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晌午,赵弘润带着众宗卫们,以及冶造局的局丞王甫,郎官陈宕、程琳、荀歆等人,骑马出了大梁,径直往东北而去。
就连赵弘润也感觉不可思议,他初次私下出城,竟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亲自勘察那块被他选中作为大梁北侧港口的土地,博浪沙。
期间,他不由地感叹,自己在通往曾经梦想的道路上真是越走越偏了。
毕竟他当初就是为了当一个安享荣华富贵的王爷,拒绝一切劳累麻烦的差使,这才对他父皇那个累人的位子毫无兴趣。
只可惜,他父皇在上一回祀天仪式上坑了他一把,以至于赵弘润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入主冶造局那么个烂摊子,害得他如今不得不为了振兴冶造局而奔波。
当然了,在前往目标地博浪沙的途中,赵弘润自然不会忘记腹绯他父皇一番,这个时候,他也只能用这种自我欺骗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了。
博浪沙,北临黄河,南临官渡河,它处在驻军六营之一成皋关所通往大梁的一段官道旁,西南是中牟县,东面跨官渡河则是黄池县,若建设为大梁北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这是赵弘润从大梁附近地图中所得出的结论。
可事实上,等到他们一行人到了博浪沙后,冶造局的局丞王甫以及郎官陈宕、程琳、荀歆等人,皆对博浪沙复杂而恶劣的地形条件纷纷摇头。
也难怪,毕竟博浪沙是处于黄河与官渡河的交汇处的一片地形极其复杂的河滩,西侧是邙山余脉,放眼望去,到处沙丘连绵起伏,而沙丘上更是荆棘丛生,野草没人。更要命的是,沙丘低洼处,沼泽地、水洼连成一片。芦苇丛生。
至于那条连接成皋关与大梁的官道,便坐落在此,堪称是大魏境内最难行走的几条官道之一。
而赵弘润这一行人,如今就站在官道河的东侧。遥遥望着官道河西边的那一片沼洼之地。
“殿下打算在此建造港口?”冶造局局丞王甫皱皱眉,看起来是对在这博浪沙建造港口颇为不满意,毕竟这里的地形在他看来实在太复杂了,与其在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不如找个地形更加合适的地方建造港口。
想了想。他劝赵弘润道:“殿下,下官觉得,不如在浚水与官渡河的那片土地建造港口,反正河道也能通。”
“离大梁太近了。”赵弘润摇了摇头。
事实上,王甫说得并没有错,毕竟博浪沙距离大梁还有个几十里地呢,实在没有必要将港口建造地那么远,反正那些矿石最终不都是得运到大梁的么?
但不得不说,王甫之所以会这么认为,那是因为他没有赵弘润看得那么远。
在赵弘润看来。或许大梁周边的郊区眼下的确荒凉,但是,随着大梁逐渐繁荣,入住的国民越来越多,现有的大梁城,是绝对不足以容纳日后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到那时候,大梁城势必会向四周扩张。
因此,在博浪沙建造港口,别看如今离大梁还很远。但日后,随着大梁城的扩张,这里迟早会与大梁城接壤,反过来说。若是将港口设在王甫所说的位置,那么日后就麻烦了,难不成到那时再拆了现有的港口,重新再在博浪沙建造港口?于此如此,还不如一步到位,节省人力物力。
再者。别看博浪沙与大梁之间还有几十里地,但这块空地恰恰好充当赵弘润设想蓝图中的商贸之地,毕竟博浪沙的地理位置着实优越,哪怕这里全是荒地,赵弘润也相信这片土地必然繁荣起来,更何况,如今这博浪沙两侧,便有中牟与黄池两座县城。
在赵弘润看来,只要他冶造局在博浪沙建造了港口,那么,中牟与黄池两座县城亦能受益,城县逐渐朝着这条官渡河靠拢,逐渐将这一带打造成繁荣的商贸之地,与大梁连成一片。
到那时,或许博浪沙会成为天下商贾汇聚之地,成为天下经济的枢纽也说不定。
……
注意到这位肃王殿下的表情,局丞王甫与陈宕、程琳、荀歆几人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
因为他意识到,这位肃王殿下已拿定了主意,那么再劝也是无用,与其多番劝说惹这位肃王殿下生气,还不如考虑考虑,如何将这片地形复杂的土地,改造成适合建造港口的地方。
“那些芦苇倒是好办,一把火就能烧个精光……难就难在底下,若下官没有猜错的话,那些皆是泥泞的沙土淤泥,并非实土……想在这造船坞,恐怕……”说到这里,王甫摇了摇头。
郎官陈宕、程琳、荀歆三人对视一眼,亦相继摇了摇头,毕竟他们都是工匠出身,尽管不是非常善于营建,但至少有那方面的经验,很清楚地基的重要性,若底下并非实土,哪怕是盖起参天大厦也无济于事。
这时,赵弘润插嘴提醒道:“用巨木打桩,如何?”
