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刘备与主公对饮时,关平在一旁所做。</p>
张昭暗暗想着,那方才说的都是刘备的视角了。</p>
从哪里能看到中原故土呢?</p>
眼前只有这北固楼。</p>
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p>
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p>
张昭一阵诧异,这不就是刘备一心想要匡扶汉室。</p>
可至今没有实现,只能沦落到感慨地步的真实写照吗?</p>
“关平他还真敢写,如此编排自家主公!”</p>
张昭暗暗点(吐)评(槽)了一句。</p>
厅内几人瞧见张子布这番表现,孙权也未曾再出声询问,只等他自己回过味来,再与他解释一番。</p>
毕竟张公他博学多才,文采极佳,定能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解释。</p>
张昭则是继续往下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p>
霸气!</p>
主公十八岁就继承父兄的基业,统治江东,雄踞东南一隅,这些年来内定江东,外来征战。</p>
西征黄祖。</p>
砍下他的脑袋,成功报了父仇。</p>
北拒曹操。</p>
赤壁之战大破曹军,主公年方二十六岁!</p>
不可为不年少!</p>
关平在夸耀主公当真是年少有为。</p>
“呸,写出好诗,竟然就为了讨好一人,没有文人风骨,将来也是一个佞臣。”</p>
张昭心中又吐槽了一句。</p>
年少?</p>
自古英雄出少年,当初夸耀战神霍去病的一句话。</p>
张昭摇摇头,果然是年少,才有胆量敢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进行较量。</p>
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p>
关平他这还在怂恿主公,要继续与曹操对战!</p>
不过以如今的情形来看,对战曹操确实有利于江东。</p>
兴许就能完成先主孙伯符入主中原的雄心壮志,只不过那些世家可不会如此谋算。</p>
张昭甚至是在想,关平是不是也在借着主公的事迹,也来自夸?</p>
毕竟他也年少,他也敢于同强敌曹操进行较量。</p>
甚至还诓骗了曹操一局,让曹操发生生子当如关定国的感慨。</p>
“不对,事情绝没有如此简单!”</p>
张昭心中又摇摇头。</p>
他关平可不光是在夸耀主公的战功,同时还是在讽刺!</p>
差点就又被这小子个诓骗了。</p>
他表面上歌颂主公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且战胜了曹操的事迹。</p>
可背地里却在讽刺他们这些主张投降的江东世家。</p>
反衬出主公朝堂内投降派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p>
“好胆!”</p>
张昭又开始咬牙切齿,待我回去好好研究,定要回击于你。</p>
“竖子,安敢欺我江东无人,休得猖狂!”</p>
孙权几人看的也是一阵诧异,张公他看首诗,怎么就反应如此之大?</p>
张昭按住自己想要喝骂的情绪,接着往下看。</p>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p>
还有自问自答?</p>
曹操曾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说当世群雄,可都被曹操否决。</p>
曹操只说了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p>
张昭读完之后,心中更是冷哼一声。</p>
他知道关平的意思了,就是把主公明摆着放在与曹刘对等的位置。</p>
甚至让曹刘二人给主公他当配角!</p>
呵,真是煞费苦心的奉承之词。</p>
张昭自是知道,曹孙刘三位主公,论志勇才略,曹刘二人哪一个不在主公之上!</p>
偏偏关平他还敢如此奉承自家主公,张昭觉得关平甚是无耻。</p>
从前面看就是一首名流千古的诗词,结果就是如此吹捧另一家主公,还不惜让他自己的主公成为陪衬。</p>
一点文人风骨皆无!</p>
张昭甚至在想,关平他背后的目的何在?</p>
“生子当如孙仲谋!”</p>
张昭一下子就惊的愣在原地,随即嘿嘿一乐。</p>
这才是重点。</p>
关平竟然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绝对是一个莫大的讽刺。</p>
原来关平说了半天,全都是为了最后一句夸耀自己!</p>
孙权瞧着张子布一会一异常愤怒,连捏着竹简的手指都发白了。</p>
