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远先是传令柳建武接掌青海军,并向武威郡转移修整。黄明远击败慕容伏允之后,真正的决战已经结束,只剩下对吐谷浑残部的清理。而青海军主将身死,士气大跌,已不适合再战。
至于杨广那里,黄明远派人去送车我真山大捷和张定和战死的消息。大捷一事倒还寻常,无非战报、请功,而折了主帅,青海军不受罚就是好事,哪还有什么功劳。至于张定和,黄明远只是命人将其身死的过程一五一十地上报给杨广,至于如何处置,黄明远没任何意见。当然黄明远也不曾提张定和进军车我真山的事情,仿佛对杨广绕过自己对张定和下令一事不知道一般。
而张定和作为一军之主,却自恃武勇,无备身死,险些丧了三军,到最后也只能是死了白死。
至于其余诸将,料想此事之后,也该有所警醒了。
杨广似乎也反应过来自己做了什么,黄明远给其全了脸面,翻过此事,他自是不再提。不过张定和之死,实出杨广意料之外,毕竟一卫大将军,乃国之重将。因此杨广为张定和以身殉国而悲痛流泪,追封他为光禄大夫。此时众人皆无爵位,杨广又重新封他为武安侯,谥号壮武,赠绢一千匹,大米一千石,以其子张世立嗣之。
此战之后,杨广也不敢再插手军务,只得灰溜溜地前往张掖。
浩亶水大捷的第二日,吐谷浑仙头王走投无路,率领部众男女十余万来投降。
仙头部落是吐谷浑三大部落里面实力最小的一个部落,因此仙头王素来对慕容伏允恭谨,是慕容伏允的嫡系一派,颇受慕容伏允信重。
慕容伏允接战隋军之时,便以仙头王为相,处置国是,统领民众。
等到慕容伏允兵败,一直统帅后军的仙头王此时手中并无多少军队,眼看隋军杀来,便横下心来,率部投降。随同的还有吐谷浑十余个部落,尽是吐谷浑核心支撑力量。
见到黄明远,仙头王立刻跪地求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哀毁销骨,伤心欲绝,直引得黄明远都动了一丝恻隐之心。
黄明远考虑到若要治理吐谷浑,一味的杀戮是不行的,还要本土人士的配合,仙头王虽然没有气节,但咬起人来是条好狗。黄明远遂痛斥仙头王一番,又代表天子赦免了仙头王的罪过,令其为天子效命。
仙头王激动莫名,把头都磕破了。
仙头王离去之后,陈远对黄明远说道:“此胡虏狡诈伪饰,豺狼心性,主公万万不可相信。”
黄明远笑道:“胡虏之人,有奶就是娘,哪有什么忠诚。仲长放心,我从未信任这些胡虏,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
仙头王投降之后,整个西海以北的地区再无吐谷浑军队。
黄明远便以此战基本得胜,只剩下对吐谷浑残部的清理为由,不待杨广下诏,便提前命各部撤出吐谷浑,返回陇右河西安置。62
进入九月下旬之后,天气更加寒冷,有些地方更是零零星星下了几场雪,封了路,这对于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大隋后勤供应更是雪上加霜。
到了这个时候,该打的仗,该立的功早就结束了,而且天气寒冷,也没人愿意继续留在西海这个破地方。
黄明远决定,黄明远所统这一路,包括麾下西海军、张寿的临羌军和杨义臣的西平军。作为隋突大决战的主力,伤亡惨重,军队疲敝,黄明远只留下一万五千名骑兵,其余部队全部交给杨义臣,令其押着十余万吐谷浑部众返回西平郡。
北面的段文振率领的武威军,以及梁默指挥的张掖军,因后勤补给困难,全部返回武威等地待命。
而南线吐万绪率领的浇河军和卫玄率领的积石军,也被下令撤回浇河、临洮等地,只命吐万绪率领一万士兵继续在河源一带肃清当地的残敌。
