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便是骆瑸?』
赵弘润有些惊讶地打量着远处东宫太子弘礼身边的年轻人。
对于骆瑸,虽然赵弘润还未打过照面,但是并不陌生,毕竟此人乃去年科试的第二名。
莫以为此人没有得到状元就觉得不过如此,要知道,去年参加会试的,还有当时原中书令何相叙的嫡孙何昕贤。
对于那个家伙,赵弘润至今仍心有怨气,但不可否认,何昕贤自幼便有才名,可谓与赵弘润的六哥『麒麟儿』赵弘昭并驾齐驱,非但是『雅风诗会』最早筹建者之一,更是被大梁人视为骄傲的年轻一代翘楚。
记得当时朝廷,不知有多少人认为何昕贤可以轻易获取当年科试状元的殊荣。
可没想到,这位实打实的状元之才,被两个横空出世的不世俊杰给击败了,仅仅只获得了第三名的荣誉,让无数大梁人顿足叹息。
刨除个人偏见,就连赵弘润亦不得不承认,何昕贤是确有满腹才华的,他之所以在去年落败,只是他运气不佳,碰到了另外两位更为才华横溢的年轻俊杰。
而当时击败了何昕贤的那两位,一个是上党寒门子弟寇正,另外一个,便是这位骆瑸。
对于这位骆瑸,赵弘润还听说过一个消息。
据说,当日在看过了此人的文章后,吏部与礼部皆大力邀请这位士子,尤其是礼部尚书社宥,更是对此人的文章做出了『辞采华胆、格律谨严』的高度评价。
没想到,骆瑸婉言推辞了礼部尚书社宥的盛情邀请,推掉了唾手可得的仕途,转而在东宫太子弘礼身边当了一名幕僚。
说实话。这让赵弘润有些想不通。
在他看来,似这样一位能够以才情击败何昕贤的俊杰,哪怕是不依附太子弘礼,亦能仕途顺畅,尤其是在虽然规矩古板但是风气最为清澈的礼部,富有才情的骆瑸。毋庸置疑能在礼部站稳脚跟,继而在礼部尚书社宥的器重提携下,逐步高升。
说白了,明明可以靠本事吃饭,又何必去投靠东宫太子呢?
要知道一旦被牵扯上夺嫡,这可就是一条不归路,除非东宫太子日后果真登基为帝,否则,似骆瑸这般已被早早打上『东宫』标签的人才。日后的下场不难预料。
毕竟政治站队是极其关键的,哪怕你才高八斗,但若是你站错了队伍,下场亦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这偌大天下,岂是真的会缺你一人?
按理来说,赵弘润觉得似骆瑸这般俊杰,应该明白保持中立、待价而沽的重要性。可对方却义无反顾地投向了东宫,这让赵弘润有些猜测不透。
此时。在高台之上,协助祭天仪式的礼部官员们,早已准备好了祭品牺牲。
但凡这种场合,似鸡鸭这种牺牲就完全不够档次了,只见在赵弘润眼前,有一头牛、一头羊、一头猪。分别用绳索绑得结结实实,嘴里塞着布团,“跪”在祭桌前。
而在那张祭桌上,则摆着已杀死脱毛的鸡、鸭、鹅,还有一些精致的素菜、糕点。摆在正当中的,则是一条两个巴掌宽的鱼,据赵弘润目测,这条鱼应该还是活的,只是不知为何没有动弹而已。
而在祭桌后,还摆放着五只大鼎,里面盛满了五谷。
不过最让赵弘润感到心疼的,还是祭桌上那些珍贵的玉璞与金器。
因为据他所知,这些都是属于祭品,待会都会丢到那堆柴火中烧尽,是的,包括那些价值连城的美玉与金器。
“开始吧。”
身穿着墨色金丝纹龙大裘的魏天子,神情肃穆地低声言道。
听闻此言,哪怕是赵弘润印象中那位心眼狭隘的东宫太子,此时亦是满脸肃穆庄重之色,站在那很大一堆柴薪前,朝着东边恭恭敬敬地拜了九拜,随即从礼部官员手中接过火把,将那堆柴薪点燃。
这叫禋祀,据赵弘润理解,大概就是用烟味通知天上那位天父,可以准备下凡来收取祭品了。
不多时,那些柴薪便熊熊燃烧起来。
而与此同时,礼部的官员们,则开始宰杀那三牲,即一头牛、一头羊、一头猪。
赵弘润不清楚那些操刀的主事们是不是庖厨出身,他只感觉那些人简直厉害非常,三下两三就将那三只牺牲给剖解了,颇有些庖丁解牛的意思。
