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刘兴明竟然主动接话道:“袁叔叔说的不错。不如我先乘热气球飞进城中散播消息,争取骗开城门。”</p>
“你给老子闭嘴!”</p>
刘体纯不好骂袁宗第这个老兄弟,但是骂起刘兴明来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p>
老子骂儿子天经地义!</p>
刘兴明被吓得一缩脖子止声不言。</p>
他最近立了大功是有些飘了,但在老爹面前还是那个孩子。</p>
“或许可以写一封信劝降这清军留守。”</p>
李来亨赶忙接话解围道。</p>
“怎么劝降?”</p>
刘体纯捋着胡须问道。</p>
只要不让他儿子冒险就好,其他的都可以聊。</p>
“自然是对这清军留守说明情况,允诺他如果现在打开城门可以保他不死。若是负隅顽抗,一旦破城定斩不饶。”</p>
如果是在之前,李来亨提出这点来,刘体纯根本就不会觉得有用。</p>
可最近明军一胜再胜,那些凡是抵抗的清军将领、知府都死的很惨。</p>
要说这庐州留守完全心里没有想法也不可能。</p>
他之所以现在坚守,是因为不知道明军会怎么处理他。</p>
如果明军能保他不死,或许他真的可能打开城门投降。</p>
至少对明军来说写这样一封信射到城中不会有什么坏处。</p>
哪怕最终这庐州留守不同意选择继续战斗明军也没有任何的损失。</p>
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p>
刘体纯点了点头道:“我觉得可以一试。如果鞑子贼心不死便直接下令进攻吧。”</p>
刘体纯把话头堵死,就是怕袁宗第又提飞热气球的事。</p>
刘兴明完全没机会插话,恹恹的喝着米粥,看来这一仗他是没什么机会出彩了啊。</p>
罢了罢了,再继续争下去,刘兴明有预感老爹要把他的皮给扒了。</p>
...</p>
...</p>
一夜无话。</p>
翌日一早,明军便将李来亨写的一封亲笔信绑在箭矢上射入了庐州城中。</p>
清兵们第一时间得到了这封信,并送到了程逾元的面前。</p>
程逾元看罢信后直是吃了一惊。</p>
不得不说,这个叫李来亨的将领开出的条件很诱人啊。</p>
程逾元确实有些心动了。</p>
他之前打算替清廷效死,是建立在明军不会宽恕他的前提下。</p>
可现在看来,明军将领似乎并不介意他做过清廷官员这一点。</p>
只要他打开城门投降至少能够保住性命。</p>
程逾元一时间很是纠结,到底是替清廷尽忠到底落下一个好名声,还是选择投降保命呢?</p>
庐州不像凤阳那样设有总兵,平日里三万军队都是分散在各府县的。</p>
此番被程逾元调集到府城驻守,已经几乎是他能够集结的全部兵力了。</p>
也就是说只要程逾元不想守了,完全可以立即下令打开城门。</p>
这个过程应该不会有任何的阻力。</p>
故而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程逾元这里。</p>
投降还是不投降?</p>
这李来亨怕是正在等着回复呢吧?</p>
思考了一盏茶的工夫,程逾元终于咬牙来:“取笔墨纸砚来!”</p>
求生欲最终占据了上风。</p>
程逾元打算投降,不过他希望能够替自己多争取到一些东西。如此一来投降后他也不至于混的太惨。</p>
待亲随将笔墨纸砚准备好后,程逾元捉起一支狼毫蘸了蘸墨奋笔疾书了起来。</p>
很快一封回信便书写完毕。</p>
程逾元将信又看了一遍,吹干了墨迹卷好,命人绑在箭矢上回射到明军阵中。</p>
他提的这些条件不知道这李来亨会不会同意?</p>
是不是有些过分了?</p>
程逾元的内心十分忐忑,生怕李来亨一怒之下撕掉信下令攻城。</p>
但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不替自己争取他又做不到。</p>
还是等等看李来亨的表态吧。</p>
...</p>
...</p>
明军阵中一众将领都没有想到清军留守会这么快的作出回复。</p>
袁宗第捋着胡须笑道:“看来多半是没戏了。”</p>
李来亨取下信展开来看,片刻之后喜笑颜开:“袁叔叔猜错了吧,这个程逾元同意投降。不过他提出了一些条件。”</p>
“哦?小老虎说说看。”</p>
“首先,他希望能够得到和在清廷时同样的官职,也就是庐州知府。”</p>
李来亨笑道:“这厮的胃口还真不小,他还希望在这些绿营反正之后不要打散他们,而能够继续由他统率。”</p>
袁宗第听后连连摇头。</p>
如果说前一条还有可能答应的话,后一条是万万不可能的。</p>
绿营兵虽然都是汉人,但给满清做狗的时间太久,如果继续让他们抱团在一起,对明军的压力是极大的。</p>
弄不好清军打过来他们就会立即叛变,给予明军沉重一击。</p>
保证不杀他们已经是明军能做到的极限了,打散是必须的,这一点不容质疑。</p>
至于能否保留程逾元的官位,那不是李来亨能够保证的。</p>
他最多可以向天子奏明情况,由天子来决断。</p>
“这厮真是蹬鼻子上脸,不过他肯来谈总归是件好事。”</p>
