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西胡人攻击的是京城附近的棱堡,这是为了方便最大程度地调动人力和粮草,毕竟要打其他方向上的棱堡,那还要长途行军,儿郎们既累,粮草和人力补充也不方便。
不过打京城附近的棱堡,固然方便,但也有不好的地方——一旦打败了,就要承受对方路太近,攻进京城,将他们赶走的后果。
所以此战必须胜,不能败。
看西胡五万大军来了,安然也不敢托大,当下便将前线一些棱堡的百姓撤了出来,只留下军队。
这样一来,前一个棱堡丢了,军队便撤到后一个棱堡继续厮杀。
她并不担心自己打不过西胡人,就是损失多少棱堡的问题,因为到最后,不是西胡发现打不过跑了,就是对方铁了心要死战,最后将五万大军倒在自己这一层层棱堡前面。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北方大地上,建了多少棱堡,他们每攻破一个棱堡,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到最后,不是他们自己走,就是将最后一个人倒在这些棱堡前面。
结硬寨,打呆仗,她这边借着棱堡,不会死多少人的,但对方为了推平这些棱堡,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次指挥五万大军的,是西胡的王族和第一战将。
他们都是以前打中原王朝的英杰,本以为是下面的人夸大了安然坞堡的可怕之处,但,等他们真正打的时候,就发现这些坞堡,跟他们以前尚未攻进中原时,劫掠的中原财主坞堡完全不同。
他们都是有百战经验的,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样的棱堡像乌龟壳一样,极其难啃,且对方能做多面攻击,攻城的儿郎很难冲上去。
更甭提对方那数不清的弓箭,简直像是繁星一样多,也不知道他们哪来这么多弓箭,一直拿弓箭压制,真的很难打。
——谁让安然有火力不足恐惧症呢,再加上治下发现了铁矿,自是可着劲地造弓箭,敌人来进攻,先来一波箭雨洗地,任谁也架不住这攻势啊。
当然了,西胡最顶尖的将才,再配上五万大军,也不是吹的,还是攻破了安然好几个棱堡。
但就像安然预测的那样,也就到此为止了。
安然这边因为有通畅的退路,所以棱堡被攻破后,并没发生因棱堡攻破导致的伤亡事件,也就是在墙头作战时,发生过被敌人弓箭偶尔杀死杀伤的战士。
所以虽然被敌人攻破了几个棱堡,但安然这边的伤亡有限,倒是西胡五万大军,为了攻破这几个棱堡,付出了巨大代价。
没办法,每个棱堡都特别难攻破,纯粹靠人肉磨破防线。
不过攻破了区区几个棱堡,就让西胡人付出了两三万的伤亡,比他们这些年,打中原朝廷伤亡的还要多。
且随着伤亡增多,士气在迅速下降,要继续下去,剩下的两三万,迟早会丢在安然的棱堡前。
但他们却不敢就此撤退,因为一旦撤退,就意味着失败,就要退出好不容易才打下的繁华世界,他们怎么舍得呢?所以他们只能咬牙,吩咐后方继续派人支援。
>
虽然死了两三万人,但也不是攻破了唐安然好几个棱堡吗?不怕,只要他们一直打下去,总能将唐安然所有的棱堡全攻破。
但他们没想过,继续这样打下去,要是安然的棱堡,最终没全部攻破,那死光的可就是他们了。
要知道,他们现在连炮灰都抓不到了,因为北方的流民知道他们打仗要抓人当炮灰,早跑的远远的了,或者躲进深山里,他们根本抓不到。
抓不到炮灰,他们就只能亲自上阵,这样一来,每死一个人,西胡人就少一个。
时间久了,西胡方面的确扛不住,尤其是各家留在家里的老弱妇孺,听到儿子/丈夫/父亲死了,往往会嚎啕大哭,悲伤不已,这种情绪会传染,导致本来住进了京城,这两年过的欢天喜地的西胡人,这下高兴不起来了,整个京城都漂浮着一股悲伤的味道。
