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元节后,叶安便启程准备返回甘凉,这次回京的主要目的已经达成,没有必要再在东京城浪费时间,他的主要目标在甘凉。
此次回京已拉近了与曹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向刘娥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叶安已经倒向了刘娥,但并未宣之与表面,同时与张耆进行了和解,双方之间以不再是剑拔弩张的关系。
直到坐上东华门外的自家牛车叶安才发现,原来大宋的武将并非是昏庸之辈,相反他们有着不同于文臣般勾心斗角的政治智慧。
当然他们也有缺点,只不过相对于文臣那般善于隐藏,武臣们对自己的缺点并不刻意遮掩,他们只是把自己所看重的东西表露出来,至于自己身上的缺点表现出来也并非坏事。
临别之前叶安与赵祯见了一面,这对君臣亦师亦友但许久未见多少有些隔阂,不过叶安却浑不在意,只是叮嘱赵祯多观察,多思考,少言语,更不可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赵祯在资善堂中亲自给叶安倒了一杯茶,这一举动被蓝继宗视为大不妥,但叶安却喝了茶水,又回敬了赵祯,这下赵祯笑得更加开心了:“朕知晓叶侯心中的所想,格物之学生生不息,便是在民间也是如此,相比儒学朕更喜欢格物!”
叶安笑着反问道:“那官家觉得格物之学能取代儒学成为国朝显学吗?”
微微皱眉,赵祯看向叶安道:“先生是知晓的,格物之学虽好,但儒学沉淀千年早已达臻境,格物之学想要取而代之,恐……”
虽然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赵祯作为大宋的官家虽然年幼,但并非不知道儒学对汉家王朝的作用,这是维系统治的基石,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叶安微微点头:“臣担心官家说出取而代之的话,如此看来官家是知晓主次的,儒学可以给人带来智慧,而格物之学则是在儒学基础上将人的智慧运用到实践中,二者缺一不可,如阴阳相交,循环不息!国朝想要强大,单单有儒学不行,仅有格物之学亦不可!可笑有人居然觉得格物之学是在取代儒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赵祯惊讶的看向叶安,他万万没想到一向推崇格物之学的叶安居然会坦然的说出这样的话来,但随即沉思后开口:“但有人见不得格物之学蒸蒸日上,只觉其会对儒学取而代之!”
叶安笑了笑,欣慰的看向自己的学生:“看来官家已经注意到了,没错,有人觉得这是道统之争,但事实上却从未如此,儒学昌盛,格物之学才能欣欣向荣,格物之学在世上得以立足,儒学才能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此乃相辅相成,非是你死我活。”
赵祯连忙从座位上起身,一边渡步一边道:“那为何有人说“格物不容于儒家,两学只存其一”呢?”
叶安呵呵一笑:“因儒学的发展经过千年已经开始放缓脚步,官家可见这儒学不过还是停留在唐时的风格之上,吸收的也是“佛老”两家,太过狭隘!”
赵祯的儒学并不弱,至少比后世许多儒学大家的见识要长远的多,因为他站在了帝王的高度看待儒学,又从宋代大儒那里得到了直接的教导,但叶安站在历史的角度的这句话却让他豁然开朗。>
谷愈 “国朝之儒学确实许久未曾精进,还是以唐时遗风为儒学要旨,唯有新学崛起,才能使其再度精进?!”
叶安点头道:“官家说的没错,旧时的儒学已经逐渐势弱,新学崛起以是必然,国朝如今文风开放,文气大盛,儒学也逐渐萌发新生,而臣以为相对于追求儒学中的礼法极致,不如推行格物,唯有格物发展才能给儒学带来新生,又能给国朝带来好处!有人说儒学是匠人之学,臣不敢苟同,唯有那些真正的优秀之才,儒学大家才能做到格物而知至,从中发现格物之美,格物之妙,也能用之惠泽天下百姓,大宋江山!这样的人难道仅仅是个匠人?恐怕并非如此!臣以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儒学大家!”
叶安的话说的赵祯热血磅礴,没错啊!儒学就是需要格物之学的推动才能继续发展,单单是对礼法以及仁性的琢磨已经到了儒学的瓶颈,再怎么继续下去也只会更加极致的去追求礼法,规范人性罢了,但如此一来对国朝还有什么作用?对自己这个君王还有什么作用?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在臣看来已经足用,无需再过分苛刻的要求礼法严明了,臣试问官家:一人杀养母,他的儿子是该告发他还是该包庇他?”
