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镇海王 第1924章,大明的民族融合2

小说:大明镇海王 作者:中华田园牛 更新时间:2022-07-23 16:07:25 源网站:123言情
  京城大明皇家大酒店这里,曾子英、陈彼得、李向东等人乘坐黄包车抵达了这里,一到这里立即就能够看到很多书生模样打扮的人,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彼此聊的甚欢,遇到其他人的时候,也是彼此纷纷起身,互相认识一番。

  整个皇家大酒店似乎好像都被这些前来京城赶考的学子们所霸占了,走到哪里都是这些学子们的身影。

  曾子英、陈彼得、李向东等人一进到大酒店里面,也是立即遇到了其它地方的考生,彼此互相拱手行礼,有的还会主动上前来问问兄台是来自哪个省的,彼此互相认识一番。

  伴随着大明交通的改善,大量公路、铁路的修建,航运的便捷,再加上汽车、摩托车、马车等越来越多,这极大的便捷了大明学子进京赶考。

  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年来京城赶考的学子是越来越多了,一年比一年多。

  在以前的时候,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很多偏远地区的学子前来京城赶考是极为不容易的事情。

  像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等地,路途遥远,往往进京考试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是一场对身心的严厉考验。

  另外科举考试也是非常残酷,往往只有7%左右的人能够考中,而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能够中举的概率仅仅只有0.4%左右,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才能够高中,有些甚至于考了十几次才侥幸高中。

  这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对于这些考生来说是无比煎熬的事情。

  需要花费大量的盘缠经过艰辛的长途跋涉抵达京城,然而高中的概率非常低,往往都是来走个过场,凑凑热闹。

  一次两次还好,年轻的时候也还好,但是五次、六次都没办法高中,再加上年纪大一些之后,基本上也都会熄了进京赶考的心思了。

  以前的时候,每次科举考试大概会有3000-5000人前来参加考试,而每次能够中进士的人数大概在300人左右。

  有时候参加会试的人比较少一些,3000多人,高中进士有300人左右,大概还能够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录取率。

  当然,这是明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参加科举的人数较少,录取率比较高了,到了明中后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就越来越多,录取率就越来越低了,最低的时候甚至于低于4%,一百个人当中只有4个人能够高中进士。

  这样残酷的竞争之下,这能够高中进士的,自然是非常的不容易,也是人中龙虎,一飞冲天。

  要知道参加会试的可都是从全国各省选拔出来的出类拔萃的,每一个都是牛人,可是在会试的时候,依然还要面临如此残酷的竞争。

  这也是很多学子考了几次之后就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了,因为即便是千辛万苦的去参加考试了,你很大的概率也是考不上的。

  还不如去朝廷这里补缺,看看能不能以举人的身份去当个小官又或者是干脆回自己的家乡当个富家翁,何必苦了自己。

  现在大明进京赶考的认识也是比以前多了很多。

  不仅仅是交通条件的改善,让进京赶考变的更加容易、快速、轻松了,而且也是因为现在大明的疆土辽阔,新增了很多的省份。

  现在大明大大小小的省份足足有几十个,近20年的扩张历史,也是让大明的领土越来越大,省份越来越多。

  每一个省都有对应的名额,都有越来越多的举人,这也让进京赶考的学子越来越多。

  前几次科举考试的时候人数就已经突破了万人,弘治二十七年的时候,更是有超过15000人前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估计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可能要突破2万人。

  虽然说朝廷在录取进士的人数上也是增加了很多,因为省份变动了,再加上吏治改革,城市官府改革等等,需要更多的官员。

  每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的名额也是大大增加,现在都已经超过500人了。

  然而这点录取人数和庞大的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相比,录取的比例依然非常低,甚至于比起以前来,竞争更加的激烈、残酷了。

  竞争激烈、残酷,但依然还是不能阻止大家对科举考试的热情。

  现在大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了,更别说这些读书人了,一个个生活条件都是很不错的,自然也是希望能够在高中加入官老爷的行列。

