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9章 北巡结束
平定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仍旧不算便利,但比起绵延的太行山麓,却要好上太多。自平定,经寿阳,花费了三日时间,方抵目的地太原。
阔别近十载,这是刘承祐再度回到晋阳,虽然幼年时期,曾随刘知远辗转多地,但晋阳却始终是埋藏于他记忆深处的城市,有太多深刻的回忆。再度归来,自是一番感慨。
晋阳的城墙越发坚实,街道明显扩宽不少,人烟也越发旺盛,不得不说,有早年皇叔刘崇的功劳。潜邸依旧,收拾得很干净,刘承祐当初住过的院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太原宫破落了许多,只维持着简单的修缮,有刘承祐诏谕在前,太原官府也没有耗费人财物力去大加整葺。
巡至河东,目的有三。
其一,祭天、祭祖,祭奠为建立大汉而牺牲的河东将士。作为大汉崛起之地,根基之所,庙堂之上,军政之间,许多人都有些特殊的感情,格外重视。当然,刘承祐例外,他胸中所怀的,是整个天下,他更重视的,是河东的军事、**作用。
其二,如河北,巡阅察查地方**,自乾祐五年,河东改制之后,朝廷对太行以西,黄河以东的诸州府,进行了巨大的调整。但多年以来,他基本上是奏章上看河东,也需要亲眼目睹一番。
立国初期,河东是大汉朝最为稳定的后方。刘崇镇守期间,因为与朝廷的互相疑忌,**逐渐混乱,穷兵黩武,引起了一系列不良反应。等到刘崇的势力解体,朝廷收权规政,河东诸州府,方才慢慢地重回正轨,军政分离得到落实,所带来的民政、治安稳定,给河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过,相较于中原、河北,到近年来,河东的发展有些跟不上整体形势了。原因也很简单,人口不足,开国之初,几十万军民进驻中原,使得河东的人口大量流失,所造成的影响,时间越久,越显著。
当然,作为道治,河东核心,晋中平原上的明珠,太原府依旧是大汉望府。
其三,便是河东的军事边备了。虽然这些年来,大汉的北面防御重心一直在河北,但河东这边的御备,可从来放松过。只是因为河东的地理优势,使得这边的防御压力小很多,保宁、宁化、定襄三军,就像三道强闸,牢牢地钳制着塞外的契丹人。甚至于,若是契丹人选择河东作为南下的主攻方向,刘承祐都能笑醒。
而作为皇帝的心腹爱将,杨业已被放在代地八年了,这在大汉军中,都属少见了。为了察看边备,刘承祐还专门北上去了趟雁门,亲身实地考察了一番雁门关这天下名塞险关。
对于杨业,刘承祐态度一如往常,似乎未曾更易过,勉慰加鼓励,让人不得不疑惑,杨业何德何能,得皇帝如此看重,经年而不见衰减。包括杨业自己也一样,只是向刘承祐衷心保证,尽心竭力,以戍雁门。
在河东,刘承祐待的时间不算短,一直到五月上旬,御驾方才自太原起行,踏上回京的旅途。按照计划,自太原出发,经汾阳府,走晋、绛,过河中府,从风陵渡过黄河,走陕州、洛阳,东归开封。
这是当年刘知远率河东主力,问鼎中原的进军路线,重走一遍,也有追忆往昔,体会当初创业艰难的意思。虽然实际上,当年刘知远这边走得很轻松,大仗河北,小仗在河阳、中原,基本都被刘承祐与史弘肇打完了。
至于刘知远,除了在绛逼降守军外,就是一路招降纳叛,轻轻松松地,被迎入东京,御临天下。当然,在朝廷的宣传上,是不能照实描述的,进军途中,总有可挖掘的,着重突出高祖的功德威望,天下影从。
河中府,永济城,乃当初平李守贞之乱后,改“河东城”而得名。
>
虽然过去多年,永济城垣仍旧残留着少许激战的痕迹,毕竟十万之师的大战,城池内外,总能找到些军事遗迹,诉说着当年的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当初河中之乱,持续的时间并不算久,刘承祐御驾亲征,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将之扑灭,以致李守贞父子起兵三月,即告消亡。然而,死伤的军民,却是不少。
经过八年的稳定发展,河中百姓显然已经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了。比邻着黄河,当交通枢纽,又有解盐之利,河中也凭此,成为大汉有数的富庶州府,每岁给朝廷上缴大量财税。