叶安的一问便让赵祯毫不犹豫的回答:“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自然是该告发……呃,养母,儿子……或许该包庇?”
叶安笑了笑:“若是包庇,那这儿子便是亲眼见证了父亲的禽兽之行,若是告发便违反子不言父过之规,养母不是生母,这个父亲的行为不能说是弑嫡母……”
这就是儒学的矛盾之处,当然这样的矛盾之处并不在少数,看到赵祯求教的表情,叶安搓了袖中的白玉圭道:“官家,其实很简单,杀人乃泯灭人性之行,人在这世上活着才是最基本的权利,任何人去剥夺别人的性命,都应受到惩罚,否则国朝法度何在,天理何在?此时不该去管什么子不言父过的儒家法礼,因为其与天理相悖了。”
赵祯缓缓点头,这么说来确实如此,而边上的叶安抿嘴微笑,终于,终于把这孩子给劝上正路了,叶安甚至不敢想象理学兴起之后对格物之学的打击会有多大,眼下的大宋的儒学已经对未来的方向有些迷茫。
虽然程颐、程颢两兄弟还没出生,但叶安还是要把这两位的理学给扼杀在摇篮之中。
开玩笑,这两位再加上一个朱熹确实算是把儒学给玩明白了,但他们的“理学”也被后人给“玩坏了”!他们或许不曾考虑到,国人就是有个坏毛病,“矫枉过正,追求极致”!!
在二程或是朱熹那里“理学”还有些模样,可再往后,理学的变态足以摧毁大半个汉家文明。
至于格物之学想要在理学的夹击下延续下去,叶安都觉得那是个天大的笑话,格物之学终究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这个世界,利用所观察到的规律进行发明创造以帮助人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物就是科学,就是追求探索一切,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天地之道!
而儒学上来就把天设置为最高等级的存在,科学与儒学之间的鸿沟谁能跨越,谁有敢轻易跨越?!
(.suya/69/69348/ )
上元节后,叶安便启程准备返回甘凉,这次回京的主要目的已经达成,没有必要再在东京城浪费时间,他的主要目标在甘凉。
此次回京已拉近了与曹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向刘娥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叶安已经倒向了刘娥,但并未宣之与表面,同时与张耆进行了和解,双方之间以不再是剑拔弩张的关系。
直到坐上东华门外的自家牛车叶安才发现,原来大宋的武将并非是昏庸之辈,相反他们有着不同于文臣般勾心斗角的政治智慧。
当然他们也有缺点,只不过相对于文臣那般善于隐藏,武臣们对自己的缺点并不刻意遮掩,他们只是把自己所看重的东西表露出来,至于自己身上的缺点表现出来也并非坏事。
临别之前叶安与赵祯见了一面,这对君臣亦师亦友但许久未见多少有些隔阂,不过叶安却浑不在意,只是叮嘱赵祯多观察,多思考,少言语,更不可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赵祯在资善堂中亲自给叶安倒了一杯茶,这一举动被蓝继宗视为大不妥,但叶安却喝了茶水,又回敬了赵祯,这下赵祯笑得更加开心了:“朕知晓叶侯心中的所想,格物之学生生不息,便是在民间也是如此,相比儒学朕更喜欢格物!”
叶安笑着反问道:“那官家觉得格物之学能取代儒学成为国朝显学吗?”
微微皱眉,赵祯看向叶安道:“先生是知晓的,格物之学虽好,但儒学沉淀千年早已达臻境,格物之学想要取而代之,恐……”
虽然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赵祯作为大宋的官家虽然年幼,但并非不知道儒学对汉家王朝的作用,这是维系统治的基石,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叶安微微点头:“臣担心官家说出取而代之的话,如此看来官家是知晓主次的,儒学可以给人带来智慧,而格物之学则是在儒学基础上将人的智慧运用到实践中,二者缺一不可,如阴阳相交,循环不息!国朝想要强大,单单有儒学不行,仅有格物之学亦不可!可笑有人居然觉得格物之学是在取代儒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赵祯惊讶的看向叶安,他万万没想到一向推崇格物之学的叶安居然会坦然的说出这样的话来,但随即沉思后开口:“但有人见不得格物之学蒸蒸日上,只觉其会对儒学取而代之!”
