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张河蟹了,等等吧)

  平心而论,路宽对这帮拥有独立精神的第六代是充满同情的。

  也是充满了同理心的。

  他前世也曾是胸怀电影梦,一心追索艺术理想的青年。

  只不过贾科长、王晓帅等七君子是在官方的压制中苦苦求生,自己是在资本的铁蹄下惨然败北。

  这一世打定了主意要把自己也变成资本的路老板,今天当着一帮电影艺术家的面,来充当官方的喉舌,还真是应了那句话。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只不过这条恶龙,是前世的少年身死转世。

  可是熟知国内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他知道,官方定下的这个基调是没错的,是符合电影产业发展历史潮流的。

  2003年国内电影票房的10亿,在7年后变成了100亿。

  而今天这一帮解禁的地下导演们,会在3年以后开花结果:

  贾科长的《三峡好人》拿了2006年的威尼斯金狮,王权安的《图雅的婚事》拿了当年的柏林金熊,这帮第六代们在国际舞台风光无限。

  韩山平推他出来打擂台,但现在显然还不是合适的时机。

  这帮七君子正群情激愤,他再是想给自己攫取**资本,也不能往枪口上撞啊?

  文化人的嘴那可是一个比一个的损,刚刚贾科长那煽情样儿你老韩没看着啊?

  一位电影局官员清了清嗓子:“各位,时间宝贵,回到今天的主题吧。”

  韩山平老谋深算,看着局长阴沉的脸色,当即接过话筒。

  “国内这两年有一位青年导演,作品无论是在国际影展上的认可度,还是国内票房数字都比较好。”

  “路宽导演,请你先谈一谈对国内商业电影发展的看法吧?”

  路老板心里大骂老贼无德,却仍旧面带微笑地接过话筒。

  不过他也很鸡贼,绝对不会把自己陷入不利的位置,果断把张一谋也拉下水,让自己不显得那么突兀。

  “说起国内的商业电影,公平地讲,是从去年一谋导演的《英雄》开始的。”

  “当然,国内目前商业电影从题材和配套上都还有亟待提升的空间,但是起码《英雄》这样的大片把观众吸引进了影院,这就是商业电影最大的利好。”

  贾科长凌厉反击:“路导可能误会了,我们并不是一味排斥商业片,而是国内的商业电影愈发走向了行业垄断和破坏规则的一面。”

  “别的不说,你的《小偷》我是去电影院看的,影片的质量非常高,但与此同时,连我老家的电梯里都能看到你电影的广告,这就很让我惊讶了。”

  “作为一名非类型片的导演,我对这样的电影艺术和垄断性权力的结合感到担忧,这是对公共资源的非良性攫取和利用!”

  贾科长后世因为《三峡好人》的排片和张卫平就有过一场骂战。

  他说这些话一方面是源于对艺术电影不具备市场营销条件的悲叹,也是为了彰显自己心中那一丝所谓的民主精神。

  从他后世的博文和社评看,贾科长把这种电影铺天盖地的营销叫做弥散的电影法西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破坏了平等和民主的原则。

  脑洞清奇。

  贾科长话里行间暗讽他为官方张目,没有站在同为导演的阵营,听得众人都是暗自咋舌。

  这帮第六代就是勇,太敢讲了。

  一边穿着红马甲的刘伊妃却是眼睛亮晶晶地看着路宽,不自觉地俏脸带笑。

  她特别喜欢听路宽讲电影世界的内幕,比如给她讲香江左派电影人,讲茜茜公主和维斯康蒂的故事。。。

  刘伊妃觉得无论路宽是在拍片还是在做电影有关的事情时都特别神采飞扬,好像变了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人面兽心的洗衣机。

  整个人都变得特别纯粹。

  路老板自然不惧这样的论战,当即想也不想地反驳出声。

  “贾导的思想似乎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停留在你们发轫和成长的70年代。”

  “我认为,贾科长这样把电影的正常营销,妖魔化为对公共舆论和权力的侵占是不妥的!”

  贾科长正待答话就听得路宽滔滔不绝。

  “电影有三层属性,第一,电影是技术,第二,电影是艺术,第三,电影是商品。”

  “电影不仅是你们口中解放思想、撕开舆论铁幕的艺术品,更是产业发展中最普通的一件商品。”

  “电影的拍摄、后期、发行、宣传、放映都需要成本,如果贾科长是作家,大可以凭着一支笔一张纸就去开展创作,满意就继续写,不满意就撕掉重来。”

  “但是电影可以吗?如果各位仅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个人抱负和情感去做电影,人为地割裂电影具有的商品属性,就是对投资人、对观众的极大不负责!”

  路老板顿了一下,抛出一句重磅炸弹。

  “如果各位还不能认识到时代和行业的变化,今天你们从官方的地下走到地上。”

  “明天你们依然会走到商业的地下!黑暗的地下!”

