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阳雄峙于汾水岸,距离城池以东二十余里,平整的原野上,坐落着一座军营。数寨连营,栅栏布置,十分严谨。营垒周遭,军旗高树,除了“刘”字旗号外,更多的便是“龙栖”军旗了。</p>
刘知远治下河东,号称诸镇之首,除了“王业龙城”的加成之外,最大的底气便来自于其麾下数量众多且“训练有素”的军队了。</p>
最初,刘知远奉诏出镇河东,不及一岁,而石敬瑭驾崩。及少帝石重贵继位,与契丹交恶,两国刀兵遽起,为御契丹,刘知远被委为北面行营都统,但因为君臣将相相互猜忌的原因,空有辖制之名,而无其实。</p>
在两国倾轧之际,为御契丹,更防着石晋朝廷,刘知远在太原广募兵勇,置有兴捷、武节等十余支新军。又收容不少各州散兵游卒。等到去年,又很腹黑地将境内吐谷浑族吞并,夺其财货牲畜,收其精壮力士,实力至此急剧膨胀。</p>
到如今,河东节度下,新设之军,加上原属后晋之禁军如牢城者,大大小小有十余军,马步军逾五万,可称兵强马壮。当然,这些军队,同样有着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军号繁杂,编制混乱,众寡悬殊,战力不等。</p>
河东下属诸称号军,大军如兴捷、武节,分左右两厢,其下再置数军,其卒众近万。此两军属于刘知远的嫡系部队,毕竟是他亲自组建的,待遇优渥,战力且强。而兵寡者,三四千之军有之,更寡者亦有。甚至有卒不满千之军,不过其多被任支郡、关卡的守备。</p>
龙栖军也是节镇新军,规模中等,有兵三千,分三军,置六营,常驻太原府内,承担着晋阳外围的一部分防御责任。军卒来源不一,蕃汉混杂,其间有精悍之士,亦有孱弱之辈,总之良莠不齐。而此军的改变,也正是在刘承祐掌兵之后。</p>
最初,刘知远授刘承祐龙栖军都指挥使,未行,上下多有非议。有僚属疑刘承祐年幼,此前又未有表现出在武功方面的天赋,军中骄兵悍卒,恐其难制,不过都被刘知远压下了。</p>
后来的事实证明,下属的顾虑并不是没有道理,对上头指派的“娃娃军主”,龙栖军将士并不服气,哪怕他是北平王的儿子。军中从来强者为尊,尤其是在这武力至上的乱世,拳头才是硬道理。</p>
初掌兵事,刘承祐便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军官藐之,士卒疑之,虽以身份之故,底下人还不敢正面顶撞,但那沉默的对抗与排斥,却让刘承祐感受得异常真切。军令难通,上情下达,十分滞涩。</p>
这个时代的军队,军纪一般都难用“优”、“良”、“好”之类的词来形容,甚至有的军纪越差,战斗力越强。</p>
但初期的龙栖军,战斗力不怎么强,军纪却尤差。将怠兵懈,常有违法乱纪之举。驻地临村镇,似欺压良善,偷掠百姓,霸民财货之类的事情,底下军士干得并不少。</p>
一开始,刘承祐表现得很佛系,寡言而少语,放任自流,只是默默地将所见所闻,默记于心。直到半月之后,刘承祐将龙栖军上下的情况摸清楚之后,大棒果断挥下了。</p>
首先便将数十名乱纪士卒,当作典型抓起来重惩,情节严重者,直接枭首示众。这些人都有个特点,基本都是上过战场的,强壮剽悍,桀骜不驯,是军中骨干。也只有这些骄兵才敢恣行肆为,软弱者是不怎么敢违法乱纪的。</p>
有军官以此质问求情,威逼刘承祐释之。早有所准备的刘承祐,怎会再受其所迫,一意而孤行。并且,第二步便将刀子砍向乱纪军官。以其作风,想要挑些军官的差错,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的。虐待士卒,收受贿赂,不听军令,藐视军法......</p>
