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661章 尾声

小说:华娱之风起2005 作者:树下有只猫 更新时间:2025-02-23 21:13:26 源网站:新笔趣阁
  陆远不太想去,但在冯晓刚与老赵的坚持下,终是难以推却。

  “施施,一起吧。”老赵招手。

  “赵老师,我就不去了。”

  刘施施婉拒,接过车钥匙,习惯性地叮嘱:“你少喝点,我四处转转,待会直接回酒店。”

  “行!”陆远应允,给了她一个洗白白的眼神,上了老赵的车。

  冯晓刚似是意识到什么,问:“施施什么时候过来的。”

  “上午刚到。”

  “哎呀,我的疏忽。”冯晓刚一拍额头,满含歉意地说:“打扰二位了,真是不好意思。”

  “不打扰,本来也没什么大事。”

  刘施施云淡风轻地摆摆手,心里却恨不得把他剁成七八块,老娘为了今晚,憋了快两个月啦。

  魂淡!

  陆远上了车,后排总共就两人。

  冯晓刚抬起,往中间一挪,给他腾出空位。

  驾驶座上一位肤色黝黑的男子转过头来,小眼大鼻,身材干瘪瘦小。

  “陆老师,您好。”

  “您好,您好。”陆远礼貌回应,却想不起对方是谁,只依稀有点印象。

  老赵多精一人,介绍:“这是我第32个徒弟,宋晓宝。”

  小沈阳靠《不差钱》小品大火后,代言与商演不断,收入暴涨。

  按照经纪约,本山传媒要拿78,小沈阳不满,遂表示想自立门户。

  老赵也不是好相与的,限制了他的资源。

  小沈阳一飞冲天后没多久,事业便开始走下坡路。

  特别是在连续出演几部劣质作品后,人气与热度逐年下降。

  打压完不听话的徒弟,老赵决定照葫芦画瓢,想捧出第二个“小沈阳”。

  于是选择了宋晓宝。

  老赵对这位徒弟寄予厚望。

  因为小沈阳在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表演风格,实际上是模仿的宋晓宝。

  最关键的是,他比小沈阳忠诚。

  老赵遗憾地叹了口气:“本来12年的春晚,我是计划带着小宝上的,可惜节目被导演毙了。”

  “那今年可以带他上啊。”冯晓刚自然地接过话题。

  老赵笑着摇摇头:“我已经退了两年,那个舞台对我来讲,太陌生了。”

  在此之前,陆远心里很疑惑,不明白这两人的真正意图。

  毕竟冯晓刚和老赵的关系并不融洽。

  早几年《集结号》获得不少奖项,而老赵的喜剧电影也斩获大奖。

  冯晓刚和老赵在颁奖舞台上相遇。

  为感谢老赵在他拍摄《集结号》时提供苹果和化肥。

  冯晓刚亲自去给老赵念“获奖词”。

  没想到口无遮拦,说错一句话,让老赵当场黑了脸,轻飘飘地给了他一巴掌。

  事后冯晓刚大摆宴席道歉。

  此刻,冯晓刚简单的一句话,让陆远恍然大悟,意识到他们今晚碰面的真正目的,以及邀请自己同去吃饭的意图。

  春晚。

  包厢内,陆远、冯晓刚、老赵三人围坐一桌,氛围微妙。

  陆远漫不经心地夹着菜。

  “啧。”

  冯晓刚龇牙咧嘴的抿了口茅台,眉头紧锁:“我已经正式接到通知,担任今年的春晚总导演。”

  “嚯,这应该是央视春晚史上,第一次外请总导演吧。”陆远故作惊叹,举起酒杯祝贺:“冯导,恭喜恭喜!”

