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宫,重明苑,皇帝修身、治学所在。
在关羽巡查江都春耕事务后,便每日入宫到这重明苑里,旁听皇帝的学业。
关东四州有许多在世大儒,可偏偏是躲过曹操、曹丕父子屠刀的大儒、名士,这些人跟曹魏有着难以磨灭的关系。
这种人自然不能征辟为博士,入宫为皇帝讲学。
这也是曹魏境内的悲哀,竟然没有几个‘不食周粟’的隐世名士。世家、名士连几个像样的、装模作样的人都无,那与如今的汉室朝廷之间,自然缺乏缓和的余地,也没有可以沟通的桥梁。
元从老人也都盯着,谁敢跟善变、无底线的关东世家、名士合作?
元从旧臣们追随先帝披荆斩棘,家属亲旧、乡党多受牵连,遭到迫害、诛连;或死在历次的战斗中。
这笔仇很重,谁敢轻易去与关东士族媾和?
教育资源、传承、话语权多集中在关东士族手里,现在不征辟这些人入宫讲学,那为皇帝讲学的博士人选,只能从荆州、湘州、益州、司州里推选。
这类偏僻地方上的‘名士’,也就关起门时可以充一充门面,若是让这些名士、博士去关东四州进行学术讨论。
别说讨论、争辩,这些人面对关东四州的学阀时,连腰杆子都直不起来。
那该怎么办?
只能从关东四州里搜索,将那些背景相对干净、与魏国牵连不深的名士征入朝中,为皇帝讲学。
算来算去只有一个胡昭,名声既能压得住当世的诽议,教学本事也是天下皆知的强悍;可胡昭的儿子胡纂是魏国的郎官,很不巧在汉军北伐期间,胡纂在司马懿军中做事,阵殁军中。
然后呢,司马懿又是胡昭的学生;司马懿目前仅有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师昭二字,可见胡昭这位孔明先生在司马懿心中的地位。
身为朝廷的执宰,关羽不能单纯考虑自己的喜恶,这要从大局整体来考虑、衡量此事。
在黄门侍郎诸葛绪、将军孙朗的再三举荐下,关羽才同意征辟胡昭,并把这个重要的事情托付给豫州牧庞林。
为了表示对胡昭的尊重,侍中诸葛乔前往陆浑山拜谒胡昭,以公车迎胡昭入朝。
如今的胡昭已年近七旬,年青的时候正值关东群雄起兵,他拒绝了袁绍的屡次邀请,索性逃到山中隐居。不经营产业,在山中讲学,启蒙、教化山中避难的士民子弟。
后曹操稳定局势邀请胡昭,胡昭不得已去见曹操,当面拒绝入朝为官,曹操以人各有志为由放还胡昭。
再到襄樊战役前期,陆浑县吏孙朗率吏民响应关羽,与许多难民一起向荆州迁移。
关羽为孙朗补充了军械、吏士,命孙朗返回陆浑一带骚扰魏军后勤,孙朗率军到陆浑南边的长乐亭时驻军,就一起盟誓,说这位孔明先生是一个贤良的人,相互约定不去侵扰胡昭周围。
而现在,年近七旬精神依旧抖擞的这位孔明先生正在亭中讲学;听讲的除了皇帝外,还有许多黄门侍郎、当值的宿卫郎官,以及侍中、常侍。
关羽也不时来听讲,他的那一套学问只适合做家传,不适合教育皇帝。
胡昭长期有教无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方式生动、生趣;为皇帝分析当下形势、事件时援引典故信手拈来,能讲的十分通透。
今日胡昭又在为皇帝分析陈国的六部卿、少卿的人选优劣;陈国的六部的名称、指责与汉尚书六部稍稍有些区别。
陈国六部以式部为首,式部既是汉室尚书省的吏部,是确定礼仪规格的机构。
比如罗蒙的两个儿子罗式、罗宪,式宪有楷模、标准的意思;式,可以解释为公式、教条;宪,本身就是法度、典范、历法的含义。
将吏部改名为式部,合乎一定的道理……但这却是对儒家士人的挑衅。
很早之前田信确立陈国官制之时,草拟、最初的六部就是以吏部为主;现在汉室尚书省跟进,田信自己却把吏部改为式部,这引发的议论、推测涵盖朝野、敌我。
陈国官制可以用六部、五寺、三院,两监、一府来概括,先是六部,有式部卿胡潜、兵部卿虞世方、吏部卿杨阜、工部卿周白、户部卿遥授徐祚、刑部卿遥授张温。
此外还有奉常寺、鸿胪寺、光禄寺、大理寺、内务寺这五个六部外的补充机构;三院是督察院、枢密院、议政院;两监是国子监、钦天监,一府是专管田氏宗族的宗人府。
从先秦传承至前汉、后汉,再到季汉的三公九卿制度,终于在田信手里完成了全面的改组。
这一套官制里,并不涉及府兵、汉僮义从的指挥、统率机构;显然一切兵权,还是以‘北府’为核心。
到目前为止,北府里所有的中将、少将,并不兼任地方郡守,或中枢职务。
这种有目的的分割,很受胡昭的推崇……再推崇,也要诟病礼部改名为式部。好端端的改这样一个无意义,却象征性很大的机构名称,那目的就是冲着‘礼’字的象征性去的。
对此胡昭能有什么办法?