一会又笑,一会还拧着眉头。</p>
孙大帝心惊不已,看首奉承的诗,至于流露出如此多的神情吗?</p>
张子布也算的上是江东的文坛大家了,若是有他的点评,此诗一定会迅速流传开来。</p>
这也是孙权的另一种想法,谁不想名耀千古。</p>
“不对劲。”</p>
张昭通读了几遍,突然止住了笑意。</p>
不是他所理解的肤浅意思。</p>
整首诗都遇到运用了隐喻以及反衬等手法。</p>
缘何最后一句就如此浅显了,一定是自己没有往深想。</p>
曹操曾经夸过关平生子当如关定国,这里是借喻。</p>
张昭想起来了,曹操还说过另一半的话,那就是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p>
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人,投以敬佩的目光。</p>
因为曹操更喜欢征服他们。</p>
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p>
把大好地盘拱手奉献给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p>
江东若是投降,也不过是这种下场,但刘琮好歹是在朝中享福了。</p>
张昭啪的放下竹简。</p>
这一动作,震惊四座。</p>
看一首诗缘何如此?</p>
张昭心中大怒,关平诗中的两次对比,看似是在讽刺刘备褒扬主公,但绝不是如此浅显的意思。</p>
他是还有更深一层的深意。</p>
就是常人所不曾想到的生子当如关定国的后一句。</p>
不愧是能诓骗曹操的人,自恃聪明。</p>
可这点小心思,终究还是被某给发现了。</p>
关平这是没有明言后半句,但他是在借曹操之嘴,喝骂江东主降的大臣。</p>
说自己等江东文臣武将都是如同刘景升儿子一般类的猪狗!</p>
关平什么拿刘备作比喻,实则是把江东大臣与自家主公做了对比。</p>
这是挑拨离间,张昭胸膛起伏不定。</p>
原来这才是他真正的心思!</p>
关键是这首诗,一经传唱,定会被人大加赞赏。</p>
到时候大家嗤笑的便是江东主张投降的那些人。</p>
好毒的心思啊!</p>
如此下来,自己一定会被关平给钉在耻辱柱上,还是名耀千古的那种。</p>
孙权见张昭捏着拳头,死死的盯着面前的竹简,轻声发问道:</p>
“张公,此诗如何啊?”</p>
</p>sxbiquge/read/0/242/ )
张昭暗暗想着,那方才说的都是刘备的视角了。</p>
从哪里能看到中原故土呢?</p>
眼前只有这北固楼。</p>
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p>
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p>
张昭一阵诧异,这不就是刘备一心想要匡扶汉室。</p>
可至今没有实现,只能沦落到感慨地步的真实写照吗?</p>
“关平他还真敢写,如此编排自家主公!”</p>
张昭暗暗点(吐)评(槽)了一句。</p>
厅内几人瞧见张子布这番表现,孙权也未曾再出声询问,只等他自己回过味来,再与他解释一番。</p>
毕竟张公他博学多才,文采极佳,定能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解释。</p>
张昭则是继续往下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p>
霸气!</p>
主公十八岁就继承父兄的基业,统治江东,雄踞东南一隅,这些年来内定江东,外来征战。</p>
西征黄祖。</p>
砍下他的脑袋,成功报了父仇。</p>
北拒曹操。</p>
赤壁之战大破曹军,主公年方二十六岁!</p>
不可为不年少!</p>
关平在夸耀主公当真是年少有为。</p>
“呸,写出好诗,竟然就为了讨好一人,没有文人风骨,将来也是一个佞臣。”</p>
张昭心中又吐槽了一句。</p>
年少?</p>
自古英雄出少年,当初夸耀战神霍去病的一句话。</p>
张昭摇摇头,果然是年少,才有胆量敢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进行较量。</p>
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p>
关平他这还在怂恿主公,要继续与曹操对战!</p>
不过以如今的情形来看,对战曹操确实有利于江东。</p>
兴许就能完成先主孙伯符入主中原的雄心壮志,只不过那些世家可不会如此谋算。</p>
张昭甚至是在想,关平是不是也在借着主公的事迹,也来自夸?</p>
毕竟他也年少,他也敢于同强敌曹操进行较量。</p>
甚至还诓骗了曹操一局,让曹操发生生子当如关定国的感慨。</p>
“不对,事情绝没有如此简单!”</p>