  一语既出,各方的反应不一。

  佟局等人不无赞许地点头,认可他的判断,电影市场的商业化潮流不可逆,如果你一定要做非主流,就必须做好被时代抛弃的准备。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通知任何人。

  张一谋、姜纹、何坪、陈开歌等人也是陷入沉思,他们这些第五代,反倒是先“背叛”了文艺片的队伍,率先开始了商业大片的探索。

  《英雄》之后,有《天地英雄》,有《无极》。

  其他从业者们倒是非常认可,比如于冬、董双枪等人。

  他们都是电影产业链上的一环,要么是投资人、要么是发行商。

  如果国内电影人都像贾科长、王晓帅等人这样搞个人创作,拍出来就被禁,最受伤的是他们。

  比如在《鬼子来了》上栽了个大跟头的董双枪,从此以后没再碰过姜纹的片子。

  只有北电的志愿者学生们有些懵懵懂懂,不知道两人到底谁对谁错。

  路老板说这些话不是有意挑衅,不是无的放矢,反而更像一次友好的提醒。

  因为这是基于后世的事实。

  还是以贾科长的《三峡好人》和王权安的《图雅的婚事》为例。

  诚然,这两部地下导演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影展的认可,但是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商业的“地下”!

  《三峡好人》和《黄金甲》同档期厮杀,最终只被定点在40多家影院播出,豆瓣8.1,叫好不叫座,国内票房100万余。

  而《黄金甲》呢?豆瓣5.5分被疯狂群嘲,王硕就是在这部电影里嘲讽老谋子是搞装修的。

  结果全球票房8000万美元。

  《图雅的婚事》亦然,在2007年4月上映,对打的全是好莱坞大片,最终票房120万。

  再往前的2005年的王晓帅的《青红》,斩获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票房150万左右;

  同期的大烂片《无极》,票房1.8亿。

  上哪儿说理去?

  因此路老板的前两部电影,才会千方百计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平衡,能在电影上获奖自然好。

  即使不能,也一定尽量盈利。

  因为这个时期的电影市场实在太过凋敝,还没有给他尽情地去创作和抒发个人情感的机会。

  怎么活下来最重要。

  王晓帅在七君子里面脾气最火爆,也最喜欢在媒体开炮,看着比自己小了二十岁的路宽“大放厥词”,忍不住跳出来激斗!

  “路导,你好,我看过你的两部作品,说实话我很喜欢,也很不喜欢。”

  “我觉得你是为了讨好观众和竖立噱头,故意把两部本可以深层次讨论人性的电影做了庸俗化的处理。”

  还是导演了解导演,路老板的想法是瞒不过这些整天搞作者论的艺术片导演的。

  “我承认,你的电影在文艺和商业上做了很好的平衡,但是今天既然佟局都说了既往不咎,畅所欲言,我也提出些观点来,大家碰撞碰撞,可以吗?”

  路宽自从发完言就没有坐下,对面的七君子对自己搞起了车轮战,看样子是誓要把自己这个官方走狗斩于嘴下。

  “当然,请讲。”王晓帅道:“路导有自己的电影公司,也有优质的广告渠道和发行能力,当然可以一手艺术、一手商业。”

  “但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现今国内的艺术电影已经岌岌可危,甚至比佟局刚刚所说的整体趋势更要式微。”

  “就我了解的,今年国内艺术片的排片少、场次边缘化、时间非人性化,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

  “我认为,国家把文化产业纳入战略发展的宏观格局,不仅仅是为了它的商品属性,也是为了电影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使命!”

  “因此,就这么把文艺片放到市场里优胜劣汰是不公平的,是有违科学发展规律的,艺术一定会被扭曲!”

  王晓帅的论点乍一听很有说服力,立马引起了现场的窃窃私语。

  佟局长和老韩默默对视一眼,心道这帮人即使被解禁了,还是一心搞他们的艺术电影,完全没有大局观。

  只是这样的论调听起来又不好反驳,谁能说国家发展文化产业就只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呢?

  电影的人文内涵和社会效益还要不要了?

  只有路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番话的漏洞。

  “王导把文艺片的文化使命和价值标榜地太高,或者说,把商业片对于文化输出和承载的能力看的又太低。”

  娄叶忍不住反驳他:“路导,这话有失偏颇了。”

  娄叶在戛纳就和路宽交流过,两人相对还是比较友好,路老板耐心解释道:

  “娄导稍安勿躁,我举几个例子。”

  “好莱坞对外输出他们的文化用的是什么?是商业片。”

  “好莱坞电影里,拯救世界的永远是伟大、光明、正义的霉国人,破坏世界和平的大多是俄罗斯人和华国人,他们致力于鼓吹美式民主和个人英雄主义。”

  “近年来韩流肆虐,去年韩国有一部《我的野蛮女友》在内地首映,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全中国三十岁以下的女孩们都知道韩语里的哥哥叫欧巴,知道我爱你叫撒浪嘿,甚至香江电影人量身定做了一部古装的《河东狮吼》,抄的不就是野蛮女友的概念吗?”

  “王导,娄导,我问问你们,这算不算文化输出?”

  王晓帅和娄叶有些面面相觑,可把台上的佟局长和老韩高兴坏了。

  你们这帮酸腐文人,就得路宽这样能文能武的来治!

  路老板看他们不说话,乘胜追击:“再举一个我们自己的例子吧。”

  “在电影中,中国对外输出文化目前最得力的工具是什么?也是商业片,是类型片,是功夫片!”