相较于精锐的北方主力部队,浇河军和积石军只是两支偏师,作为牵制力量在南线出击。因为吐谷浑主力尽在北线,南线广大地区兵力空虚,防备疏漏,吐万绪乃一路连克树敦城、曼头城,缴获杂畜数万。
而此时的浇河军竟成了离着伏俟城最近的部队。吐万绪乃率部向北进击,横穿大非岭(今青海省海南山),逼近伏俟城。
而卫玄的积石军也攻破积石城,在七乌海(亦作乌海,今青海玛多县东北的托索湖)大破吐谷浑部,俘获吐谷浑名王数人,杂畜五万。
总体来说,这一战皆进展顺利,大获全胜。
各部奉命返回之后,整个吐谷浑只剩下黄明远所部一万五千人了。
本来黄明远是想这一万五千人也不留,天寒地冻,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黄明远并不担心慕容伏允会卷土重来,反而觉得若是慕容伏允卷土重来,明年则趁机再次兴兵,必能彻底将吐谷浑的慕容伏允部队清楚干净。
不过杨义臣不同意黄明远的想法。
在杨义臣看来,虽然现在吐谷浑天寒地冻,大军再次进行远征是一种冒险。可此战也的确是摧毁吐谷浑的最好机会,谁知道明年大隋还有没有机会再次兴兵,因此杨义臣请命留守其地,再破胡虏。
黄明远思虑再三,最终同意了杨义臣的意见,不过他选择了自己留下。杨义臣虽然是员上将,黄明远却担心他不爱惜军力,因此为了这一万五千名将士的生命,黄明远也只好留下来受冻了。
九月二十六日,大隋各部接到命令,开始缓缓撤退。黄明远乃趋兵直至伏俟城。慕容伏允没有选择坚守老巢,而是继续向西逃窜,只留下其弟慕容融率领数千人留守伏俟城,阻挡隋军。
说是留守老巢,只是慕容伏允不愿意逃得太难看;而且部落里有一部分人实在不愿意离开,宁可与隋军决战也要坚守祖地,他只得将这些人留在伏俟城替他阻挡隋军前进的道路。
黄明远赶到伏俟城之后,立刻分兵五千,交给段文操去追击慕容伏允,自率领余部攻击此城。
至于杨广那里,黄明远派人去送车我真山大捷和张定和战死的消息。大捷一事倒还寻常,无非战报、请功,而折了主帅,青海军不受罚就是好事,哪还有什么功劳。至于张定和,黄明远只是命人将其身死的过程一五一十地上报给杨广,至于如何处置,黄明远没任何意见。当然黄明远也不曾提张定和进军车我真山的事情,仿佛对杨广绕过自己对张定和下令一事不知道一般。
而张定和作为一军之主,却自恃武勇,无备身死,险些丧了三军,到最后也只能是死了白死。
至于其余诸将,料想此事之后,也该有所警醒了。
杨广似乎也反应过来自己做了什么,黄明远给其全了脸面,翻过此事,他自是不再提。不过张定和之死,实出杨广意料之外,毕竟一卫大将军,乃国之重将。因此杨广为张定和以身殉国而悲痛流泪,追封他为光禄大夫。此时众人皆无爵位,杨广又重新封他为武安侯,谥号壮武,赠绢一千匹,大米一千石,以其子张世立嗣之。
此战之后,杨广也不敢再插手军务,只得灰溜溜地前往张掖。
浩亶水大捷的第二日,吐谷浑仙头王走投无路,率领部众男女十余万来投降。
仙头部落是吐谷浑三大部落里面实力最小的一个部落,因此仙头王素来对慕容伏允恭谨,是慕容伏允的嫡系一派,颇受慕容伏允信重。
慕容伏允接战隋军之时,便以仙头王为相,处置国是,统领民众。
等到慕容伏允兵败,一直统帅后军的仙头王此时手中并无多少军队,眼看隋军杀来,便横下心来,率部投降。随同的还有吐谷浑十余个部落,尽是吐谷浑核心支撑力量。
见到黄明远,仙头王立刻跪地求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哀毁销骨,伤心欲绝,直引得黄明远都动了一丝恻隐之心。
