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有些呆呆楞楞地看着面前的李泽,对于自己的任命,他有些匪夷所思,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他所求的是礼部尚书的职位。
礼部尚书原本就是一个清贵的职位,特别是现在的镇州小朝廷偏安一隅,礼部就更加的没有啥事了,他认为自己向李泽要这个职位一定会如愿以偿,如此以来,自己便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去联合志同道合辅助大唐的忠臣大业中去。
更何况,真有实权的部门,李泽肯定也是不愿意给自己的。
但现在,从李泽嘴里吐出来的却是工部尚书这四个字。
有唐一代,大唐六部尚书分为三行,吏兵在前,刑户为中,礼工后行,在排名之上,礼部是排在工部之前的。但落实到现在武邑的现状之中以及李泽本人的行事风格的对事情的重视程度,工部的地位却是大大提前了。
如果要给他们重新排一个名次的话,工部最差也会排到第四位,居于吏兵户三部之后。
工部掌控着土木水利和国家农、林、牧(军马除外)、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务部门,而李泽本人对于道路、水利等建设有着一股极强的偏执劲,每占一地,排在第一位的,总是干这些事。
慢慢的薛平也悟出了这其中的一些道道。李泽修这些,都是由度支司统一调拨资金的,大都采取的是以工代赈的形式,实际上便是对这些新占地方的一种变相的抚恤,让该地百姓有饭吃,有事做,还有一点点小的收入,同时在做这些的过程之中,顺便也完成了人口的普查工作,一般情况之下,工程还没有完工,武邑对当地的统治已经站稳了脚跟,秩序也恢复得七七八八了。
而屯田,亦是重中之重,除开新开垦土地之外,工部的屯田司还管理着所有的公有土地的分配权,像永业田,公田变私田等买卖之类便是由他们来全面掌握,无一不是油水极厚的差使。
而不管是修建道路,兴修水利,还是屯田等,都是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工部正式成立之后,每年过手的资金只怕是海量的,这算得上一个一等一的肥缺了。
当然,这也是一个忙得要死的部门。即便以前在长安的时候,长安朝廷控制的区域仅仅限制在河洛和关中一带,工部的那些官儿也一个个忙得脚不点地,这里河水泛滥了,那里道路垮塌了,这里有人侵占公田,哪里有人私自捕捞,每一件事,都足以让人挠破脑袋。
“薛兄啊,你原本想要的礼部尚书一职,章回章先生已经表明态度了,还跟我说,非他莫属。”李泽一摊手,将大黑锅扣到了章回身上。“章先生品行高洁,德高望重,毕生心愿便是想让他研究的学问能遍传天下,更何况现在礼部还兼着科举取士的重大任务,非得有这样一个人来压阵不可啊!”
薛平无话可说,如果李泽嘴里的礼部尚书是别人,他还可以据理力争一番,但李泽抬出来的章回,不论是哪一方面,都是他无法比较的。
“薛兄年轻力壮,正是为国出力的时候,工部责任重大啊!”李泽悲天悯人地道:“像原昭义节镇,魏博节镇这些地方,最基础的建设简直惨不忍睹啊,我们派出去的官员写回来的奏折之中便提到,每到雨季,即便是官道亦泥泞难行,河水动辄泛滥溃堤,查看本地县志,偶遇旱涝,便是饿殍遍野。即便城中有粮,有时竟也是无法运到受灾地方,眼睁睁地看着人饿死,读来听人叹息。以前我们管不着,现在都已经归了朝廷治下,我们怎么能放任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了。接下来,你要多跑跑,我们要把这些真正能解民生疾苦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今天做一件,明天做一件,总有做完的时候对不对?做一件,便能惠及一地百姓啊。”
唱着高调的李泽,浑然不在意薛平的脸色愈来愈苦。
薛平无法反对。
因为李泽正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向他指手划脚,你薛平年富力强,能力不错,怎么现在就能想着享福呢,你要多辛苦一下,解民之倒悬,民之疾苦才是正理啊。
此时的他,也想明白了李泽的用意。
对方是想用这些繁杂的事务困住他。想一想,如果镇州出了什么事情,太子出了什么事情,他薛平彼时却正在遥远的地方为了修建道路,兴修水利,整理河道而筹谋规划,即便得到了消息,等到赶回来,只怕黄花菜也就凉了。
赖在这里不走?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否则办砸了事情,李泽正好光明正大地打发了自己,到时候按照律令把自己发配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当一行刺史,当一个县令,自己去还是不去?说不定李泽正是这样想的,正等着自己犯错好收拾自己呢?