永济城西,大河夏流汹涌,蒲坂渡看起来都不那么安全。渡头边,当初坚固的叛军西寨,因为叛将周光逊的主动投诚,仍然保留了下来,后改造成了渡口设施,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座依附于永济城的市镇,人烟熙攘,景象繁荣
各处走一走,刘承祐触发的回忆与感慨,也就多了起来。
“犹记当初,朕率大军,扑灭李守贞之乱的情形。彼时,朕继位不过半载,蜀寇方却,辽乱未已,党项异动,大汉天下,有倾覆之忧。至今思来,仍不免后怕,背生冷汗!”站在大河岸边,吹着燥热的风,以城池市镇做背景,刘承祐回忆着,感慨着。
“李守贞父子,豺性蛇种,狼心狗肺,野心勃勃,悍然举兵,背反朝廷。却不知,陛下睿智英明,早已洞察,御驾亲征,雷厉风行,以平灭之!”李少游夸道。
当初的事,隔得并不算远,但从这君臣二人口中,事情已经变了味了。事实上,当年李守贞之叛,也有刘承祐逼迫的原因在内,他可是将河中当成“鸡”来杀,树立典型,以威慑天下。
历史,大抵就是这般被篡改、修饰,对于刘承祐而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将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也展示给后人。
“不过,当初朕选择御驾亲征,几乎满朝反对,朕虽然有必胜的信心,也有赌博之意!如今反思下来,当时还是走了一招险棋,彼时国家财政艰难,为征河中,军民多竭其力,倘若平叛失败,抑或战事迁延持久,大汉就危险了......”刘承祐开始同李少游探讨起当初的情况。
“陛下天命所钟,筹谋在前,准备妥善,便已占五分胜机,将士用命,又添两分,御驾亲征,再添两分,而河中叛事虽急切,终是以一隅之地而抗天下,心存侥幸,岂能成事,覆灭乃是自然之事!”李少游说道。
李少游很会筹算,按照他的算法,刘承祐至少有九成的平叛胜算......
“陛下,关中急报!”在刘承祐与李少游交谈之时,郭侗忽然寻了过来,步伐匆忙,面带急色,一开口就让刘承祐心里微沉。
接过加急的奏报,快速地浏览过一遍,却是自东京协发过来的急报,关中的蜀国降卒作乱,裹挟百姓,破城杀官,祸连三县。
原本还算平静的表情,立刻沉了下来,手中的奏报被捏住。
见其状,李少游不由问道:“陛下,出了何事?”
想了想,看着李少游,刘承祐对他道:“游哥,看来你不能和我回开封了,你这个关中布政使,该从速走马上任了!”>
[[第99章 北巡结束
平定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仍旧不算便利,但比起绵延的太行山麓,却要好上太多。自平定,经寿阳,花费了三日时间,方抵目的地太原。
阔别近十载,这是刘承祐再度回到晋阳,虽然幼年时期,曾随刘知远辗转多地,但晋阳却始终是埋藏于他记忆深处的城市,有太多深刻的回忆。再度归来,自是一番感慨。
晋阳的城墙越发坚实,街道明显扩宽不少,人烟也越发旺盛,不得不说,有早年皇叔刘崇的功劳。潜邸依旧,收拾得很干净,刘承祐当初住过的院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太原宫破落了许多,只维持着简单的修缮,有刘承祐诏谕在前,太原官府也没有耗费人财物力去大加整葺。
巡至河东,目的有三。
其一,祭天、祭祖,祭奠为建立大汉而牺牲的河东将士。作为大汉崛起之地,根基之所,庙堂之上,军政之间,许多人都有些特殊的感情,格外重视。当然,刘承祐例外,他胸中所怀的,是整个天下,他更重视的,是河东的军事、**作用。
其二,如河北,巡阅察查地方**,自乾祐五年,河东改制之后,朝廷对太行以西,黄河以东的诸州府,进行了巨大的调整。但多年以来,他基本上是奏章上看河东,也需要亲眼目睹一番。
立国初期,河东是大汉朝最为稳定的后方。刘崇镇守期间,因为与朝廷的互相疑忌,**逐渐混乱,穷兵黩武,引起了一系列不良反应。等到刘崇的势力解体,朝廷收权规政,河东诸州府,方才慢慢地重回正轨,军政分离得到落实,所带来的民政、治安稳定,给河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过,相较于中原、河北,到近年来,河东的发展有些跟不上整体形势了。原因也很简单,人口不足,开国之初,几十万军民进驻中原,使得河东的人口大量流失,所造成的影响,时间越久,越显著。
当然,作为道治,河东核心,晋中平原上的明珠,太原府依旧是大汉望府。
其三,便是河东的军事边备了。虽然这些年来,大汉的北面防御重心一直在河北,但河东这边的御备,可从来放松过。只是因为河东的地理优势,使得这边的防御压力小很多,保宁、宁化、定襄三军,就像三道强闸,牢牢地钳制着塞外的契丹人。甚至于,若是契丹人选择河东作为南下的主攻方向,刘承祐都能笑醒。