而不可思议的是,在庖解三只牺牲的过程中,那几位是先放了血,以至于从头到尾,白净的高坛上竟丝毫没有沾染鲜血,这在赵弘润看来,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而待等那几位赵弘润怀疑是庖厨出身的礼部主事们将三牲庖解之后,东宫太子弘礼走了过去,将这三只牺牲的内脏取来,逐一放入身后几名礼部官员手中那垫着红绸的漆木托盘中,后者将其呈于祭桌之上。
之后,又有些礼部官员走了过来,手托着比方才还大一号的漆木托盘,同样是垫着红绸。
而这回,东宫太子弘礼便拾取了三只牺牲身躯上的肉,同样放置于托盘之上。这回这些礼部官员,则直接托着托盘,将其放入了那堆薪火之中。
赵弘润在旁看得困意连连,在他看来,直接将这些牺牲、贡品全部丢入薪火不就得了么,还非得弄出个先后顺序的规定。
正如赵弘润所想的那样,祭天仪式中对于向上天呈献牺牲、贡品的过程,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而且,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要丢入薪火,比如三牲,就只截取躯体上的肉,以及内脏,像头、足、尾、骨头等部位,是不被祭献的。
若是赵弘润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事后拿一条牲腿回去烤熟啃啃,或者带几根骨头回头煲个汤,在大魏的风俗中,这叫做『赐胙』。
而且用于祭祀的酒。他可以喝几杯,那也有一个祥瑞的称呼,叫做『饮福』。
总得来说,都是比较好的。
事实上,那些围观的大梁百姓之所以对这类祭祀大典如此重视,其实也是想着在祭祀之后分到一些。哪怕只是一小片肉,寓意也是好的。
不可否认,魏人对天父地母的虔诚,绝不亚于对敬畏鬼神的楚人。
而三牲之物呈献之后,接着便是『五谷』,大意就是点燃五尊铜鼎内所盛放的五种谷物,这在赵弘润看来,同样纯粹是浪费食物。
而待等太子弘礼将那些玉璞、金器也随之丢入了薪火后,赵弘润更是心疼地撇过了眼睛。他真恨不得冲过去将那些价值连城的珍贵物从薪火中刨出来,塞到怀里。
陆陆续续地,此番进贡给天父的贡品、牺牲,均已逐一被丢入了薪火中,虽然不保证那位天父是否真的能够收到这些贡品,但那些喷香的气味,引诱地赵弘润肚子咕咕直叫。
而这时,真正最为瞩目的戏码来了。待等东宫太子弘礼净手之后,高台上再次鼓乐齐鸣。奏响祀乐,而与此同时,太子弘礼身边的幕僚骆瑸,将手中所捧的一份绸质祷书,恭敬地递给了东宫太子,里面所写的。正是太子弘礼此番要当着高台下无数大梁百姓所念的祀天祭文。
眼瞅着东宫太子弘礼捧着手中的祭文走向高坛的东南侧,身朝东面,祀天坛下方的大梁百姓们无不翘首以待。
不过赵弘润的目光,却出人意料地再次投向了那位名叫骆瑸的年轻幕僚,因为方才雍王弘誉所言。今日的祀天祭文,正是出自这一位的手笔。
要知道,这可是一件相当不得了的事。
毕竟按理来说,似祭文这种至关紧要的大事,应该由礼部的学士主笔,毕竟祭文讲究辞藻华丽,并不单单只是写几句颂词就算完事。
因此,哪怕是东宫太子弘礼偏向他的幕僚骆瑸,礼部也是不会认可的,除非……
『除非这骆瑸的文采,让吏部叹服!』
赵弘润睁着犯困的眼睛,打量几眼气度文雅的骆瑸。
然而,就在赵弘润暗自打量骆瑸的期间,他眼角余光忽然瞥见身边的雍王弘誉嘴角扬起几分莫名的淡淡笑意。
见此,赵弘润心中一愣,旋即,他下意识地望向站在祀天坛东南侧的东宫太子。
『怎么回事?……念啊,那傻逼在干嘛?』
赵弘润眯着眼睛远远注视着东宫太子,隐约发现,太子弘礼手捏着那份祭文,满脸涨红,甚至于,整个人似乎在微微颤抖。
『怎么回事?』
逐渐地,祀天坛高台上的众人都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就连魏天子亦皱了皱眉,带着几分不悦低声呵斥道:“弘礼,你还在等什么?莫要误了吉时!”
