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34章 下诏平南
回过神,瞧向慕容延钊,以一种关切的语气道:“大汉已经进入统一的关键时刻,近来国事纷繁沉重,还多仰赖卿这样文武兼备的能臣相佐,替朕分担啊!”
出将入相,慕容延钊的政治的素养也提升到了一定境界,当然知道皇帝这是在表示对自己公务工作的认可与赞赏。心中是波澜不惊,但嘴上还是说着谦辞:“陛下言重了,这是臣应尽之职责,本分之事罢了。再者,能参与如此盛举,辅助圣主,刷新天下,再造乾坤,也是臣等无上的荣幸啊!”
“说得好!”对慕容延钊的觉悟,刘承祐历来是很欣赏的,站了起来,道:“也该当我等君臣,携手并力,完成这一统天下的伟业!”
“愿为陛下马首是瞻!”慕容延钊拱手,看起来很平静,语气格外坚定。
注意到慕容延钊略显枯槁的形容,刘承祐上前,轻其背,动情道:“听闻你近来,身体也日渐不爽,勤勉公务之余,还当注意身体休息啊!你可是大汉军队的一面旗帜,可不能倒下了!”
听刘承祐这么说,慕容延钊脸色却变了变,这评价太高了,虽然是私下里,也高得他不敢承受。
语气变得苍老,表情也尽显坦然,慕容延钊向刘承祐道:“陛下赞誉,臣不敢当啊!幸陛下知遇之恩,臣方有展示武功的机会,天下复归一统,原本是臣这一代人可望不可即是志向,今能成功,亦感振奋。这些年南征北战,亦感心疲身乏,待到功业既成,臣倒想马放南山,解甲归田,安享晚年了……”
只是一番关心的话语,竟然引得慕容延钊如此反应,一诉衷肠,刘承祐着实有些意外。感受到慕容延钊话里的引退之意,刘承祐稍一思索,也就反应过来,问题还出在自己的话里,有些忘情了。
如今的刘皇帝,大汉的将帅们对他,是又敬又畏,若是别的将军听他之言,笑笑也就过去了,但这是慕容延钊,难免多想几分。
见状,刘承祐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道:“卿尚不满五十,何以轻言言老,塞北未平,河西未复,需要将帅的地方还很多,言之尚早啊。好了,也不扯远了,眼下,还当专心致志于平南事啊!”
“是!”见皇帝这么说,慕容延钊也躬身应道。
“走,我们一道去枢密院看看!”刘承祐发出邀请。
……
枢密院内,忙则忙矣,当上上下下都是井然有序的样子,不管是李处耘还是赵匡胤,都是大汉朝廷少有的军政人才,在他们二人的管理下,岂能混乱。
尤其是赵匡胤,虽然他一直表现出一种豪杰姿态,平日里豪情干云,坦荡大方,但实质上也是个狠人,有过必罚,有乱必究,手段可厉害着。
堂间,刘承祐正座,看着李、赵,问道:“准备如何,兵马调动进展如何?”
对此,李处耘说道:“回陛下,禁军之中,小底军拟十日后自东京出发,南下江陵。龙捷、龙栖、奉国三军拟八月初动身,前往扬州。
至于地方兵马,湖南诸军已经集中于桂、连二州,平堑军也奉调南下,川东兵马,已然动身出川。其余各道,亦按此前计划,进行调动。至于民夫,只能等秋收结束,再由官府征调。
臣等以为,发兵日期,定在九月中旬为佳!”
原本,是有打算仲秋动兵的,届时正值农忙,可以极大地影响江南收获,消减其军民战意。不过,因为北方的灾害,大汉朝廷这边,也需要顾及一下民情民意,在粮食减产的今年,还是不要强行耽误农时。
另一方面,江南诸州,已经被刘承祐与朝廷视作囊中之物,虽然战争不可避免但就刘承祐而言,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减少对江南这片富庶之地的破坏。
因此,晚点也就晚点,还能兼顾南粤那边的战事。虽然,此次平南是一体规划,一体执行,但实际上,是江南、岭南独立作战。
“江南与粤国那边,有没有什么新的动静?”刘承祐又问。
这回是赵匡胤禀报:“方收到曹彬上报,江南国主新撤换了鄂州的守将?”
