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脚步来的异常迅速。
在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后,第一场春雨给这片萧瑟已久的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仅仅几天功夫,大批植物就感觉到了春的气息,开始从蛰伏中苏醒,竞相绽放嫩绿的叶芽。
湿漉漉的带着雨滴的黄色腊梅花周围,到处是一片新绿,无论是乔木还是灌木,都在竭尽所能的吸取水分、成长、争夺未来的阳光和空间。
仿佛是为了弥补去年灾年的亏欠,亦或是被寒冷的凛冬压制后的反弹,今年的春天在主角眼里,显得异常葱茏旺盛。
动物们的步伐仅仅略为落后植物一步,那些成功越冬的昆虫开始离开躲藏一冬的庇护所,贪婪的进食着新春的食物。
无法越冬的那些昆虫,也把自己的基因流传了下来,大量隐埋在地下、枯枝落叶中、树木深处、树枝背面的虫卵开始自己生命的周期。
虫卵内部正发生了一系列堪称神奇的变化,从一片混沌到逐步成型,就像一个小小宇宙在成长,直到一只只小小的幼虫最终破壳而出,迎来新生。
大多数虫卵孵化出来的,是一只胖乎乎的扭动的蠕虫,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颜色:
有的灰头土脸,活动在树干或地面上,如果不仔细观察,就会被它们的保护色骗过。
有的正相反,颜色异常艳丽,五颜六色还有着斑驳花纹,同时带着令捕食者望而生畏的毛刺,看上去就有毒且不好惹。但这种保护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奏效,总有一些厉害的捕食者能够避开或无视毛刺和毒素,享用这具防护属下的美好的肉体。
剩下的一些蠕虫有着绿色、白色、黄色的躯体,柔软、光滑、没有毛刺,它们躲藏在植物叶片上疯狂进食,把完整的叶子啃出一个个缺口,而自己短短几天就能大上一圈,再过一阵子就开始吐丝、结茧,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而蜘蛛的幼虫比较特殊,它们不是毛虫模样,一破壳就已经具备了成虫的外形。它们会聚集成团,利用体内储存的营养和能量一点点蜕皮,直到成年后才开始捕食的生涯。
虽然野生的蚜虫成虫和大多数昆虫一样扛不过冬天,只能把卵产在枯叶上、杂草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
但得益于蚂蚁的庇护,一些蚜虫成虫在温暖的蚁巢里度过了这个冬天,开春后,它们又被尽职尽责的工蚁们搬运到附近的植物上,开始尽情吸吮植物汁液,并且繁衍后代。
这些蚜虫幼虫无需从卵里孵化,而是直接从腹部出生,生下来时已经是一只小小的、晶莹剔透的蚜虫模样,嫩绿、闪耀,活像是用一整块翡翠雕刻而成。
看护的工蚁们尽心看护这次幼虫,成虫的寿命已经所剩无几,在生产完之后,这些蚜虫很快就会死去,而新生的一代蚜虫,则承载着「东杨城」里对于蜜露的旺盛需求。
但近来「东杨城」的牧群遭遇了不少烦心事,也许是这个春天生机太过旺盛,出生了太多各种各样的节肢动物,一些新生的肉食虫类开始瞄准了味美、数量众多又缺少自卫能力的蚜虫群。虽然牧民工蚁们尽力防御,却也难以照料周全。
主角得到了回报,不过他只将之视为一个小插曲,没有重视——毕竟现在「东杨城」千头万绪,主角忙的不可开交,很难在各种小事上花费太多功夫。
甲虫军团的地面合训已经开始,短期内就能形成战斗力。
往北方、「新盐城」和「南方城」的信使已经上路,她们将会带回最详细准确的情报。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消耗,「东杨城」的物资有些紧张,需要抓紧生产。