  “恭喜什么呀。”冯晓刚嘴角一咧,表情苦涩。

  “现在谁不清楚,春晚导演就是个烫手山芋,神仙来了都得挨骂,央视巴不得将导演一职外聘,我是被推出来的人。”

  很早之前,他便深知筹办春晚绝非易事。

  可是等任命正式下达后,他才深切体会到其中的困难远超想象。

  接到通知时,电话里先是夸他有韧性,电影导的好,有闯劲,是一件好事。

  紧接着又叮嘱,让他放心大胆的去改造,争取2014年春晚换一个全新面貌,使观众满意。

  谁知前脚结束通话,后脚立刻就接到提醒。

  首先,不要太过于自我,对可能会伤及某类人群的一些东西,要小心处理。

  其次,演员的邀请该如何选择。

  类似的电话接了不下十个,每一次都能提出点新花样。

  这比他拍《一九四二》要麻烦上百倍。

  所以冯晓刚特别能理解哈闻的苦衷,也彻底明白过来,电话里的交代等于没交代。

  “我太难了。”冯晓刚唉声叹气。

  老赵斜倚在椅背上,瞥了他一眼,懒洋洋地说道:“那你干脆拒绝算了,他们总不能强迫你当导演吧。”

  话虽如此,作为春晚常客,他很清楚央视为什么找冯晓刚。

  春晚收视率逐年下滑,遭到越来越多观众的批评,这是不争的事实。

  固然有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观众娱乐渠道变多的因素在内,但更重要的还是其他原因的影响。

  央视希望对春晚改革,这个念头很早之前就出现了。

  怎么办,只能借用外力。

  有句话说得好,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于央视而言,冯晓刚终归只是个外人。

  如果冯晓刚做得好,倒也罢了。

  若是做得不好,那就是冯晓刚自身能力存在问题,观众要骂就骂他。

  而在这个过程中,假使冯晓刚得罪了什么人,不好意思,由他自己承担。

  “我当然想拒绝,但实在无法推辞。”冯晓刚咽下酒,愁容满面,娓娓道来。

  “去年拍摄《一九四二》,我欠了一位朋友的人情。我们是多年好友,很早以前拍电影时,他还因为我的事给上面写过检讨。这次他亲自登门,让我执导春晚,你们说我哪好意思拒绝。”

  陆远与老赵对视,从彼此的眼神中读出相似的看法。

  冯晓刚的这番话,真假参半。

  人情因素固然是一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必然有着自己的野心。

  张一谋因执导2008年京城奥运会,已经晋升为“国师”级人物。

  同为知名大导演,冯晓刚自然也渴望获得类似的荣誉,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成为全民记忆中的一部分。

  而在华人圈中,能够带来如此轰动效果和长远影响力的,春晚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此他决定放手一搏。

  所以对方与老赵会面,并邀请自己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这豆腐炖草鱼味道不错。”陆远夹了片鱼肉。

  老赵笑着介绍:“搁咱东北这旮旯,叫得莫利炖鱼。”

  “得莫利?”

  “对的,这是一句满语,渡口的意思。”

  “你再尝尝这个,溜肉段。”

  两人聊着桌上菜肴,老赵那叫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冯晓刚几杯茅台下肚,见他们有意不提春晚的事情,只好开口,语气里带着些许央求。

  “老赵,你看今年要不带着徒弟再上一场?”

  在他的计划中,今年的春晚,如果想要收视率回升,必须依靠老人的回流和新人的拉新。

  老人中,老赵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位。

  在他离开春晚的这两年中,网友们对他回归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

  因为每年新的小品出炉,观众便会对比。

  最终得出结果,老赵更胜一筹,新小品没了以前的味道。

  只要老赵肯再次登台,毫无疑问,收视率必然会上涨。

  而新人方面,自然是邀请那些正当红明星露面,陆远无疑是绝佳选择。

  陆远的人气之高令人咋舌,观众缘极好,且自从成名以来从未参加过春晚。

  如果这次能被他说服,春晚的收视率上涨几个百分点应该不成问题。

  只是此人比较难请,近几年来,每届春晚总导演都尝试过请他,但从未成功过。

  老赵面上笑呵呵,态度却十分坚定:“我就算了吧。就算我答应你,估计也没用。想必你也清楚,我的小品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不适合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

  他顿了顿,语气莫名:“我一直觉得小品最大的意义就是给观众带来快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春晚这天来放松心情、娱乐自己。”

  “如果大年夜里的小品还要像个教育片一样,那小品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观众们看你是为了开心快乐,而不是来找人上课的。观众累,我也累。”

  老赵的拒绝如此干脆,超出冯晓刚的预料。

  他才端起的酒杯又放了下来,商量道:“再考虑一下吧。”

  “我真上不了,现在也没有创作。”老赵再次拒绝。

  冯晓刚见他坚持,只好将目光转向桌上另一人。

  陆远抱歉地说:“我除了拍戏之外,其他都不会,我上去能干什么?”

