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士兵对冲在一起,如同决斗场中的角斗士一样两两相战捉对厮杀。</p>
短兵相接,双方都运足了气力。</p>
冯双礼好不容易逮住机会,自然要狠狠从清军身上撕下一块肉来。</p>
他亲自领兵冲锋,明军的士气一时无两。</p>
清兵们为了自保,也都是使出了吃奶的劲。</p>
在战场之上不想被杀就必须杀人。</p>
“杀虏报仇!”</p>
冯双礼怒声吼道。</p>
只是他喊的是报仇不是报国,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些老兵们之所以能支撑到现在是因为想要亲手报仇,而不是为了什么大明为了什么朱皇帝。</p>
朱明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象征,仅此而已。</p>
士气一旦被调动了起来再想压下去就很难了。</p>
清兵们尽管竭力抵抗,但他们能够明显感受出来自明军的那股怒气值。</p>
面对着愤怒如同野兽的明军,他们确实显得很无力。</p>
他们不光是在气势上输了一筹,在单兵搏杀上同样也不是对手。</p>
这就有些尴尬了。</p>
清军的人数虽然有优势,但优势还没有大到可以无视一切碾压明军的地步。</p>
在冯双礼的带领下明军士兵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清兵们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能。</p>
一开始信心满满出城追击的清兵此刻心里懊丧不已。</p>
他们为什么失了心智?</p>
不对,是总督大人为何失了心智。</p>
叫他们出城追击的是总督大人,下令的是总督大人啊!</p>
但现在后悔肯定是没有用了,不想被明军士兵割了脑袋只能拼死抵抗。</p>
他们面前的敌人也是血肉之躯。</p>
只要身上被捅出了血窟窿,就不信还能活。</p>
“弟兄们跟明贼拼了,杀一个赚一个,杀两个赚一双!”</p>
被逼到绝境下的清军也纷纷杀红了眼睛,他们战损虽然比明军要高,但确实也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p>
冯双礼却并不紧张。</p>
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p>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击溃清军拿下汉中那就值得。</p>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一切顺利明军只需要付出一两千的伤亡,就能够吃掉这支足足两万人的清军。</p>
冯双礼的领兵经验在这一刻发挥的淋漓尽致,明军虽然人数劣势,但利用切割分割战场不断消耗着清军。</p>
在局部上明军甚至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让清军一头包。</p>
被分割开的清军只能各自为战,完全丧失了联动。</p>
就在冯双礼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忽然从远处传来的一阵马蹄声。</p>
冯双礼皱起眉头,心里暗叫不妙。</p>
该不会是李国英派兵增援了吧?</p>
当声音渐进,证明了冯双礼的预判。</p>
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p>
李国英真的派兵增援了。</p>
事实上,是李国英亲自领兵增援!</p>
在派兵出城追击冯双礼后不久李国英就后悔了。</p>
敌军溃逃有两种可能。</p>
一种是真的一败涂地,仓惶逃命。</p>
一种是佯装溃败,伺机反扑。</p>
如果是前者,他派出的两万军队不足以吃掉对手。</p>
若是后者,反倒是他派出的两万军队有可能被明军一口吞掉。</p>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p>
好在李国英知错就改,完全不好面子。</p>
作出决定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他就将率领城中剩余兵力追了出去。</p>
轮起打自己的脸来,李国英若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p>
李国英下定决心一口吃掉冯双礼,四万打一万要是还打不赢真的可以自己挖个坑跳进去了。</p>
对明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五雷轰顶的消息。</p>
他们可以靠着意志力和作战技巧击溃两倍于他们的清军,但要想轻松击败四倍于他们的清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了。</p>
更可怕的是这两万生力军还是突然杀出来的,明军上上下下完全没有准备!</p>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付各种突发情况是冯双礼的职责。</p>