能够不流血的情况下拿下一座城池,明军自然乐得见到。</p>
李来亨命人取来纸笔,迅速给程逾元回信。</p>
信的内容很简单。第一点李来亨会替程逾元争取,但后者绝对不可能。庐州府的绿营兵必须被打散,充入明军各营做辅兵。</p>
其实李来亨很希望程逾元最终能够投降。</p>
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庐州府一地。</p>
如果程逾元能够作为一个例子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恐怕其余各府的留守也会认真的考虑投降这件事。</p>
对明军来说获得一定的休整时间也是十分必要的。</p>
不然连番征战迟早会出现疲劳。</p>
这个疲劳越是积累战斗力便越会下降,最终导致在关键战役中的失利。</p>
李来亨自然是希望能够规避掉这个风险的。</p>
但这需要明军改变一定的策略,诱使更多的清军留守投降。</p>
...</p>
...</p>
程逾元看到李来亨的回信后长松了一口气。</p>
谈判这种东西向来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p>
只是程逾元是弱势的一方,故而底气不足,担心自己要价高了对方一怒之下干脆不谈判开干。</p>
但事实证明,李来亨还是在认认真真的给他回信。</p>
这个诚意不可谓不深了。</p>
其实程逾元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故而李来亨的还价他也觉得可以接受。</p>
思忖了良久程逾元觉得不妨赌上一赌。</p>
至少他的性命不会有问题,至于旁的事情便随它去吧。</p>
“传本府命令,全军放下兵刃,打开城门投降!”</p>
读书人翻脸比翻书还快。</p>
前一刻还发誓要替大清尽忠的程逾元后一刻便决定投降,所在乎的无非利益二字。</p>
谁能给他利益,他便替谁效忠。</p>
清兵们之前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城门堵上,现在又得骂骂咧咧的把堵在城门前的巨石挪开。</p>
不过他们大体内心还是高兴的,至少不用打仗拼命了。</p>
投降者就该有投降者的姿态。</p>
程逾元脱掉了官袍,赤着上身走下城墙。</p>
他命人将几根荆条绑在他的背上,这才鼓足勇气朝外走去。</p>
清军也好,明军也罢。</p>
他只想活下去。</p>
这总没有错吧?</p>
...</p>
...</p>
</p>sxbiquge/read/0/562/ )
“你给老子闭嘴!”</p>
刘体纯不好骂袁宗第这个老兄弟,但是骂起刘兴明来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p>
老子骂儿子天经地义!</p>
刘兴明被吓得一缩脖子止声不言。</p>
他最近立了大功是有些飘了,但在老爹面前还是那个孩子。</p>
“或许可以写一封信劝降这清军留守。”</p>
李来亨赶忙接话解围道。</p>
“怎么劝降?”</p>
刘体纯捋着胡须问道。</p>
只要不让他儿子冒险就好,其他的都可以聊。</p>
“自然是对这清军留守说明情况,允诺他如果现在打开城门可以保他不死。若是负隅顽抗,一旦破城定斩不饶。”</p>
如果是在之前,李来亨提出这点来,刘体纯根本就不会觉得有用。</p>
可最近明军一胜再胜,那些凡是抵抗的清军将领、知府都死的很惨。</p>
要说这庐州留守完全心里没有想法也不可能。</p>
他之所以现在坚守,是因为不知道明军会怎么处理他。</p>
如果明军能保他不死,或许他真的可能打开城门投降。</p>
至少对明军来说写这样一封信射到城中不会有什么坏处。</p>
哪怕最终这庐州留守不同意选择继续战斗明军也没有任何的损失。</p>
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p>
刘体纯点了点头道:“我觉得可以一试。如果鞑子贼心不死便直接下令进攻吧。”</p>
刘体纯把话头堵死,就是怕袁宗第又提飞热气球的事。</p>
刘兴明完全没机会插话,恹恹的喝着米粥,看来这一仗他是没什么机会出彩了啊。</p>
罢了罢了,再继续争下去,刘兴明有预感老爹要把他的皮给扒了。</p>
...</p>
...</p>
一夜无话。</p>
翌日一早,明军便将李来亨写的一封亲笔信绑在箭矢上射入了庐州城中。</p>
清兵们第一时间得到了这封信,并送到了程逾元的面前。</p>
程逾元看罢信后直是吃了一惊。</p>
不得不说,这个叫李来亨的将领开出的条件很诱人啊。</p>
程逾元确实有些心动了。</p>
他之前打算替清廷效死,是建立在明军不会宽恕他的前提下。</p>
可现在看来,明军将领似乎并不介意他做过清廷官员这一点。</p>
只要他打开城门投降至少能够保住性命。</p>
程逾元一时间很是纠结,到底是替清廷尽忠到底落下一个好名声,还是选择投降保命呢?</p>
庐州不像凤阳那样设有总兵,平日里三万军队都是分散在各府县的。</p>