养殖场内,黄粉虫和苍蝇的卵都已经在孵化,一批批新生的幼虫正在大快朵颐,它们吃的是整个巢穴一冬天积攒下来的尸体、垃圾等废弃物,也算物尽其用。作为补充,蚂蚁们会带来很多新鲜的植物,给它们补充水分和微量元素。
这些植物来自于农田。开春后,播种种子就成了农夫工蚁的任务,它们首先要把农田里的杂草清除。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闲置,一些被风、水或其它因素带到农田的杂草种子也开始发芽,蚂蚁们要及时将之清理掉,给粮食作物留下生存空间。
这些杂草刚刚发芽没多久,茎干、枝叶等都还很娇嫩,工蚁们仅仅用自己的大颚就能将之毫不费力的割下。如果再过上一两周,一些植物的茎就会异常坚韧,用陶刀、石刀都很难切割,必须点上一把火才能清理干净。
切割下来的嫩芽、嫩叶,除了给养殖场供应饲料外,也是蚁巢的时令蔬菜。这些鲜嫩的植物很好消化,蚂蚁们会将之生食——作为杂食动物,蚂蚁们对食物向来不挑剔,而丰富的食物种类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主角的食谱上,近期也多出了不少植物,根、茎、叶、芽、花瓣一样都不少。除了蘸蜜露做沙拉生食外,主角也经常把这些植物食材和种子、肉干同煮,略微加上一两粒精挑细选出来的精盐粒,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除了畜牧和种植业这些见效较慢的行业,为了迅速提升粮食库存,大批蚂蚁被组织起来去采集和狩猎。
采集的队伍主要由工蚁组成,他们数百只一群,以横队扫过一整片区域,把那些能吃的、易采集和带回的食物都收集起来。包括:虫类尸体、没有孵化的卵、菌类等等。
而狩猎队则以退伍兵蚁和预备兵蚁为主,还有很多工蚁协助。他们以五十只为一队,分散狩猎,很少有什么虫类能够抵挡如此数量的蚂蚁的围攻。
无论是有着甲壳的蜗牛、浑身黏糊糊的蛞蝓、浑身长刺的毛虫、凶猛的蝽类,只要被蚂蚁们盯上,大多在劫难逃。
如果遇上大型猎物,好几个小队还可以协作。
不过,很快狩猎队就汇报了一些情况,引起了主角重视。
在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后,第一场春雨给这片萧瑟已久的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仅仅几天功夫,大批植物就感觉到了春的气息,开始从蛰伏中苏醒,竞相绽放嫩绿的叶芽。
湿漉漉的带着雨滴的黄色腊梅花周围,到处是一片新绿,无论是乔木还是灌木,都在竭尽所能的吸取水分、成长、争夺未来的阳光和空间。
仿佛是为了弥补去年灾年的亏欠,亦或是被寒冷的凛冬压制后的反弹,今年的春天在主角眼里,显得异常葱茏旺盛。
动物们的步伐仅仅略为落后植物一步,那些成功越冬的昆虫开始离开躲藏一冬的庇护所,贪婪的进食着新春的食物。
无法越冬的那些昆虫,也把自己的基因流传了下来,大量隐埋在地下、枯枝落叶中、树木深处、树枝背面的虫卵开始自己生命的周期。
虫卵内部正发生了一系列堪称神奇的变化,从一片混沌到逐步成型,就像一个小小宇宙在成长,直到一只只小小的幼虫最终破壳而出,迎来新生。
大多数虫卵孵化出来的,是一只胖乎乎的扭动的蠕虫,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和颜色:
有的灰头土脸,活动在树干或地面上,如果不仔细观察,就会被它们的保护色骗过。
有的正相反,颜色异常艳丽,五颜六色还有着斑驳花纹,同时带着令捕食者望而生畏的毛刺,看上去就有毒且不好惹。但这种保护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奏效,总有一些厉害的捕食者能够避开或无视毛刺和毒素,享用这具防护属下的美好的肉体。
