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最快更新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 最后便是训练问题了,无论是空军还是陆军都对成建制运输任务准备不足,自然是谈不上什么训练,以至于车辆在装载过程中状况频出,甚至有几次由于调度和驾驶员紧张,差点儿酿成事故。
不得已小满只能选出20名尖子驾驶员,配合运输部队的10名经验丰富的老士官,这才磕磕绊绊的一架飞机一架飞机的装满。
你过这也给空军和陆军提了个醒,那就是日后需要在这个科目上进行常态化训练,毕竟总部可以容忍第一次,绝不会姑息第二次。
不管怎么说部队讲究的是兵贵神速,拖拖拉拉十多个小时搞不清实在是说不过去,好在这次演练从中总结出不少宝贵的经验,小满所指挥的营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也算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当然了,除了演练装载,总结经验外,空军把运输机的家底儿都拿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则是所谓“展示”,正因为如此第二天一大早,得到通知的媒体被允许进入基地进行拍摄。
然后这些见多识广的媒体记者们便见到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震撼一幕。
只见40架大中型运输机在机场的跑道上一字排开,以大象漫步的姿态完成起飞前的所有准备,待基地塔台发出可以起飞的指令,从运—17开始,每间隔三分钟便有一架运输机腾空而起,很快40架运输机结成6个编队,在数架苏—27战斗机的护航下朝着西北大漠急速飞去。
中午十分,中央TV电视台午间新闻栏目的国内新闻快要结束时插播了一条不到20秒的新闻简讯,题为《我军首次实施成建制战略空运》,新闻稿中规中矩,没有丝毫出彩的地方,但画面却用一个长镜头将40架大中型运输机大象漫步的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只有短短的20秒的时间,却将大中型运输机起飞前那种压迫感和紧张感完全的释放出来,可以说是大片感十足,不说能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疤吧,那也会令人冲击感爆棚。
很快这段只有20秒的视频便被技术大牛截取下来,投放到互联网的论坛上,立刻引起诸多网友的讨论。
资深的军迷网络自然是沸腾的,这么多年抱着报刊杂志看的都是国外的运输机,国内的运输机虽然也有出现在杂志上,不是描述不清楚就是只有含糊的一两张图片,连个对比的具体参数都没有,让军迷们那叫一个抓心挠肝。
如今20秒的画面虽然短,却把空军的几款主力运输机全都展现出来,这对军迷来说无异于是一场节日般的盛宴。
以至于不少人都在论坛内抒发着激动的喜悦,更有甚者将今天称作国内战略空运的元年。
至于根据这几型运输机开发的所谓支援类飞机的理性贴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人为此发了上万字的文稿,就是为了说明这几型飞机对国内的巨大价值。
有人狂欢,当然就有人抬杠甚至是唱反调,不是说新闻中的20秒画面是假的,就是认为这些飞机不可能全是纯国产,至于那些跳出装备本身,从人文角度解读劳民伤财的更是大有人在。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军迷和唱反调的都是手握键盘,眼看屏幕谁怕谁呀?
于是一系列的撕逼和骂战从20秒视频出现在网上的第一时间就变得极为激烈,之后持续数天,可谓打得是昏天暗地。
然而那些唱反调的言论在国内遭到广大军迷的严重批驳,但却受到诸多海外媒体的青睐,原因很简单,不少海外媒体根本就不相信国内有会这样的实力和能力运作一次成建制战略空运。
于是他们选择性的相信那些唱反调者的言论,并冠以“知情人士”或“匿名人士”加以渲染。
当然了,有选择性失明的,自然也有理性的,呼吁要注意这次极具代表意义的战略空运演练,不过话虽然说得漂亮,可到最后却又觉得国内在战略空运上还只是个小学生,想要真正形成威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而言海外媒体依旧以其高人一等的态度认为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并没有新闻画面中展现的那么震撼。
耐人寻味的是俄国媒体这一次并没有对国内的战略空运演练如以往一样给予中性,甚至的褒扬的评价,而是跟西方的诸多媒体一样,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评。
甚至在某些措辞上比西方媒体还激烈和大胆。
其中一篇分析文章更是从运—17开始将中国腾飞生产的几款运输机批的是一无是处,临到最后话锋一转,将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称为国内空军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当中为数不多的亮点,然后便不要脸的大谈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的巨大实战价值以及后续改进型的强大性能。
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与其说是深度分析,还不说是变相的广告更加贴切。
而这次国内这次战略空运演练除了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周边造成强大冲击外,影响最大就是俄国了,没办法,如果国内的军用运输机可以自给自足的话,那俄国国内那么多二手的伊尔—76可怎么办?
