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桥和清风道人、厉秋风三人说起昭陵、乾陵、永泰公主陵,以及钟繇、王羲之等人的姓名,群豪大半倒是稀里糊涂,不知道三人在说些什么。刘涌久居华山,在陕西境内,距离这些地方不远,是以对于三人所说的事情大半明白,只是其中的细节却也并不十分清楚。至于慕容丹砚,钟繇、王羲之的字她临摹过,兰亭集序的抄本却也见过。至于什么昭陵、乾陵却没有听说过。永泰公主之名,更是第一次听到。是以她瞪大了眼睛,眼巴巴地望着厉秋风,只盼他为自己解释,免得自己一头雾水。
此时寒气兀自不断向大殿内涌入,大殿右侧的火球也越来越大,火焰大半变为蓝色,火苗呼呼作响。厉秋风心下焦急,虽然知道慕容丹砚的心思,只是此时哪还有闲暇细说。何况他虽然知晓这些人名,只不过所知也不甚多。
司徒桥知道群豪大半肚子中墨水不多,正是卖弄自己学识的大好机会。当下双手一背,在地上踱了几步。只不过此时身前寒气逼人,背后火焰灼热,他踱步的范围有限,不能随意挥洒自如,未免有些遗憾。
只听司徒桥说道:“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确是世间无价之宝。故老相传,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文友、亲族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聚会于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以蚕茧纸、鼠须笔乘醉作序,计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字。酒醒之后,他又重写了数百遍,却均不如醉中所书。王羲之一声长叹,掷笔于地,将那醉中所书的兰亭集序拿在手中,连称这副字为自己最得意书。自此之后,王羲之视兰亭集序为王家传家之宝,死前留下遗嘱,此书绝对不许离开王家,须得代代相传。只是兰亭集序传到王家第七世孙时,这人不知何故出家为僧,法号智永。x33
“智永和尚出家之时并未娶妻,身后自然没有子嗣。他倒是一个洒脱之人,圆寂之前,将祖传的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却也是一个识货之人,得到兰亭集序之后也是视若珍宝,秘不外露。其时已是大唐初年,李世民尚未登基称帝,被封为秦王。他喜好王羲之的书法,虽戎马倥偬,军务繁忙,每日闲暇之时,也要临习王羲之的字。他对兰亭集序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古人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世民身边亲信之人知道他的心思,个个都想将兰亭集序弄到手中,好献给李世民,换一个锦绣前程。后来打听到兰亭集序落在辨才手中,李世民三次召见辩才,欲以重金求得兰亭集序。辨才将兰亭集序视若性命,自然不肯献出,便诡称战乱之时早已遗失。李世民虽然知道这和尚说谎,只是其时尚未登基称帝,为得民心,自然不能强取硬夺。只不过每每想到此事,未免怅然若失。他手下的大谋士房玄龄知道主子的心思,便对李世民说道,监察御史萧翼极富智计,定有法子将兰亭集序从辨才手中弄来献给秦王。
“萧翼受李世民所托,自然挖空心思来办这事情。他一番谋划,乔装成一位潦倒书生,于某日深夜,佯装昏倒在辩才和尚所居的寺庙之外。僧人早上打开寺门,见有人昏倒在寺门外,自然将他救入寺中。这萧翼也真是了得,为成大事,已是五日未食,三日未饮。是以辨才和尚虽然机灵,见他如此模样,却也被他瞒过了。待萧翼醒来之后,与辨才和尚一番攀谈。他出发之前早就将辨才和尚的事情打探得极为清楚,是以谈话之际,句句都投其所好,辨才和尚大为欣喜,与萧翼弈棋吟咏,论书作画,竟然成了忘年交。两人越谈越是投机,一日酒酣之时,辨才和尚失了戒备,与萧翼聊到高兴处,竟然将他藏在屋梁上的兰亭集序真迹取了下来,出示给萧翼欣赏。
“萧翼见了这副真迹,自然是大喜过望。当晚便命令早已窥伺在寺外的随从潜入寺内,将悬于梁上的兰亭集序真迹盗走。次日一早,萧翼也匆匆离开寺院,带着兰亭集序回转长安向李世民复命。辩才和尚喝的大醉,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醒来。待得听说那潦倒书生一早便已离开寺院,想起昨夜之事,立时知道事情不妙。他取来梯子,爬到梁上取出装有兰亭集序的盒子,里面却是空空如也。辨才和尚知道自己上了大当,羞愤之下,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当场便受了重伤。寺中的僧人虽全力救治,他也只拖了三四天便一命呜呼。”
司徒桥说到这里,慕容丹砚说道:“唐太宗李世民号称千古一帝,是出了名的好皇帝。想不到也会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巧取豪夺,倒真是出人意料。”
司徒桥哼了一声,道:“什么千古一帝,都是狗屁。官场之上无好人,更不要说这些官儿的大头目皇帝了!李世民若不是心狠手辣,他也当不上皇帝,早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弄死了。连锦绣江山都被他弄到手中,何况区区一副兰亭集序?”
