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正色道:“因为先祖的帝王术,非悟性极高者不能领悟,我陶家自先祖之后,手足相残,兄弟阋墙,往事不堪回首,直到在下时,家道中落,惟有祖传的帝王术一书,在贫寒中苦读经年,终于悟道,这才明白了这百年来的天下大势,也知道该如何辅佐当佐之人!”
桓玄看着卞范之:“敬祖,你又是如何发现陶先生有这个才能的?天下无人不知陶先生的才学之名,可是这个军政之术,同样无人得知啊。”
卞范之微微一笑:“灵宝,你忘了家祖卞公讳壶,跟陶荆州可是至交么,当年陶公跟家祖可是知根知底,所以陶家的帝王术,习之可以治国安天下的事情,我们卞家是清楚的,只不过后来陶荆州的子孙内斗不止,这帝王术怕是也无人习得,因为只要了解帝王术,首先就应该知道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治国治家都是一样的。”
“渊明少时贫寒,但苦读多年后,以文才闻名于世,我既然担负为主公选拔人才之职责,自然是要探访荆州名士,几番来往之后,才知渊明身负大才,绝非那种书呆子,这才敢举荐给主公你啊。”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要说这荆州,在我们桓家来之前,陶荆州就是经营多年了,先生既肯助我,不知道想要什么作为回报呢?”
陶渊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荆州!”
桓玄的脸色一变,怒容满脸:“陶渊明,你太放肆了!荆州给了你,那我去哪儿?”
陶渊明微微一笑:“到时候主公自然拥有天下,九州都是你的,给我陶氏一个区区荆州,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桓玄先是一愣,转而转怒为笑:“原来是这样啊,如果你真能做到让我成为天下之主,这个条件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不过,你真的有这个本事吗?”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如果没有这个自信,在下也不会选择出山辅佐桓公了,就象刚才跟桓公所说的,现在您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危机四伏,步步惊心哪。”
桓玄摇了摇头:“虽然杨期跟我不对付,但是殷仲堪还算是中立,毕竟跟我多年旧交,这点感情还是有的,而且他们很清楚,这荆州是我的地盘,跟我合作,才有未来。”
陶渊明笑道:“就连司马曜这样几十年的废物皇帝都不甘心永远当个傀儡,都知道要找刘裕反击世家高门,殷仲堪本就是自负才学过人,出来就藩就是要大展抱负的,又怎么可能真的听话?他上次用魏咏之,就是想联络郗恢,以为外援,现在又把跟桓公你一向不和的杨期弄到雍州去接替了郗恢,同时,他在暗中拉拢桓公你的手下,象江夏相何澹之,南阳太守鲁宗之,都已经跟他有来往了。”
桓玄的嘴一下子张大了,他不信地摇着头:“不可能,何澹之,鲁宗之都是我有大恩于他们的人,怎么可能背叛我?”
陶渊明淡然道:“这个乱世之中,哪有什么忠诚和背叛可言?鲁宗之本就是关中豪杰,淝水被俘后才入了大晋,桓公虽然赎了他,给了他官,但未必真的就能让人死心踏地卖命。至于何澹之,他的祖父何充,对桓公的先父大人有提拔之恩,看起来应是世交,可现在桓公却是拥有荆州,他却只能当个江夏相,这心理能平衡吗?为殷仲堪奔走拉人的,是北府军中有文武双全之称的魏咏之,这个人上次能说动郗恢为刘裕效力,这次拉拢何,鲁二人,又有什么奇怪的?!”
桓玄咬了咬牙:“敬祖,消息确实吗?”
卞范之点了点头:“如果不是我查实了,也不会带陶先生见主公了。确实,当开始听到时,我也不敢相信,但结果却是让我不得不信。”
桓玄恨恨地说道:“这两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我一定要灭了他们,来…………”
陶渊明打断了桓玄的话:“桓公,如果你现在就要对这二人下手的话,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桓玄讶道:“他们都背叛了我,难道还不处置吗?要是别人都有样学样,以后这荆州还怎么治理,天下还如何去夺取?”
陶渊明微微一笑:“因为殷仲堪现在才是正牌的荆州刺史,代表着朝廷,何澹之和鲁宗之跟那些您桓氏旧部不一样,不象皇甫敷和吴甫之,他们并不是受过您先父大人恩惠的世代忠仆,所以效忠朝廷才是本份。如果桓公现在就因为他们更愿意听命于朝廷,就对他们下手,只会寒了忠义之士来投的心,因为就算您实际拥有荆州,但仍然不是殷仲堪这个正牌刺史,如此一来,等于把割据荆湘的皮也给扯下,彻底自立了。”
桓玄勾了勾嘴角:“世人皆知的事,也就不需要这层皮了吧。”
陶潜摇了摇头:“当年曹操世人皆知为汉贼,挟天子而令诸候,可就是自己不篡位,就是要保留着这层皮。何也?不就是因为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吗。自己实力虽然足以篡位,但不足以压制全天下的世家高门时,今天自己可以篡汉自立,明天别人也可以篡魏而立,后来司马氏果然有样学样。忠义这个东西,虽然听起来迂腐可笑,但代表了一个基本的天下规则,自己如果遵守,那别人也得被迫遵守。”
桓玄若有所思地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按先生这个说法,我桓家永远就只能守着荆州,当一个名义上的荆州别驾?”
陶潜微微一笑:“当然不是,桓公只要为国家建功立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带兵入京,从荆州刺史变成坐拥朝廷,行曹操当年的挟天子而令诸候之实,只要不那么心急,慢慢地在掌权时期内削平那些江左世家,分布桓氏子侄控制吴地,那就是天下我有,进可受禅称帝,退可实际拥有天下,不比现在就自立成为天师道那样的天下公敌,要强上百倍吗?”