不少人便开始私下议论,说是不是不打了,回老家算了,虽然过不了这样的好日子了,但好歹儿子/丈夫/父亲还在啊,总比现在人没了强,反正这两年也抢到了很多东西,就是到了荒漠,也能过的不错。
但高层的人却知道,不能退缩,要是打败了,真能退回荒漠继续过?到时指不定就会被人追杀过来。
所以他们也不能管下面的人的议论,还是继续抽兵过去推平安然的棱堡。
随着他们攻破了几个棱堡,他们占领棱堡后,就发现这种棱堡,的确是易守难攻,难怪他们久攻不下了。
——其实他们得到的是残缺版的棱堡,因为在发现要被攻破后,一些机关被安然撤了或毁了,所以安然的棱堡,比他们看到的还要复杂。
还有,安然还在棱堡里留有地道或后门,这样一来,西胡人要是将来准备占领这些棱堡,跟他们打拉锯战,那也是搞不了的。
西胡人决定死磕到底,安然其实是不愿意的。
虽然继续这样下去,西胡人人口会遭到重创,将来打跑了,因人口过少,去其他地方生存,指不定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安然只怕又要被攻破不少棱堡。
虽然外围的棱堡都是建设不久的,里面住的人多是将士,老百姓还没安排入住,之前在里面的老百姓多是帮忙做活的,都已经撤走了,且秋收过了,粮食先已经收割过了,运走了,对方抢到了棱堡也捞不到多少东西。
但,总会对棱堡造成破坏,以后还要花时间修整,这也浪费时间啊。
所以安然不想跟他们死磕下去。
不想死磕,也是有办法的。
当下安然让搞宣传的人,去京城等地,将战争惨烈的情况说出去。
那些西胡儿郎的家里人,诸如父母、子女、妻子等,听说了这些消息,那是真的受不了。
本来不想打了,还只是私下悄悄议论,现在听说了前方这些消息,然后战事不利,大王还一直要征兵,家里已经死了一个孩子,还有其他孩子,马上也要被抽去的人家,那是真的坐不住了,当下议论声便由小变大,从底层传到了中层,上层。
这一次西胡人攻击的是京城附近的棱堡,这是为了方便最大程度地调动人力和粮草,毕竟要打其他方向上的棱堡,那还要长途行军,儿郎们既累,粮草和人力补充也不方便。
不过打京城附近的棱堡,固然方便,但也有不好的地方——一旦打败了,就要承受对方路太近,攻进京城,将他们赶走的后果。
所以此战必须胜,不能败。
看西胡五万大军来了,安然也不敢托大,当下便将前线一些棱堡的百姓撤了出来,只留下军队。
这样一来,前一个棱堡丢了,军队便撤到后一个棱堡继续厮杀。
她并不担心自己打不过西胡人,就是损失多少棱堡的问题,因为到最后,不是西胡发现打不过跑了,就是对方铁了心要死战,最后将五万大军倒在自己这一层层棱堡前面。
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北方大地上,建了多少棱堡,他们每攻破一个棱堡,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到最后,不是他们自己走,就是将最后一个人倒在这些棱堡前面。
结硬寨,打呆仗,她这边借着棱堡,不会死多少人的,但对方为了推平这些棱堡,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次指挥五万大军的,是西胡的王族和第一战将。
他们都是以前打中原王朝的英杰,本以为是下面的人夸大了安然坞堡的可怕之处,但,等他们真正打的时候,就发现这些坞堡,跟他们以前尚未攻进中原时,劫掠的中原财主坞堡完全不同。
他们都是有百战经验的,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样的棱堡像乌龟壳一样,极其难啃,且对方能做多面攻击,攻城的儿郎很难冲上去。
更甭提对方那数不清的弓箭,简直像是繁星一样多,也不知道他们哪来这么多弓箭,一直拿弓箭压制,真的很难打。