黄明远考虑到若要治理吐谷浑,一味的杀戮是不行的,还要本土人士的配合,仙头王虽然没有气节,但咬起人来是条好狗。黄明远遂痛斥仙头王一番,又代表天子赦免了仙头王的罪过,令其为天子效命。
仙头王激动莫名,把头都磕破了。
仙头王离去之后,陈远对黄明远说道:“此胡虏狡诈伪饰,豺狼心性,主公万万不可相信。”
黄明远笑道:“胡虏之人,有奶就是娘,哪有什么忠诚。仲长放心,我从未信任这些胡虏,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
仙头王投降之后,整个西海以北的地区再无吐谷浑军队。
黄明远便以此战基本得胜,只剩下对吐谷浑残部的清理为由,不待杨广下诏,便提前命各部撤出吐谷浑,返回陇右河西安置。62
进入九月下旬之后,天气更加寒冷,有些地方更是零零星星下了几场雪,封了路,这对于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大隋后勤供应更是雪上加霜。
到了这个时候,该打的仗,该立的功早就结束了,而且天气寒冷,也没人愿意继续留在西海这个破地方。
黄明远决定,黄明远所统这一路,包括麾下西海军、张寿的临羌军和杨义臣的西平军。作为隋突大决战的主力,伤亡惨重,军队疲敝,黄明远只留下一万五千名骑兵,其余部队全部交给杨义臣,令其押着十余万吐谷浑部众返回西平郡。
北面的段文振率领的武威军,以及梁默指挥的张掖军,因后勤补给困难,全部返回武威等地待命。
而南线吐万绪率领的浇河军和卫玄率领的积石军,也被下令撤回浇河、临洮等地,只命吐万绪率领一万士兵继续在河源一带肃清当地的残敌。
相较于精锐的北方主力部队,浇河军和积石军只是两支偏师,作为牵制力量在南线出击。因为吐谷浑主力尽在北线,南线广大地区兵力空虚,防备疏漏,吐万绪乃一路连克树敦城、曼头城,缴获杂畜数万。
而此时的浇河军竟成了离着伏俟城最近的部队。吐万绪乃率部向北进击,横穿大非岭(今青海省海南山),逼近伏俟城。
而卫玄的积石军也攻破积石城,在七乌海(亦作乌海,今青海玛多县东北的托索湖)大破吐谷浑部,俘获吐谷浑名王数人,杂畜五万。
总体来说,这一战皆进展顺利,大获全胜。
各部奉命返回之后,整个吐谷浑只剩下黄明远所部一万五千人了。
本来黄明远是想这一万五千人也不留,天寒地冻,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黄明远并不担心慕容伏允会卷土重来,反而觉得若是慕容伏允卷土重来,明年则趁机再次兴兵,必能彻底将吐谷浑的慕容伏允部队清楚干净。
不过杨义臣不同意黄明远的想法。
在杨义臣看来,虽然现在吐谷浑天寒地冻,大军再次进行远征是一种冒险。可此战也的确是摧毁吐谷浑的最好机会,谁知道明年大隋还有没有机会再次兴兵,因此杨义臣请命留守其地,再破胡虏。
黄明远思虑再三,最终同意了杨义臣的意见,不过他选择了自己留下。杨义臣虽然是员上将,黄明远却担心他不爱惜军力,因此为了这一万五千名将士的生命,黄明远也只好留下来受冻了。
九月二十六日,大隋各部接到命令,开始缓缓撤退。黄明远乃趋兵直至伏俟城。慕容伏允没有选择坚守老巢,而是继续向西逃窜,只留下其弟慕容融率领数千人留守伏俟城,阻挡隋军。
说是留守老巢,只是慕容伏允不愿意逃得太难看;而且部落里有一部分人实在不愿意离开,宁可与隋军决战也要坚守祖地,他只得将这些人留在伏俟城替他阻挡隋军前进的道路。
黄明远赶到伏俟城之后,立刻分兵五千,交给段文操去追击慕容伏允,自率领余部攻击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