“哦?”刘承祐来了点兴趣:“那老将卢绛被撤了?”
此前,在刘仁赡死后,以鄂州要地,需要得力将臣镇守。然而,对于青黄不接的江南军队而言,想要选出个合适的人,可太难了。一个林仁肇,完全不能兼顾多方。>
但是,鄂州的危险,稍微聪明点的人,都能看出来,比起江淮,那里才是真正直面朝廷大军的地方,危险难测,没人愿意去。
直到受老臣陈乔的举荐,李煜方才命老将卢绛为鄂州节度使,这卢绛也算贯穿了整个唐末乱世的老将了,有一定的威望与能力,然而,如今已然七十二岁了,比廉颇还老……
也正是因此,念其过于年迈,怕难以应对大汉的军事压力,李煜又听钟谟的建议,将之召回,另外选了一位年富力强的人负责,而被选中的,名叫皇甫继勋。
“皇甫继勋?”刘承祐念叨了一下。
“是皇甫晖之子!”赵匡胤解释道,当初在淮东战场,被生擒的那位。
闻之,刘承祐也回忆起来,当初此人还在自己面前显摆了一番名将风度,嘴角微微勾起,说:“当年,那皇甫晖虽然兵败被擒,但终究有几分统军之才,其子如何?”
赵匡胤简单地说了句:“以父死难得擢升,无战功,徒以家世!”
这话表露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刘承祐道“江南军中,可谓无人了!”
“陛下,还有一个林仁肇!”赵匡胤提醒道。
“一个林仁肇,能力保江防吗?”刘承祐淡淡道。
“必然不能!”赵匡胤又肯定道。
“不过!”刘承祐又道:“既然李煜能把鄂州守将撤换,若是能把林仁肇也撤换了,给大军减少麻烦,岂不更好?”
注意到刘承祐的表情,显然在琢磨什么阴谋诡计了。
“江南军队就没有其他动向?”
李处耘答:“除了金陵水师,加强巡卫之外,再无异动。不过,那也只是林仁肇的安排,此人对朝廷的戒备确实很深。
至于南粤,一如往常,更无动静!”
事实上,随着朝廷的备战,江南地区,若没有一点反应,那也是不现实的。只是,不管是江南,还是南粤,都显得很咸鱼,两国君主似乎都不怎么关心。
当然,即便关心,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的有力措施来应对。大部分的“醉人”,都是毫不关心,只管过日子。
而少部分清醒的人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保持缄默,等待王师南下一统即可。
另外更少的人,对两国还有一定感情,抱有忠诚之心,极力呼吁,但十分无力。大势如此,徒呼奈何!
“对于几路大军,要加强关注,及时调整!”刘承祐对李赵二人吩咐道,以此言结束了枢密院之行。
乾祐十五年七月,汉皇刘承祐以为太后李氏作寿为理由,再度发出邀请,让江南国主李煜进京,结果再度遭到婉拒,只回一份厚礼,这一次,刘皇帝显得异常愤怒,当廷直斥金陵使者。
八月十日,京中流言,江南与南粤两国相互勾结,意欲背反朝廷,皇帝再怒,并一再于朝臣面前,大谈江南之事,愤懑异常。
八月二十三日,江淮巡阅使李谷上奏,请平江南,留中不发。
九月,有上百粤民千里跋涉入京,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从他们口中,刘承祐得知了南粤主刘鋹的昏庸残暴,悉岭南生民疾苦,深为愤慨,怒斥南粤主无道,直言要发兵征讨,解岭南百万生民于倒悬。
九月十一日,汉帝正式下诏,以汝阴郡公李谷为平南大元帅、江淮行营都部署,统军三十万南征,继续向一统天下迈出坚实的步伐。(.suya/17/17799/ )
[[第334章 下诏平南
回过神,瞧向慕容延钊,以一种关切的语气道:“大汉已经进入统一的关键时刻,近来国事纷繁沉重,还多仰赖卿这样文武兼备的能臣相佐,替朕分担啊!”
