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第三百九十一章 登州布局

小说:南明第一狠人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时间:2021-03-15 15:42:03 源网站:新笔趣阁
  “这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变化恐怕很大吧?”</p>

  马逢知话里有话,施琅如何听不出来。</p>

  “皇上身体如何不是我们这些做奴才的该忖度的。不过皇上是天子,应该会万寿无疆的。”</p>

  马逢知听了直是想笑。</p>

  这个施琅还是挺会装的啊。</p>

  什么天子受命于天,万寿无疆的鬼话也说的出来。</p>

  自古以来当皇帝的都是短命鬼。</p>

  不要说万岁千岁了,就是活过五十的都不多。</p>

  顺治虽然年轻,可据说身子骨一直都不硬朗,隔三差五的染风寒。</p>

  这种羸弱的身子平日里倒也罢了,毕竟有那么多人悉心伺候着不会出什么大问题。</p>

  可最近这一年来天下被明军搅和的天翻地覆,顺治就一点想法也没有?</p>

  那是不可能的!</p>

  马逢知觉得顺治皇帝没有被气死就已经是个奇迹了。</p>

  他之所以问这些自然不是他关心顺治的死活,而是关心清廷内部的权力再分配。</p>

  马逢知其实已经有了盘算,如果朝局有变动他便会立即投入一位有实力的旗主王爷门下充当走狗。</p>

  虽然顺治有子嗣但不过是娃娃罢了。</p>

  自古主少国疑,一旦顺治暴毙结果就是朝局大乱。</p>

  肯定无数王爷都会跳出来争夺皇位。</p>

  大明好歹还有个嫡长子继承制度在那里约束,叫旁系皇族不要多想。</p>

  大清可没有这个规矩。</p>

  大清起于塞外苦寒之地,信奉的是实力。</p>

  谁得拳头硬就听谁的。</p>

  当初如果不是多尔衮心软,皇位也不会落到顺治的头上。</p>

  当然顺治也不是皇太极的长子,皇太极的长子是豪格。</p>

  这也更加证明嫡长子继承制在大清这没有什么用。</p>

  所以一旦顺治被气死,那么谁来继位便是一件令人无比期待的事情。</p>

  马逢知自然想要有拥立之功,所以才会这么打听。</p>

  不过看来施琅也不太清楚,所以马逢知也识趣的不再问了。</p>

  ...</p>

  ...</p>

  “世子殿下,不好了!”</p>

  亲兵冲进守备府,惊慌不已的喊道。</p>

  郑经正在看奏报,见状皱眉问道:“发生什么了?为何如此慌乱。”</p>

  “启禀世子殿下,是何总兵,何总兵发来急报,请您留意南京。施琅可能不会主攻杭州而是会绕过杭州猛攻南京。”</p>

  不得不说何守义是十分谨慎的,这一点郑成功十分欣赏。</p>

  不过他觉得施琅绕道攻打南京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是绕远,补给线会很长。</p>

  除非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效仿当初郑成功走长江逆流而上。</p>

  郑经仔细想了想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p>

  这种事情一旦坐实就是毁灭性的。</p>

  如果郑经不早做准备临时决断是来不及是。</p>

  从陆路绕远没有可能,就只是会走水路了。</p>

  上游在明军手中不用担心,郑经要担心也只需要担心下游。</p>

  换句话说只要镇江无忧,那南京就是无忧的。</p>

  思来想去郑经还是决定亲自带兵前去镇江。</p>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郑经要确保父王回来之前,南京是无忧的。</p>

  所以提兵前去镇江驻守是最稳妥的方式。</p>

  “传我将令,提兵一万前去镇江!”</p>

  南京现有守军一万五千人,郑经要调走其中的一万人就意味着只留下了五千人。</p>

  这看似有些冒险,但经过之前郑经的分析,施琅要想绕道攻打只能走镇江一线。</p>

  所以实际上是安全的。</p>

  唇亡齿寒,保住镇江南京才能安全。</p>

  ...</p>

  ...</p>

  却说于七、王二麻子、李石头、甘辉一行人乘船返回了登州。</p>

  他们一进城便开始热火朝天的讨论如何布防。</p>

  王二麻子最是积极。</p>

  胶州一战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p>

  “大哥我觉得咱们不能硬打,要尽量分散鞑子的兵力。十万大军啊,如同蝗虫一般,这一路吃过来便是粮食都得让他们吃完了。如果我们不能提前消耗他们兵力,实在是太难打了。”</p>

  甘辉点了点头表示赞同。</p>

  “不错,鞑子的优势在于兵强马壮。胶州城情况也有些特殊,实在是太小了。登州的情况会好很多,但我还是不建议盲目的和鞑子在登州城决战。”</p>

  其实从一开始甘辉就觉得应该退守登州。</p>

  只是因为王二麻子一直坚持他也不好说什么。</p>

  现在事已至此他就得有一说一了,不然重蹈覆辙连登州也丢了,他们之前付出的努力可就都白费了。</p>

  “那依甘将军之见,我们该如何提前消耗鞑子的兵力?”</p>

  于七十分认真的讨教道。</p>

  “可以派出一支军队作为诱饵,诱鞑子来追,把其引至包围圈围杀之。”</p>

  于七点了点头觉得可行。</p>

  只是该由谁做这个诱饵呢?</p>

  这话于七不太好开口,毕竟李石头和甘辉是客军,是来帮助他们的。</p>

  于七不太好让他们去做这个诱饵。</p>

  “此事事关重大,还得从长计议。”</p>

  于七本想说个圆话,谁料李石头抢先道:“这有啥可从长计议的,我来做诱饵!”</p>

  众人闻言皆是朝李石头投来了充满敬意的目光。</p>

  “李将军高义!”</p>

  于七赞叹道:“但与清军野战危险极大,李将军看...”</p>

  “这没什么。大不了我多带些火铳,虽说不能把鞑子打的落花流水,但至少脱身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p>

  李石头显得十分自信,拍着胸脯保证道。</p>

  他当然不是盲目自信。</p>

  因为他有全天下最好的火铳。</p>

  屡次实战积累起来的实战优势使得李石头十分确信自己能够在完成引诱清军是任务后全身而退。</p>

  “既如此,于某会全力配合李将军,李将军有什么需要的尽管给于某说。”</p>

  “我需要碎银子,越多越好。”</p>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惊呆了。</p>

  李石头不要铳不要炮却要碎银子,这是闹哪出。</p>

  “碎银子?”</p>

  “不错,我自有妙用!”</p>

  于七点了点头。</p>

  信人不疑,疑人不用。</p>

  既然选择了相信李石头,于七自然没有理由刨根问底。</p>

  “好,我会尽快命人把碎银子给李将军送去。”</p>

  “除此之外我还需要一些火药,一样是越多越好。”</p>

  李石头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初步构想,现在只待把其完善。</p>

  ...</p>

  ...</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