王甫、陈宕、程琳、荀歆四人疑惑地看了过来,见此,赵弘润双手比划着,详细地说道:“取圆木,一段削尖,垂直打入淤泥,然后再用木板覆盖那些木桩……”
听闻此言,陈宕捋了捋胡须,惊讶地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木浸于水易腐烂,况且殿下所要求的船港占地颇大,日后修缮起来,恐怕是个麻烦。”
赵弘润闻言默然不语,因为这也正是他所担忧的,毕竟正如陈宕所言,将木桩打入淤泥中,木头迟早会腐烂,到时候怎么办?将覆盖在上面的木板撬掉,再重新打木桩?
这时,郎官程琳提议道:“不如用石桩代替木桩?”
听闻此言,王甫等人眼睛一亮,纷纷点头,唯独赵弘润心中有些遗憾。
毕竟在赵弘润看来,最佳的办法无疑是打造一个圆桶般的模具,将其埋入那淤泥中,然后往圆桶内灌混凝土。但遗憾的是,他眼下弄不出水泥来。
石灰在大魏倒是不罕见,问题在于,单纯用石灰搅拌石沙的混合物。缺乏一种凝性,平时里用用还可以,但是一旦沾上水,很容易会化。
与其相比,还不如就像程琳所说的。用石柱代替,这才最符合大魏当前所具备的工艺。
唯一的弊端在于,石柱需要用整块长条状的巨石打磨,要知道石料活这可是一门细致的手艺,毕竟在还未出现石胶的当今,一旦在琢磨时石料崩断,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容错率太低。
因此,与其用石料,赵弘润更加倾向于浇筑铁柱。用铁桩来代替石柱。
可如此一来问题又来了,毕竟大魏冶铁工艺发达,铁矿在这个国家可称得上是紧销物,需要用到的地方太多,以至于赵弘润甚至还想着日后从其他国家购入铁矿,又怎么肯轻易将铁资源用在这种地方?
天晓得建造一座他心目中的港口,需要消耗多少铁矿?
就在这时,郎官荀歆的一句话让赵弘润眼睛一亮:“用铜铸造桩柱,如何?”
听闻此言,赵弘润一拍额头。荀歆若不说,他还真没想到用铜柱。
也难怪,毕竟在他心目中,铁矿早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以至于他一时半会竟没想起铜来。
还别说,这真是个好主意。
要知道在大魏,铜的使用率并不高,除了铸造钱币需要大量的铜以外,其余能用得上铜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大魏境内有不少铜器。但更准确地说,那几乎都是产自楚国的青铜器,谁让大魏的铜工艺,远远被楚国甩在后头呢?
正因为大魏是冶铁国家,因此,铜在大魏的价格并不昂贵,矿石价格甚至不到铁矿的一半,即便如此依然还是滞销,以至于大批的铜矿被荒弃,不如铁矿开采那么兴旺,更别提金银等昂贵金属。
更重要的是,铜矿在楚国更是不计其数,就算在大魏国内收购不足,赵弘润也可以从暘城君熊拓这个渠道获得铜矿。
“铜柱好,铜柱好!”