就在那三两日的时间内,刘承祐拿下了十几名队长、都头这类的低级军官,一名营指挥使也被他以“慢军之罪”的名义杀了。甚至于麾下称得上中级军官的一名军指挥使,都被刘承祐上请解职调离。</p>
态度极其强硬,手段十分狠厉,从那之后,全军将士才真正意识到刘承祐这个“俏郎君”,分明是头吃人的老虎。在刘承祐一番强硬的动作下,全军肃然,上下无人敢轻视他,再配合着刘承祐那终日保持着的冷漠脸,更觉威严,令人生畏。</p>
刘承祐在军中激进地折腾,对其“胡作非为”的告状举报,不断地传至北平王府。对底下的不满之音,抱怨之言,刘知远的反应很是暧昧,只善加安抚那些受了委屈的军官士卒(前提是还留有性命),赏给丝帛钱粮,以作慰藉。</p>
另外,将刘承祐唤回府中申饬了一番,更多的,便没有了。事实上,龙栖军的情况刘知远一向有所耳闻,早有整饬之意。让刘承祐统之,不管最初抱有什么心思,但刘承祐在其间的作为,还是让他感到惊讶的。意外之余,或许还有赞赏,这大概也是刘知远开始让刘承祐正式参议河东军政的原因之一。</p>>
在刘知远的“斥责”下,刘承祐自我检讨了一番,表示知错,其后果然适可而止地收敛了,未再有急刑重措。毕竟他的目的已然达到,立威的效果达到了。至于龙栖军将校,在上告无果的情况下,只能暂时屈服于刘承祐的“淫威”之下。</p>
不过,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恩威并施的道理刘承祐还是懂的。一味地耍威使狠,终不可长久,刘承祐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p>
在威严确立的情况下,刘承祐开始施恩了。作为刘知远麾下的二流部队,龙栖军的地位并不高,这完全体会在待遇上,比起兴捷、武节二军,差得不是一丁半点。从刘知远的重视程度,也可窥一二,前两军的统军将领,不是刘氏同宗亲族,便是心腹股肱之将。而龙栖军,虽有不少刘氏老人,却更像个大杂烩。</p>
考虑到这点,刘承祐开始想法为帐下将士谋取利益了。粮饷物资,军需供应,再无短缺,时不时还有烈酒、猪羊肉食奖励。军械、武器、甲服,亦拣精良。</p>
得到了好处,此前的怨言立时消散了大半,龙栖军上下,看刘承祐也渐觉那张冷脸变得可爱了。不过待遇虽然提上来了,刘承祐治军御下,反而愈加严厉,尤其强调军纪,在他几番打压下,那些刺头也慢慢被磨平了。</p>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士们也渐渐熟悉并接受了这个主将。出身贵重,却毫无纨绔之风;年纪虽小,处事却很老道;公正严明,毫无偏私。虽然没有强横的武力,但其威严更令人敬畏。再加刘承祐时不时地下基层,与队、火之卒交流,同衣同食,很是骗得了一部分军心。</p>
以其治军严厉之故,龙栖军士偷偷地给刘承祐取了个外号——俊阎罗。刘承祐闻此,立刻派人将最先传出此号的士卒找了出来,赏钱十缗,表示此“雅号”取得不错。从那以后,士心更附。</p>
待军纪已肃,士心归附后,刘承祐又开始折腾了。不久前,为了提高龙栖军的战力,开始裁汰军中老弱,调整军官职缺,量才而用。在军中搞了几次大比武,能者上,庸者下,强者为官,弱者为卒。</p>
一番动作下来,有上百骁勇之士与低级军官被提拔上来,这些军士,对刘承祐的好感度一下子爆棚。</p>
当然,有上就有下,那些“无故”被裁撤、降职的人,当然不会服气,只是这一次,根本闹腾不起来,有一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又有刘知远暗中背书,刘承祐轻易地弹压。没能避免地,还是杀了三两名酒醉上头,藐视刘承祐权威的低级军官。</p>
