大人,是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