赵弘润连说了几声,亦不忘赞许地望一眼荀歆。
在决定了大致开发方针后,剩下的,就是具体制定开荒这片荒芜之地的策略了,毕竟以赵弘润的想法在博浪沙建造港口,这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比如,运输那些铜柱。
当然了,这只是一些小问题,相信局丞王甫与郎官陈宕、程琳、荀歆等人在回到冶造局后就会自行开始研究策略,根本用不着赵弘润出马。
唯独有一件事,必须赵弘润在处理,那就是博浪沙的归属问题:这片土地,它位于原阳国的东郊,属原阳王赵文楷的封国领地。
虽然说赵弘润并未与这位旁族叔父打过什么交道,但是这个叔父的儿子,恰恰正是与赵弘润有过过节的那位原阳王世子赵成琇。
后者因为两桩事,与赵弘润结下了怨隙。
一桩是赵弘润拒绝将从楚国所得的战利分给以原阳王世子赵成琇为首的那些姬氏旁支的堂兄弟们,使得这帮对那笔钱财分外眼红的姬氏纨绔们对赵弘润怀恨在心。
另外一桩,则是在一方水榭的翠筱轩内,赵弘润因为赵成琇出言不逊而叫宗卫沈彧他们狠狠教训了这个堂兄,还使他在宗府的静虑室内被关了几天禁闭。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润不保证能从叔父原阳王赵文楷的手中将博浪沙拿到手,哪怕博浪沙只是一片荒芜之地。
毕竟不难猜想,与赵弘润有怨隙的原阳王世子赵成琇,必定会因为前一阵子所遭受的屈辱而从中作梗,破坏赵弘润心中的大计。
……
赵弘润抬手揉了揉脑门,他感觉自己隐隐又有些心躁了。(。)
就连赵弘润也感觉不可思议,他初次私下出城,竟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为了亲自勘察那块被他选中作为大梁北侧港口的土地,博浪沙。
期间,他不由地感叹,自己在通往曾经梦想的道路上真是越走越偏了。
毕竟他当初就是为了当一个安享荣华富贵的王爷,拒绝一切劳累麻烦的差使,这才对他父皇那个累人的位子毫无兴趣。
只可惜,他父皇在上一回祀天仪式上坑了他一把,以至于赵弘润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入主冶造局那么个烂摊子,害得他如今不得不为了振兴冶造局而奔波。
当然了,在前往目标地博浪沙的途中,赵弘润自然不会忘记腹绯他父皇一番,这个时候,他也只能用这种自我欺骗的方式来安慰自己了。
博浪沙,北临黄河,南临官渡河,它处在驻军六营之一成皋关所通往大梁的一段官道旁,西南是中牟县,东面跨官渡河则是黄池县,若建设为大梁北侧的港口,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这是赵弘润从大梁附近地图中所得出的结论。
可事实上,等到他们一行人到了博浪沙后,冶造局的局丞王甫以及郎官陈宕、程琳、荀歆等人,皆对博浪沙复杂而恶劣的地形条件纷纷摇头。
也难怪,毕竟博浪沙是处于黄河与官渡河的交汇处的一片地形极其复杂的河滩,西侧是邙山余脉,放眼望去,到处沙丘连绵起伏,而沙丘上更是荆棘丛生,野草没人。更要命的是,沙丘低洼处,沼泽地、水洼连成一片。芦苇丛生。
至于那条连接成皋关与大梁的官道,便坐落在此,堪称是大魏境内最难行走的几条官道之一。
而赵弘润这一行人,如今就站在官道河的东侧。遥遥望着官道河西边的那一片沼洼之地。
“殿下打算在此建造港口?”冶造局局丞王甫皱皱眉,看起来是对在这博浪沙建造港口颇为不满意,毕竟这里的地形在他看来实在太复杂了,与其在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不如找个地形更加合适的地方建造港口。
想了想。他劝赵弘润道:“殿下,下官觉得,不如在浚水与官渡河的那片土地建造港口,反正河道也能通。”
“离大梁太近了。”赵弘润摇了摇头。
事实上,王甫说得并没有错,毕竟博浪沙距离大梁还有个几十里地呢,实在没有必要将港口建造地那么远,反正那些矿石最终不都是得运到大梁的么?