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如今天下绝大多数人士人都是叛臣,或家族、本人有过背叛的履历、污点。两汉对待孔家不薄,既有二王三恪奉殷商子姓宗庙的宋公,也有几乎半世袭的博士。
汉军北伐期间,关东还一度闹出复辟汉帝的闹剧来。始作俑者杨俊、颜斐、郭奕这些人齐刷刷的跑到岭南做官去了,弄得黑锅黏在关东士人头顶上,甩都甩不掉。
现在好了,孔家的宋公没了,由大将军为宋公,嗣奉殷商宗庙。
至午休时,胡昭与关羽一起用餐,讨论皇帝的课程、学业。
午餐相对丰盛一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大将军体型匀称,终于可以放开饮食,偶尔能吃一些大油重盐之物……比如田信冬季送来的烟熏肉。
风干、盐淹,做酱是常见的肉类保存方式,烟熏属于少见的储存方式。
指南车、烟熏肉一起送到江都,关羽想明白用意后,心中那点芥蒂也就消散了。
很显然,白虹剑当众旋转去找什么妖魔,一定是因为指南车的磁石手段;让曹丕吸烟,纯粹就是为了用烟气去呛、折腾、戏弄曹丕。
肉条都能用烟气熏成黑乎乎不腐的干肉,就别说人的肺腑。
自己能想明白这些关键,可就怕皇帝想不明白。
彼此有心结,自己去说不一定有用,得让胡昭这样深受皇帝崇敬的人来引导。
同时最重要的是,不能泄露指南车、烟熏肉,与当日的关系。
通过这段时间的旁听,关羽大致认为胡昭是个可以托付心事的人,就夹起熏肉薄片送服入口:“孔明先生,可知关某难言之隐?”
在关羽巡查江都春耕事务后,便每日入宫到这重明苑里,旁听皇帝的学业。
关东四州有许多在世大儒,可偏偏是躲过曹操、曹丕父子屠刀的大儒、名士,这些人跟曹魏有着难以磨灭的关系。
这种人自然不能征辟为博士,入宫为皇帝讲学。
这也是曹魏境内的悲哀,竟然没有几个‘不食周粟’的隐世名士。世家、名士连几个像样的、装模作样的人都无,那与如今的汉室朝廷之间,自然缺乏缓和的余地,也没有可以沟通的桥梁。
元从老人也都盯着,谁敢跟善变、无底线的关东世家、名士合作?
元从旧臣们追随先帝披荆斩棘,家属亲旧、乡党多受牵连,遭到迫害、诛连;或死在历次的战斗中。
这笔仇很重,谁敢轻易去与关东士族媾和?
教育资源、传承、话语权多集中在关东士族手里,现在不征辟这些人入宫讲学,那为皇帝讲学的博士人选,只能从荆州、湘州、益州、司州里推选。
这类偏僻地方上的‘名士’,也就关起门时可以充一充门面,若是让这些名士、博士去关东四州进行学术讨论。
别说讨论、争辩,这些人面对关东四州的学阀时,连腰杆子都直不起来。
那该怎么办?