众人听他说得天花乱坠,听得入迷,一时之间浑然忘了身处冰火之中。
却听司徒桥接着说道:“李世民得了兰亭集序之后,当真是欣喜若狂,每日把玩临摹,且拓了数册,分赐太子及诸王、近臣。其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屠兄杀弟,逼李渊退位,自己做了皇帝。这兰亭集序始终放在身边,被他视若珍宝。待他临终之际,将太子李治叫到身边,对他说道,我想向你求一件东西。你一向诚孝,想来不会让我失望。那太子李治虽然巴不得他老子早一刻死掉,好登上帝位,将小妈武媚娘揽入怀中。只是他也知道,只要李世民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这江山终究不是他的。此刻听李世民竟然说出求字,李治吓得魂飞魄散,只能跪倒连连磕头,生怕李世民是正话反说,要废了自己太子之位。想不到李世民只是要他在自己驾崩之后,兰亭集序一定要送入昭陵,陪伴他于地下。李治这才松了一口气,口中答应不迭。
“李世民虽然是一代雄主,却也有走眼的时候。这个李治表面唯唯诺诺,骨子里却是极为精明。他以不争为争,熬掉了一心要做太子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待李世民驾崩之后,他便撕下了脸上那副软弱无能的面具。其实李治这人,最恨的便是他老爹李世民。因为李治自出世以来,无论文学武功,都远逊于两个嫡亲哥哥。是以李世民从来也没正眼儿看他一眼,帝王之爱,尽数落在李承乾和李泰身上。皇宫之中,人人都是势利眼,对于李治这位失势亲王,自然也没什么好待见。李治心中这份痛恨,可想而知有多深。他坐上了皇帝宝座,这份怨恨便发泄了出来。第一件事便是不遵从李世民的遗诏,以拓本兰亭集序换了真迹,陪伴李世民于地下。而真迹则落在李治手中,成了他的玩物。其后武媚娘从感业寺回到宫中,得到李治的宠爱,最后不只做了皇后,还篡了李唐天下,成为则天大帝。李治得了兰亭集序,这件稀世珍宝自然也就落在了武则天的手中。她对兰亭集序也是爱不释手,驾崩之前,便也留下遗诏,一定要将兰亭集序给她陪葬。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还算孝顺,将兰亭集序真迹放入武则天的乾陵之中,为武则天陪葬。”
司徒桥说到这里,双掌一拍,道:“所以说流传天下的兰亭集序不过是高手临摹的假货而已,真迹仍然在武则天的乾陵之中。”
司徒桥话音方落,厉秋风冷笑一声,道:“司徒先生,此事如此隐秘,你又如何会知道?”
司徒桥似乎早就知道有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正色说道:“李世民的陵墓后来被雍州刺史温韬盗掘。这温韬是出了名的盗墓贼,每次盗墓都会对盗取的珍宝逐一造册登记。昭陵盗墓的清单之中并无兰亭集序在内。那温韬早就听说过兰亭集序的大名,一心要据为已有。在李世民的墓中没有发现兰亭集序,自然不肯干休,便派出得力手下四处打探消息。最终这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还是给他打探到了。他知道兰亭集序陪葬在武则天的墓中,便带了军卒又杀向了乾陵。只不过乾陵以山为墓,坚固无比。饶是温韬是天下无双的盗墓贼,面对乾陵也是束手无策。他带着数千兵马连挖了十天,却无半点进展。其后暴雨倾盆,朝廷听闻有人盗取乾陵,也派了兵马前来剿匪。温韬无奈之下,只得带领军士仓皇退走。只是他将打探到的有关兰亭集序真迹下落的过程,也尽数写在笔记之中。而这份笔记,恰好落在我的手中。”x33
厉秋风“哼”了一声,冷笑道:“落在你的手中?只怕是温韬罪孽太重,一生盗墓无数,结果最后他的墓却又被你司徒先生盗了罢?”
