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中朱由榔的面色很是阴沉。</p>
从沐天波送来的急报可以看出冯双礼和白文选之间闹得很僵,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p>
不然沐天波也不会这么急切的送八百里加急奏报到南京来。</p>
局面已经到了沐天波压不住的情况。</p>
这倒也正常。</p>
若是在昆明,二王或许还会看在沐家世镇云南的份上给沐天波点面子。</p>
但在成都一切完全不同了。</p>
若论爵位,二王是郡王,沐天波只是国公。这就被狠狠压了一头了。</p>
而且二王又是手中掌兵攥了实权的。</p>
沐天波说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p>
眼瞅着冯双礼就要提兵攻打汉中,沐天波是真的坐不住了。</p>
“这件事晋王和忠王怎么看?张本兵又觉得该如何处置?”</p>
乾清宫内阁中除了朱由榔还有李定国、郑成功以及张煌言。</p>
这是朱由榔能够想到商议此事最小的班底。</p>
就这件事而言,朱由榔还是不想太扩大化,尽量控制在小圈子里。</p>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件事一定要严厉处理。先发一道圣旨勒令庆阳王莫要轻举妄动,随后再想蜀中增派一些人手以防东虏再度入寇。”</p>
刚刚发生了晋王世子打伤太子的事件,照理说这种时候李定国不宜第一个跳出来。</p>
可这件事实在太特殊了,他若是不表态后果更严重。</p>
不管是冯双礼还是白文选都是李定国名义上的下属。虽然亲疏关系确实没有到心腹的地步,可如果李定国不表态,难免有包庇下属的嫌疑。</p>
李定国不但得表明立场,还得严正声明要严厉处置庆阳王冯双礼,对巩昌王白文选也得敲打责斥一番。</p>
朱由榔听了微微颔首道:“晋王考虑的很周全。蜀中很重要,绝对不容有失。李国英虽然这次铩羽而归,但万一纠集兵力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p>
稍顿了顿,朱由榔接道:“二王相争,还是缺一个能够镇得住他们的人,东征之时把他们都留在成都是朕欠考虑了。”</p>
其实朱由榔把冯双礼和白文选都留在四川是想让二人互相牵制,不至于一家独大。</p>
留沐天波呢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p>
如此帝王心术,自然不能直接明朗的说出来。</p>
这一点想必李定国也明白。</p>
而且朱由榔确实没有想到二人之间的矛盾积怨会如此之深。毕竟都是原来西营走出来的,能有什么深仇大恨?</p>
可现实却是二人谁都不服谁,很显然继续留着二人在一起要出大事情。</p>
这种时候把“过错”更大一些的冯双礼调到南京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p>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可。”</p>
郑成功却是对此事持不同意见。</p>
“庆阳王镇守四川多年,建昌更是他苦心经营的。这个时候陛下把他调回南京,恐怕他会心寒啊。”</p>
郑成功完全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的,他替冯双礼说话也就不奇怪了。</p>
朱由榔还没发表意见,张煌言就抢先道:“忠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叫建昌是庆阳王经营多年的?他不过是替陛下牧守一方而已。”</p>
朱由榔心道张煌言还是这个炮仗似的性格一点就着!</p>
不过看着郑成功和张煌言二人互怼的样子还蛮有意思的。</p>
二人是太过熟悉了,这才会无所顾忌,有啥说啥。</p>
这要是换成李定国说同样的话怕是郑成功直接要炸。</p>
“朕倒是觉得忠王说的也没什么问题。”</p>
朱由榔站出来和稀泥道:“庆阳王确实为经营四川出了不少力,但朕若是不调走他,后果恐怕会很严重。”</p>
“至于增派兵力前去蜀中镇守,诸位以为何人合适?”</p>
其实朱由榔也知道眼下可供选择的人不多。</p>
明军现在打下的地盘是以前的几倍,兵力分散驻守本就捉襟见肘,再派人去成都恐怕很难抉择啊。</p>
这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只是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做罢了。</p>
