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防、司马孚一前一后出了大营,上了车。
马车起动,向驿舍轻驰而去,司马防端身正坐,闭目不言。司马孚低着头,双手抚膝,神情沮丧,身体随着马车的前进微微摇晃。
“抬起头来。”司马防忽然说道。“君子慎独。”
司马孚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随即又有些恼怒。“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父亲,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以致吴王如此针对我们?”
司马防眉头微蹙,神情疑惑。他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吴王孙策对他们父子的成见之深超出了他的想象,似乎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懿效力中山国这么简单。是受杨修影响,还是另有原因,他也说不准,但他此刻最生气的倒不是孙策的态度,而是司马孚年轻气盛,弄巧成拙。
“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吴王不肯宽恕我父子,我父子安心耕读,修身养性便是了。你何必多此一举,要去邘城劝降?现在倒好,不仅救不了仲达,连你也折了进去,你满意了?”
司马孚低着头,不敢反驳,心里却是老大的不乐意。父亲只会说些大道理,却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听着实在有些厌烦。与其听他训斥,不如早些去邘城见二兄仲达,说不定能商量出点办法来。邘城终究是守不住的,退守天井关更保险些,等吴军久攻天井关不下,吴王才会意识到他们的价值。
司马孚想着孙策骑虎难下的模样,嘴角不由得挑起一抹冷笑。司马防担心司马氏的前程,见司马孚颜色不逊,更加恼怒,厉声喝斥了两句,司马孚急了,忍不住大声反驳道:“父亲常教训我们,君子直道而行,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如今吴王听信谗言,不用我父子兄弟,难道我们应该折节改道,唯命是从?”
见司马孚犯了性子,一反常态,司马防也无可奈何,暗自叹息。他越想越不甘心,生逢乱世,各为其主的人多了,为什么孙策能赦免那些人,偏偏不肯放过司马氏?这其中必有古怪,如果不弄清楚,就算是死了,他也不能瞑目。
河内司马氏几代人的经营不能因此毁于一旦。
司马防咬咬牙,做了一个决定。回到驿舍,他命司马孚研墨铺纸,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给荀彧。
——
荀彧走进了杨修的大帐,打量着坐在一堆文书间奋笔急书的杨修。
杨修头也不抬,扬扬手中的笔。“文若,自己找地方坐,喝茶还是喝酒,那儿都有,你自便。我还有一会儿,这几件事很急,耽搁不得。”
荀彧有些不好意思。“德祖,没想到你这么忙。早知如此,我就不来打扰你了。”
杨修在一个掾吏递过来的文书上迅速扫了一眼,大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来都来了,还说这些有什么意思?我相信你荀文若不是来找我闲聊,必有大事。”
荀彧的笑容有些勉强,无法回答,只能笑笑,不置可否。他在一旁坐下,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的品着。杨修的大帐很宽敞,里面摆了四五张大案,上面都堆满了文书,只有帐角的这张案上摆着茶酒吃食,茶是凉的,大麦煮成,有股焦香味,入口清凉,暑气全消。吃食也简单,多是瓜果之类,还有一些点心。荀彧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些东西和吴王孙策帐里的差不多,应该是袁夫人准备的,一式两份。
他不禁有些羡慕。都说孙策讨厌世家子弟,杨修作为最着名的世家子弟,偏偏深得孙策信任,以心腹待之,言听计从。他之所以主动来找杨修,是因为收到了司马防的亲笔信,得知吴王要对司马氏不利,原因很可能和杨修有关,这才赶来问个明白。
他本来不想过问这件事,但他推辞不掉。司马防的父亲司马儁做过颍川太守,曾举他的父亲荀绲为孝廉。颍阴荀氏成名于他的祖父荀淑,但荀淑的仕途成就有限,止步于当涂长,子弟并不能因此获得入仕捷径,只能寄希望于第二代。但荀淑的长子荀俭早亡,只做到朗陵长,次子荀绲便担起了这个重任。
拜司马儁所赐,荀绲弱冠举孝廉,以最体现的方面入仕,后来官至济南相,子弟因此得以质任入仕,为荀氏的兴盛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有这样的人情在,明知这件事不方便,荀彧也不得不出面。他不好直接去找孙策,先来找杨修问个明白。
这么做会对汝颍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心里没底。汝颍系树大招风,已经引起了吴王的警惕,接连几次整顿,不久前又借着军师处不谙实务,过于乐观,以致邘城久攻不下的理由训斥了不少人,在这种时候,他为司马氏出面其实并不合适。
但他无法拒绝。
就在荀彧权衡利害的时候,杨修走了过来,坐在荀彧对面,拿起一块点心塞在嘴里,又灌了一大口大麦茶。他上下打量了荀彧两眼,笑道:“看来我猜中了,不是小事。”
荀彧收摄心神,顺势接过话题。“当然,你这么忙,寻常小事怎么敢来打扰你。”
“究竟什么事,说来听听。”
“最近前朝老臣到洛阳,觐见大王,你可知道?”