而作为皇帝的心腹爱将,杨业已被放在代地八年了,这在大汉军中,都属少见了。为了察看边备,刘承祐还专门北上去了趟雁门,亲身实地考察了一番雁门关这天下名塞险关。
对于杨业,刘承祐态度一如往常,似乎未曾更易过,勉慰加鼓励,让人不得不疑惑,杨业何德何能,得皇帝如此看重,经年而不见衰减。包括杨业自己也一样,只是向刘承祐衷心保证,尽心竭力,以戍雁门。
在河东,刘承祐待的时间不算短,一直到五月上旬,御驾方才自太原起行,踏上回京的旅途。按照计划,自太原出发,经汾阳府,走晋、绛,过河中府,从风陵渡过黄河,走陕州、洛阳,东归开封。
这是当年刘知远率河东主力,问鼎中原的进军路线,重走一遍,也有追忆往昔,体会当初创业艰难的意思。虽然实际上,当年刘知远这边走得很轻松,大仗河北,小仗在河阳、中原,基本都被刘承祐与史弘肇打完了。
至于刘知远,除了在绛逼降守军外,就是一路招降纳叛,轻轻松松地,被迎入东京,御临天下。当然,在朝廷的宣传上,是不能照实描述的,进军途中,总有可挖掘的,着重突出高祖的功德威望,天下影从。
河中府,永济城,乃当初平李守贞之乱后,改“河东城”而得名。
>
虽然过去多年,永济城垣仍旧残留着少许激战的痕迹,毕竟十万之师的大战,城池内外,总能找到些军事遗迹,诉说着当年的刀光剑影,血流成河。
当初河中之乱,持续的时间并不算久,刘承祐御驾亲征,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将之扑灭,以致李守贞父子起兵三月,即告消亡。然而,死伤的军民,却是不少。
经过八年的稳定发展,河中百姓显然已经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了。比邻着黄河,当交通枢纽,又有解盐之利,河中也凭此,成为大汉有数的富庶州府,每岁给朝廷上缴大量财税。
永济城西,大河夏流汹涌,蒲坂渡看起来都不那么安全。渡头边,当初坚固的叛军西寨,因为叛将周光逊的主动投诚,仍然保留了下来,后改造成了渡口设施,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座依附于永济城的市镇,人烟熙攘,景象繁荣
各处走一走,刘承祐触发的回忆与感慨,也就多了起来。
“犹记当初,朕率大军,扑灭李守贞之乱的情形。彼时,朕继位不过半载,蜀寇方却,辽乱未已,党项异动,大汉天下,有倾覆之忧。至今思来,仍不免后怕,背生冷汗!”站在大河岸边,吹着燥热的风,以城池市镇做背景,刘承祐回忆着,感慨着。
“李守贞父子,豺性蛇种,狼心狗肺,野心勃勃,悍然举兵,背反朝廷。却不知,陛下睿智英明,早已洞察,御驾亲征,雷厉风行,以平灭之!”李少游夸道。
当初的事,隔得并不算远,但从这君臣二人口中,事情已经变了味了。事实上,当年李守贞之叛,也有刘承祐逼迫的原因在内,他可是将河中当成“鸡”来杀,树立典型,以威慑天下。
历史,大抵就是这般被篡改、修饰,对于刘承祐而言,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将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也展示给后人。
“不过,当初朕选择御驾亲征,几乎满朝反对,朕虽然有必胜的信心,也有赌博之意!如今反思下来,当时还是走了一招险棋,彼时国家财政艰难,为征河中,军民多竭其力,倘若平叛失败,抑或战事迁延持久,大汉就危险了......”刘承祐开始同李少游探讨起当初的情况。
“陛下天命所钟,筹谋在前,准备妥善,便已占五分胜机,将士用命,又添两分,御驾亲征,再添两分,而河中叛事虽急切,终是以一隅之地而抗天下,心存侥幸,岂能成事,覆灭乃是自然之事!”李少游说道。
李少游很会筹算,按照他的算法,刘承祐至少有九成的平叛胜算......
“陛下,关中急报!”在刘承祐与李少游交谈之时,郭侗忽然寻了过来,步伐匆忙,面带急色,一开口就让刘承祐心里微沉。
接过加急的奏报,快速地浏览过一遍,却是自东京协发过来的急报,关中的蜀国降卒作乱,裹挟百姓,破城杀官,祸连三县。
原本还算平静的表情,立刻沉了下来,手中的奏报被捏住。
见其状,李少游不由问道:“陛下,出了何事?”
想了想,看着李少游,刘承祐对他道:“游哥,看来你不能和我回开封了,你这个关中布政使,该从速走马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