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p>
不知何时,东京的大街小巷中忽然传出了一首童谣。</p>
【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p>
起初,这段童谣只是小规模的传播,等到传开时,丁谓便是想阻止,也没了办法。</p>
悠悠之口,何以堵之?</p>
“爹爹放心,孩儿定然查出幕后主使者!”</p>
丁玘义愤填膺的立下了军令状。</p>
这童谣,太可恨了!</p>
简直是不知所谓!</p>
看着怒气冲冲的儿子,丁谓沉默了一会,而后点头道。</p>
“要注意分寸。”</p>
无风不起浪,这童谣分明是对着他来的。</p>
尤其是在眼下的这个节点。</p>
会是王曾做的吗?</p>
丁谓心中的首要怀疑目标便是王曾!</p>
他现在是宰相,同时也是山陵使,换个现代点的称呼,便是真宗治丧委员会委员长。</p>
依照唐朝故事,山陵礼毕,也就是真宗入葬后,山陵使是要上书辞去相位的。</p>
至于原因,一是因为山陵使是为治丧而设的,身上会自带凶煞之气。</p>
二嘛,则是秉承儒家的‘事君如事父’,父母亡故,子女自然要自遣。</p>
三来,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隐藏意思在里面。</p>
不过,丁谓却没有这么想。</p>
他是什么人?</p>
当年,他和李迪同为宰相时,李迪和他在真宗面前吵了起来,真宗一怒之下,两人皆被罢相。</p>
然而,在罢相的制书公布之前,丁谓紧急活动,通过钱惟演之口,借刘娥之手成功运作,最终留在了京师,保住了相位。</p>
另一位被罢相的李迪,便没了好运道,以出知郓州为结局。</p>
彼时他都没走,此时他自然更加舍不得走。</p>
援唐朝故事,山陵事毕,山陵使是自请罢相的,这并不是明文规定,只是潜规则。</p>
只要丁谓不自请上书,旁人顶多也就骂一骂他‘贪恋权位’。</p>
担点骂名又有什么关系?</p>
只要自己还是宰相,一切都是小事。</p>
“是!”</p>
闻言,丁玘心中一喜,最近这段时间,他在家里可憋坏了,如今有了爹爹的许可,他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出门去了。</p>
查桉总要人手吧?</p>
找人帮忙,请人吃吃喝喝,合情合理吧?</p>
听说白矾楼最近又有一名新的歌妓上台了,身段和技艺都是一等一的好。</p>
当然,玩归玩,丁玘心中分寸还是有的。</p>
这童谣的事,务必要彻查清楚。</p>
什么眼中丁!</p>
竟然敢用这等词来形容我父?</p>
不知所谓!</p>
若是按照丁玘的意思,京中凡是传播这首童谣的,统统都该去大牢里走上一遭!</p>
不过,丁玘也只能想想。</p>
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权力,纵使有,他也办不到,毕竟传播这童谣的都是街边玩耍的孩子。</p>
抓几岁的娃娃坐大牢?</p>
自古至今,未有先例。….……</p>
……</p>
……</p>
王相公府。</p>
今日王曾恰好于府中设宴,招待他的同年章得象,两人俱是咸平五年(1002)的进士。</p>
章得象本是南人,不过因为他表哥杨亿的关系,反而和北方一系的士人更加亲善。</p>
席间,两人聊着聊着便聊到了近日京中盛传的童谣。</p>
“王相可曾听闻那首童谣?”</p>>
王曾愣了一下,嘴角微微扬起道。</p>
“可是‘当拔眼中丁’?”</p>
这首童谣,王曾自是听说过的,而且谈及它时,还颇有些幸灾乐祸之意。</p>
也不知是谁发起的,在这个时候传出,很是有趣。</p>
章得象也跟着笑了笑:“对,正是这首,不知王相对此作何评价?”</p>
“蛮有意思的。”</p>
王曾乐呵呵的点了点头,能让丁谓吃瘪的事,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p>
“下月灵驾发引,也不知丁相会不会上表自请。”</p>
章得象微微一叹,面露愁色。</p>
其实,这童谣是他编的,能够如此之快的传遍京中,少不了他在其中推波助澜。</p>
不过,他并没有将此事告诉王曾的打算。</p>
毕竟,这首童谣怎么看都更像是王曾做的。</p>
王曾是寇老一系的人,这是众所周知的,如今寇老就在西京,这一个‘召’字,意味深长。</p>
“呵。”</p>
另一边,王曾轻笑一声,面带讥讽道。</p>
“以鹤相(代指丁谓,略带贬义)之姿,怕是不会上表。”</p>
“也是。”</p>