——谁让安然有火力不足恐惧症呢,再加上治下发现了铁矿,自是可着劲地造弓箭,敌人来进攻,先来一波箭雨洗地,任谁也架不住这攻势啊。
当然了,西胡最顶尖的将才,再配上五万大军,也不是吹的,还是攻破了安然好几个棱堡。
但就像安然预测的那样,也就到此为止了。
安然这边因为有通畅的退路,所以棱堡被攻破后,并没发生因棱堡攻破导致的伤亡事件,也就是在墙头作战时,发生过被敌人弓箭偶尔杀死杀伤的战士。
所以虽然被敌人攻破了几个棱堡,但安然这边的伤亡有限,倒是西胡五万大军,为了攻破这几个棱堡,付出了巨大代价。
没办法,每个棱堡都特别难攻破,纯粹靠人肉磨破防线。
不过攻破了区区几个棱堡,就让西胡人付出了两三万的伤亡,比他们这些年,打中原朝廷伤亡的还要多。
且随着伤亡增多,士气在迅速下降,要继续下去,剩下的两三万,迟早会丢在安然的棱堡前。
但他们却不敢就此撤退,因为一旦撤退,就意味着失败,就要退出好不容易才打下的繁华世界,他们怎么舍得呢?所以他们只能咬牙,吩咐后方继续派人支援。
>
虽然死了两三万人,但也不是攻破了唐安然好几个棱堡吗?不怕,只要他们一直打下去,总能将唐安然所有的棱堡全攻破。
但他们没想过,继续这样打下去,要是安然的棱堡,最终没全部攻破,那死光的可就是他们了。
要知道,他们现在连炮灰都抓不到了,因为北方的流民知道他们打仗要抓人当炮灰,早跑的远远的了,或者躲进深山里,他们根本抓不到。
抓不到炮灰,他们就只能亲自上阵,这样一来,每死一个人,西胡人就少一个。
时间久了,西胡方面的确扛不住,尤其是各家留在家里的老弱妇孺,听到儿子/丈夫/父亲死了,往往会嚎啕大哭,悲伤不已,这种情绪会传染,导致本来住进了京城,这两年过的欢天喜地的西胡人,这下高兴不起来了,整个京城都漂浮着一股悲伤的味道。
不少人便开始私下议论,说是不是不打了,回老家算了,虽然过不了这样的好日子了,但好歹儿子/丈夫/父亲还在啊,总比现在人没了强,反正这两年也抢到了很多东西,就是到了荒漠,也能过的不错。
但高层的人却知道,不能退缩,要是打败了,真能退回荒漠继续过?到时指不定就会被人追杀过来。
所以他们也不能管下面的人的议论,还是继续抽兵过去推平安然的棱堡。
随着他们攻破了几个棱堡,他们占领棱堡后,就发现这种棱堡,的确是易守难攻,难怪他们久攻不下了。
——其实他们得到的是残缺版的棱堡,因为在发现要被攻破后,一些机关被安然撤了或毁了,所以安然的棱堡,比他们看到的还要复杂。
还有,安然还在棱堡里留有地道或后门,这样一来,西胡人要是将来准备占领这些棱堡,跟他们打拉锯战,那也是搞不了的。
西胡人决定死磕到底,安然其实是不愿意的。
虽然继续这样下去,西胡人人口会遭到重创,将来打跑了,因人口过少,去其他地方生存,指不定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安然只怕又要被攻破不少棱堡。
虽然外围的棱堡都是建设不久的,里面住的人多是将士,老百姓还没安排入住,之前在里面的老百姓多是帮忙做活的,都已经撤走了,且秋收过了,粮食先已经收割过了,运走了,对方抢到了棱堡也捞不到多少东西。
但,总会对棱堡造成破坏,以后还要花时间修整,这也浪费时间啊。
所以安然不想跟他们死磕下去。
不想死磕,也是有办法的。
当下安然让搞宣传的人,去京城等地,将战争惨烈的情况说出去。
那些西胡儿郎的家里人,诸如父母、子女、妻子等,听说了这些消息,那是真的受不了。
本来不想打了,还只是私下悄悄议论,现在听说了前方这些消息,然后战事不利,大王还一直要征兵,家里已经死了一个孩子,还有其他孩子,马上也要被抽去的人家,那是真的坐不住了,当下议论声便由小变大,从底层传到了中层,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