剩下的一些蠕虫有着绿色、白色、黄色的躯体,柔软、光滑、没有毛刺,它们躲藏在植物叶片上疯狂进食,把完整的叶子啃出一个个缺口,而自己短短几天就能大上一圈,再过一阵子就开始吐丝、结茧,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而蜘蛛的幼虫比较特殊,它们不是毛虫模样,一破壳就已经具备了成虫的外形。它们会聚集成团,利用体内储存的营养和能量一点点蜕皮,直到成年后才开始捕食的生涯。
虽然野生的蚜虫成虫和大多数昆虫一样扛不过冬天,只能把卵产在枯叶上、杂草上、茬管中、土缝内越冬。
但得益于蚂蚁的庇护,一些蚜虫成虫在温暖的蚁巢里度过了这个冬天,开春后,它们又被尽职尽责的工蚁们搬运到附近的植物上,开始尽情吸吮植物汁液,并且繁衍后代。
这些蚜虫幼虫无需从卵里孵化,而是直接从腹部出生,生下来时已经是一只小小的、晶莹剔透的蚜虫模样,嫩绿、闪耀,活像是用一整块翡翠雕刻而成。
看护的工蚁们尽心看护这次幼虫,成虫的寿命已经所剩无几,在生产完之后,这些蚜虫很快就会死去,而新生的一代蚜虫,则承载着「东杨城」里对于蜜露的旺盛需求。
但近来「东杨城」的牧群遭遇了不少烦心事,也许是这个春天生机太过旺盛,出生了太多各种各样的节肢动物,一些新生的肉食虫类开始瞄准了味美、数量众多又缺少自卫能力的蚜虫群。虽然牧民工蚁们尽力防御,却也难以照料周全。
主角得到了回报,不过他只将之视为一个小插曲,没有重视——毕竟现在「东杨城」千头万绪,主角忙的不可开交,很难在各种小事上花费太多功夫。
甲虫军团的地面合训已经开始,短期内就能形成战斗力。
往北方、「新盐城」和「南方城」的信使已经上路,她们将会带回最详细准确的情报。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消耗,「东杨城」的物资有些紧张,需要抓紧生产。
养殖场内,黄粉虫和苍蝇的卵都已经在孵化,一批批新生的幼虫正在大快朵颐,它们吃的是整个巢穴一冬天积攒下来的尸体、垃圾等废弃物,也算物尽其用。作为补充,蚂蚁们会带来很多新鲜的植物,给它们补充水分和微量元素。
这些植物来自于农田。开春后,播种种子就成了农夫工蚁的任务,它们首先要把农田里的杂草清除。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闲置,一些被风、水或其它因素带到农田的杂草种子也开始发芽,蚂蚁们要及时将之清理掉,给粮食作物留下生存空间。
这些杂草刚刚发芽没多久,茎干、枝叶等都还很娇嫩,工蚁们仅仅用自己的大颚就能将之毫不费力的割下。如果再过上一两周,一些植物的茎就会异常坚韧,用陶刀、石刀都很难切割,必须点上一把火才能清理干净。
切割下来的嫩芽、嫩叶,除了给养殖场供应饲料外,也是蚁巢的时令蔬菜。这些鲜嫩的植物很好消化,蚂蚁们会将之生食——作为杂食动物,蚂蚁们对食物向来不挑剔,而丰富的食物种类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主角的食谱上,近期也多出了不少植物,根、茎、叶、芽、花瓣一样都不少。除了蘸蜜露做沙拉生食外,主角也经常把这些植物食材和种子、肉干同煮,略微加上一两粒精挑细选出来的精盐粒,就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除了畜牧和种植业这些见效较慢的行业,为了迅速提升粮食库存,大批蚂蚁被组织起来去采集和狩猎。
采集的队伍主要由工蚁组成,他们数百只一群,以横队扫过一整片区域,把那些能吃的、易采集和带回的食物都收集起来。包括:虫类尸体、没有孵化的卵、菌类等等。
而狩猎队则以退伍兵蚁和预备兵蚁为主,还有很多工蚁协助。他们以五十只为一队,分散狩猎,很少有什么虫类能够抵挡如此数量的蚂蚁的围攻。
无论是有着甲壳的蜗牛、浑身黏糊糊的蛞蝓、浑身长刺的毛虫、凶猛的蝽类,只要被蚂蚁们盯上,大多在劫难逃。
如果遇上大型猎物,好几个小队还可以协作。
不过,很快狩猎队就汇报了一些情况,引起了主角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