他既然把这支军队带到了汉中来,就必须带他们打胜仗,再把他们安安全全的带回四川去。</p>
这一仗他要赢!</p>
对明军而言,现在只剩下唯一的机会。</p>
那就是趁李国英的援军赶到之前彻底把这支追击的清军先锋击溃,然后驱赶着溃兵去冲击清军援军的阵型。</p>
这一招在历史上有过数次使用,也有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就叫倒卷珠帘。</p>
李国英不是想要依靠人数优势吞掉明军吗,冯双礼便来个将计就计,用清兵打清兵!</p>
冯双礼下令后传令兵立即命人吹响了号角。</p>
三短一长是为变阵。</p>
明军此前已经对各种指令烂熟于心,此刻明白自家将军是要他们变阵合力驱赶清军了。</p>
明军的阵型变换速度很快,清兵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就看到本已经分散开的明军再次聚拢起来,狠狠的朝他们扫去。</p>
如果说分兵是用来分割战场的,那合兵就是为了清兵们站不住脚甚至是溃散。</p>
事实证明冯双礼的判断十分准确。</p>
清兵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明军的意图,第一时间并没有结阵。</p>
从明军接触到第一层清兵的那一刻,清军的阵型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p>
就像是被挤压变形的豆腐那样从中间凹陷了下去。</p>
就是现在!</p>
能否形成倒卷珠帘的局面就看这关键时刻了。</p>
在冯双礼的怒吼声中,明军众志成城从这凹陷一点迅速发力压迫清军全阵。</p>
要完成这个举动需要很好的协调性和配合,不是一起战斗过十几年的袍泽弟兄根本做不出来。</p>
偏偏这支明军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经验和默契。</p>
清军的阵型瞬间垮了。</p>
与之一同垮掉的还有士气。</p>
几乎所有的清兵第一反应都是逃命。</p>
是啊,面对如此强势的敌人,继续死磕不是等死吗?</p>
增援而来的李国英渐渐发觉局面有些不对。</p>
怎么自己人反倒是掉头朝他的方向冲来了?这是闹哪样?</p>
不安的情绪逐渐出现在李国英的心头,他命人打出旗语并吹响号角示意清军先锋不要盲目逃窜。</p>
但这显然没有太多的作用,清兵先锋们就像是被狼群驱赶着的羊群一样拼命的逃窜。</p>
眼瞅着就要被自己人冲散阵型,李国英气得险些要背过气去。</p>
...</p>
...</p>
</p>sxbiquge/read/0/562/ )
短兵相接,双方都运足了气力。</p>
冯双礼好不容易逮住机会,自然要狠狠从清军身上撕下一块肉来。</p>
他亲自领兵冲锋,明军的士气一时无两。</p>
清兵们为了自保,也都是使出了吃奶的劲。</p>
在战场之上不想被杀就必须杀人。</p>
“杀虏报仇!”</p>
冯双礼怒声吼道。</p>
只是他喊的是报仇不是报国,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些老兵们之所以能支撑到现在是因为想要亲手报仇,而不是为了什么大明为了什么朱皇帝。</p>
朱明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象征,仅此而已。</p>
士气一旦被调动了起来再想压下去就很难了。</p>
清兵们尽管竭力抵抗,但他们能够明显感受出来自明军的那股怒气值。</p>
面对着愤怒如同野兽的明军,他们确实显得很无力。</p>
他们不光是在气势上输了一筹,在单兵搏杀上同样也不是对手。</p>
这就有些尴尬了。</p>
清军的人数虽然有优势,但优势还没有大到可以无视一切碾压明军的地步。</p>
在冯双礼的带领下明军士兵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清兵们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能。</p>
一开始信心满满出城追击的清兵此刻心里懊丧不已。</p>
他们为什么失了心智?</p>
不对,是总督大人为何失了心智。</p>
叫他们出城追击的是总督大人,下令的是总督大人啊!</p>
但现在后悔肯定是没有用了,不想被明军士兵割了脑袋只能拼死抵抗。</p>
他们面前的敌人也是血肉之躯。</p>
只要身上被捅出了血窟窿,就不信还能活。</p>
“弟兄们跟明贼拼了,杀一个赚一个,杀两个赚一双!”</p>
被逼到绝境下的清军也纷纷杀红了眼睛,他们战损虽然比明军要高,但确实也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p>
冯双礼却并不紧张。</p>
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p>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击溃清军拿下汉中那就值得。</p>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一切顺利明军只需要付出一两千的伤亡,就能够吃掉这支足足两万人的清军。</p>