但不得不说,王甫之所以会这么认为,那是因为他没有赵弘润看得那么远。
在赵弘润看来。或许大梁周边的郊区眼下的确荒凉,但是,随着大梁逐渐繁荣,入住的国民越来越多,现有的大梁城,是绝对不足以容纳日后越来越多的人口的,到那时候,大梁城势必会向四周扩张。
因此,在博浪沙建造港口,别看如今离大梁还很远。但日后,随着大梁城的扩张,这里迟早会与大梁城接壤,反过来说。若是将港口设在王甫所说的位置,那么日后就麻烦了,难不成到那时再拆了现有的港口,重新再在博浪沙建造港口?于此如此,还不如一步到位,节省人力物力。
再者。别看博浪沙与大梁之间还有几十里地,但这块空地恰恰好充当赵弘润设想蓝图中的商贸之地,毕竟博浪沙的地理位置着实优越,哪怕这里全是荒地,赵弘润也相信这片土地必然繁荣起来,更何况,如今这博浪沙两侧,便有中牟与黄池两座县城。
在赵弘润看来,只要他冶造局在博浪沙建造了港口,那么,中牟与黄池两座县城亦能受益,城县逐渐朝着这条官渡河靠拢,逐渐将这一带打造成繁荣的商贸之地,与大梁连成一片。
到那时,或许博浪沙会成为天下商贾汇聚之地,成为天下经济的枢纽也说不定。
……
注意到这位肃王殿下的表情,局丞王甫与陈宕、程琳、荀歆几人对视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
因为他意识到,这位肃王殿下已拿定了主意,那么再劝也是无用,与其多番劝说惹这位肃王殿下生气,还不如考虑考虑,如何将这片地形复杂的土地,改造成适合建造港口的地方。
“那些芦苇倒是好办,一把火就能烧个精光……难就难在底下,若下官没有猜错的话,那些皆是泥泞的沙土淤泥,并非实土……想在这造船坞,恐怕……”说到这里,王甫摇了摇头。
郎官陈宕、程琳、荀歆三人对视一眼,亦相继摇了摇头,毕竟他们都是工匠出身,尽管不是非常善于营建,但至少有那方面的经验,很清楚地基的重要性,若底下并非实土,哪怕是盖起参天大厦也无济于事。
这时,赵弘润插嘴提醒道:“用巨木打桩,如何?”
王甫、陈宕、程琳、荀歆四人疑惑地看了过来,见此,赵弘润双手比划着,详细地说道:“取圆木,一段削尖,垂直打入淤泥,然后再用木板覆盖那些木桩……”
听闻此言,陈宕捋了捋胡须,惊讶地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木浸于水易腐烂,况且殿下所要求的船港占地颇大,日后修缮起来,恐怕是个麻烦。”
赵弘润闻言默然不语,因为这也正是他所担忧的,毕竟正如陈宕所言,将木桩打入淤泥中,木头迟早会腐烂,到时候怎么办?将覆盖在上面的木板撬掉,再重新打木桩?
这时,郎官程琳提议道:“不如用石桩代替木桩?”