“知道,但是没去见他们。”杨修说道,又拿起一块瓜,大口大口的啃起来,啃得汁水淋漓,让荀彧直皱眉。“我现在是行军主簿,每天忙的都是钱粮,不关心关中那些老朽的事。怎么了,和他们有关?”他眼神微闪,随即笑出声来。“司马懿?”
荀彧点点头,又摇摇头。“司马懿愿意为中山效忠,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也不想干涉。可是他的父亲司马防与中山王并无瓜葛,为何不受吴王待见?”
说完,他又把司马防告诉他的消息,以及他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
杨修也听说了司马防、司马孚来见吴王的事,只是没问细节,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如今荀彧亲自来打听,看来司马防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很可能还遇到了麻烦,否则以司马防的身份不至于请荀彧出面。
人情当然要还,但不到万不得己,没有人会主动去讨,就像荀彧现在来找他一样。
杨修站起身,在一旁的水盆里洗了手。“我去问问。你是一起去,还是先回去等我消息?”
“一起去吧。”荀彧起身。“我也想听听吴王的想法。”
——
杨修和荀彧联袂而来,孙策多少有些意外。杨修也不绕圈子,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只不过没提荀彧,而是问孙策这个决定是不是和他当初冷落司马懿有关。
孙策不知道荀彧为什么会来,但杨修当着荀彧的面问这件事,说明绝不是凑巧。杨修欠荀彧人情,他是知道的,杨修在关中横行跋扈,固然有弘农杨氏的背景在支撑,也和荀彧的保护有一定关系。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弘农杨氏的门第当回事,尤其是对那些寒门来说,找几个游侠儿刺杀杨修不过是小菜一碟。
能请得动荀彧出面,看来河内司马氏也是有些人脉的。
“关系不大。”孙策坦然相告,先把杨修摘到一边。“司马懿愿意为中山国效忠,孤可以理解,也愿意成全他。司马孚兄弟情深,不忍见司马懿独死,孤也深表感动,不忍拒绝,但不用司马防却与此无关。毕竟,孤可是刚刚任命了司马朗。”
荀彧暗自叫苦。孙策这话说得体面,实则决绝,司马懿、司马孚是非死不可了。按理说,他不应该再问了,可是司马防的疑惑未解,他不得不再多问几句。
“臣冒昧,敢问大王对司马防其人观感如何?”
孙策皱起了眉,脸色有些不好看。“文若,司马防是前朝老臣,用与不用,孤自有安排,文若如此关切,却是为何?”
荀彧离席,拜伏在地。“大王,臣也是前朝之臣,且是先帝心腹。蒙大王不弃,委身大吴,以残弱之躯,尽微末之用,感激涕零。诸公虽有老迈,德能过于臣者不乏其人。司马防为官多年,虽无卓绩,亦是老成之人,德行亦无亏处,且温县司马乃是河内大族,若能用之,纵使是一闲散之职亦能安抚人心,稳定河内。大王不用,反欲杀其二子,臣愚昧,不明大王深意,敢请大王解惑。”
一旁的刘晔听了,脸上也有些挂不住,僵着脸,一言不发。
见荀彧坚请,孙策很是不快。这荀彧果然是绵里藏针啊,平时温温和和的一个,真的犯起倔来却是一步不让,非要讨个说法不可,难怪历史上不能善终。
孙策向外靠了靠,一手握紧凭几的扶手上,一手在案上轻轻叩击着,“笃笃笃……笃笃笃……”虽然声音并不大,却像战鼓一样极具威慑力。
“荀文若,你入吴有两年了吧?”