也就是刘承祐敢这么干,北平王子的身份给了他极大的底气。换个人这般折腾,不被那些将官搞下去,刘知远都要怀疑他有异心,留他不得。刘承祐做得聪明的是,一切动作,都有向刘知远汇报解释,对龙栖军的整治,一直是在刘知远的眼皮子底下的。</p>
在刘承祐的大力整饬下,龙栖军焕然一新,战斗力急剧上升,士气日旺。及至今时,已有强军风范。</p>
......</p>
开春以来,刘知远节度下大小诸军,都加紧了操练。在刘承祐的命令下,龙栖军训练尤甚,再加他定的奖惩机制,上下将士尤其卖力。</p>
军营内校场间的“嘿哈”声持续了许久,快到正午的时候,龙栖军士们方结束了一上午的训练,其后在指挥的带领下,以营为单位,分批进食。在后营,炊烟依旧在升腾,早有伙夫准备好了飨食。</p>
今日军营中的士兵们都很兴奋,昨夜自营外拉入了六头大肥猪,今晨杀猪,那一声声凄厉尖锐的哀鸣声是那般悦耳......每月,总有这么一两日,刘承祐命人犒军。</p>
几口大锅,水半满烧开,然后置入被宰得大小约等的猪肉块,再辅以葱、椒、盐、油,加大火力高煮,直到煮熟煮烂。做法虽然简单,于普通军士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p>
不过哪怕分肉,也是有规矩的。强者吃好,中者吃饱,弱者吃少甚至只能跟着蹭口肉汤......然不管如何,打得一次牙祭,士卒们或多或少都露出了满意的神态。</p>
东寨间一座营帐中,数十名士卒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享受着中午的休憩时光。当中的是一名低级军官,坐在一张麻布上,观其军服标志,是一名都头。都头姓李,看起来年纪不小,实际也就二十多岁,胡茬四扬,一脸凶相。皮肤粗糙,满口黄牙,头盔摆在屁股边上,翘着二郎腿,正用小拇指甲在嘴里剔着牙缝里残留的肉丝,一副惬意的表情。</p>sxbiquge/read/1/1431/ )
晋阳雄峙于汾水岸,距离城池以东二十余里,平整的原野上,坐落着一座军营。数寨连营,栅栏布置,十分严谨。营垒周遭,军旗高树,除了“刘”字旗号外,更多的便是“龙栖”军旗了。</p>
刘知远治下河东,号称诸镇之首,除了“王业龙城”的加成之外,最大的底气便来自于其麾下数量众多且“训练有素”的军队了。</p>
最初,刘知远奉诏出镇河东,不及一岁,而石敬瑭驾崩。及少帝石重贵继位,与契丹交恶,两国刀兵遽起,为御契丹,刘知远被委为北面行营都统,但因为君臣将相相互猜忌的原因,空有辖制之名,而无其实。</p>
在两国倾轧之际,为御契丹,更防着石晋朝廷,刘知远在太原广募兵勇,置有兴捷、武节等十余支新军。又收容不少各州散兵游卒。等到去年,又很腹黑地将境内吐谷浑族吞并,夺其财货牲畜,收其精壮力士,实力至此急剧膨胀。</p>
到如今,河东节度下,新设之军,加上原属后晋之禁军如牢城者,大大小小有十余军,马步军逾五万,可称兵强马壮。当然,这些军队,同样有着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军号繁杂,编制混乱,众寡悬殊,战力不等。</p>
河东下属诸称号军,大军如兴捷、武节,分左右两厢,其下再置数军,其卒众近万。此两军属于刘知远的嫡系部队,毕竟是他亲自组建的,待遇优渥,战力且强。而兵寡者,三四千之军有之,更寡者亦有。甚至有卒不满千之军,不过其多被任支郡、关卡的守备。</p>
龙栖军也是节镇新军,规模中等,有兵三千,分三军,置六营,常驻太原府内,承担着晋阳外围的一部分防御责任。军卒来源不一,蕃汉混杂,其间有精悍之士,亦有孱弱之辈,总之良莠不齐。而此军的改变,也正是在刘承祐掌兵之后。</p>