桓玄看着卞范之:“敬祖,你又是如何发现陶先生有这个才能的?天下无人不知陶先生的才学之名,可是这个军政之术,同样无人得知啊。”
卞范之微微一笑:“灵宝,你忘了家祖卞公讳壶,跟陶荆州可是至交么,当年陶公跟家祖可是知根知底,所以陶家的帝王术,习之可以治国安天下的事情,我们卞家是清楚的,只不过后来陶荆州的子孙内斗不止,这帝王术怕是也无人习得,因为只要了解帝王术,首先就应该知道家和万事兴,这个道理,治国治家都是一样的。”
“渊明少时贫寒,但苦读多年后,以文才闻名于世,我既然担负为主公选拔人才之职责,自然是要探访荆州名士,几番来往之后,才知渊明身负大才,绝非那种书呆子,这才敢举荐给主公你啊。”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要说这荆州,在我们桓家来之前,陶荆州就是经营多年了,先生既肯助我,不知道想要什么作为回报呢?”
陶渊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荆州!”
桓玄的脸色一变,怒容满脸:“陶渊明,你太放肆了!荆州给了你,那我去哪儿?”
陶渊明微微一笑:“到时候主公自然拥有天下,九州都是你的,给我陶氏一个区区荆州,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桓玄先是一愣,转而转怒为笑:“原来是这样啊,如果你真能做到让我成为天下之主,这个条件也不是不可以考虑,不过,你真的有这个本事吗?”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如果没有这个自信,在下也不会选择出山辅佐桓公了,就象刚才跟桓公所说的,现在您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危机四伏,步步惊心哪。”
桓玄摇了摇头:“虽然杨期跟我不对付,但是殷仲堪还算是中立,毕竟跟我多年旧交,这点感情还是有的,而且他们很清楚,这荆州是我的地盘,跟我合作,才有未来。”
陶渊明笑道:“就连司马曜这样几十年的废物皇帝都不甘心永远当个傀儡,都知道要找刘裕反击世家高门,殷仲堪本就是自负才学过人,出来就藩就是要大展抱负的,又怎么可能真的听话?他上次用魏咏之,就是想联络郗恢,以为外援,现在又把跟桓公你一向不和的杨期弄到雍州去接替了郗恢,同时,他在暗中拉拢桓公你的手下,象江夏相何澹之,南阳太守鲁宗之,都已经跟他有来往了。”
桓玄的嘴一下子张大了,他不信地摇着头:“不可能,何澹之,鲁宗之都是我有大恩于他们的人,怎么可能背叛我?”
陶渊明淡然道:“这个乱世之中,哪有什么忠诚和背叛可言?鲁宗之本就是关中豪杰,淝水被俘后才入了大晋,桓公虽然赎了他,给了他官,但未必真的就能让人死心踏地卖命。至于何澹之,他的祖父何充,对桓公的先父大人有提拔之恩,看起来应是世交,可现在桓公却是拥有荆州,他却只能当个江夏相,这心理能平衡吗?为殷仲堪奔走拉人的,是北府军中有文武双全之称的魏咏之,这个人上次能说动郗恢为刘裕效力,这次拉拢何,鲁二人,又有什么奇怪的?!”
桓玄咬了咬牙:“敬祖,消息确实吗?”
卞范之点了点头:“如果不是我查实了,也不会带陶先生见主公了。确实,当开始听到时,我也不敢相信,但结果却是让我不得不信。”
桓玄恨恨地说道:“这两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我一定要灭了他们,来…………”
陶渊明打断了桓玄的话:“桓公,如果你现在就要对这二人下手的话,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桓玄讶道:“他们都背叛了我,难道还不处置吗?要是别人都有样学样,以后这荆州还怎么治理,天下还如何去夺取?”
陶渊明微微一笑:“因为殷仲堪现在才是正牌的荆州刺史,代表着朝廷,何澹之和鲁宗之跟那些您桓氏旧部不一样,不象皇甫敷和吴甫之,他们并不是受过您先父大人恩惠的世代忠仆,所以效忠朝廷才是本份。如果桓公现在就因为他们更愿意听命于朝廷,就对他们下手,只会寒了忠义之士来投的心,因为就算您实际拥有荆州,但仍然不是殷仲堪这个正牌刺史,如此一来,等于把割据荆湘的皮也给扯下,彻底自立了。”
桓玄勾了勾嘴角:“世人皆知的事,也就不需要这层皮了吧。”
陶潜摇了摇头:“当年曹操世人皆知为汉贼,挟天子而令诸候,可就是自己不篡位,就是要保留着这层皮。何也?不就是因为天道轮回,报应不爽吗。自己实力虽然足以篡位,但不足以压制全天下的世家高门时,今天自己可以篡汉自立,明天别人也可以篡魏而立,后来司马氏果然有样学样。忠义这个东西,虽然听起来迂腐可笑,但代表了一个基本的天下规则,自己如果遵守,那别人也得被迫遵守。”
桓玄若有所思地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不过按先生这个说法,我桓家永远就只能守着荆州,当一个名义上的荆州别驾?”
陶潜微微一笑:“当然不是,桓公只要为国家建功立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带兵入京,从荆州刺史变成坐拥朝廷,行曹操当年的挟天子而令诸候之实,只要不那么心急,慢慢地在掌权时期内削平那些江左世家,分布桓氏子侄控制吴地,那就是天下我有,进可受禅称帝,退可实际拥有天下,不比现在就自立成为天师道那样的天下公敌,要强上百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