  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必须要经过科举考试做官才行,只有考中了进士,这以后才是真正的前途无量。

  眼前的大明皇家大酒店里面几乎都是前来京城赶考的学子。

  对于这些考生,酒店这里也是非常欢迎的。

  一方面历来京城的商户们都喜欢这些学子,有着优良的传统,有些客栈、酒店甚至于挂出了状元酒店、客栈的牌匾,因为以往有学子在这里居住,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另外就是这些学子都是举人,属于不差钱、素质又高的群体,还一住就是几个月的时间,长期稳定的客户,他们居住在自己的酒店,生意稳定又可以提高自己酒店的层次。

  别看他们一个个现在还是举人一旦高中的话,这以后就是出将入相了,是朝廷的官员了,说不定就可以出一些将相出来。

  装饰奢华的大酒店这里,书生非常多,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陈彼得、曾子英、李向东、云天空等人也是非常的好奇,都是第一次来参加科举考试,对于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仔细的看了看眼前大厅里面众多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的学子们。

  这些学子来自五湖四海,各自的口音都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长相上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异。

  尽管大部分的人还是黑眼睛黑头发的长相,但依然还是能够看到很多少数部族的学子。

  有皮肤相对黝黑、颧骨突出、身材矮小,长的贼眉鼠眼的来自南洋地区的学子,南洋几省纳入大明版图已经十多年,始终坚持大明化、汉化的政策,教育就是重点。

  每次科举考试都有大量南洋本地的部族学子前来参加考试,而且每次都必然有人可以高中,文风也是越来越鼎盛,甚至于还有不少大明藩属国的学子前来大明参加科举考试。

  像暹罗、真腊、苏禄等等,现在也是受大明的影响非常大,实行科举考试的制度选拔官员,又不少学子来大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大明天子也是恩准这些藩属国、藩国的学子来大明参加科举考试。

  考中了甚至于还可以在大明这边做官,也可以回自己的藩属国、藩国做官,这样的制度也是让藩属国和藩国对大明的向心力始终很强。

  像倭国和朝鲜,每次都会派不少的学子前来参加科举考试,不过往往这些藩属国、藩国的学子是很难高中的。

  也有不少像陈彼得、李向东、云天空这种高鼻深目,黄头发、棕色头发的学子,这些一看就知道不是汉人,都是来自大明各地少数部族的学子。

  大明帝国一直以来在各地推行大明化和汉化的政策与制度,对于各部族有着硬性的要求和规定,必须要出多少的读书人,科举考试的时候要有人参加等等。

  这些往往都是来自西域、南云、西北、黑土省这些地方, 这些地方的少数部族比较多,一直以来也是有不少的少数部族学子。

  别看这些少数部族的学子长相上和大明人有着巨大的差异,不过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等却是和其他的学子没有任何的区别,彼此之间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和大明书生一样,称兄道弟。

  大明推行的汉化政策和大明化政策也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明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等开始不断的在少数部族这里推行开来。

  再加上强盛的大明帝国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向心力,也是让这些少数部族愿意学习、愿意融入到大明这个庞大的家庭之中,因为只有融入其中,生活才可以变的更好。

  此外,也是能够看到很多混血儿学子,这些混血儿学子往往都比较年轻,普遍都在20岁以下,一个个都能够很明显的看得出来,黑色的眼睛、金色的头发、高鼻深目等等。

  这些人也都和其他学子差不多,除了长相上的差异之外,似乎好像就没有任何其它的差别,大家站在一起的时候,也都聊的很开心,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化,都是孔孟子弟,圣人门徒。

  而且也都是举人,是同年、同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讲究缘分,对于血统似乎好像并不在意,并没有说你是混血,你不是纯正大明人就有所区别。

  这也是一直以来大明的一个传统了,讲究文化上的认同感,对于血统并没有太大的芥蒂,大家都是大明人,是读书人,是举人,有着共同的文化。

  这让原本还有些担心的陈彼得也是放下心来。</div>123xyq/read/4/4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