只能从关东四州里搜索,将那些背景相对干净、与魏国牵连不深的名士征入朝中,为皇帝讲学。
算来算去只有一个胡昭,名声既能压得住当世的诽议,教学本事也是天下皆知的强悍;可胡昭的儿子胡纂是魏国的郎官,很不巧在汉军北伐期间,胡纂在司马懿军中做事,阵殁军中。
然后呢,司马懿又是胡昭的学生;司马懿目前仅有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师昭二字,可见胡昭这位孔明先生在司马懿心中的地位。
身为朝廷的执宰,关羽不能单纯考虑自己的喜恶,这要从大局整体来考虑、衡量此事。
在黄门侍郎诸葛绪、将军孙朗的再三举荐下,关羽才同意征辟胡昭,并把这个重要的事情托付给豫州牧庞林。
为了表示对胡昭的尊重,侍中诸葛乔前往陆浑山拜谒胡昭,以公车迎胡昭入朝。
如今的胡昭已年近七旬,年青的时候正值关东群雄起兵,他拒绝了袁绍的屡次邀请,索性逃到山中隐居。不经营产业,在山中讲学,启蒙、教化山中避难的士民子弟。
后曹操稳定局势邀请胡昭,胡昭不得已去见曹操,当面拒绝入朝为官,曹操以人各有志为由放还胡昭。
再到襄樊战役前期,陆浑县吏孙朗率吏民响应关羽,与许多难民一起向荆州迁移。
关羽为孙朗补充了军械、吏士,命孙朗返回陆浑一带骚扰魏军后勤,孙朗率军到陆浑南边的长乐亭时驻军,就一起盟誓,说这位孔明先生是一个贤良的人,相互约定不去侵扰胡昭周围。
而现在,年近七旬精神依旧抖擞的这位孔明先生正在亭中讲学;听讲的除了皇帝外,还有许多黄门侍郎、当值的宿卫郎官,以及侍中、常侍。
关羽也不时来听讲,他的那一套学问只适合做家传,不适合教育皇帝。
胡昭长期有教无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方式生动、生趣;为皇帝分析当下形势、事件时援引典故信手拈来,能讲的十分通透。
今日胡昭又在为皇帝分析陈国的六部卿、少卿的人选优劣;陈国的六部的名称、指责与汉尚书六部稍稍有些区别。
陈国六部以式部为首,式部既是汉室尚书省的吏部,是确定礼仪规格的机构。
比如罗蒙的两个儿子罗式、罗宪,式宪有楷模、标准的意思;式,可以解释为公式、教条;宪,本身就是法度、典范、历法的含义。
将吏部改名为式部,合乎一定的道理……但这却是对儒家士人的挑衅。
很早之前田信确立陈国官制之时,草拟、最初的六部就是以吏部为主;现在汉室尚书省跟进,田信自己却把吏部改为式部,这引发的议论、推测涵盖朝野、敌我。
陈国官制可以用六部、五寺、三院,两监、一府来概括,先是六部,有式部卿胡潜、兵部卿虞世方、吏部卿杨阜、工部卿周白、户部卿遥授徐祚、刑部卿遥授张温。
此外还有奉常寺、鸿胪寺、光禄寺、大理寺、内务寺这五个六部外的补充机构;三院是督察院、枢密院、议政院;两监是国子监、钦天监,一府是专管田氏宗族的宗人府。
从先秦传承至前汉、后汉,再到季汉的三公九卿制度,终于在田信手里完成了全面的改组。
这一套官制里,并不涉及府兵、汉僮义从的指挥、统率机构;显然一切兵权,还是以‘北府’为核心。
到目前为止,北府里所有的中将、少将,并不兼任地方郡守,或中枢职务。
这种有目的的分割,很受胡昭的推崇……再推崇,也要诟病礼部改名为式部。好端端的改这样一个无意义,却象征性很大的机构名称,那目的就是冲着‘礼’字的象征性去的。
对此胡昭能有什么办法?
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如今天下绝大多数人士人都是叛臣,或家族、本人有过背叛的履历、污点。两汉对待孔家不薄,既有二王三恪奉殷商子姓宗庙的宋公,也有几乎半世袭的博士。
汉军北伐期间,关东还一度闹出复辟汉帝的闹剧来。始作俑者杨俊、颜斐、郭奕这些人齐刷刷的跑到岭南做官去了,弄得黑锅黏在关东士人头顶上,甩都甩不掉。
现在好了,孔家的宋公没了,由大将军为宋公,嗣奉殷商宗庙。
至午休时,胡昭与关羽一起用餐,讨论皇帝的课程、学业。
午餐相对丰盛一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大将军体型匀称,终于可以放开饮食,偶尔能吃一些大油重盐之物……比如田信冬季送来的烟熏肉。
风干、盐淹,做酱是常见的肉类保存方式,烟熏属于少见的储存方式。
指南车、烟熏肉一起送到江都,关羽想明白用意后,心中那点芥蒂也就消散了。
很显然,白虹剑当众旋转去找什么妖魔,一定是因为指南车的磁石手段;让曹丕吸烟,纯粹就是为了用烟气去呛、折腾、戏弄曹丕。
肉条都能用烟气熏成黑乎乎不腐的干肉,就别说人的肺腑。
自己能想明白这些关键,可就怕皇帝想不明白。
彼此有心结,自己去说不一定有用,得让胡昭这样深受皇帝崇敬的人来引导。
同时最重要的是,不能泄露指南车、烟熏肉,与当日的关系。
通过这段时间的旁听,关羽大致认为胡昭是个可以托付心事的人,就夹起熏肉薄片送服入口:“孔明先生,可知关某难言之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