此番被程逾元调集到府城驻守,已经几乎是他能够集结的全部兵力了。</p>
也就是说只要程逾元不想守了,完全可以立即下令打开城门。</p>
这个过程应该不会有任何的阻力。</p>
故而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到了程逾元这里。</p>
投降还是不投降?</p>
这李来亨怕是正在等着回复呢吧?</p>
思考了一盏茶的工夫,程逾元终于咬牙来:“取笔墨纸砚来!”</p>
求生欲最终占据了上风。</p>
程逾元打算投降,不过他希望能够替自己多争取到一些东西。如此一来投降后他也不至于混的太惨。</p>
待亲随将笔墨纸砚准备好后,程逾元捉起一支狼毫蘸了蘸墨奋笔疾书了起来。</p>
很快一封回信便书写完毕。</p>
程逾元将信又看了一遍,吹干了墨迹卷好,命人绑在箭矢上回射到明军阵中。</p>
他提的这些条件不知道这李来亨会不会同意?</p>
是不是有些过分了?</p>
程逾元的内心十分忐忑,生怕李来亨一怒之下撕掉信下令攻城。</p>
但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不替自己争取他又做不到。</p>
还是等等看李来亨的表态吧。</p>
...</p>
...</p>
明军阵中一众将领都没有想到清军留守会这么快的作出回复。</p>
袁宗第捋着胡须笑道:“看来多半是没戏了。”</p>
李来亨取下信展开来看,片刻之后喜笑颜开:“袁叔叔猜错了吧,这个程逾元同意投降。不过他提出了一些条件。”</p>
“哦?小老虎说说看。”</p>
“首先,他希望能够得到和在清廷时同样的官职,也就是庐州知府。”</p>
李来亨笑道:“这厮的胃口还真不小,他还希望在这些绿营反正之后不要打散他们,而能够继续由他统率。”</p>
袁宗第听后连连摇头。</p>
如果说前一条还有可能答应的话,后一条是万万不可能的。</p>
绿营兵虽然都是汉人,但给满清做狗的时间太久,如果继续让他们抱团在一起,对明军的压力是极大的。</p>
弄不好清军打过来他们就会立即叛变,给予明军沉重一击。</p>
保证不杀他们已经是明军能做到的极限了,打散是必须的,这一点不容质疑。</p>
至于能否保留程逾元的官位,那不是李来亨能够保证的。</p>
他最多可以向天子奏明情况,由天子来决断。</p>
“这厮真是蹬鼻子上脸,不过他肯来谈总归是件好事。”</p>
能够不流血的情况下拿下一座城池,明军自然乐得见到。</p>
李来亨命人取来纸笔,迅速给程逾元回信。</p>
信的内容很简单。第一点李来亨会替程逾元争取,但后者绝对不可能。庐州府的绿营兵必须被打散,充入明军各营做辅兵。</p>
其实李来亨很希望程逾元最终能够投降。</p>
这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庐州府一地。</p>
如果程逾元能够作为一个例子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恐怕其余各府的留守也会认真的考虑投降这件事。</p>
对明军来说获得一定的休整时间也是十分必要的。</p>
不然连番征战迟早会出现疲劳。</p>
这个疲劳越是积累战斗力便越会下降,最终导致在关键战役中的失利。</p>
李来亨自然是希望能够规避掉这个风险的。</p>
但这需要明军改变一定的策略,诱使更多的清军留守投降。</p>
...</p>
...</p>
程逾元看到李来亨的回信后长松了一口气。</p>
谈判这种东西向来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p>
只是程逾元是弱势的一方,故而底气不足,担心自己要价高了对方一怒之下干脆不谈判开干。</p>
但事实证明,李来亨还是在认认真真的给他回信。</p>
这个诚意不可谓不深了。</p>
其实程逾元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故而李来亨的还价他也觉得可以接受。</p>
思忖了良久程逾元觉得不妨赌上一赌。</p>
至少他的性命不会有问题,至于旁的事情便随它去吧。</p>
“传本府命令,全军放下兵刃,打开城门投降!”</p>
读书人翻脸比翻书还快。</p>
前一刻还发誓要替大清尽忠的程逾元后一刻便决定投降,所在乎的无非利益二字。</p>
谁能给他利益,他便替谁效忠。</p>
清兵们之前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城门堵上,现在又得骂骂咧咧的把堵在城门前的巨石挪开。</p>
不过他们大体内心还是高兴的,至少不用打仗拼命了。</p>
投降者就该有投降者的姿态。</p>
程逾元脱掉了官袍,赤着上身走下城墙。</p>
他命人将几根荆条绑在他的背上,这才鼓足勇气朝外走去。</p>
清军也好,明军也罢。</p>
他只想活下去。</p>
这总没有错吧?</p>
...</p>
...</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