正因为如此,俄国的媒体除了批评之外,还派出了军售代表告知国内,俄制的伊尔—76MD运输机可以在之前报价的基础上降价20%。
这还不算,后续更为先进的伊尔—76改进型同样可以优先出售给国内,价格同样有很大的优惠。
一改数年前国内寻求采购伊尔—76时,漫天要价的嘴脸,恨不得抱着国内大腿狂喊低价大促销。
没办法,不管国内唱反调的叫的多欢,俄国的军火生产厂心里很清楚,以中国那种只要自己有的东西,别人的就靠边站的做派,伊尔—76可能真的要凉凉。
若是数年前凉凉也就凉凉了,问题是俄国军火商瞧准国内战略运输机的空白,近些年投入巨资翻新了相关的生产线,就等着大把的二手伊尔—76改装订单雪花片一样的飘来。
结果,国内自己的中大型军用运输机居然成了气候,这些年投的钱眼看就要打水漂,俄国军火商们那心情可想而知。
架子拿不住了,只能挥泪大甩卖,毕竟能挽回一点儿损失是一点儿,总比一分不赚把底裤赔光要强。
眼瞅着运输机制造商如此状况,俄国的其他军火制造商同样坐不住了,没办法,这种灰犀牛谁都扛不住,于是合起伙来通过政府授权俄国驻华武官处,即刻了解国内相关装备的实时动态。
了解这方面最好的切入点便是演习,于是俄国驻华武官处一番操作之后,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获得了前往西北大漠观摩演习的资格。
当然这一切,坐在飞机上的小满并不知情,他只知道,当飞机降落的那一刻,一场恶战正等着他!123xyq/read/4/4807/ )
不得已小满只能选出20名尖子驾驶员,配合运输部队的10名经验丰富的老士官,这才磕磕绊绊的一架飞机一架飞机的装满。
你过这也给空军和陆军提了个醒,那就是日后需要在这个科目上进行常态化训练,毕竟总部可以容忍第一次,绝不会姑息第二次。
不管怎么说部队讲究的是兵贵神速,拖拖拉拉十多个小时搞不清实在是说不过去,好在这次演练从中总结出不少宝贵的经验,小满所指挥的营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也算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当然了,除了演练装载,总结经验外,空军把运输机的家底儿都拿出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则是所谓“展示”,正因为如此第二天一大早,得到通知的媒体被允许进入基地进行拍摄。
然后这些见多识广的媒体记者们便见到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震撼一幕。
只见40架大中型运输机在机场的跑道上一字排开,以大象漫步的姿态完成起飞前的所有准备,待基地塔台发出可以起飞的指令,从运—17开始,每间隔三分钟便有一架运输机腾空而起,很快40架运输机结成6个编队,在数架苏—27战斗机的护航下朝着西北大漠急速飞去。
中午十分,中央TV电视台午间新闻栏目的国内新闻快要结束时插播了一条不到20秒的新闻简讯,题为《我军首次实施成建制战略空运》,新闻稿中规中矩,没有丝毫出彩的地方,但画面却用一个长镜头将40架大中型运输机大象漫步的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只有短短的20秒的时间,却将大中型运输机起飞前那种压迫感和紧张感完全的释放出来,可以说是大片感十足,不说能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疤吧,那也会令人冲击感爆棚。
很快这段只有20秒的视频便被技术大牛截取下来,投放到互联网的论坛上,立刻引起诸多网友的讨论。
资深的军迷网络自然是沸腾的,这么多年抱着报刊杂志看的都是国外的运输机,国内的运输机虽然也有出现在杂志上,不是描述不清楚就是只有含糊的一两张图片,连个对比的具体参数都没有,让军迷们那叫一个抓心挠肝。
如今20秒的画面虽然短,却把空军的几款主力运输机全都展现出来,这对军迷来说无异于是一场节日般的盛宴。
以至于不少人都在论坛内抒发着激动的喜悦,更有甚者将今天称作国内战略空运的元年。
至于根据这几型运输机开发的所谓支援类飞机的理性贴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人为此发了上万字的文稿,就是为了说明这几型飞机对国内的巨大价值。
有人狂欢,当然就有人抬杠甚至是唱反调,不是说新闻中的20秒画面是假的,就是认为这些飞机不可能全是纯国产,至于那些跳出装备本身,从人文角度解读劳民伤财的更是大有人在。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军迷和唱反调的都是手握键盘,眼看屏幕谁怕谁呀?
