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浩宇科技的强势崛起,尤其推出来了一系列先进的武器装备,让这些企业们都无疑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思想,放弃之前的安逸环境,开始转而重视起研发和生产起来。
之前安西傲娇的很的大企业和单位,也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开始低头来寻求合作的。虽然一时半会儿还是无法改变他们身上沾染的那种纨绔习气,但也已经改观不少了,至少是对于吴浩他们来说是这样的,可能这也是因为他们成长壮大了吧。
测试还在继续,接下来登场的就是反坦克智能地雷和防空型智能地雷了。
首先登场的是反坦克智能地雷,虽然前面吴浩说了不再进行展示,可在征集了现场众多领导的意见后,吴浩他们决定还是再演示一次。主要是因为先前展示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重型智能无人作战车辆和智能主动防空系统上面,没人注意这款导弹。所以被吴浩这么一说,大家在惊讶之余也有些蒙圈,所以强烈建议他们再展示一次。
吴浩见状也只能无奈让人去与训练场驻训部队进行协调,借来了一具反坦克导弹参与实弹射击。
因为是远程发射,且所使用的都是成熟的反坦克导弹,所以反坦克智能地雷被安装假设在距离主席台不远的地方,以方便众人能够更加直接的观看整个发射过程。
测试开始,在距离主席台大概三百多米的距离出现了一辆破旧的报废车辆,车辆上面还被用红漆在车身上喷涂了一个圆心。
随着这辆破旧车辆一出现,很快就被反坦克智能地雷发现了。智能攻击系统对目标进行了身份识别,随即锁定跟踪,相应的发射架上的反坦克导弹发射筒也在相应的调整角度。
嘀嘀嘀,随着一阵蜂鸣音响起,发射筒冒出火光,反坦克导弹脱膛而出,在空中点火随即射向了远处目标。
而系统界面中呢,也是一直在锁定跟踪者目标。通过导弹的第一视角画面,大家也能够清楚的看到导弹发射后的飞行视角。
画面中,大家能够看到距离目标车辆越来越近,最后随着一声爆炸,画面也直接黑屏。
一辆民用车辆被反坦克导弹击中会是什么结果,只见随着一阵火光闪烁,整辆车直接被掀飞了,然后就什么没有了。天空中如同羡慕散花一样落下来了各种还在燃烧的汽车碎片。一个还在燃烧的车轮直接飞了一百多米远,落在了训练场上继续燃烧起来。
好!
现场众人纷纷欢呼鼓掌起来,兴奋之情尽显脸上,这样的爆炸场面的确能够让人身心愉悦。
主席台上的众多领导们也都纷纷鼓掌点头称赞起来,他们则是看到了这款反坦克智能地雷的实战价值。>
通常,像这样一枚反坦克导弹一般是有两个人或者三个人来操控,称之为一个反坦克导弹发射小组。虽然发射反坦克导弹不需要像火箭弹那样距离那么近,但也是在敌军火力的覆盖范围之内的。所以士兵们在发射完成反坦克导弹遥控攻击完装甲车辆后,需要立即撤离,以避免敌军的反击和报复。
若是地形复杂的话,那么发射人员倒是能够及时车里。可若是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开阔,那么这些发射人员就根本没办法撤离了。
所以在过去很长时间,担任反坦克导弹发射手一直是各国军队中士兵不愿意干的活,因为伤亡率太高了。
尽管现在的反坦克导弹经过专门的设计,尾焰减小,发射没有火光,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暴露发射位置。但敌人仍然可以通过反坦克导弹的弹着点来判断出发射的大概位置,从而展开搜索。
而现在,则就不需要发射手了,只需要将这种反坦克智能地雷部署完成,人员就可以撤离,这样反坦克导弹就可以在侦测到敌军装甲车辆后发动攻击。这样即便是敌人进行反击也找不到目标了,能够极大的避免我方人员伤亡,还能够灵活多变的打击敌人。
众人议论并没有多长时间,就有一位领导冲着吴浩提出来了一个很有针对性的专业问题。
“若是这款反坦克地雷所部署的地方一直没有敌人经过,那它就会一直部署在这里吗。另外,这种智能反坦克地雷是不是特别容易受到敌军步兵人员的破坏。”
听到这个问题,众人也都将目光转向了吴浩。是啊,若是没有敌人怎么办,一支部署在这里,很容易被敌方人员或者其它人员破坏,那这样的话,它的使用价值就比较受限了。
对此,吴浩笑了笑回答道:“首先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我们为这种反坦克地雷配备了一个电源模块,它能够支撑这枚反坦克智能地雷连续工作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来为其增加电源模块,从而延长它的待机时间。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它上面加入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从而支撑这枚反坦克导弹日常的待机运行所需能力,大大的延长它的待机时间。
所以它的工作时间方面大家是不用担心的,足够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若是长时间没有敌人经过的话,我方人员可以前去对其进行回收,更换电源模块后,就可以重新部署在其它地方了。
至于您所担心长时间部署无人看守会不会被破坏这个问题,大家也请放心。我们有专门应对程序。首先就是主动驱离程序,系统检测到有人员靠近的情况下,会发出声响驱离。
若是担心被敌军人员发现并破坏的话,还可以为其配属一款自卫机枪,它可以单独部署,也可以与这反坦克导弹共用一套系统。
当检测到敌军人员靠近的时候,这挺机枪则就会受控对目标发起攻击。甚至系统还会根据情况来判定是否更换攻击目标,改为攻击这些来袭的敌军人员等等。”