司徒桥面色不变,沉声说道:“不错。我盗了温韬的墓,拿到了他的笔记,是以才知道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sxbiquge/read/7/7463/ )
此时寒气兀自不断向大殿内涌入,大殿右侧的火球也越来越大,火焰大半变为蓝色,火苗呼呼作响。厉秋风心下焦急,虽然知道慕容丹砚的心思,只是此时哪还有闲暇细说。何况他虽然知晓这些人名,只不过所知也不甚多。
司徒桥知道群豪大半肚子中墨水不多,正是卖弄自己学识的大好机会。当下双手一背,在地上踱了几步。只不过此时身前寒气逼人,背后火焰灼热,他踱步的范围有限,不能随意挥洒自如,未免有些遗憾。
只听司徒桥说道:“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确是世间无价之宝。故老相传,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文友、亲族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聚会于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以蚕茧纸、鼠须笔乘醉作序,计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字。酒醒之后,他又重写了数百遍,却均不如醉中所书。王羲之一声长叹,掷笔于地,将那醉中所书的兰亭集序拿在手中,连称这副字为自己最得意书。自此之后,王羲之视兰亭集序为王家传家之宝,死前留下遗嘱,此书绝对不许离开王家,须得代代相传。只是兰亭集序传到王家第七世孙时,这人不知何故出家为僧,法号智永。x33
“智永和尚出家之时并未娶妻,身后自然没有子嗣。他倒是一个洒脱之人,圆寂之前,将祖传的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却也是一个识货之人,得到兰亭集序之后也是视若珍宝,秘不外露。其时已是大唐初年,李世民尚未登基称帝,被封为秦王。他喜好王羲之的书法,虽戎马倥偬,军务繁忙,每日闲暇之时,也要临习王羲之的字。他对兰亭集序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古人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李世民身边亲信之人知道他的心思,个个都想将兰亭集序弄到手中,好献给李世民,换一个锦绣前程。后来打听到兰亭集序落在辨才手中,李世民三次召见辩才,欲以重金求得兰亭集序。辨才将兰亭集序视若性命,自然不肯献出,便诡称战乱之时早已遗失。李世民虽然知道这和尚说谎,只是其时尚未登基称帝,为得民心,自然不能强取硬夺。只不过每每想到此事,未免怅然若失。他手下的大谋士房玄龄知道主子的心思,便对李世民说道,监察御史萧翼极富智计,定有法子将兰亭集序从辨才手中弄来献给秦王。
“萧翼受李世民所托,自然挖空心思来办这事情。他一番谋划,乔装成一位潦倒书生,于某日深夜,佯装昏倒在辩才和尚所居的寺庙之外。僧人早上打开寺门,见有人昏倒在寺门外,自然将他救入寺中。这萧翼也真是了得,为成大事,已是五日未食,三日未饮。是以辨才和尚虽然机灵,见他如此模样,却也被他瞒过了。待萧翼醒来之后,与辨才和尚一番攀谈。他出发之前早就将辨才和尚的事情打探得极为清楚,是以谈话之际,句句都投其所好,辨才和尚大为欣喜,与萧翼弈棋吟咏,论书作画,竟然成了忘年交。两人越谈越是投机,一日酒酣之时,辨才和尚失了戒备,与萧翼聊到高兴处,竟然将他藏在屋梁上的兰亭集序真迹取了下来,出示给萧翼欣赏。
“萧翼见了这副真迹,自然是大喜过望。当晚便命令早已窥伺在寺外的随从潜入寺内,将悬于梁上的兰亭集序真迹盗走。次日一早,萧翼也匆匆离开寺院,带着兰亭集序回转长安向李世民复命。辩才和尚喝的大醉,一直睡到日上三竿才悠悠醒来。待得听说那潦倒书生一早便已离开寺院,想起昨夜之事,立时知道事情不妙。他取来梯子,爬到梁上取出装有兰亭集序的盒子,里面却是空空如也。辨才和尚知道自己上了大当,羞愤之下,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当场便受了重伤。寺中的僧人虽全力救治,他也只拖了三四天便一命呜呼。”
司徒桥说到这里,慕容丹砚说道:“唐太宗李世民号称千古一帝,是出了名的好皇帝。想不到也会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巧取豪夺,倒真是出人意料。”
司徒桥哼了一声,道:“什么千古一帝,都是狗屁。官场之上无好人,更不要说这些官儿的大头目皇帝了!李世民若不是心狠手辣,他也当不上皇帝,早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弄死了。连锦绣江山都被他弄到手中,何况区区一副兰亭集序?”