于是一系列的撕逼和骂战从20秒视频出现在网上的第一时间就变得极为激烈,之后持续数天,可谓打得是昏天暗地。
然而那些唱反调的言论在国内遭到广大军迷的严重批驳,但却受到诸多海外媒体的青睐,原因很简单,不少海外媒体根本就不相信国内有会这样的实力和能力运作一次成建制战略空运。
于是他们选择性的相信那些唱反调者的言论,并冠以“知情人士”或“匿名人士”加以渲染。
当然了,有选择性失明的,自然也有理性的,呼吁要注意这次极具代表意义的战略空运演练,不过话虽然说得漂亮,可到最后却又觉得国内在战略空运上还只是个小学生,想要真正形成威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而言海外媒体依旧以其高人一等的态度认为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并没有新闻画面中展现的那么震撼。
耐人寻味的是俄国媒体这一次并没有对国内的战略空运演练如以往一样给予中性,甚至的褒扬的评价,而是跟西方的诸多媒体一样,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评。
甚至在某些措辞上比西方媒体还激烈和大胆。
其中一篇分析文章更是从运—17开始将中国腾飞生产的几款运输机批的是一无是处,临到最后话锋一转,将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称为国内空军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当中为数不多的亮点,然后便不要脸的大谈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的巨大实战价值以及后续改进型的强大性能。
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与其说是深度分析,还不说是变相的广告更加贴切。
而这次国内这次战略空运演练除了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周边造成强大冲击外,影响最大就是俄国了,没办法,如果国内的军用运输机可以自给自足的话,那俄国国内那么多二手的伊尔—76可怎么办?
正因为如此,俄国的媒体除了批评之外,还派出了军售代表告知国内,俄制的伊尔—76MD运输机可以在之前报价的基础上降价20%。
这还不算,后续更为先进的伊尔—76改进型同样可以优先出售给国内,价格同样有很大的优惠。
一改数年前国内寻求采购伊尔—76时,漫天要价的嘴脸,恨不得抱着国内大腿狂喊低价大促销。
没办法,不管国内唱反调的叫的多欢,俄国的军火生产厂心里很清楚,以中国那种只要自己有的东西,别人的就靠边站的做派,伊尔—76可能真的要凉凉。
若是数年前凉凉也就凉凉了,问题是俄国军火商瞧准国内战略运输机的空白,近些年投入巨资翻新了相关的生产线,就等着大把的二手伊尔—76改装订单雪花片一样的飘来。
结果,国内自己的中大型军用运输机居然成了气候,这些年投的钱眼看就要打水漂,俄国军火商们那心情可想而知。
架子拿不住了,只能挥泪大甩卖,毕竟能挽回一点儿损失是一点儿,总比一分不赚把底裤赔光要强。
眼瞅着运输机制造商如此状况,俄国的其他军火制造商同样坐不住了,没办法,这种灰犀牛谁都扛不住,于是合起伙来通过政府授权俄国驻华武官处,即刻了解国内相关装备的实时动态。
了解这方面最好的切入点便是演习,于是俄国驻华武官处一番操作之后,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获得了前往西北大漠观摩演习的资格。
当然这一切,坐在飞机上的小满并不知情,他只知道,当飞机降落的那一刻,一场恶战正等着他!123xyq/read/4/4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