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最快更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 靠着这份执着,庄建业算是将喀喇昆仑山口地震救援行动给撑下来了。
尽管花费不菲,但却收获了包括俄国人在内的一片赞誉,其中巴基斯坦、伊朗等国更是对直—12和直—15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并排除专家组来到国内,对直—12和直—15做进一步的性能测试,腾飞集团当然是使出浑身解数来招待,以便确保几个国家的测试能够平稳有序的推进下去。
有入坑的,就有不为所动。
这其中俄国人便是典型,在高原地区观摩一番直—12和直—15的“优异”性能后,当时的俄国军事观察员便认为中国的直升机技术水平已经不亚于俄国,为了保住俄国直升机工业能力,便向国内建议与中国开展直升机方面的联合研制和生产工作。
为此俄国人专门派遣了以德约科维奇为首的航空专家团队访华,结果在国内的几个主要直升机生产厂一番考察下来,德约科维奇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直—12和直—15以及其他直升机型号的性能指标都不错,但绝大部分尚不成熟,特别是直—12和直—15,很多分系统的故障率偏高,维护保养难度大,因此德约科维奇等人预计,这两款机型想要迈向真正的成熟,至少还需要5年的磨合改良。
正因为如此,德约科维奇向俄国国内建议,不必急着与中国展开直升机方面的生产合作,只需适当的降低米—171和卡—27两款直升机的单价,就可严重打击中国国内的直升机制造业。
俄国国内很快就采纳了德约科维奇的意见,将米—171和卡—27两款直升机的报价进一步压缩,直至比俄国通常的国际报价低25%。
这还不算,两款直升机上更是加装了不少苏联末期开发的先进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配合着“现代”级导弹驱逐舰;“道尔”M1近程防空导弹;S—300远程防空导弹这些国内急需装备实施捆绑销售,
比如说“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舰载直升机只能用卡—27,其他直升机也能用,但不保证能跟“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合得来。
再比如说S—300远程防空导弹配套的掩护部队必须使用米—171,不然……不然S—300远程防空导弹就没法卖,至于为什么,俄罗斯防空兵作战手册就这么规定的,你说为什么?
靠着这个套路,俄国人将一大批米—171和卡—27倾销到国内。
尽管经过大事件国内的军费有所上升,但因为过去近二十年的忍耐期,部队的欠账太多,增长的军费补欠账都补不过来,根本就谈不上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变化。
因此,军队的盘子之前多大,现在依然还是那么大。
正因为如此,米—171和卡—27涌入部队,其他型号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再加上国内的一大堆型号的争夺,占有率进一步压缩,再加上直—12和直—15自身的缺陷,导致腾飞集团的两款直升机装备数量并不理想。
只是陆航部队象征性的采购了4架直—12和2架直—15。
这还是看在腾飞集团在喀喇昆仑山口地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总部不表示实在过意不去,如此才勉为其难的采购了一小批,主要用于高原地区的应急运输。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领现金红包!