听闻此言,王甫等人眼睛一亮,纷纷点头,唯独赵弘润心中有些遗憾。
毕竟在赵弘润看来,最佳的办法无疑是打造一个圆桶般的模具,将其埋入那淤泥中,然后往圆桶内灌混凝土。但遗憾的是,他眼下弄不出水泥来。
石灰在大魏倒是不罕见,问题在于,单纯用石灰搅拌石沙的混合物。缺乏一种凝性,平时里用用还可以,但是一旦沾上水,很容易会化。
与其相比,还不如就像程琳所说的。用石柱代替,这才最符合大魏当前所具备的工艺。
唯一的弊端在于,石柱需要用整块长条状的巨石打磨,要知道石料活这可是一门细致的手艺,毕竟在还未出现石胶的当今,一旦在琢磨时石料崩断,就意味着前功尽弃,容错率太低。
因此,与其用石料,赵弘润更加倾向于浇筑铁柱。用铁桩来代替石柱。
可如此一来问题又来了,毕竟大魏冶铁工艺发达,铁矿在这个国家可称得上是紧销物,需要用到的地方太多,以至于赵弘润甚至还想着日后从其他国家购入铁矿,又怎么肯轻易将铁资源用在这种地方?
天晓得建造一座他心目中的港口,需要消耗多少铁矿?
就在这时,郎官荀歆的一句话让赵弘润眼睛一亮:“用铜铸造桩柱,如何?”
听闻此言,赵弘润一拍额头。荀歆若不说,他还真没想到用铜柱。
也难怪,毕竟在他心目中,铁矿早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以至于他一时半会竟没想起铜来。
还别说,这真是个好主意。
要知道在大魏,铜的使用率并不高,除了铸造钱币需要大量的铜以外,其余能用得上铜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不可否认大魏境内有不少铜器。但更准确地说,那几乎都是产自楚国的青铜器,谁让大魏的铜工艺,远远被楚国甩在后头呢?
正因为大魏是冶铁国家,因此,铜在大魏的价格并不昂贵,矿石价格甚至不到铁矿的一半,即便如此依然还是滞销,以至于大批的铜矿被荒弃,不如铁矿开采那么兴旺,更别提金银等昂贵金属。
更重要的是,铜矿在楚国更是不计其数,就算在大魏国内收购不足,赵弘润也可以从暘城君熊拓这个渠道获得铜矿。
“铜柱好,铜柱好!”
赵弘润连说了几声,亦不忘赞许地望一眼荀歆。
在决定了大致开发方针后,剩下的,就是具体制定开荒这片荒芜之地的策略了,毕竟以赵弘润的想法在博浪沙建造港口,这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
比如,运输那些铜柱。
当然了,这只是一些小问题,相信局丞王甫与郎官陈宕、程琳、荀歆等人在回到冶造局后就会自行开始研究策略,根本用不着赵弘润出马。
唯独有一件事,必须赵弘润在处理,那就是博浪沙的归属问题:这片土地,它位于原阳国的东郊,属原阳王赵文楷的封国领地。
虽然说赵弘润并未与这位旁族叔父打过什么交道,但是这个叔父的儿子,恰恰正是与赵弘润有过过节的那位原阳王世子赵成琇。
后者因为两桩事,与赵弘润结下了怨隙。
一桩是赵弘润拒绝将从楚国所得的战利分给以原阳王世子赵成琇为首的那些姬氏旁支的堂兄弟们,使得这帮对那笔钱财分外眼红的姬氏纨绔们对赵弘润怀恨在心。
另外一桩,则是在一方水榭的翠筱轩内,赵弘润因为赵成琇出言不逊而叫宗卫沈彧他们狠狠教训了这个堂兄,还使他在宗府的静虑室内被关了几天禁闭。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润不保证能从叔父原阳王赵文楷的手中将博浪沙拿到手,哪怕博浪沙只是一片荒芜之地。
毕竟不难猜想,与赵弘润有怨隙的原阳王世子赵成琇,必定会因为前一阵子所遭受的屈辱而从中作梗,破坏赵弘润心中的大计。
……
赵弘润抬手揉了揉脑门,他感觉自己隐隐又有些心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