  你上去就有人看啊冯晓刚在心里咆哮,早就猜到他会拒绝:“唱歌!”

  “你见我在公众场合唱过几次歌,我不行的。”

  冯晓刚仍不死心:“我帮你找最好的修音师。”

  “可别。”陆远再次拒绝:“我最烦这种造假的事情。”

  他想上春晚,08年《潜伏》热播时就上了,哪还用等到现在。

  春晚对他的加成不大。

  冯晓刚抿了抿嘴唇,这两个人都拒绝了,意味着他这次来东北,无功而返。

  他还没法强硬要求。

  老赵以小品为根基,布局多个行业,如今本山传媒加上其他企业,身价已经几十亿。

  陆远虽然起步晚一些,但在商业上的成绩,丝毫不差。

  而他冯晓刚,尽管持有华谊的股票,可终究只是个打工人。

  身份不对等。

  老赵见他如此,略一沉吟,提议:“要不这样吧,我俩挂个顾问的身份。”

  “没问题!”陆远稍加思索便答应下来,他不需要上春晚,身边人需要。

  冯晓刚喝酒之际,不经意的瞥了眼老赵,相比陆远,他似乎更看重春晚。

  顾问不行,得整个副导演让他当当。

  六月底,《悬崖》的拍摄进入尾声。

  孙悦剑营救成功后,组织提前结束周乙的潜伏任务,准允周乙带着妻子和儿子撤退到苏联。

  周乙辞退了保姆刘妈、取了大笔现金,办了两张边境通行证。

  而这些,都被阴险且一直针对周乙的鲁明看到了,鲁明将情况汇报给高彬。

  高彬一合计,去火车站抓捕莎莎,借此来逼迫周乙现身,周乙自投罗网。

  “action!”

  陆远抽了最后一根烟,被绑着押赴刑场,打开监狱大门的那一刻,阳光洒满他的脸庞,他眯了下眼睛。

  好似黎明前的黑暗,悬崖边的坚守,终迎来破晓的曙光。

  外面大雪纷飞,落在他的身上,似乎在与陆远做最后道别。

  走过一条由低往高的台阶,到达终点后,在一面红色高墙前停下。

  天上飘着雪花,地上薄薄的一层白,陆远依旧穿着那身黑色西装,与以往相比,些许褶皱,静静的矗立着。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抬头望着天空,脸上露出微笑。

  这是周乙自身的傲骨和自信,更是他对为之奋斗的一方天地的殷切希望与期盼,他所希望的那方天地,应该格外不一样。

  而这样的一方天地,就在眼前,就在不远处。

  黑、白、红,三种颜色交织,给站在监视器后方的四家卫视负责人,造成极大的视觉冲击。

  黑龙江卫视副台长刘宁本来是想挑错的,不希望周乙死去。

  可望着这一幕,不得不承认,周乙的死可能是《悬崖》最好的结局,是对主人翁的升华。

  周乙,坚守信仰的背后,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

  他无法割舍儿子家乔,更无法放弃养女莎莎,同为父亲,一边更多的是责任,一边更多的是情感。

  或许,当看到孙悦剑和家乔成功越境后,他再转身救莎莎和顾秋妍,是成全了他的责任和选择,也是解脱了他的愧疚和不舍。

  所以他笑了,既是无言的告别,也是一种身心的解脱。

  其他三家电视台的总监,也怔怔的望着场内,为这一幕动容。

  红墙前的卫兵举枪。

  “砰!”

  随着两声枪响,陆远应声而倒,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身边薄薄的一层积雪映衬着他的一生,以及如雪花般纯粹,洁白的信仰。

  (本章完)sxbiquge/read/76/76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