出将入相,慕容延钊的政治的素养也提升到了一定境界,当然知道皇帝这是在表示对自己公务工作的认可与赞赏。心中是波澜不惊,但嘴上还是说着谦辞:“陛下言重了,这是臣应尽之职责,本分之事罢了。再者,能参与如此盛举,辅助圣主,刷新天下,再造乾坤,也是臣等无上的荣幸啊!”
“说得好!”对慕容延钊的觉悟,刘承祐历来是很欣赏的,站了起来,道:“也该当我等君臣,携手并力,完成这一统天下的伟业!”
“愿为陛下马首是瞻!”慕容延钊拱手,看起来很平静,语气格外坚定。
注意到慕容延钊略显枯槁的形容,刘承祐上前,轻其背,动情道:“听闻你近来,身体也日渐不爽,勤勉公务之余,还当注意身体休息啊!你可是大汉军队的一面旗帜,可不能倒下了!”
听刘承祐这么说,慕容延钊脸色却变了变,这评价太高了,虽然是私下里,也高得他不敢承受。
语气变得苍老,表情也尽显坦然,慕容延钊向刘承祐道:“陛下赞誉,臣不敢当啊!幸陛下知遇之恩,臣方有展示武功的机会,天下复归一统,原本是臣这一代人可望不可即是志向,今能成功,亦感振奋。这些年南征北战,亦感心疲身乏,待到功业既成,臣倒想马放南山,解甲归田,安享晚年了……”
只是一番关心的话语,竟然引得慕容延钊如此反应,一诉衷肠,刘承祐着实有些意外。感受到慕容延钊话里的引退之意,刘承祐稍一思索,也就反应过来,问题还出在自己的话里,有些忘情了。
如今的刘皇帝,大汉的将帅们对他,是又敬又畏,若是别的将军听他之言,笑笑也就过去了,但这是慕容延钊,难免多想几分。
见状,刘承祐发出几声爽朗的笑声,道:“卿尚不满五十,何以轻言言老,塞北未平,河西未复,需要将帅的地方还很多,言之尚早啊。好了,也不扯远了,眼下,还当专心致志于平南事啊!”
“是!”见皇帝这么说,慕容延钊也躬身应道。
“走,我们一道去枢密院看看!”刘承祐发出邀请。
……
枢密院内,忙则忙矣,当上上下下都是井然有序的样子,不管是李处耘还是赵匡胤,都是大汉朝廷少有的军政人才,在他们二人的管理下,岂能混乱。
尤其是赵匡胤,虽然他一直表现出一种豪杰姿态,平日里豪情干云,坦荡大方,但实质上也是个狠人,有过必罚,有乱必究,手段可厉害着。
堂间,刘承祐正座,看着李、赵,问道:“准备如何,兵马调动进展如何?”
对此,李处耘说道:“回陛下,禁军之中,小底军拟十日后自东京出发,南下江陵。龙捷、龙栖、奉国三军拟八月初动身,前往扬州。
至于地方兵马,湖南诸军已经集中于桂、连二州,平堑军也奉调南下,川东兵马,已然动身出川。其余各道,亦按此前计划,进行调动。至于民夫,只能等秋收结束,再由官府征调。
臣等以为,发兵日期,定在九月中旬为佳!”
原本,是有打算仲秋动兵的,届时正值农忙,可以极大地影响江南收获,消减其军民战意。不过,因为北方的灾害,大汉朝廷这边,也需要顾及一下民情民意,在粮食减产的今年,还是不要强行耽误农时。
另一方面,江南诸州,已经被刘承祐与朝廷视作囊中之物,虽然战争不可避免但就刘承祐而言,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减少对江南这片富庶之地的破坏。
因此,晚点也就晚点,还能兼顾南粤那边的战事。虽然,此次平南是一体规划,一体执行,但实际上,是江南、岭南独立作战。
“江南与粤国那边,有没有什么新的动静?”刘承祐又问。
这回是赵匡胤禀报:“方收到曹彬上报,江南国主新撤换了鄂州的守将?”