之后还得把冯双礼调到其他地方去,想在朱由榔手下赋闲白吃皇粮是不可能的。</p>
“臣推荐一人,贺珍。”</p>
李定国思忖再三十分谨慎的说道。</p>
贺珍此人是老闯营出身,和白文选之间没有什么瓜葛。</p>
由他去四川接替冯双礼是再合适不过了。</p>
这样陛下心里也会觉得踏实一些,毕竟由西营两大虎将镇守四川确实有些说不过去。</p>
也就是白文选和冯双礼不对付。要是二人关系很好,怕是天子心里更要多想。</p>
而且贺珍这个人也是保守的很,绝不会轻敌冒进。</p>
有他和白文选在,天子应该不会担忧了。</p>
“贺珍确实不错。”</p>
朱由榔点了点头。</p>
在老闯营的这一批将领中贺珍绝对不属于最出挑的,但也不是那种名气大于实力的水货。</p>
贺珍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类型,但是做事情绝对没毛病,战力也很可观。</p>
李定国也是农民军出身,看到眼光不会有问题。</p>
郑成功就此事却没有发声。</p>
一来他确实不熟悉夔东、四川的情况,怕说错了话。</p>
二来他也不希望把自己的嫡系军队派到四川去。</p>
夔东军若是愿意去就去吧。</p>
张煌言倒是建议道:“臣倒是觉得党守素党将军很不错。若论资历党将军的资历比贺珍将军还要老一些。”</p>
对张煌言提到党守素,朱由榔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p>
在夔东十三家中,党守素的名气怕是最低的那一拨。</p>
虽然他出道早,但也算是出道即巅峰了。</p>
不过刨除掉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这些老油条,朱由榔能够选择的人着实不多。</p>
倒是还有一个郝摇旗。</p>
不过此人是张飞李逵似的性格,怕是比冯双礼还要暴脾气。</p>
朱由榔若是派他去成都,怕是他立马就会提兵前去攻打汉中。</p>
这绝对是朱由榔不愿意看到的。</p>
现在看来也就是贺珍、党守素二选一了。</p>
思来想去朱由榔还是觉得贺珍最合适。</p>
毕竟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更多一些,朱由榔也愿意相信他的能力更强一些。</p>
…</p>
…</p>
</p>sxbiquge/read/0/562/ )
从沐天波送来的急报可以看出冯双礼和白文选之间闹得很僵,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p>
不然沐天波也不会这么急切的送八百里加急奏报到南京来。</p>
局面已经到了沐天波压不住的情况。</p>
这倒也正常。</p>
若是在昆明,二王或许还会看在沐家世镇云南的份上给沐天波点面子。</p>
但在成都一切完全不同了。</p>
若论爵位,二王是郡王,沐天波只是国公。这就被狠狠压了一头了。</p>
而且二王又是手中掌兵攥了实权的。</p>
沐天波说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分量。</p>
眼瞅着冯双礼就要提兵攻打汉中,沐天波是真的坐不住了。</p>
“这件事晋王和忠王怎么看?张本兵又觉得该如何处置?”</p>
乾清宫内阁中除了朱由榔还有李定国、郑成功以及张煌言。</p>
这是朱由榔能够想到商议此事最小的班底。</p>
就这件事而言,朱由榔还是不想太扩大化,尽量控制在小圈子里。</p>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件事一定要严厉处理。先发一道圣旨勒令庆阳王莫要轻举妄动,随后再想蜀中增派一些人手以防东虏再度入寇。”</p>
刚刚发生了晋王世子打伤太子的事件,照理说这种时候李定国不宜第一个跳出来。</p>
可这件事实在太特殊了,他若是不表态后果更严重。</p>
不管是冯双礼还是白文选都是李定国名义上的下属。虽然亲疏关系确实没有到心腹的地步,可如果李定国不表态,难免有包庇下属的嫌疑。</p>
李定国不但得表明立场,还得严正声明要严厉处置庆阳王冯双礼,对巩昌王白文选也得敲打责斥一番。</p>
朱由榔听了微微颔首道:“晋王考虑的很周全。蜀中很重要,绝对不容有失。李国英虽然这次铩羽而归,但万一纠集兵力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p>
稍顿了顿,朱由榔接道:“二王相争,还是缺一个能够镇得住他们的人,东征之时把他们都留在成都是朕欠考虑了。”</p>
其实朱由榔把冯双礼和白文选都留在四川是想让二人互相牵制,不至于一家独大。</p>