而吏部尚书社宥更是疾步走到太子弘礼身后,小声提醒道:“太子殿下,速速念诵祭文啊。”
然而此时的太子弘礼,却是满脸涨红。
『念?我念个屁啊!』
太子弘礼咬了咬牙,低声说道:“社尚书,祭文的字……消失了。”
说话时,他的目光,仍旧死死地盯着手中的祭文。
『什么?』
礼部尚书社宥闻言面色顿变,也顾不得规矩了,上前两步站到太子身后,朝着其手中的祭文瞧了一眼。
果然,正如太子弘礼所言,祭文上空无一字。
见此,吏部尚书社宥险些失神叫起来,强忍着心中的惊骇,小声问道:“怎么会这样?”
“本宫也不知啊……”
太子弘礼一脸惊慌地说道。
他俩面面相觑。
要知道这份祭文,那可是今日在出发之前,由太子弘礼身边的幕僚骆瑸亲笔所书,当时有吏部许多位大人在旁瞧着,一笔一划,那是瞧得清清楚楚。
而在此之后,这份祭文又是由太子身边的宗卫长冯述亲自保管,待等到了祀天坛时,才将其交给骆瑸。
可以说,这份祭文从头到尾都是由太子弘礼的人保管着,谁曾想竟然出现了这等骇人听闻的变故。
『这……怎么办?』
位高权重如礼部尚书社宥,亦是惊地面如土色。
要知道,祀天仪式,绝不容丝毫差池啊。(未完待续。)
赵弘润有些惊讶地打量着远处东宫太子弘礼身边的年轻人。
对于骆瑸,虽然赵弘润还未打过照面,但是并不陌生,毕竟此人乃去年科试的第二名。
莫以为此人没有得到状元就觉得不过如此,要知道,去年参加会试的,还有当时原中书令何相叙的嫡孙何昕贤。
对于那个家伙,赵弘润至今仍心有怨气,但不可否认,何昕贤自幼便有才名,可谓与赵弘润的六哥『麒麟儿』赵弘昭并驾齐驱,非但是『雅风诗会』最早筹建者之一,更是被大梁人视为骄傲的年轻一代翘楚。
记得当时朝廷,不知有多少人认为何昕贤可以轻易获取当年科试状元的殊荣。
可没想到,这位实打实的状元之才,被两个横空出世的不世俊杰给击败了,仅仅只获得了第三名的荣誉,让无数大梁人顿足叹息。
刨除个人偏见,就连赵弘润亦不得不承认,何昕贤是确有满腹才华的,他之所以在去年落败,只是他运气不佳,碰到了另外两位更为才华横溢的年轻俊杰。
而当时击败了何昕贤的那两位,一个是上党寒门子弟寇正,另外一个,便是这位骆瑸。
对于这位骆瑸,赵弘润还听说过一个消息。
据说,当日在看过了此人的文章后,吏部与礼部皆大力邀请这位士子,尤其是礼部尚书社宥,更是对此人的文章做出了『辞采华胆、格律谨严』的高度评价。
没想到,骆瑸婉言推辞了礼部尚书社宥的盛情邀请,推掉了唾手可得的仕途,转而在东宫太子弘礼身边当了一名幕僚。
说实话。这让赵弘润有些想不通。
在他看来,似这样一位能够以才情击败何昕贤的俊杰,哪怕是不依附太子弘礼,亦能仕途顺畅,尤其是在虽然规矩古板但是风气最为清澈的礼部,富有才情的骆瑸。毋庸置疑能在礼部站稳脚跟,继而在礼部尚书社宥的器重提携下,逐步高升。
说白了,明明可以靠本事吃饭,又何必去投靠东宫太子呢?
要知道一旦被牵扯上夺嫡,这可就是一条不归路,除非东宫太子日后果真登基为帝,否则,似骆瑸这般已被早早打上『东宫』标签的人才。日后的下场不难预料。
毕竟政治站队是极其关键的,哪怕你才高八斗,但若是你站错了队伍,下场亦不会好到哪里去,毕竟这偌大天下,岂是真的会缺你一人?