张昭心中又摇摇头。</p>
他关平可不光是在夸耀主公的战功,同时还是在讽刺!</p>
差点就又被这小子个诓骗了。</p>
他表面上歌颂主公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且战胜了曹操的事迹。</p>
可背地里却在讽刺他们这些主张投降的江东世家。</p>
反衬出主公朝堂内投降派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p>
“好胆!”</p>
张昭又开始咬牙切齿,待我回去好好研究,定要回击于你。</p>
“竖子,安敢欺我江东无人,休得猖狂!”</p>
孙权几人看的也是一阵诧异,张公他看首诗,怎么就反应如此之大?</p>
张昭按住自己想要喝骂的情绪,接着往下看。</p>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p>
还有自问自答?</p>
曹操曾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说当世群雄,可都被曹操否决。</p>
曹操只说了一句:“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p>
张昭读完之后,心中更是冷哼一声。</p>
他知道关平的意思了,就是把主公明摆着放在与曹刘对等的位置。</p>
甚至让曹刘二人给主公他当配角!</p>
呵,真是煞费苦心的奉承之词。</p>
张昭自是知道,曹孙刘三位主公,论志勇才略,曹刘二人哪一个不在主公之上!</p>
偏偏关平他还敢如此奉承自家主公,张昭觉得关平甚是无耻。</p>
从前面看就是一首名流千古的诗词,结果就是如此吹捧另一家主公,还不惜让他自己的主公成为陪衬。</p>
一点文人风骨皆无!</p>
张昭甚至在想,关平他背后的目的何在?</p>
“生子当如孙仲谋!”</p>
张昭一下子就惊的愣在原地,随即嘿嘿一乐。</p>
这才是重点。</p>
关平竟然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绝对是一个莫大的讽刺。</p>
原来关平说了半天,全都是为了最后一句夸耀自己!</p>
孙权瞧着张子布一会一异常愤怒,连捏着竹简的手指都发白了。</p>
一会又笑,一会还拧着眉头。</p>
孙大帝心惊不已,看首奉承的诗,至于流露出如此多的神情吗?</p>
张子布也算的上是江东的文坛大家了,若是有他的点评,此诗一定会迅速流传开来。</p>
这也是孙权的另一种想法,谁不想名耀千古。</p>
“不对劲。”</p>
张昭通读了几遍,突然止住了笑意。</p>
不是他所理解的肤浅意思。</p>
整首诗都遇到运用了隐喻以及反衬等手法。</p>
缘何最后一句就如此浅显了,一定是自己没有往深想。</p>
曹操曾经夸过关平生子当如关定国,这里是借喻。</p>
张昭想起来了,曹操还说过另一半的话,那就是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p>
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人,投以敬佩的目光。</p>
因为曹操更喜欢征服他们。</p>
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p>
把大好地盘拱手奉献给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p>
江东若是投降,也不过是这种下场,但刘琮好歹是在朝中享福了。</p>
张昭啪的放下竹简。</p>
这一动作,震惊四座。</p>
看一首诗缘何如此?</p>
张昭心中大怒,关平诗中的两次对比,看似是在讽刺刘备褒扬主公,但绝不是如此浅显的意思。</p>
他是还有更深一层的深意。</p>
就是常人所不曾想到的生子当如关定国的后一句。</p>
不愧是能诓骗曹操的人,自恃聪明。</p>
可这点小心思,终究还是被某给发现了。</p>
关平这是没有明言后半句,但他是在借曹操之嘴,喝骂江东主降的大臣。</p>
说自己等江东文臣武将都是如同刘景升儿子一般类的猪狗!</p>
关平什么拿刘备作比喻,实则是把江东大臣与自家主公做了对比。</p>
这是挑拨离间,张昭胸膛起伏不定。</p>
原来这才是他真正的心思!</p>
关键是这首诗,一经传唱,定会被人大加赞赏。</p>
到时候大家嗤笑的便是江东主张投降的那些人。</p>
好毒的心思啊!</p>
如此下来,自己一定会被关平给钉在耻辱柱上,还是名耀千古的那种。</p>
孙权见张昭捏着拳头,死死的盯着面前的竹简,轻声发问道:</p>
“张公,此诗如何啊?”</p>
</p>sxbiquge/read/0/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