留沐天波呢是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p>
如此帝王心术,自然不能直接明朗的说出来。</p>
这一点想必李定国也明白。</p>
而且朱由榔确实没有想到二人之间的矛盾积怨会如此之深。毕竟都是原来西营走出来的,能有什么深仇大恨?</p>
可现实却是二人谁都不服谁,很显然继续留着二人在一起要出大事情。</p>
这种时候把“过错”更大一些的冯双礼调到南京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p>
“启禀陛下,臣以为不可。”</p>
郑成功却是对此事持不同意见。</p>
“庆阳王镇守四川多年,建昌更是他苦心经营的。这个时候陛下把他调回南京,恐怕他会心寒啊。”</p>
郑成功完全是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的,他替冯双礼说话也就不奇怪了。</p>
朱由榔还没发表意见,张煌言就抢先道:“忠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为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什么叫建昌是庆阳王经营多年的?他不过是替陛下牧守一方而已。”</p>
朱由榔心道张煌言还是这个炮仗似的性格一点就着!</p>
不过看着郑成功和张煌言二人互怼的样子还蛮有意思的。</p>
二人是太过熟悉了,这才会无所顾忌,有啥说啥。</p>
这要是换成李定国说同样的话怕是郑成功直接要炸。</p>
“朕倒是觉得忠王说的也没什么问题。”</p>
朱由榔站出来和稀泥道:“庆阳王确实为经营四川出了不少力,但朕若是不调走他,后果恐怕会很严重。”</p>
“至于增派兵力前去蜀中镇守,诸位以为何人合适?”</p>
其实朱由榔也知道眼下可供选择的人不多。</p>
明军现在打下的地盘是以前的几倍,兵力分散驻守本就捉襟见肘,再派人去成都恐怕很难抉择啊。</p>
这相当于拆东墙补西墙,只是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做罢了。</p>
之后还得把冯双礼调到其他地方去,想在朱由榔手下赋闲白吃皇粮是不可能的。</p>
“臣推荐一人,贺珍。”</p>
李定国思忖再三十分谨慎的说道。</p>
贺珍此人是老闯营出身,和白文选之间没有什么瓜葛。</p>
由他去四川接替冯双礼是再合适不过了。</p>
这样陛下心里也会觉得踏实一些,毕竟由西营两大虎将镇守四川确实有些说不过去。</p>
也就是白文选和冯双礼不对付。要是二人关系很好,怕是天子心里更要多想。</p>
而且贺珍这个人也是保守的很,绝不会轻敌冒进。</p>
有他和白文选在,天子应该不会担忧了。</p>
“贺珍确实不错。”</p>
朱由榔点了点头。</p>
在老闯营的这一批将领中贺珍绝对不属于最出挑的,但也不是那种名气大于实力的水货。</p>
贺珍属于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类型,但是做事情绝对没毛病,战力也很可观。</p>
李定国也是农民军出身,看到眼光不会有问题。</p>
郑成功就此事却没有发声。</p>
一来他确实不熟悉夔东、四川的情况,怕说错了话。</p>
二来他也不希望把自己的嫡系军队派到四川去。</p>
夔东军若是愿意去就去吧。</p>
张煌言倒是建议道:“臣倒是觉得党守素党将军很不错。若论资历党将军的资历比贺珍将军还要老一些。”</p>
对张煌言提到党守素,朱由榔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p>
在夔东十三家中,党守素的名气怕是最低的那一拨。</p>
虽然他出道早,但也算是出道即巅峰了。</p>
不过刨除掉李来亨、刘体纯、袁宗第这些老油条,朱由榔能够选择的人着实不多。</p>
倒是还有一个郝摇旗。</p>
不过此人是张飞李逵似的性格,怕是比冯双礼还要暴脾气。</p>
朱由榔若是派他去成都,怕是他立马就会提兵前去攻打汉中。</p>
这绝对是朱由榔不愿意看到的。</p>
现在看来也就是贺珍、党守素二选一了。</p>
思来想去朱由榔还是觉得贺珍最合适。</p>
毕竟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更多一些,朱由榔也愿意相信他的能力更强一些。</p>
…</p>
…</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