  路宽走到座谈会中间的空地上侃侃而谈,既然今天打定主意来给电影局当枪,就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给自己后面的规划铺路。

  他继续猛烈输出。

  “王导刚刚提到,要对文艺片进行保护,让它免于在激烈和不平衡的市场竞争中陨落,但保护真的就有用吗?”

  “2002年我到湾省跑《鼓手》的发行,同侯笑贤导演夜聊,他同我讲起了湾省电影市场的凋敝。”

  “90年代初,湾省当局推出一个叫做电影辅导金的政策,无脑地对艺术片进行扶持,打压商业电影的经济价值。”

  “结果两年都不到,艺术片成了湾省电影界的主流,带来最恶劣的后果就是观众们不会再走进电影院了,湾省本土电影彻底死亡,今天大家再去看看,百分之80的市场份额被好莱坞电影占领!”

  “在喝酒的时候,侯笑贤导演对我说,他很后悔!很后悔拍了一部《悲情城市》,各位能体会这份痛苦吗?”

  《悲情城市》是侯笑贤1989年斩获金狮的电影,他为什么会后悔拍?

  所有人都注视着路宽,渴望听到答案。

  路老板顿了顿才一字一句道:“侯笑贤很后悔,是因为他拍了一部1989年获得金狮奖的文艺片,给了湾省**错误的导向,认为文艺片是主流,可以救湾省电影。”

  “转头第二年,也即1990年,当局提出了电影辅导金政策,对文艺片进行高额补贴,让所有湾省的年轻导演走上了死磕文艺片的路子,最终使得整个湾省电影市场彻底沦陷!”

  “去年,湾省的本土电影只有15部,票房加在一起不足2000万,这是什么概念?”

  “各位,我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们一味地追求自己风格的文艺片创作,那是你们的自由,但是绝不要用文艺片需要保护的理由去试图影响面上的政策。”

  他突然加重了语气:“否则,你们会成为内地电影的罪人!成为赶绝观众、坑害投资人的罪人!”

  “这!你怎么能这么说!”

  “我们做自己喜欢的电影有错吗?”

  七君子神情愤懑,连老农民似的娄叶都有些涨红了脸。

  这话怎么说的,自己拍点儿文艺片就成了中国电影的罪人了?

  这上哪儿说理去!

  全场尽皆哗然,只有佟局长内心熨帖地啜了口茶水。

  这路宽应该来混体治啊,这特么屎盆子扣得毫无痕迹,好活儿!

  还好这小子今天是我的部将!

  现场持续了三十分钟的论战实在是太过精彩,七君子们车轮战,路老板不落下风。

  关键是他每每都能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让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物。

  这一番深入浅出,不仅是现场的专业人士,连做志愿者的北电学生们都听得频频点头。

  这就是来自一个重生者的全局视角,他跳出了这一小段的历史,去俯瞰整个国内电影的发展历程,怎么还能有对手呢?

  贾科长在七君子里面年龄最小,见哥哥们都力有不逮,反而让路宽一个人唱起了独角戏,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

  他换个了个策略,把问题抛给对方。

  “路导,你承不承认文艺片的价值?”

  路宽点头:“当然,这是每一位电影导演的自留地,包括我。”

  “那好,如果按你说的不应该实施保护政策,你告诉我们,告诉大家,文艺片应该怎么扶持?”

  田状状、韩山平等人都皱起眉头,这个问题很刁钻。

  你路宽说我们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差一点就要毁掉中国电影了。

  那你来说,怎么做,才行?

  佟局长你不是把他拉出来跟我们打擂台吗,那他说的话你总得认吧?

  如果路宽很没有分寸地提出什么政策,贾科长马上打蛇随棍上,请当局同意他的措施,考虑实施。

  刘伊妃紧张地出了一手心的汗,她看着对面的田状状紧皱的眉头,知道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坑很多。

  只可惜贾科长遇到的是一个奸猾如狐的对手。

  路老板决定釜底抽薪,跳出这个保护不保护的怪圈,直接一巴掌抽在这些自嗨导演的脸上。

  路宽嗤笑道:“我想先纠正各位一个错误的概念。”

  “为什么文艺片就需要保护?为什么文艺片就没有受众?”

  “日本导演小津是艺术片导演吧?他的历史总票房排日本前十。”

  “库布里克是艺术片导演吧?《2001漫游太空》成本1000万美元,北美票房5600万美元。”

  “还有伍迪艾伦、科恩兄弟、甚至是李安,你能说《卧虎藏龙》的票房不好吗?”

  路老板不无恶意地总结陈词:“各位,作为导演,也许我们应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这么多年有没有努力工作,为什么人家的艺术片导演有票房,我们的就无人问津。”

  “而不是去纠结保护不保护的问题!”

  王晓帅是个暴脾气,当即拍案而起:“路宽,我们拍电影的时候你也许还没有出生,有这么讲话的吗!”

  “你懂不懂得尊重?”

  如果说前面的论战还是就事论事,那路宽最后的这番话就直接上升到质疑他们艺术才华的角度。

  七君子集体红温,彻底破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