章得象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丁谓确实是那种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人,以鹤相的脸皮,极有可能会当做无事发生。???.</p>
紧接着,王曾忽然语气一变。</p>
“不过,我等倒是可以借机,逼一逼鹤相。”</p>
且不论童谣是谁传的,既然传开了,王曾自然不想浪费这次机会。</p>
丁谓此人,非良人,非良相!</p>
“我亦有此意!”</p>
一听到这话,章得象连忙表示赞同,他处心积虑的传播这首童谣,为的便是此刻!</p>
不然的话,仅凭他一人之力,是很难召回寇老的。</p>
而他之所以不告诉王曾真相,主要原因是,他也不知道王曾现在的想法是什么。</p>
权力,是很诱人的。</p>
根据现在的顺位,若是有宰臣空缺,转迁宰臣的多半会是王曾。</p>
可若是召寇老回朝,大概率就没王曾什么事了。</p>
毕竟,冯拯的资历也很老。</p>
而这一层原因,也是丁谓怀疑王曾的缘由。</p>
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谁受益,谁的嫌疑便是最大的那一个。</p>
……</p>
……</p>
……</p>
福宁殿。</p>
午后。</p>
李杰和刘娥一起吃完午食过后,例行的聊了一会天,聊着聊着便聊起了这首童谣。</p>
“六哥觉得散播童谣的人是为了什么?”</p>
看刘娥说话的语气,并没有把童谣当回事,她之所以有此一问,主要还是为了让官家多长几分见识。</p>
“应是不满丁相。”</p>
刘娥闻言微微颔首,继续追问道。</p>
“应是谁策动的?”</p>
李杰摇了摇头,而后面带‘疑惑’道。</p>
“还请大娘娘解惑。”</p>
关于这个问题,李杰明显是摆着明白装湖涂,谁让刘娥当老师当上瘾了呢?</p>
近些日子,有事没事,刘娥就会过一把老师的瘾,深谙此道的李杰,当然是选择配合了。</p>
如何当好一个学生,也是有门道的。</p>
举一反三,固然好,但太过聪明的学生,也会减少老师的成就感。</p>
该聪明时要聪明,该笨的时候就要笨,具体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便是情商的体现了。 .</p>
放羊小星星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p>sxbiquge/read/8/8343/ )
八月。</p>
不知何时,东京的大街小巷中忽然传出了一首童谣。</p>
【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p>
起初,这段童谣只是小规模的传播,等到传开时,丁谓便是想阻止,也没了办法。</p>
悠悠之口,何以堵之?</p>
“爹爹放心,孩儿定然查出幕后主使者!”</p>
丁玘义愤填膺的立下了军令状。</p>
这童谣,太可恨了!</p>
简直是不知所谓!</p>
看着怒气冲冲的儿子,丁谓沉默了一会,而后点头道。</p>
“要注意分寸。”</p>
无风不起浪,这童谣分明是对着他来的。</p>
尤其是在眼下的这个节点。</p>
会是王曾做的吗?</p>
丁谓心中的首要怀疑目标便是王曾!</p>
他现在是宰相,同时也是山陵使,换个现代点的称呼,便是真宗治丧委员会委员长。</p>
依照唐朝故事,山陵礼毕,也就是真宗入葬后,山陵使是要上书辞去相位的。</p>
至于原因,一是因为山陵使是为治丧而设的,身上会自带凶煞之气。</p>
二嘛,则是秉承儒家的‘事君如事父’,父母亡故,子女自然要自遣。</p>
三来,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隐藏意思在里面。</p>
不过,丁谓却没有这么想。</p>
他是什么人?</p>
当年,他和李迪同为宰相时,李迪和他在真宗面前吵了起来,真宗一怒之下,两人皆被罢相。</p>
然而,在罢相的制书公布之前,丁谓紧急活动,通过钱惟演之口,借刘娥之手成功运作,最终留在了京师,保住了相位。</p>
另一位被罢相的李迪,便没了好运道,以出知郓州为结局。</p>
彼时他都没走,此时他自然更加舍不得走。</p>
援唐朝故事,山陵事毕,山陵使是自请罢相的,这并不是明文规定,只是潜规则。</p>
只要丁谓不自请上书,旁人顶多也就骂一骂他‘贪恋权位’。</p>
担点骂名又有什么关系?</p>
只要自己还是宰相,一切都是小事。</p>
“是!”</p>
闻言,丁玘心中一喜,最近这段时间,他在家里可憋坏了,如今有了爹爹的许可,他终于能够光明正大的出门去了。</p>
查桉总要人手吧?</p>
找人帮忙,请人吃吃喝喝,合情合理吧?</p>