冯双礼的领兵经验在这一刻发挥的淋漓尽致,明军虽然人数劣势,但利用切割分割战场不断消耗着清军。</p>
在局部上明军甚至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让清军一头包。</p>
被分割开的清军只能各自为战,完全丧失了联动。</p>
就在冯双礼以为大局已定的时候,忽然从远处传来的一阵马蹄声。</p>
冯双礼皱起眉头,心里暗叫不妙。</p>
该不会是李国英派兵增援了吧?</p>
当声音渐进,证明了冯双礼的预判。</p>
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p>
李国英真的派兵增援了。</p>
事实上,是李国英亲自领兵增援!</p>
在派兵出城追击冯双礼后不久李国英就后悔了。</p>
敌军溃逃有两种可能。</p>
一种是真的一败涂地,仓惶逃命。</p>
一种是佯装溃败,伺机反扑。</p>
如果是前者,他派出的两万军队不足以吃掉对手。</p>
若是后者,反倒是他派出的两万军队有可能被明军一口吞掉。</p>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p>
好在李国英知错就改,完全不好面子。</p>
作出决定不到一炷香的工夫他就将率领城中剩余兵力追了出去。</p>
轮起打自己的脸来,李国英若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p>
李国英下定决心一口吃掉冯双礼,四万打一万要是还打不赢真的可以自己挖个坑跳进去了。</p>
对明军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五雷轰顶的消息。</p>
他们可以靠着意志力和作战技巧击溃两倍于他们的清军,但要想轻松击败四倍于他们的清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了。</p>
更可怕的是这两万生力军还是突然杀出来的,明军上上下下完全没有准备!</p>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付各种突发情况是冯双礼的职责。</p>
他既然把这支军队带到了汉中来,就必须带他们打胜仗,再把他们安安全全的带回四川去。</p>
这一仗他要赢!</p>
对明军而言,现在只剩下唯一的机会。</p>
那就是趁李国英的援军赶到之前彻底把这支追击的清军先锋击溃,然后驱赶着溃兵去冲击清军援军的阵型。</p>
这一招在历史上有过数次使用,也有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就叫倒卷珠帘。</p>
李国英不是想要依靠人数优势吞掉明军吗,冯双礼便来个将计就计,用清兵打清兵!</p>
冯双礼下令后传令兵立即命人吹响了号角。</p>
三短一长是为变阵。</p>
明军此前已经对各种指令烂熟于心,此刻明白自家将军是要他们变阵合力驱赶清军了。</p>
明军的阵型变换速度很快,清兵们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就看到本已经分散开的明军再次聚拢起来,狠狠的朝他们扫去。</p>
如果说分兵是用来分割战场的,那合兵就是为了清兵们站不住脚甚至是溃散。</p>
事实证明冯双礼的判断十分准确。</p>
清兵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明军的意图,第一时间并没有结阵。</p>
从明军接触到第一层清兵的那一刻,清军的阵型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p>
就像是被挤压变形的豆腐那样从中间凹陷了下去。</p>
就是现在!</p>
能否形成倒卷珠帘的局面就看这关键时刻了。</p>
在冯双礼的怒吼声中,明军众志成城从这凹陷一点迅速发力压迫清军全阵。</p>
要完成这个举动需要很好的协调性和配合,不是一起战斗过十几年的袍泽弟兄根本做不出来。</p>
偏偏这支明军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经验和默契。</p>
清军的阵型瞬间垮了。</p>
与之一同垮掉的还有士气。</p>
几乎所有的清兵第一反应都是逃命。</p>
是啊,面对如此强势的敌人,继续死磕不是等死吗?</p>
增援而来的李国英渐渐发觉局面有些不对。</p>
怎么自己人反倒是掉头朝他的方向冲来了?这是闹哪样?</p>
不安的情绪逐渐出现在李国英的心头,他命人打出旗语并吹响号角示意清军先锋不要盲目逃窜。</p>
但这显然没有太多的作用,清兵先锋们就像是被狼群驱赶着的羊群一样拼命的逃窜。</p>
眼瞅着就要被自己人冲散阵型,李国英气得险些要背过气去。</p>
...</p>
...</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