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疯了吗?居然要复王莽之政?我要去见陛下!”
朱儁怒了,他就出去剿个匪,一回来就发现这些小辈居然想翻天!
“朱将军请息怒。”楚驿和荀彧相视一眼,苦笑道,“这和王莽之政完全是两回事啊。”
“咳咳……公伟,先听听荀令君和楚侍中是怎么说的吧。”皇甫嵩脸色也很难看,但是他忍住了,至少没有发火。
朱儁冷冷地道:“哼,有什么好说的,这不就是王田制吗?你们是不是忘了王莽是怎么死的?”
王田制其实就和井田制差不多,换个名字罢了。将天下的土地归于中央,禁止私人买卖。同时按一定规则分配。
乍一看这和后世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挺像的,这也是很多人说王莽是“穿越者”的理由之一,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和穿越没有关系,王莽只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一拍屁股就决定了恢复上古井田制度,并且更名为王田制。
关于这项制度,朝廷上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当时一个叫区博的人就这么说: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迄今海内未厌其弊。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
但是王莽不知道是不是被猪油蒙了心,死活不听,结果王田制三年就失败了。
“这个不是王田制度,这可以说是均田制……应廷尉,你来说吧。”
“嗯?”应劭一惊,他还真没想到楚驿居然一转眼就把锅甩给他,眼见朱儁正对他怒目而视,但也只得硬着头皮道,“这个均田制虽说也是把天下的土地收归中央,但是并没有一棍子打死。我与荀令君和楚侍中也商讨过,王莽的王田制失败的原因是太过强硬以及当时的天下豪强反对,而我们现在……”
“我就说你怎么突然让我去围剿那些不法豪强!”朱儁顿时反应过来,冷笑道,“原来你是为了让我帮你扫平障碍,好推行你这均田制度!”
“朱将军……我们现在只有青州一州,所以推行均田制,即使失败了也能重新再来……更何况,在下也是为了大汉的未来!”
“你认为你能成功吗?”皇甫嵩冷淡地道,“你最好打消这个念头,不然我会向陛下弹劾你的。”
皇甫嵩之前就是御史中丞,至今也没有卸任。
“皇甫公请听我一言,您认为先帝之时为何会有黄巾起义?”
皇甫嵩淡淡地道:“不就是因为反贼张角的蛊惑嘛。”
“那为何张角能轻而易举的蛊惑民心?”
“因为世人多愚昧。”
“就算再愚昧,也该知道造反是要掉脑袋的,但是他们还是这么做了。”
皇甫嵩反问道:“那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自我大汉开国近四百年,大大小小的反叛不下百起,这又是为何呢?因为土地矛盾,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世家、豪强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使得他们家家有良田千万亩。而平民呢?却穷困落魄,无立锥之地。”楚驿咬了咬嘴唇,接着道,“孟子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当今之世,不就是如此吗?所以在下想改变这个现状!”
“咳咳……你怎么改变?王莽当初富有天下,还不是失败了嘛!更何况如今天下世家和豪强的力量更胜当初,你这么一来,是要把陛下推向天下的对立面!”皇甫嵩语重心长地道,“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在不是改变的良机啊!”
“不,现在就是改变的良机!既然如今没有任何人能真正的支持天子,那么我要打烂一切,重新塑形!解决了土地问题,天下就再无黄巾之祸!”
朱儁冷声道:“打烂一切?你好大的胆子!更何况,你这所谓的均田制我看也是问题多多!土地归于天子,禁止自由买卖。按人头分田,青壮劳动力每人有四十亩。可这万一这土地不够分了该怎么办?”
“在下计算过,大汉的土地绝对够分的,更何况,南方还没有开发。长江地区的土地极为肥沃,更甚关中。一旦南方耕田大面积开垦之后,那绝对会是天下粮仓!”
“南方?你是指扬州和荆州吗?那里蛮人可不少啊,而且越往南瘴气越多,开垦谈何容易?”
“在下在长安时候翻过一些资料,我大汉永和五年,南方的人口比前汉时,明显增加了不少。可见南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开垦了,而且这是一种趋势。待日后天子一匡天下,只需有意引导顺势而为就可以了。至于朱将军说的南蛮……杀了即可,我们可以在当地招募汉儿,有反叛的蛮人皆杀之,两位将军都不是妇人之仁,将反叛的杀干净是最好的方法,只要事后稍稍施以怀柔他们还必会感激涕零。”
参考后世的日本和美国的例子,楚驿觉得要降服南蛮百越也不用客气。要么成为真正的大汉子民,要么就去死好了。
“……就算你说的对,那么你可知道,均田制一出,天下会有多大的反抗吗?说不定就算是陶谦、袁术、孙坚都有可能反对我们!”
荀彧解释道:“这均田制虽然不允许土地买卖,但是可以允许让他人代为承包,只是要到各郡城里去办理繁琐的手续并且限制让他人承包的时间。所以这方面并没有限死,而且凡是之前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和豪强,允许他们的人均田地是常人的五倍,也就是说是每人有二百亩。而且还允许他们家中选一位出仕,到别郡做百石以上的官吏。”
楚驿接口道:“所以在下觉得,虽然会有世家和豪强反抗,但是也不至于举世皆敌。宁可忍一时之痛,也要换大汉万世之安宁!”[.]sxbiquge/read/34/34640/ )
朱儁怒了,他就出去剿个匪,一回来就发现这些小辈居然想翻天!