荀彧伏地不起,额头沁出了细汗。“回大王,两年又三个月。”
“那你知道新政的要旨是什么吗?”不等荀彧回答,孙策又道:“孤认为你不知道,否则也不会来问了。你回去好好想一想吧,以你的智慧,孤相信你只要愿意去想,一定能想明白。”sxbiquge/read/7/7931/ )
马车起动,向驿舍轻驰而去,司马防端身正坐,闭目不言。司马孚低着头,双手抚膝,神情沮丧,身体随着马车的前进微微摇晃。
“抬起头来。”司马防忽然说道。“君子慎独。”
司马孚下意识地挺直了身体,随即又有些恼怒。“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父亲,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以致吴王如此针对我们?”
司马防眉头微蹙,神情疑惑。他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吴王孙策对他们父子的成见之深超出了他的想象,似乎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懿效力中山国这么简单。是受杨修影响,还是另有原因,他也说不准,但他此刻最生气的倒不是孙策的态度,而是司马孚年轻气盛,弄巧成拙。
“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吴王不肯宽恕我父子,我父子安心耕读,修身养性便是了。你何必多此一举,要去邘城劝降?现在倒好,不仅救不了仲达,连你也折了进去,你满意了?”
司马孚低着头,不敢反驳,心里却是老大的不乐意。父亲只会说些大道理,却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听着实在有些厌烦。与其听他训斥,不如早些去邘城见二兄仲达,说不定能商量出点办法来。邘城终究是守不住的,退守天井关更保险些,等吴军久攻天井关不下,吴王才会意识到他们的价值。
司马孚想着孙策骑虎难下的模样,嘴角不由得挑起一抹冷笑。司马防担心司马氏的前程,见司马孚颜色不逊,更加恼怒,厉声喝斥了两句,司马孚急了,忍不住大声反驳道:“父亲常教训我们,君子直道而行,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如今吴王听信谗言,不用我父子兄弟,难道我们应该折节改道,唯命是从?”
见司马孚犯了性子,一反常态,司马防也无可奈何,暗自叹息。他越想越不甘心,生逢乱世,各为其主的人多了,为什么孙策能赦免那些人,偏偏不肯放过司马氏?这其中必有古怪,如果不弄清楚,就算是死了,他也不能瞑目。
河内司马氏几代人的经营不能因此毁于一旦。
司马防咬咬牙,做了一个决定。回到驿舍,他命司马孚研墨铺纸,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给荀彧。
——
荀彧走进了杨修的大帐,打量着坐在一堆文书间奋笔急书的杨修。
杨修头也不抬,扬扬手中的笔。“文若,自己找地方坐,喝茶还是喝酒,那儿都有,你自便。我还有一会儿,这几件事很急,耽搁不得。”
荀彧有些不好意思。“德祖,没想到你这么忙。早知如此,我就不来打扰你了。”
杨修在一个掾吏递过来的文书上迅速扫了一眼,大笔一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来都来了,还说这些有什么意思?我相信你荀文若不是来找我闲聊,必有大事。”
荀彧的笑容有些勉强,无法回答,只能笑笑,不置可否。他在一旁坐下,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的品着。杨修的大帐很宽敞,里面摆了四五张大案,上面都堆满了文书,只有帐角的这张案上摆着茶酒吃食,茶是凉的,大麦煮成,有股焦香味,入口清凉,暑气全消。吃食也简单,多是瓜果之类,还有一些点心。荀彧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些东西和吴王孙策帐里的差不多,应该是袁夫人准备的,一式两份。
他不禁有些羡慕。都说孙策讨厌世家子弟,杨修作为最着名的世家子弟,偏偏深得孙策信任,以心腹待之,言听计从。他之所以主动来找杨修,是因为收到了司马防的亲笔信,得知吴王要对司马氏不利,原因很可能和杨修有关,这才赶来问个明白。
他本来不想过问这件事,但他推辞不掉。司马防的父亲司马儁做过颍川太守,曾举他的父亲荀绲为孝廉。颍阴荀氏成名于他的祖父荀淑,但荀淑的仕途成就有限,止步于当涂长,子弟并不能因此获得入仕捷径,只能寄希望于第二代。但荀淑的长子荀俭早亡,只做到朗陵长,次子荀绲便担起了这个重任。
拜司马儁所赐,荀绲弱冠举孝廉,以最体现的方面入仕,后来官至济南相,子弟因此得以质任入仕,为荀氏的兴盛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有这样的人情在,明知这件事不方便,荀彧也不得不出面。他不好直接去找孙策,先来找杨修问个明白。
这么做会对汝颍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心里没底。汝颍系树大招风,已经引起了吴王的警惕,接连几次整顿,不久前又借着军师处不谙实务,过于乐观,以致邘城久攻不下的理由训斥了不少人,在这种时候,他为司马氏出面其实并不合适。
但他无法拒绝。
就在荀彧权衡利害的时候,杨修走了过来,坐在荀彧对面,拿起一块点心塞在嘴里,又灌了一大口大麦茶。他上下打量了荀彧两眼,笑道:“看来我猜中了,不是小事。”
荀彧收摄心神,顺势接过话题。“当然,你这么忙,寻常小事怎么敢来打扰你。”
“究竟什么事,说来听听。”
“最近前朝老臣到洛阳,觐见大王,你可知道?”
