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继母后改造全家 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发

小说:穿成继母后改造全家 作者:乱了来 更新时间:2025-10-17 03:56:33 源网站:2k小说网
  突然,一道轻微的响动传来。像是有人轻轻叩击门框的声音。

  柳芸警觉地抬头:“谁?”她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

  “我。”阿珑低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柳芸打开门,看到阿珑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月光下,他的轮廓显得格外冷峻。

  “什么事?”

  阿珑递过来一个布袋,里面传出瓶罐碰撞的声响。

  “止血剂、麻醉剂、安眠剂、泻药。”他一字一顿地说,“祝大道坦途。”

  柳芸看着眼前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突然很想给他一拳。这个时候送这些东西,分明是觉得他们会遇到危险。

  布袋很沉,里面装的都是阿珑精心调配的药物。每一样都是保命的东西,却也意味着路途的凶险。

  阿珑转身要走,柳芸叫住他:“等等。”

  他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

  “谢谢。”柳芸说,“如果......如果你改变主意了,随时可以来找我们。”

  阿珑的背影顿了顿,最终什么也没说,消失在了夜色中。

  柳芸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没有动作。直到一阵凉风吹来,她才回过神,轻轻关上了门。

  柳芸将药收拾好,在院中驻足片刻。她抬头望向天际,月色朦胧,如同一层薄纱笼罩大地。四年了,这片天空见证了太多故事,如今却要说再见。

  屋内传来孩子们收拾行李的窸窣声响,偶尔夹杂着压低的笑语。

  “四娘,把你的那件新衣裳给我。”大郎轻声唤道。

  “干嘛?”四郎抱着衣裳不撒手。

  “你叠得不整齐,给我重新叠。”

  “我自己来!”

  柳芸听着孩子们的对话,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转身走进屋内,只见四个孩子围着灵翼书箱忙碌。

  殷欢正在厨房收拾餐具,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师父,我把常用的锅碗都收拾好了,路上用得着。”

  “嗯。”柳芸点头,目光落在案板上的几个油布包上,“这是?”

  “赵嫂送来的干粮,还有些调料。”殷欢小心翼翼地将油布包放入箱中,“她说清明节经常下雨,让我们路上当心。”

  韩宇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新到手的路引,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娘子,你看!这路引可真是来得及时。”

  柳芸瞥了他一眼:“收好了,别弄丢。”

  “那是自然!”韩宇将路引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又忍不住道,“我把新做的衣服全带齐了,到了京城绝不会给娘子掉链子。”

  “就你事多。”柳芸轻哼一声。

  夜色渐深,一家人又清点了一遍行李。两匹新买的马儿在院中休息,马车已经装载妥当。四**古筝被特意安置在车顶加装的木槽中,刚好容得下。

  柳芸检查着自己的玉兰闺秀匣,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日常用品和替换衣裳。装青龙刀的木匣放在手边,一副弓箭挂在车厢内,随时可以取用。

  马车底下藏着一根铁棍,她的腰间别着**和弹弓。银钱已经换成银票,缝在衣服里,只留下五十两碎银给殷欢应付路上开销。

  “阿娘,我们都打点妥当了!”四个孩子齐声喊道,脸上带着期待的神色。

  夜深人静,柳芸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此起彼伏的虫鸣。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在她心头投下斑驳的影子。

  这个房间承载了太多回忆。四年前,她带着满身伤痛来到这里,如今要带着一家人启程前往京城。命运总是如此奇妙,让人猜不透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柳芸已经醒来。她仔细地穿好藏着银票的春衫,检查别在腰间的**和弹弓。

  阿珑自昨夜离开后,便再未出现,想来是有意避开了这送别的场面。

  柳芸蹲在门口磨刀,刀刃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芒。韩宇又一次提起阿珑的事。

  “娘子,要不要再劝劝阿珑?”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既然不愿意,难道要绑着走?”柳芸手中的刀发出细微的沙沙声,语气平淡。

  韩宇讪讪一笑,不敢再多言。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早饭,格外珍惜这顿热乎饭。文氏特意煮了红豆粥,还炒了几个可口的小菜。

  “路上多加小心。”文氏递过来两个油布包,“这里面有雨伞、帐篷,还有些干粮。清明节雨水纷飞,别着凉了。”

  “多谢阿娘。”柳芸接过油布包,轻声道。

  太阳渐渐升起,村里的人们陆续来到村口送行。柳芸和韩宇各自骑上马,殷欢赶着载着孩子的马车,缓缓驶出村口。

  大院的人都来了,站在村口目送他们远去。晨风中,传来断断续续的叮嘱声。

  “路上小心!”

  “到了京城记得写信回来!”

  “有空常回来看看!”

  柳芸回头望去,晨雾中的村庄渐渐模糊。这里曾是她的避风港,如今却要启程远行。

  马蹄声踏在泥土路上,发出规律的声响。春日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照在身上恰到好处。

  四娘抱着古筝,坐在马车里哼着小曲。三郎趴在车窗边,好奇地打量着沿途的风景。大郎和二郎安静地坐着,偶尔小声交谈。

  殷欢赶着马车,时不时回头看看孩子们。韩宇骑在马上,不时打量四周,神情警惕。

  柳芸骑在马上,目光远眺前方。春日的阳光洒在她的侧脸上,在她眼底投下一片温暖的光影。

  柳芸骑在马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心中暗暗感慨。芸香府那边平坦开阔的沃野在这里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零星的农田散落在山谷间,如同被打碎的镜子般支离破碎。

  山间薄雾缭绕,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在山间投下斑驳的光影,为这幅天然画卷增添了几分灵动。

  “娘亲,你看那边!”三郎突然扯了扯柳芸的衣袖,兴奋地指着远处,“那些房子像不像我们在芸香府看过的榫卯?”

  柳芸循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山腰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建筑,远远望去确实像极了孩子们玩耍的榫卯。房屋或高或低,或疏或密,层层叠叠地依山而建,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这里的房子可真多。”四娘趴在马车窗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景色,“比芸香府热闹多了。”

  韩宇牵着马缰绳,笑着解释道:“宁州地处要道,商贾云集。这里的百姓大多靠经商为生,就这点农田,哪够养活一家子人。”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房子?”三郎歪着头问道。

  “没错。”韩宇点点头,“商人们需要地方住,需要地方做生意,久而久之,房子自然就多了起来。”

  柳芸默默听着韩宇的解释,目光扫过道路两旁频繁出现的茶棚小摊。这些都是宁州商业发达的明证。茶棚里三三两两坐着赶路歇脚的商人,有的在谈生意,有的在品茶闲聊,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