是的,不是日常运输,只是应急运输,因为日常运输有S—70直升机,也就是说,以目前直—12和直—15的尿性,陆航根本不敢让其挑大梁,只能在紧急的情况下做个填窟窿的应急装备而已。
陆航都如此,更加挑剔的空军和海军就不用说了,除了在各自的机关刊物上大肆帮着直—12和直—15宣扬一番,照了一堆肌肉感十足的美照之后就在没有下文了。
最踏实可靠的部队都如此,就别说其他部门了,本来国内的航空产业就很滞后,国内民众连乘坐飞机出行都是件相当奢侈的事,直升机这种个性化的航空服务就更不用说了,自然是应者寥寥。
连基本的市场基础都没有,再加上直—12和直—15自身的不足,两款直升机的销售成绩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而直升机这类航空器就如同十几年后的智能手机一样,是个依靠市场刷经验的东西,只有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才能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一步步改进各个系统的配置,最终成一款成熟的经典之作。
美国和前苏联的直升机产业无不如此。
庄建业其实也想走美国和苏联的老路,依托国内把直—12和直—15两款直升机的经验刷满,就如同腾飞集团固定翼飞机的核心力作,运—15一样。
结果,庄建业的心是好的,奈何国内的直升机产业可不像运输类固定翼飞机,不说百家争鸣,也是诸侯林立,再加上欧美的民机,俄国的军机涌涌而入,蚕食成熟市场,令互掐的国内直升机制造商的处境是更加艰难。
以至于腾飞集团就算想复制运—15的成功都难,没办法,当时的运—15正好填补了高性能轻型运输机的空白,加上国际上同类产品价格虚高,国内友商产品尚未成熟,导致运—15成了蝎子粑粑独一份儿,这才给了腾飞集团狂刷经验的机会。
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机型和发动机,最终衍生出后来的运—15plus,运\油—15,运—17,TRJ—500等一系列军用运输机和支线客机等机型。
有这么明显的成功案例,深谙刷经验之道的腾飞集团何尝不想在直升机上重现如今运—15的辉煌,问题是国内的情况如此,怎么办?只能把目光放到国外了。
于是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前来考察两款直升机时,腾飞集团就如同娇滴滴的小娘子,围着钢管使出了浑身解数。
就拿直—12直升机来说吧,本来这么一款4吨级的直升机,能承载2枚轻型反潜鱼雷就不错了,但腾飞集团为了凸显直—12在海上的独立作战能力,硬是加大了发动机功率,重新做了结构优化,生生的将四枚鱼雷装到挂架上,在巴基斯坦考察团眼前飞得那叫一个欢实。
看得巴基斯坦有关人员惊叹连连,不断询问当时亲自陪同的庄建业,这么做是不是真的具备实战能力。
庄建业怎么可能说装四枚鱼雷的直—12就是飞一飞的样子货,除非你把整套反潜搜索设备拆了还差不多,很不要脸的连连点头:“放心吧,别说装四枚鱼雷,就是装六枚也照样用!”123xyq/read/4/4807/ )
尽管花费不菲,但却收获了包括俄国人在内的一片赞誉,其中巴基斯坦、伊朗等国更是对直—12和直—15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并排除专家组来到国内,对直—12和直—15做进一步的性能测试,腾飞集团当然是使出浑身解数来招待,以便确保几个国家的测试能够平稳有序的推进下去。
有入坑的,就有不为所动。
这其中俄国人便是典型,在高原地区观摩一番直—12和直—15的“优异”性能后,当时的俄国军事观察员便认为中国的直升机技术水平已经不亚于俄国,为了保住俄国直升机工业能力,便向国内建议与中国开展直升机方面的联合研制和生产工作。
为此俄国人专门派遣了以德约科维奇为首的航空专家团队访华,结果在国内的几个主要直升机生产厂一番考察下来,德约科维奇很快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直—12和直—15以及其他直升机型号的性能指标都不错,但绝大部分尚不成熟,特别是直—12和直—15,很多分系统的故障率偏高,维护保养难度大,因此德约科维奇等人预计,这两款机型想要迈向真正的成熟,至少还需要5年的磨合改良。
正因为如此,德约科维奇向俄国国内建议,不必急着与中国展开直升机方面的生产合作,只需适当的降低米—171和卡—27两款直升机的单价,就可严重打击中国国内的直升机制造业。
俄国国内很快就采纳了德约科维奇的意见,将米—171和卡—27两款直升机的报价进一步压缩,直至比俄国通常的国际报价低25%。
这还不算,两款直升机上更是加装了不少苏联末期开发的先进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配合着“现代”级导弹驱逐舰;“道尔”M1近程防空导弹;S—300远程防空导弹这些国内急需装备实施捆绑销售,
比如说“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的舰载直升机只能用卡—27,其他直升机也能用,但不保证能跟“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合得来。
再比如说S—300远程防空导弹配套的掩护部队必须使用米—171,不然……不然S—300远程防空导弹就没法卖,至于为什么,俄罗斯防空兵作战手册就这么规定的,你说为什么?