“哦?”刘承祐来了点兴趣:“那老将卢绛被撤了?”
此前,在刘仁赡死后,以鄂州要地,需要得力将臣镇守。然而,对于青黄不接的江南军队而言,想要选出个合适的人,可太难了。一个林仁肇,完全不能兼顾多方。>
但是,鄂州的危险,稍微聪明点的人,都能看出来,比起江淮,那里才是真正直面朝廷大军的地方,危险难测,没人愿意去。
直到受老臣陈乔的举荐,李煜方才命老将卢绛为鄂州节度使,这卢绛也算贯穿了整个唐末乱世的老将了,有一定的威望与能力,然而,如今已然七十二岁了,比廉颇还老……
也正是因此,念其过于年迈,怕难以应对大汉的军事压力,李煜又听钟谟的建议,将之召回,另外选了一位年富力强的人负责,而被选中的,名叫皇甫继勋。
“皇甫继勋?”刘承祐念叨了一下。
“是皇甫晖之子!”赵匡胤解释道,当初在淮东战场,被生擒的那位。
闻之,刘承祐也回忆起来,当初此人还在自己面前显摆了一番名将风度,嘴角微微勾起,说:“当年,那皇甫晖虽然兵败被擒,但终究有几分统军之才,其子如何?”
赵匡胤简单地说了句:“以父死难得擢升,无战功,徒以家世!”
这话表露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刘承祐道“江南军中,可谓无人了!”
“陛下,还有一个林仁肇!”赵匡胤提醒道。
“一个林仁肇,能力保江防吗?”刘承祐淡淡道。
“必然不能!”赵匡胤又肯定道。
“不过!”刘承祐又道:“既然李煜能把鄂州守将撤换,若是能把林仁肇也撤换了,给大军减少麻烦,岂不更好?”
注意到刘承祐的表情,显然在琢磨什么阴谋诡计了。
“江南军队就没有其他动向?”
李处耘答:“除了金陵水师,加强巡卫之外,再无异动。不过,那也只是林仁肇的安排,此人对朝廷的戒备确实很深。
至于南粤,一如往常,更无动静!”
事实上,随着朝廷的备战,江南地区,若没有一点反应,那也是不现实的。只是,不管是江南,还是南粤,都显得很咸鱼,两国君主似乎都不怎么关心。
当然,即便关心,也拿不出什么具体的有力措施来应对。大部分的“醉人”,都是毫不关心,只管过日子。
而少部分清醒的人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保持缄默,等待王师南下一统即可。
另外更少的人,对两国还有一定感情,抱有忠诚之心,极力呼吁,但十分无力。大势如此,徒呼奈何!
“对于几路大军,要加强关注,及时调整!”刘承祐对李赵二人吩咐道,以此言结束了枢密院之行。
乾祐十五年七月,汉皇刘承祐以为太后李氏作寿为理由,再度发出邀请,让江南国主李煜进京,结果再度遭到婉拒,只回一份厚礼,这一次,刘皇帝显得异常愤怒,当廷直斥金陵使者。
八月十日,京中流言,江南与南粤两国相互勾结,意欲背反朝廷,皇帝再怒,并一再于朝臣面前,大谈江南之事,愤懑异常。
八月二十三日,江淮巡阅使李谷上奏,请平江南,留中不发。
九月,有上百粤民千里跋涉入京,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从他们口中,刘承祐得知了南粤主刘鋹的昏庸残暴,悉岭南生民疾苦,深为愤慨,怒斥南粤主无道,直言要发兵征讨,解岭南百万生民于倒悬。
九月十一日,汉帝正式下诏,以汝阴郡公李谷为平南大元帅、江淮行营都部署,统军三十万南征,继续向一统天下迈出坚实的步伐。(.suya/17/17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