听说白矾楼最近又有一名新的歌妓上台了,身段和技艺都是一等一的好。</p>
当然,玩归玩,丁玘心中分寸还是有的。</p>
这童谣的事,务必要彻查清楚。</p>
什么眼中丁!</p>
竟然敢用这等词来形容我父?</p>
不知所谓!</p>
若是按照丁玘的意思,京中凡是传播这首童谣的,统统都该去大牢里走上一遭!</p>
不过,丁玘也只能想想。</p>
且不说,他有没有这个权力,纵使有,他也办不到,毕竟传播这童谣的都是街边玩耍的孩子。</p>
抓几岁的娃娃坐大牢?</p>
自古至今,未有先例。….……</p>
……</p>
……</p>
王相公府。</p>
今日王曾恰好于府中设宴,招待他的同年章得象,两人俱是咸平五年(1002)的进士。</p>
章得象本是南人,不过因为他表哥杨亿的关系,反而和北方一系的士人更加亲善。</p>
席间,两人聊着聊着便聊到了近日京中盛传的童谣。</p>
“王相可曾听闻那首童谣?”</p>>
王曾愣了一下,嘴角微微扬起道。</p>
“可是‘当拔眼中丁’?”</p>
这首童谣,王曾自是听说过的,而且谈及它时,还颇有些幸灾乐祸之意。</p>
也不知是谁发起的,在这个时候传出,很是有趣。</p>
章得象也跟着笑了笑:“对,正是这首,不知王相对此作何评价?”</p>
“蛮有意思的。”</p>
王曾乐呵呵的点了点头,能让丁谓吃瘪的事,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p>
“下月灵驾发引,也不知丁相会不会上表自请。”</p>
章得象微微一叹,面露愁色。</p>
其实,这童谣是他编的,能够如此之快的传遍京中,少不了他在其中推波助澜。</p>
不过,他并没有将此事告诉王曾的打算。</p>
毕竟,这首童谣怎么看都更像是王曾做的。</p>
王曾是寇老一系的人,这是众所周知的,如今寇老就在西京,这一个‘召’字,意味深长。</p>
“呵。”</p>
另一边,王曾轻笑一声,面带讥讽道。</p>
“以鹤相(代指丁谓,略带贬义)之姿,怕是不会上表。”</p>
“也是。”</p>
章得象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丁谓确实是那种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人,以鹤相的脸皮,极有可能会当做无事发生。???.</p>
紧接着,王曾忽然语气一变。</p>
“不过,我等倒是可以借机,逼一逼鹤相。”</p>
且不论童谣是谁传的,既然传开了,王曾自然不想浪费这次机会。</p>
丁谓此人,非良人,非良相!</p>
“我亦有此意!”</p>
一听到这话,章得象连忙表示赞同,他处心积虑的传播这首童谣,为的便是此刻!</p>
不然的话,仅凭他一人之力,是很难召回寇老的。</p>
而他之所以不告诉王曾真相,主要原因是,他也不知道王曾现在的想法是什么。</p>
权力,是很诱人的。</p>
根据现在的顺位,若是有宰臣空缺,转迁宰臣的多半会是王曾。</p>
可若是召寇老回朝,大概率就没王曾什么事了。</p>
毕竟,冯拯的资历也很老。</p>
而这一层原因,也是丁谓怀疑王曾的缘由。</p>
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谁受益,谁的嫌疑便是最大的那一个。</p>
……</p>
……</p>
……</p>
福宁殿。</p>
午后。</p>
李杰和刘娥一起吃完午食过后,例行的聊了一会天,聊着聊着便聊起了这首童谣。</p>
“六哥觉得散播童谣的人是为了什么?”</p>
看刘娥说话的语气,并没有把童谣当回事,她之所以有此一问,主要还是为了让官家多长几分见识。</p>
“应是不满丁相。”</p>
刘娥闻言微微颔首,继续追问道。</p>
“应是谁策动的?”</p>
李杰摇了摇头,而后面带‘疑惑’道。</p>
“还请大娘娘解惑。”</p>
关于这个问题,李杰明显是摆着明白装湖涂,谁让刘娥当老师当上瘾了呢?</p>
近些日子,有事没事,刘娥就会过一把老师的瘾,深谙此道的李杰,当然是选择配合了。</p>
如何当好一个学生,也是有门道的。</p>
举一反三,固然好,但太过聪明的学生,也会减少老师的成就感。</p>
该聪明时要聪明,该笨的时候就要笨,具体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便是情商的体现了。 .</p>
放羊小星星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p>sxbiquge/read/8/8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