最初,刘知远授刘承祐龙栖军都指挥使,未行,上下多有非议。有僚属疑刘承祐年幼,此前又未有表现出在武功方面的天赋,军中骄兵悍卒,恐其难制,不过都被刘知远压下了。</p>
后来的事实证明,下属的顾虑并不是没有道理,对上头指派的“娃娃军主”,龙栖军将士并不服气,哪怕他是北平王的儿子。军中从来强者为尊,尤其是在这武力至上的乱世,拳头才是硬道理。</p>
初掌兵事,刘承祐便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军官藐之,士卒疑之,虽以身份之故,底下人还不敢正面顶撞,但那沉默的对抗与排斥,却让刘承祐感受得异常真切。军令难通,上情下达,十分滞涩。</p>
这个时代的军队,军纪一般都难用“优”、“良”、“好”之类的词来形容,甚至有的军纪越差,战斗力越强。</p>
但初期的龙栖军,战斗力不怎么强,军纪却尤差。将怠兵懈,常有违法乱纪之举。驻地临村镇,似欺压良善,偷掠百姓,霸民财货之类的事情,底下军士干得并不少。</p>
一开始,刘承祐表现得很佛系,寡言而少语,放任自流,只是默默地将所见所闻,默记于心。直到半月之后,刘承祐将龙栖军上下的情况摸清楚之后,大棒果断挥下了。</p>
首先便将数十名乱纪士卒,当作典型抓起来重惩,情节严重者,直接枭首示众。这些人都有个特点,基本都是上过战场的,强壮剽悍,桀骜不驯,是军中骨干。也只有这些骄兵才敢恣行肆为,软弱者是不怎么敢违法乱纪的。</p>
有军官以此质问求情,威逼刘承祐释之。早有所准备的刘承祐,怎会再受其所迫,一意而孤行。并且,第二步便将刀子砍向乱纪军官。以其作风,想要挑些军官的差错,那是一点难度都没有的。虐待士卒,收受贿赂,不听军令,藐视军法......</p>
就在那三两日的时间内,刘承祐拿下了十几名队长、都头这类的低级军官,一名营指挥使也被他以“慢军之罪”的名义杀了。甚至于麾下称得上中级军官的一名军指挥使,都被刘承祐上请解职调离。</p>
态度极其强硬,手段十分狠厉,从那之后,全军将士才真正意识到刘承祐这个“俏郎君”,分明是头吃人的老虎。在刘承祐一番强硬的动作下,全军肃然,上下无人敢轻视他,再配合着刘承祐那终日保持着的冷漠脸,更觉威严,令人生畏。</p>
刘承祐在军中激进地折腾,对其“胡作非为”的告状举报,不断地传至北平王府。对底下的不满之音,抱怨之言,刘知远的反应很是暧昧,只善加安抚那些受了委屈的军官士卒(前提是还留有性命),赏给丝帛钱粮,以作慰藉。</p>
另外,将刘承祐唤回府中申饬了一番,更多的,便没有了。事实上,龙栖军的情况刘知远一向有所耳闻,早有整饬之意。让刘承祐统之,不管最初抱有什么心思,但刘承祐在其间的作为,还是让他感到惊讶的。意外之余,或许还有赞赏,这大概也是刘知远开始让刘承祐正式参议河东军政的原因之一。</p>>
在刘知远的“斥责”下,刘承祐自我检讨了一番,表示知错,其后果然适可而止地收敛了,未再有急刑重措。毕竟他的目的已然达到,立威的效果达到了。至于龙栖军将校,在上告无果的情况下,只能暂时屈服于刘承祐的“淫威”之下。</p>
不过,威不可无有,而不足专恃,恩威并施的道理刘承祐还是懂的。一味地耍威使狠,终不可长久,刘承祐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p>
在威严确立的情况下,刘承祐开始施恩了。作为刘知远麾下的二流部队,龙栖军的地位并不高,这完全体会在待遇上,比起兴捷、武节二军,差得不是一丁半点。从刘知远的重视程度,也可窥一二,前两军的统军将领,不是刘氏同宗亲族,便是心腹股肱之将。而龙栖军,虽有不少刘氏老人,却更像个大杂烩。</p>