叶安笑了笑,欣慰的看向自己的学生:“看来官家已经注意到了,没错,有人觉得这是道统之争,但事实上却从未如此,儒学昌盛,格物之学才能欣欣向荣,格物之学在世上得以立足,儒学才能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此乃相辅相成,非是你死我活。”
赵祯连忙从座位上起身,一边渡步一边道:“那为何有人说“格物不容于儒家,两学只存其一”呢?”
叶安呵呵一笑:“因儒学的发展经过千年已经开始放缓脚步,官家可见这儒学不过还是停留在唐时的风格之上,吸收的也是“佛老”两家,太过狭隘!”
赵祯的儒学并不弱,至少比后世许多儒学大家的见识要长远的多,因为他站在了帝王的高度看待儒学,又从宋代大儒那里得到了直接的教导,但叶安站在历史的角度的这句话却让他豁然开朗。>
谷愈 “国朝之儒学确实许久未曾精进,还是以唐时遗风为儒学要旨,唯有新学崛起,才能使其再度精进?!”
叶安点头道:“官家说的没错,旧时的儒学已经逐渐势弱,新学崛起以是必然,国朝如今文风开放,文气大盛,儒学也逐渐萌发新生,而臣以为相对于追求儒学中的礼法极致,不如推行格物,唯有格物发展才能给儒学带来新生,又能给国朝带来好处!有人说儒学是匠人之学,臣不敢苟同,唯有那些真正的优秀之才,儒学大家才能做到格物而知至,从中发现格物之美,格物之妙,也能用之惠泽天下百姓,大宋江山!这样的人难道仅仅是个匠人?恐怕并非如此!臣以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儒学大家!”
叶安的话说的赵祯热血磅礴,没错啊!儒学就是需要格物之学的推动才能继续发展,单单是对礼法以及仁性的琢磨已经到了儒学的瓶颈,再怎么继续下去也只会更加极致的去追求礼法,规范人性罢了,但如此一来对国朝还有什么作用?对自己这个君王还有什么作用?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在臣看来已经足用,无需再过分苛刻的要求礼法严明了,臣试问官家:一人杀养母,他的儿子是该告发他还是该包庇他?”
叶安的一问便让赵祯毫不犹豫的回答:“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情,自然是该告发……呃,养母,儿子……或许该包庇?”
叶安笑了笑:“若是包庇,那这儿子便是亲眼见证了父亲的禽兽之行,若是告发便违反子不言父过之规,养母不是生母,这个父亲的行为不能说是弑嫡母……”
这就是儒学的矛盾之处,当然这样的矛盾之处并不在少数,看到赵祯求教的表情,叶安搓了袖中的白玉圭道:“官家,其实很简单,杀人乃泯灭人性之行,人在这世上活着才是最基本的权利,任何人去剥夺别人的性命,都应受到惩罚,否则国朝法度何在,天理何在?此时不该去管什么子不言父过的儒家法礼,因为其与天理相悖了。”
赵祯缓缓点头,这么说来确实如此,而边上的叶安抿嘴微笑,终于,终于把这孩子给劝上正路了,叶安甚至不敢想象理学兴起之后对格物之学的打击会有多大,眼下的大宋的儒学已经对未来的方向有些迷茫。
虽然程颐、程颢两兄弟还没出生,但叶安还是要把这两位的理学给扼杀在摇篮之中。
开玩笑,这两位再加上一个朱熹确实算是把儒学给玩明白了,但他们的“理学”也被后人给“玩坏了”!他们或许不曾考虑到,国人就是有个坏毛病,“矫枉过正,追求极致”!!
在二程或是朱熹那里“理学”还有些模样,可再往后,理学的变态足以摧毁大半个汉家文明。
至于格物之学想要在理学的夹击下延续下去,叶安都觉得那是个天大的笑话,格物之学终究是讲究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这个世界,利用所观察到的规律进行发明创造以帮助人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格物就是科学,就是追求探索一切,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天地之道!
而儒学上来就把天设置为最高等级的存在,科学与儒学之间的鸿沟谁能跨越,谁有敢轻易跨越?!
(.suya/69/69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