官场之上的这些鬼魅勾当,他见过的太多了。小心翼翼,百般防范都说不定中招,更何况自己一心二用呢?
干脆辞官不做?
保皇一系本来就实力薄弱,能在镇州小朝廷之中占据的位置廖廖无几,工部尚书好歹也是正三品,坐在这个位置之上,多多少少也是可以安插不少自己人的,真要不做,李泽只怕一边会假惺惺的挽留,一边马上使人替代了自己。
没有了位置,谈何影响力?
薛平有些失魂落魄地离开了节帅府。
李泽倒是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了韩琦兵部尚书的位置,但那是以削镇为代价的,李存忠能保有一卫大将军的位置,但原河东治下的地方治理权,却全都被收回了。接下来这些地方的治理权理,那些刺史,县令的位置,又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斗争,要是连这些治理权都丢掉了,完全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那他们手中的筹码将进一步的缩小。
李泽对地方上的侵蚀手段,薛平可是深有体会的。像镇州,赵州这些地方,都是在无声无息之下便完成了更新换代,而沧州定州易州,除了战争手段之外,更多的则是从下到上的发起了改革,最终倒逼着原有的官员们一一黯然下台,被李泽一系人马取而代之。
义兴社,便是李泽手中一柄杀人不见血的刀。
河东现在老百姓的日子,比起原武威治下的百姓的日子,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而且现在的河东,仍然是豪强世族当道,官员们也大都出自这些家族,这些人小辫子一揪一大把,李泽不在这上面作妖,那才真是怪事了。
韩琦在兵部能握有多少实权,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事情,军制改革,除掉了地方军队,取消了地方折冲府,便等于已经砍掉了兵部一条臂膀。十二卫抛开监门卫外,其余的都建成野战军,独立性大大加强,兵部对于他们的影响力大大降低,而现在他们预计能掌控的,也就是李存忠一卫,秦诏一卫了。
十一卫兵马,他们只能拿到两卫,想来就有些让人灰心丧气。
田令孜也如愿拿到了太常寺卿的位置,但这个人,能力有限,除了能忠心耿耿的跟着皇帝外,外面的事情,能指望他的实在不多。
得想办法,把程绪,金世勇这些人往上推,还有因为皇帝的诏命从卫州弄回来的那六个人,也要借着皇帝的这股东风,为他们谋得一个不错的位置。
夜风之中,缓缓而行的薛平渐渐地挺起了胸膛,步子也越来越快了,倒是让后面跟着的护卫们有些错愕,因为他们也感受到了长官情绪之上从低落到昂扬的变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薛平在心里不停地为自己鼓着劲,只要不死,便要战斗!只要还在战斗,就还有希望!更何况,他并不是要推翻李泽取而代之,他所谋求的,不过是限制李泽的野心,不让他取大唐而代之罢了。
薛平在夜色之中昂然前行。
李泽在府中为让薛平吃了瘪而沾沾自喜,不管怎么说,薛平都是一个能吏,一个能真正做事的人才,让他去工部,让无数的事务性的工作牵绊住他,让他不停地为解决问题而奔波,自然就会少生事端。
而此时,在驿馆之中,敬翔正拿着一张布告,在逐字逐句地研究着发布不久的政改诏命,诏命之中只是从大略之上叙述了一遍,但对于敬翔这样的人说,见微而知著,却是能从这大而划之的诏命之中,看到内里更深层次的东西。
“军师,刚刚公孙长明那边派人来通知,说我们明天可以见到曹帅和朱将军了。”吴健推门而入,禀告道。
“好,正好与曹帅一齐来研究一下这个东西。”扬了扬手中的布告,“意味深长,意义重大啊!”