“知道,但是没去见他们。”杨修说道,又拿起一块瓜,大口大口的啃起来,啃得汁水淋漓,让荀彧直皱眉。“我现在是行军主簿,每天忙的都是钱粮,不关心关中那些老朽的事。怎么了,和他们有关?”他眼神微闪,随即笑出声来。“司马懿?”
荀彧点点头,又摇摇头。“司马懿愿意为中山效忠,那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也不想干涉。可是他的父亲司马防与中山王并无瓜葛,为何不受吴王待见?”
说完,他又把司马防告诉他的消息,以及他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说了一遍。
杨修也听说了司马防、司马孚来见吴王的事,只是没问细节,并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如今荀彧亲自来打听,看来司马防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很可能还遇到了麻烦,否则以司马防的身份不至于请荀彧出面。
人情当然要还,但不到万不得己,没有人会主动去讨,就像荀彧现在来找他一样。
杨修站起身,在一旁的水盆里洗了手。“我去问问。你是一起去,还是先回去等我消息?”
“一起去吧。”荀彧起身。“我也想听听吴王的想法。”
——
杨修和荀彧联袂而来,孙策多少有些意外。杨修也不绕圈子,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只不过没提荀彧,而是问孙策这个决定是不是和他当初冷落司马懿有关。
孙策不知道荀彧为什么会来,但杨修当着荀彧的面问这件事,说明绝不是凑巧。杨修欠荀彧人情,他是知道的,杨修在关中横行跋扈,固然有弘农杨氏的背景在支撑,也和荀彧的保护有一定关系。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弘农杨氏的门第当回事,尤其是对那些寒门来说,找几个游侠儿刺杀杨修不过是小菜一碟。
能请得动荀彧出面,看来河内司马氏也是有些人脉的。
“关系不大。”孙策坦然相告,先把杨修摘到一边。“司马懿愿意为中山国效忠,孤可以理解,也愿意成全他。司马孚兄弟情深,不忍见司马懿独死,孤也深表感动,不忍拒绝,但不用司马防却与此无关。毕竟,孤可是刚刚任命了司马朗。”
荀彧暗自叫苦。孙策这话说得体面,实则决绝,司马懿、司马孚是非死不可了。按理说,他不应该再问了,可是司马防的疑惑未解,他不得不再多问几句。
“臣冒昧,敢问大王对司马防其人观感如何?”
孙策皱起了眉,脸色有些不好看。“文若,司马防是前朝老臣,用与不用,孤自有安排,文若如此关切,却是为何?”
荀彧离席,拜伏在地。“大王,臣也是前朝之臣,且是先帝心腹。蒙大王不弃,委身大吴,以残弱之躯,尽微末之用,感激涕零。诸公虽有老迈,德能过于臣者不乏其人。司马防为官多年,虽无卓绩,亦是老成之人,德行亦无亏处,且温县司马乃是河内大族,若能用之,纵使是一闲散之职亦能安抚人心,稳定河内。大王不用,反欲杀其二子,臣愚昧,不明大王深意,敢请大王解惑。”
一旁的刘晔听了,脸上也有些挂不住,僵着脸,一言不发。
见荀彧坚请,孙策很是不快。这荀彧果然是绵里藏针啊,平时温温和和的一个,真的犯起倔来却是一步不让,非要讨个说法不可,难怪历史上不能善终。
孙策向外靠了靠,一手握紧凭几的扶手上,一手在案上轻轻叩击着,“笃笃笃……笃笃笃……”虽然声音并不大,却像战鼓一样极具威慑力。
“荀文若,你入吴有两年了吧?”
荀彧伏地不起,额头沁出了细汗。“回大王,两年又三个月。”
“那你知道新政的要旨是什么吗?”不等荀彧回答,孙策又道:“孤认为你不知道,否则也不会来问了。你回去好好想一想吧,以你的智慧,孤相信你只要愿意去想,一定能想明白。”sxbiquge/read/7/7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