考虑到这点,刘承祐开始想法为帐下将士谋取利益了。粮饷物资,军需供应,再无短缺,时不时还有烈酒、猪羊肉食奖励。军械、武器、甲服,亦拣精良。</p>
得到了好处,此前的怨言立时消散了大半,龙栖军上下,看刘承祐也渐觉那张冷脸变得可爱了。不过待遇虽然提上来了,刘承祐治军御下,反而愈加严厉,尤其强调军纪,在他几番打压下,那些刺头也慢慢被磨平了。</p>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士们也渐渐熟悉并接受了这个主将。出身贵重,却毫无纨绔之风;年纪虽小,处事却很老道;公正严明,毫无偏私。虽然没有强横的武力,但其威严更令人敬畏。再加刘承祐时不时地下基层,与队、火之卒交流,同衣同食,很是骗得了一部分军心。</p>
以其治军严厉之故,龙栖军士偷偷地给刘承祐取了个外号——俊阎罗。刘承祐闻此,立刻派人将最先传出此号的士卒找了出来,赏钱十缗,表示此“雅号”取得不错。从那以后,士心更附。</p>
待军纪已肃,士心归附后,刘承祐又开始折腾了。不久前,为了提高龙栖军的战力,开始裁汰军中老弱,调整军官职缺,量才而用。在军中搞了几次大比武,能者上,庸者下,强者为官,弱者为卒。</p>
一番动作下来,有上百骁勇之士与低级军官被提拔上来,这些军士,对刘承祐的好感度一下子爆棚。</p>
当然,有上就有下,那些“无故”被裁撤、降职的人,当然不会服气,只是这一次,根本闹腾不起来,有一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又有刘知远暗中背书,刘承祐轻易地弹压。没能避免地,还是杀了三两名酒醉上头,藐视刘承祐权威的低级军官。</p>
也就是刘承祐敢这么干,北平王子的身份给了他极大的底气。换个人这般折腾,不被那些将官搞下去,刘知远都要怀疑他有异心,留他不得。刘承祐做得聪明的是,一切动作,都有向刘知远汇报解释,对龙栖军的整治,一直是在刘知远的眼皮子底下的。</p>
在刘承祐的大力整饬下,龙栖军焕然一新,战斗力急剧上升,士气日旺。及至今时,已有强军风范。</p>
......</p>
开春以来,刘知远节度下大小诸军,都加紧了操练。在刘承祐的命令下,龙栖军训练尤甚,再加他定的奖惩机制,上下将士尤其卖力。</p>
军营内校场间的“嘿哈”声持续了许久,快到正午的时候,龙栖军士们方结束了一上午的训练,其后在指挥的带领下,以营为单位,分批进食。在后营,炊烟依旧在升腾,早有伙夫准备好了飨食。</p>
今日军营中的士兵们都很兴奋,昨夜自营外拉入了六头大肥猪,今晨杀猪,那一声声凄厉尖锐的哀鸣声是那般悦耳......每月,总有这么一两日,刘承祐命人犒军。</p>
几口大锅,水半满烧开,然后置入被宰得大小约等的猪肉块,再辅以葱、椒、盐、油,加大火力高煮,直到煮熟煮烂。做法虽然简单,于普通军士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p>
不过哪怕分肉,也是有规矩的。强者吃好,中者吃饱,弱者吃少甚至只能跟着蹭口肉汤......然不管如何,打得一次牙祭,士卒们或多或少都露出了满意的神态。</p>
东寨间一座营帐中,数十名士卒三三两两地聚在一块,享受着中午的休憩时光。当中的是一名低级军官,坐在一张麻布上,观其军服标志,是一名都头。都头姓李,看起来年纪不小,实际也就二十多岁,胡茬四扬,一脸凶相。皮肤粗糙,满口黄牙,头盔摆在屁股边上,翘着二郎腿,正用小拇指甲在嘴里剔着牙缝里残留的肉丝,一副惬意的表情。</p>sxbiquge/read/1/1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