吴健笑道:“本质之上,还是李泽独揽大权而已。”
“表面是如是,但内里却有太多东西可以考究了。”敬翔道:“李泽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这对于我们,却是极为有利的。”
他所求的是礼部尚书的职位。
礼部尚书原本就是一个清贵的职位,特别是现在的镇州小朝廷偏安一隅,礼部就更加的没有啥事了,他认为自己向李泽要这个职位一定会如愿以偿,如此以来,自己便会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去联合志同道合辅助大唐的忠臣大业中去。
更何况,真有实权的部门,李泽肯定也是不愿意给自己的。
但现在,从李泽嘴里吐出来的却是工部尚书这四个字。
有唐一代,大唐六部尚书分为三行,吏兵在前,刑户为中,礼工后行,在排名之上,礼部是排在工部之前的。但落实到现在武邑的现状之中以及李泽本人的行事风格的对事情的重视程度,工部的地位却是大大提前了。
如果要给他们重新排一个名次的话,工部最差也会排到第四位,居于吏兵户三部之后。
工部掌控着土木水利和国家农、林、牧(军马除外)、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事务部门,而李泽本人对于道路、水利等建设有着一股极强的偏执劲,每占一地,排在第一位的,总是干这些事。
慢慢的薛平也悟出了这其中的一些道道。李泽修这些,都是由度支司统一调拨资金的,大都采取的是以工代赈的形式,实际上便是对这些新占地方的一种变相的抚恤,让该地百姓有饭吃,有事做,还有一点点小的收入,同时在做这些的过程之中,顺便也完成了人口的普查工作,一般情况之下,工程还没有完工,武邑对当地的统治已经站稳了脚跟,秩序也恢复得七七八八了。
而屯田,亦是重中之重,除开新开垦土地之外,工部的屯田司还管理着所有的公有土地的分配权,像永业田,公田变私田等买卖之类便是由他们来全面掌握,无一不是油水极厚的差使。
而不管是修建道路,兴修水利,还是屯田等,都是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的,工部正式成立之后,每年过手的资金只怕是海量的,这算得上一个一等一的肥缺了。
当然,这也是一个忙得要死的部门。即便以前在长安的时候,长安朝廷控制的区域仅仅限制在河洛和关中一带,工部的那些官儿也一个个忙得脚不点地,这里河水泛滥了,那里道路垮塌了,这里有人侵占公田,哪里有人私自捕捞,每一件事,都足以让人挠破脑袋。
“薛兄啊,你原本想要的礼部尚书一职,章回章先生已经表明态度了,还跟我说,非他莫属。”李泽一摊手,将大黑锅扣到了章回身上。“章先生品行高洁,德高望重,毕生心愿便是想让他研究的学问能遍传天下,更何况现在礼部还兼着科举取士的重大任务,非得有这样一个人来压阵不可啊!”
薛平无话可说,如果李泽嘴里的礼部尚书是别人,他还可以据理力争一番,但李泽抬出来的章回,不论是哪一方面,都是他无法比较的。
“薛兄年轻力壮,正是为国出力的时候,工部责任重大啊!”李泽悲天悯人地道:“像原昭义节镇,魏博节镇这些地方,最基础的建设简直惨不忍睹啊,我们派出去的官员写回来的奏折之中便提到,每到雨季,即便是官道亦泥泞难行,河水动辄泛滥溃堤,查看本地县志,偶遇旱涝,便是饿殍遍野。即便城中有粮,有时竟也是无法运到受灾地方,眼睁睁地看着人饿死,读来听人叹息。以前我们管不着,现在都已经归了朝廷治下,我们怎么能放任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了。接下来,你要多跑跑,我们要把这些真正能解民生疾苦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今天做一件,明天做一件,总有做完的时候对不对?做一件,便能惠及一地百姓啊。”
唱着高调的李泽,浑然不在意薛平的脸色愈来愈苦。
薛平无法反对。
因为李泽正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向他指手划脚,你薛平年富力强,能力不错,怎么现在就能想着享福呢,你要多辛苦一下,解民之倒悬,民之疾苦才是正理啊。
此时的他,也想明白了李泽的用意。
对方是想用这些繁杂的事务困住他。想一想,如果镇州出了什么事情,太子出了什么事情,他薛平彼时却正在遥远的地方为了修建道路,兴修水利,整理河道而筹谋规划,即便得到了消息,等到赶回来,只怕黄花菜也就凉了。
赖在这里不走?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否则办砸了事情,李泽正好光明正大地打发了自己,到时候按照律令把自己发配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当一行刺史,当一个县令,自己去还是不去?说不定李泽正是这样想的,正等着自己犯错好收拾自己呢?