而浩宇科技的强势崛起,尤其推出来了一系列先进的武器装备,让这些企业们都无疑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思想,放弃之前的安逸环境,开始转而重视起研发和生产起来。
之前安西傲娇的很的大企业和单位,也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开始低头来寻求合作的。虽然一时半会儿还是无法改变他们身上沾染的那种纨绔习气,但也已经改观不少了,至少是对于吴浩他们来说是这样的,可能这也是因为他们成长壮大了吧。
测试还在继续,接下来登场的就是反坦克智能地雷和防空型智能地雷了。
首先登场的是反坦克智能地雷,虽然前面吴浩说了不再进行展示,可在征集了现场众多领导的意见后,吴浩他们决定还是再演示一次。主要是因为先前展示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重型智能无人作战车辆和智能主动防空系统上面,没人注意这款导弹。所以被吴浩这么一说,大家在惊讶之余也有些蒙圈,所以强烈建议他们再展示一次。
吴浩见状也只能无奈让人去与训练场驻训部队进行协调,借来了一具反坦克导弹参与实弹射击。
因为是远程发射,且所使用的都是成熟的反坦克导弹,所以反坦克智能地雷被安装假设在距离主席台不远的地方,以方便众人能够更加直接的观看整个发射过程。
测试开始,在距离主席台大概三百多米的距离出现了一辆破旧的报废车辆,车辆上面还被用红漆在车身上喷涂了一个圆心。
随着这辆破旧车辆一出现,很快就被反坦克智能地雷发现了。智能攻击系统对目标进行了身份识别,随即锁定跟踪,相应的发射架上的反坦克导弹发射筒也在相应的调整角度。
嘀嘀嘀,随着一阵蜂鸣音响起,发射筒冒出火光,反坦克导弹脱膛而出,在空中点火随即射向了远处目标。
而系统界面中呢,也是一直在锁定跟踪者目标。通过导弹的第一视角画面,大家也能够清楚的看到导弹发射后的飞行视角。
画面中,大家能够看到距离目标车辆越来越近,最后随着一声爆炸,画面也直接黑屏。
一辆民用车辆被反坦克导弹击中会是什么结果,只见随着一阵火光闪烁,整辆车直接被掀飞了,然后就什么没有了。天空中如同羡慕散花一样落下来了各种还在燃烧的汽车碎片。一个还在燃烧的车轮直接飞了一百多米远,落在了训练场上继续燃烧起来。
好!
现场众人纷纷欢呼鼓掌起来,兴奋之情尽显脸上,这样的爆炸场面的确能够让人身心愉悦。
主席台上的众多领导们也都纷纷鼓掌点头称赞起来,他们则是看到了这款反坦克智能地雷的实战价值。>
通常,像这样一枚反坦克导弹一般是有两个人或者三个人来操控,称之为一个反坦克导弹发射小组。虽然发射反坦克导弹不需要像火箭弹那样距离那么近,但也是在敌军火力的覆盖范围之内的。所以士兵们在发射完成反坦克导弹遥控攻击完装甲车辆后,需要立即撤离,以避免敌军的反击和报复。
若是地形复杂的话,那么发射人员倒是能够及时车里。可若是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开阔,那么这些发射人员就根本没办法撤离了。
所以在过去很长时间,担任反坦克导弹发射手一直是各国军队中士兵不愿意干的活,因为伤亡率太高了。
尽管现在的反坦克导弹经过专门的设计,尾焰减小,发射没有火光,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暴露发射位置。但敌人仍然可以通过反坦克导弹的弹着点来判断出发射的大概位置,从而展开搜索。
而现在,则就不需要发射手了,只需要将这种反坦克智能地雷部署完成,人员就可以撤离,这样反坦克导弹就可以在侦测到敌军装甲车辆后发动攻击。这样即便是敌人进行反击也找不到目标了,能够极大的避免我方人员伤亡,还能够灵活多变的打击敌人。
众人议论并没有多长时间,就有一位领导冲着吴浩提出来了一个很有针对性的专业问题。
“若是这款反坦克地雷所部署的地方一直没有敌人经过,那它就会一直部署在这里吗。另外,这种智能反坦克地雷是不是特别容易受到敌军步兵人员的破坏。”
听到这个问题,众人也都将目光转向了吴浩。是啊,若是没有敌人怎么办,一支部署在这里,很容易被敌方人员或者其它人员破坏,那这样的话,它的使用价值就比较受限了。
对此,吴浩笑了笑回答道:“首先回答您第一个问题,我们为这种反坦克地雷配备了一个电源模块,它能够支撑这枚反坦克智能地雷连续工作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来为其增加电源模块,从而延长它的待机时间。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它上面加入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从而支撑这枚反坦克导弹日常的待机运行所需能力,大大的延长它的待机时间。
所以它的工作时间方面大家是不用担心的,足够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若是长时间没有敌人经过的话,我方人员可以前去对其进行回收,更换电源模块后,就可以重新部署在其它地方了。
至于您所担心长时间部署无人看守会不会被破坏这个问题,大家也请放心。我们有专门应对程序。首先就是主动驱离程序,系统检测到有人员靠近的情况下,会发出声响驱离。
若是担心被敌军人员发现并破坏的话,还可以为其配属一款自卫机枪,它可以单独部署,也可以与这反坦克导弹共用一套系统。
当检测到敌军人员靠近的时候,这挺机枪则就会受控对目标发起攻击。甚至系统还会根据情况来判定是否更换攻击目标,改为攻击这些来袭的敌军人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