靠着这个套路,俄国人将一大批米—171和卡—27倾销到国内。
尽管经过大事件国内的军费有所上升,但因为过去近二十年的忍耐期,部队的欠账太多,增长的军费补欠账都补不过来,根本就谈不上会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变化。
因此,军队的盘子之前多大,现在依然还是那么大。
正因为如此,米—171和卡—27涌入部队,其他型号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再加上国内的一大堆型号的争夺,占有率进一步压缩,再加上直—12和直—15自身的缺陷,导致腾飞集团的两款直升机装备数量并不理想。
只是陆航部队象征性的采购了4架直—12和2架直—15。
这还是看在腾飞集团在喀喇昆仑山口地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总部不表示实在过意不去,如此才勉为其难的采购了一小批,主要用于高原地区的应急运输。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领现金红包!
是的,不是日常运输,只是应急运输,因为日常运输有S—70直升机,也就是说,以目前直—12和直—15的尿性,陆航根本不敢让其挑大梁,只能在紧急的情况下做个填窟窿的应急装备而已。
陆航都如此,更加挑剔的空军和海军就不用说了,除了在各自的机关刊物上大肆帮着直—12和直—15宣扬一番,照了一堆肌肉感十足的美照之后就在没有下文了。
最踏实可靠的部队都如此,就别说其他部门了,本来国内的航空产业就很滞后,国内民众连乘坐飞机出行都是件相当奢侈的事,直升机这种个性化的航空服务就更不用说了,自然是应者寥寥。
连基本的市场基础都没有,再加上直—12和直—15自身的不足,两款直升机的销售成绩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而直升机这类航空器就如同十几年后的智能手机一样,是个依靠市场刷经验的东西,只有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才能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一步步改进各个系统的配置,最终成一款成熟的经典之作。
美国和前苏联的直升机产业无不如此。
庄建业其实也想走美国和苏联的老路,依托国内把直—12和直—15两款直升机的经验刷满,就如同腾飞集团固定翼飞机的核心力作,运—15一样。
结果,庄建业的心是好的,奈何国内的直升机产业可不像运输类固定翼飞机,不说百家争鸣,也是诸侯林立,再加上欧美的民机,俄国的军机涌涌而入,蚕食成熟市场,令互掐的国内直升机制造商的处境是更加艰难。
以至于腾飞集团就算想复制运—15的成功都难,没办法,当时的运—15正好填补了高性能轻型运输机的空白,加上国际上同类产品价格虚高,国内友商产品尚未成熟,导致运—15成了蝎子粑粑独一份儿,这才给了腾飞集团狂刷经验的机会。
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机型和发动机,最终衍生出后来的运—15plus,运\油—15,运—17,TRJ—500等一系列军用运输机和支线客机等机型。
有这么明显的成功案例,深谙刷经验之道的腾飞集团何尝不想在直升机上重现如今运—15的辉煌,问题是国内的情况如此,怎么办?只能把目光放到国外了。
于是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前来考察两款直升机时,腾飞集团就如同娇滴滴的小娘子,围着钢管使出了浑身解数。
就拿直—12直升机来说吧,本来这么一款4吨级的直升机,能承载2枚轻型反潜鱼雷就不错了,但腾飞集团为了凸显直—12在海上的独立作战能力,硬是加大了发动机功率,重新做了结构优化,生生的将四枚鱼雷装到挂架上,在巴基斯坦考察团眼前飞得那叫一个欢实。
看得巴基斯坦有关人员惊叹连连,不断询问当时亲自陪同的庄建业,这么做是不是真的具备实战能力。
庄建业怎么可能说装四枚鱼雷的直—12就是飞一飞的样子货,除非你把整套反潜搜索设备拆了还差不多,很不要脸的连连点头:“放心吧,别说装四枚鱼雷,就是装六枚也照样用!”123xyq/read/4/4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