官场之上的这些鬼魅勾当,他见过的太多了。小心翼翼,百般防范都说不定中招,更何况自己一心二用呢?
干脆辞官不做?
保皇一系本来就实力薄弱,能在镇州小朝廷之中占据的位置廖廖无几,工部尚书好歹也是正三品,坐在这个位置之上,多多少少也是可以安插不少自己人的,真要不做,李泽只怕一边会假惺惺的挽留,一边马上使人替代了自己。
没有了位置,谈何影响力?
薛平有些失魂落魄地离开了节帅府。
李泽倒是按照之前的约定,给了韩琦兵部尚书的位置,但那是以削镇为代价的,李存忠能保有一卫大将军的位置,但原河东治下的地方治理权,却全都被收回了。接下来这些地方的治理权理,那些刺史,县令的位置,又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斗争,要是连这些治理权都丢掉了,完全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那他们手中的筹码将进一步的缩小。
李泽对地方上的侵蚀手段,薛平可是深有体会的。像镇州,赵州这些地方,都是在无声无息之下便完成了更新换代,而沧州定州易州,除了战争手段之外,更多的则是从下到上的发起了改革,最终倒逼着原有的官员们一一黯然下台,被李泽一系人马取而代之。
义兴社,便是李泽手中一柄杀人不见血的刀。
河东现在老百姓的日子,比起原武威治下的百姓的日子,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而且现在的河东,仍然是豪强世族当道,官员们也大都出自这些家族,这些人小辫子一揪一大把,李泽不在这上面作妖,那才真是怪事了。
韩琦在兵部能握有多少实权,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事情,军制改革,除掉了地方军队,取消了地方折冲府,便等于已经砍掉了兵部一条臂膀。十二卫抛开监门卫外,其余的都建成野战军,独立性大大加强,兵部对于他们的影响力大大降低,而现在他们预计能掌控的,也就是李存忠一卫,秦诏一卫了。
十一卫兵马,他们只能拿到两卫,想来就有些让人灰心丧气。
田令孜也如愿拿到了太常寺卿的位置,但这个人,能力有限,除了能忠心耿耿的跟着皇帝外,外面的事情,能指望他的实在不多。
得想办法,把程绪,金世勇这些人往上推,还有因为皇帝的诏命从卫州弄回来的那六个人,也要借着皇帝的这股东风,为他们谋得一个不错的位置。
夜风之中,缓缓而行的薛平渐渐地挺起了胸膛,步子也越来越快了,倒是让后面跟着的护卫们有些错愕,因为他们也感受到了长官情绪之上从低落到昂扬的变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薛平在心里不停地为自己鼓着劲,只要不死,便要战斗!只要还在战斗,就还有希望!更何况,他并不是要推翻李泽取而代之,他所谋求的,不过是限制李泽的野心,不让他取大唐而代之罢了。
薛平在夜色之中昂然前行。
李泽在府中为让薛平吃了瘪而沾沾自喜,不管怎么说,薛平都是一个能吏,一个能真正做事的人才,让他去工部,让无数的事务性的工作牵绊住他,让他不停地为解决问题而奔波,自然就会少生事端。
而此时,在驿馆之中,敬翔正拿着一张布告,在逐字逐句地研究着发布不久的政改诏命,诏命之中只是从大略之上叙述了一遍,但对于敬翔这样的人说,见微而知著,却是能从这大而划之的诏命之中,看到内里更深层次的东西。
“军师,刚刚公孙长明那边派人来通知,说我们明天可以见到曹帅和朱将军了。”吴健推门而入,禀告道。
“好,正好与曹帅一齐来研究一下这个东西。”扬了扬手中的布告,“意味深长,意义重大啊!”
吴健笑道:“本质之上,还是李泽独揽大权而已。”
“表面是如是,但内里却有太多东西可以考究了。”敬翔道:“李泽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这对于我们,却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