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 第四百八十三章 乘胜追击

小说:南明第一狠人 作者:一袖乾坤 更新时间:2021-03-15 15:42:03 源网站:新笔趣阁
  孝庄与范文程长谈了一番,心已经是凉了大半。</p>

  这个世上没有人比汉人更懂汉人。</p>

  连范文程都这么说,大清现在的战斗力看来是真的不能看了。</p>

  若是放在十几年前,八旗的战力对上明军岂不是碾压?</p>

  但现在看来,八旗的战斗力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甚至隐隐还有些劣势。</p>

  范文程建议和明廷进行和谈,划江而治。</p>

  孝庄蹙着眉想了很久仍然不能下定决心。</p>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p>

  范文程的这个建议等于是否定了这十几年大清入关以来的功绩,属于自己打自己脸的类型。</p>

  孝庄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人,她要好好评估一下情况,再和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人商议一番再做决断。</p>

  ...</p>

  ...</p>

  顺治驾崩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整个北方迅速传播开来。</p>

  先是北直隶,接着是河南、山东、山西、陕西。</p>

  一夜之间各清占区的牧守将领如丧考妣,哭爹喊娘。</p>

  别管是真的悲痛还是装装样子,整个清占区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p>

  但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却是一阵狂喜。</p>

  他早已与清廷翻了脸,属于听封不听调的状态。</p>

  说他现在是一个军阀甚至是土皇帝都丝毫不为过。</p>

  但只要顺治活着一天吴三桂多少会有些忌惮。</p>

  只要顺治一死,吴三桂这所剩无几的忌惮也随之一扫而空。</p>

  听说新即位的皇帝是个年仅八岁的娃娃。</p>

  吴三桂心里直是乐开了花。</p>

  换做是谁也不会对个八岁的娃娃恐惧吧?</p>

  吴三桂现在就连装装最起码的样子都懒得装了。</p>

  现在看来他实在是有先见之明,料到清军不能持久一不做二不休拿下云南。</p>

  有了自己的地盘,许多东西做起来都是水到渠成了。</p>

  吴三桂现在距离自立称帝只差一步。但他并不急着这么做。</p>

  适逢乱世,明军和清军打的不可开交。吴三桂坐山观虎斗岂不美哉。</p>

  为何要跳出来把自己变成一个靶子任由别人去打呢。</p>

  云南这个地方穷是穷了一点,但发展一下还是能够起来的。</p>

  吴三桂现在很有雄心壮志,将来不管是北上偷袭四川亦或是东进拿下贵州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具体怎么选择便看局势而定。</p>

  吴三桂现在就像是一条蛰伏蓄力的蟒蛇,随时可能跳出来咬人一口。</p>

  抛开这些不谈,吴三桂对于未来局势的判断有自己的理解。</p>

  他认为明军在一路势如破竹之后会陷入一段时间的停滞期,不会像之前那样所向披靡的进攻北方。</p>

  因为明军也需要时间休整,并消化胜利果实。</p>

  江南实在是太富庶了,如果不能把这个经济优势转化成实力优势,那么拿下这些繁华之地的意义何在呢?</p>

  至于满清同样也需要这段时间来喘息。</p>

  这两年来他们被打的找不到北,属于懵圈的状态。</p>

  若不想一路摆烂到底必须及时做出调整。</p>

  吴三桂觉得清军在遭到如此重创之后应该是会做出一波强势反弹的。</p>

  至于尚可喜和耿继茂...</p>

  吴三桂倒真是有些好奇他们会怎么做。</p>

  二人所控制的地区远比云南富庶,明军不可能不垂涎。</p>

  再说广东福建沿海,控制之后对于整个南洋贸易也大有益处。</p>

  吴三桂觉得明军迟早得取广东、福建,这样和耿继茂、尚可喜的矛盾就会爆发。</p>

  这场戏越发好看了啊。</p>

  此刻的吴三桂就像是一个吃瓜群众,十分期待接下来发生的戏码。</p>

  若是耿家、尚家有难吴三桂要不要出手相助?还是趁机跟明军一道瓜分了两广?</p>

  走着瞧吧。</p>

  ...</p>

  ...</p>

  清帝顺治驾崩的消息传到了徐州、淮安,当地清军直是震惊无比。</p>

  他们久久都不敢相信这件事。</p>

  皇上不过二十多岁,怎么突然就死了呢?</p>

  这给了他们极大的心理压力。新君据说只有八岁,就是个屁事不懂的娃娃。</p>

  朝局势必会动荡,这种情况下朝廷还会向南边增派人手讨伐明军吗?</p>

  答案显然是不会。</p>

  这种时候朝廷首先要考虑的是防止政敌作乱谋夺大位。</p>

  如果把军队都调去南边打明军了,背后被政敌捅刀子怎么办?</p>

  还是应该求稳为上啊。</p>

  但是对于淮安和徐州的清军来说这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p>

  如今明军强势如斯,谁碰谁知道。</p>

  他们之所以还能驻守在此,是觉得背后有整个北方支持。</p>

  别的不说,就说山东的十几万二十万军队,只要尽数南下还是有一战之力的。</p>

  怕就怕朝廷为了求稳而一味龟缩防守。</p>

  那样淮安、徐州岂不是就成了弃子?</p>

  站在朝廷的角度,这并非没有可能。</p>

  他们越想越怕,明军实在是太凶猛了,光靠他们这几万人实在是不够看啊。</p>

  综合考量之后他们还是决定北上撤到山东去。</p>

  大树底下好乘凉,撤往山东总比留在这里等死要好。</p>

  他们可不想被明军割了脑袋,筑成京观遭人耻笑。</p>

  既已决定他们跑路的速度是很快的,两室来不及全带走就一把火烧掉。</p>

  这种时候保命要紧。</p>

  当明军大军抵达两地时,发现空空如也大门大开的城西人都傻了。</p>

  这是搞什么,学诸葛亮唱空城计呢吗?</p>

  一开始他们还觉得其中有诈不敢轻易进城,派出斥候进行查看。</p>

  在确认确实没什么危险之后明军才敢入城。</p>

  进城之后他们发现一片狼藉。</p>

  粮仓着火,浓烟滚滚。</p>

  看这架势清军应该刚刚跑路没多久。</p>

  不战而降可以理解,不战而跑是什么意思?</p>

  当然这对明军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两府之地,也算是给征讨南直隶完美收官了。</p>

  过了几日朱由榔才得知,原来是顺治驾崩了。</p>

  清军一片惊慌,忙乱之下仓皇出逃。</p>

  这个消息还真是突然啊。</p>

  虽然朱由榔知道顺治在原本历史上就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死的,但真的传来消息还是有些震惊的。</p>

  这对清军无疑是个噩耗,对明军却是一大利好。</p>

  这样一来明军无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心态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p>

  …</p>

  …</p>

  </p>sxbiquge/read/0/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