众人听他说得天花乱坠,听得入迷,一时之间浑然忘了身处冰火之中。
却听司徒桥接着说道:“李世民得了兰亭集序之后,当真是欣喜若狂,每日把玩临摹,且拓了数册,分赐太子及诸王、近臣。其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屠兄杀弟,逼李渊退位,自己做了皇帝。这兰亭集序始终放在身边,被他视若珍宝。待他临终之际,将太子李治叫到身边,对他说道,我想向你求一件东西。你一向诚孝,想来不会让我失望。那太子李治虽然巴不得他老子早一刻死掉,好登上帝位,将小妈武媚娘揽入怀中。只是他也知道,只要李世民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这江山终究不是他的。此刻听李世民竟然说出求字,李治吓得魂飞魄散,只能跪倒连连磕头,生怕李世民是正话反说,要废了自己太子之位。想不到李世民只是要他在自己驾崩之后,兰亭集序一定要送入昭陵,陪伴他于地下。李治这才松了一口气,口中答应不迭。
“李世民虽然是一代雄主,却也有走眼的时候。这个李治表面唯唯诺诺,骨子里却是极为精明。他以不争为争,熬掉了一心要做太子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待李世民驾崩之后,他便撕下了脸上那副软弱无能的面具。其实李治这人,最恨的便是他老爹李世民。因为李治自出世以来,无论文学武功,都远逊于两个嫡亲哥哥。是以李世民从来也没正眼儿看他一眼,帝王之爱,尽数落在李承乾和李泰身上。皇宫之中,人人都是势利眼,对于李治这位失势亲王,自然也没什么好待见。李治心中这份痛恨,可想而知有多深。他坐上了皇帝宝座,这份怨恨便发泄了出来。第一件事便是不遵从李世民的遗诏,以拓本兰亭集序换了真迹,陪伴李世民于地下。而真迹则落在李治手中,成了他的玩物。其后武媚娘从感业寺回到宫中,得到李治的宠爱,最后不只做了皇后,还篡了李唐天下,成为则天大帝。李治得了兰亭集序,这件稀世珍宝自然也就落在了武则天的手中。她对兰亭集序也是爱不释手,驾崩之前,便也留下遗诏,一定要将兰亭集序给她陪葬。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还算孝顺,将兰亭集序真迹放入武则天的乾陵之中,为武则天陪葬。”
司徒桥说到这里,双掌一拍,道:“所以说流传天下的兰亭集序不过是高手临摹的假货而已,真迹仍然在武则天的乾陵之中。”
司徒桥话音方落,厉秋风冷笑一声,道:“司徒先生,此事如此隐秘,你又如何会知道?”
司徒桥似乎早就知道有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正色说道:“李世民的陵墓后来被雍州刺史温韬盗掘。这温韬是出了名的盗墓贼,每次盗墓都会对盗取的珍宝逐一造册登记。昭陵盗墓的清单之中并无兰亭集序在内。那温韬早就听说过兰亭集序的大名,一心要据为已有。在李世民的墓中没有发现兰亭集序,自然不肯干休,便派出得力手下四处打探消息。最终这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还是给他打探到了。他知道兰亭集序陪葬在武则天的墓中,便带了军卒又杀向了乾陵。只不过乾陵以山为墓,坚固无比。饶是温韬是天下无双的盗墓贼,面对乾陵也是束手无策。他带着数千兵马连挖了十天,却无半点进展。其后暴雨倾盆,朝廷听闻有人盗取乾陵,也派了兵马前来剿匪。温韬无奈之下,只得带领军士仓皇退走。只是他将打探到的有关兰亭集序真迹下落的过程,也尽数写在笔记之中。而这份笔记,恰好落在我的手中。”x33
厉秋风“哼”了一声,冷笑道:“落在你的手中?只怕是温韬罪孽太重,一生盗墓无数,结果最后他的墓却又被你司徒先生盗了罢?”
司徒桥面色不变,沉声说道:“不错。我盗了温韬的墓,拿到了他的笔记,是以才知道兰亭集序真迹的下落。”sxbiquge/read/7/7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