“朱将军请息怒。”楚驿和荀彧相视一眼,苦笑道,“这和王莽之政完全是两回事啊。”
“咳咳……公伟,先听听荀令君和楚侍中是怎么说的吧。”皇甫嵩脸色也很难看,但是他忍住了,至少没有发火。
朱儁冷冷地道:“哼,有什么好说的,这不就是王田制吗?你们是不是忘了王莽是怎么死的?”
王田制其实就和井田制差不多,换个名字罢了。将天下的土地归于中央,禁止私人买卖。同时按一定规则分配。
乍一看这和后世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挺像的,这也是很多人说王莽是“穿越者”的理由之一,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和穿越没有关系,王莽只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一拍屁股就决定了恢复上古井田制度,并且更名为王田制。
关于这项制度,朝廷上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当时一个叫区博的人就这么说:
“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周道既衰,而民不从。秦知顺民之心,可以获大利也,故灭庐井而置阡陌,遂王诸夏,迄今海内未厌其弊。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
但是王莽不知道是不是被猪油蒙了心,死活不听,结果王田制三年就失败了。
“这个不是王田制度,这可以说是均田制……应廷尉,你来说吧。”
“嗯?”应劭一惊,他还真没想到楚驿居然一转眼就把锅甩给他,眼见朱儁正对他怒目而视,但也只得硬着头皮道,“这个均田制虽说也是把天下的土地收归中央,但是并没有一棍子打死。我与荀令君和楚侍中也商讨过,王莽的王田制失败的原因是太过强硬以及当时的天下豪强反对,而我们现在……”
“我就说你怎么突然让我去围剿那些不法豪强!”朱儁顿时反应过来,冷笑道,“原来你是为了让我帮你扫平障碍,好推行你这均田制度!”
“朱将军……我们现在只有青州一州,所以推行均田制,即使失败了也能重新再来……更何况,在下也是为了大汉的未来!”
“你认为你能成功吗?”皇甫嵩冷淡地道,“你最好打消这个念头,不然我会向陛下弹劾你的。”
皇甫嵩之前就是御史中丞,至今也没有卸任。
“皇甫公请听我一言,您认为先帝之时为何会有黄巾起义?”
皇甫嵩淡淡地道:“不就是因为反贼张角的蛊惑嘛。”
“那为何张角能轻而易举的蛊惑民心?”
“因为世人多愚昧。”
“就算再愚昧,也该知道造反是要掉脑袋的,但是他们还是这么做了。”
皇甫嵩反问道:“那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自我大汉开国近四百年,大大小小的反叛不下百起,这又是为何呢?因为土地矛盾,这是一个难解的问题。世家、豪强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使得他们家家有良田千万亩。而平民呢?却穷困落魄,无立锥之地。”楚驿咬了咬嘴唇,接着道,“孟子说,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当今之世,不就是如此吗?所以在下想改变这个现状!”
“咳咳……你怎么改变?王莽当初富有天下,还不是失败了嘛!更何况如今天下世家和豪强的力量更胜当初,你这么一来,是要把陛下推向天下的对立面!”皇甫嵩语重心长地道,“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现在不是改变的良机啊!”
“不,现在就是改变的良机!既然如今没有任何人能真正的支持天子,那么我要打烂一切,重新塑形!解决了土地问题,天下就再无黄巾之祸!”
朱儁冷声道:“打烂一切?你好大的胆子!更何况,你这所谓的均田制我看也是问题多多!土地归于天子,禁止自由买卖。按人头分田,青壮劳动力每人有四十亩。可这万一这土地不够分了该怎么办?”
“在下计算过,大汉的土地绝对够分的,更何况,南方还没有开发。长江地区的土地极为肥沃,更甚关中。一旦南方耕田大面积开垦之后,那绝对会是天下粮仓!”
“南方?你是指扬州和荆州吗?那里蛮人可不少啊,而且越往南瘴气越多,开垦谈何容易?”
“在下在长安时候翻过一些资料,我大汉永和五年,南方的人口比前汉时,明显增加了不少。可见南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开垦了,而且这是一种趋势。待日后天子一匡天下,只需有意引导顺势而为就可以了。至于朱将军说的南蛮……杀了即可,我们可以在当地招募汉儿,有反叛的蛮人皆杀之,两位将军都不是妇人之仁,将反叛的杀干净是最好的方法,只要事后稍稍施以怀柔他们还必会感激涕零。”
参考后世的日本和美国的例子,楚驿觉得要降服南蛮百越也不用客气。要么成为真正的大汉子民,要么就去死好了。
“……就算你说的对,那么你可知道,均田制一出,天下会有多大的反抗吗?说不定就算是陶谦、袁术、孙坚都有可能反对我们!”
荀彧解释道:“这均田制虽然不允许土地买卖,但是可以允许让他人代为承包,只是要到各郡城里去办理繁琐的手续并且限制让他人承包的时间。所以这方面并没有限死,而且凡是之前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和豪强,允许他们的人均田地是常人的五倍,也就是说是每人有二百亩。而且还允许他们家中选一位出仕,到别郡做百石以上的官吏。”
楚驿接口道:“所以在下觉得,虽然会有世家和豪强反抗,但是也不至于举世皆敌。宁可忍一时之痛,也要换大汉万世之安宁!”[.]sxbiquge/read/34/34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