按理来说,赵弘润觉得似骆瑸这般俊杰,应该明白保持中立、待价而沽的重要性。可对方却义无反顾地投向了东宫,这让赵弘润有些猜测不透。
此时。在高台之上,协助祭天仪式的礼部官员们,早已准备好了祭品牺牲。
但凡这种场合,似鸡鸭这种牺牲就完全不够档次了,只见在赵弘润眼前,有一头牛、一头羊、一头猪。分别用绳索绑得结结实实,嘴里塞着布团,“跪”在祭桌前。
而在那张祭桌上,则摆着已杀死脱毛的鸡、鸭、鹅,还有一些精致的素菜、糕点。摆在正当中的,则是一条两个巴掌宽的鱼,据赵弘润目测,这条鱼应该还是活的,只是不知为何没有动弹而已。
而在祭桌后,还摆放着五只大鼎,里面盛满了五谷。
不过最让赵弘润感到心疼的,还是祭桌上那些珍贵的玉璞与金器。
因为据他所知,这些都是属于祭品,待会都会丢到那堆柴火中烧尽,是的,包括那些价值连城的美玉与金器。
“开始吧。”
身穿着墨色金丝纹龙大裘的魏天子,神情肃穆地低声言道。
听闻此言,哪怕是赵弘润印象中那位心眼狭隘的东宫太子,此时亦是满脸肃穆庄重之色,站在那很大一堆柴薪前,朝着东边恭恭敬敬地拜了九拜,随即从礼部官员手中接过火把,将那堆柴薪点燃。
这叫禋祀,据赵弘润理解,大概就是用烟味通知天上那位天父,可以准备下凡来收取祭品了。
不多时,那些柴薪便熊熊燃烧起来。
而与此同时,礼部的官员们,则开始宰杀那三牲,即一头牛、一头羊、一头猪。
赵弘润不清楚那些操刀的主事们是不是庖厨出身,他只感觉那些人简直厉害非常,三下两三就将那三只牺牲给剖解了,颇有些庖丁解牛的意思。
而不可思议的是,在庖解三只牺牲的过程中,那几位是先放了血,以至于从头到尾,白净的高坛上竟丝毫没有沾染鲜血,这在赵弘润看来,简直就是鬼斧神工。
而待等那几位赵弘润怀疑是庖厨出身的礼部主事们将三牲庖解之后,东宫太子弘礼走了过去,将这三只牺牲的内脏取来,逐一放入身后几名礼部官员手中那垫着红绸的漆木托盘中,后者将其呈于祭桌之上。
之后,又有些礼部官员走了过来,手托着比方才还大一号的漆木托盘,同样是垫着红绸。
而这回,东宫太子弘礼便拾取了三只牺牲身躯上的肉,同样放置于托盘之上。这回这些礼部官员,则直接托着托盘,将其放入了那堆薪火之中。
赵弘润在旁看得困意连连,在他看来,直接将这些牺牲、贡品全部丢入薪火不就得了么,还非得弄出个先后顺序的规定。
正如赵弘润所想的那样,祭天仪式中对于向上天呈献牺牲、贡品的过程,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而且,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要丢入薪火,比如三牲,就只截取躯体上的肉,以及内脏,像头、足、尾、骨头等部位,是不被祭献的。
若是赵弘润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事后拿一条牲腿回去烤熟啃啃,或者带几根骨头回头煲个汤,在大魏的风俗中,这叫做『赐胙』。
而且用于祭祀的酒。他可以喝几杯,那也有一个祥瑞的称呼,叫做『饮福』。
总得来说,都是比较好的。
事实上,那些围观的大梁百姓之所以对这类祭祀大典如此重视,其实也是想着在祭祀之后分到一些。哪怕只是一小片肉,寓意也是好的。
不可否认,魏人对天父地母的虔诚,绝不亚于对敬畏鬼神的楚人。
而三牲之物呈献之后,接着便是『五谷』,大意就是点燃五尊铜鼎内所盛放的五种谷物,这在赵弘润看来,同样纯粹是浪费食物。
而待等太子弘礼将那些玉璞、金器也随之丢入了薪火后,赵弘润更是心疼地撇过了眼睛。他真恨不得冲过去将那些价值连城的珍贵物从薪火中刨出来,塞到怀里。
陆陆续续地,此番进贡给天父的贡品、牺牲,均已逐一被丢入了薪火中,虽然不保证那位天父是否真的能够收到这些贡品,但那些喷香的气味,引诱地赵弘润肚子咕咕直叫。
而这时,真正最为瞩目的戏码来了。待等东宫太子弘礼净手之后,高台上再次鼓乐齐鸣。奏响祀乐,而与此同时,太子弘礼身边的幕僚骆瑸,将手中所捧的一份绸质祷书,恭敬地递给了东宫太子,里面所写的。正是太子弘礼此番要当着高台下无数大梁百姓所念的祀天祭文。
眼瞅着东宫太子弘礼捧着手中的祭文走向高坛的东南侧,身朝东面,祀天坛下方的大梁百姓们无不翘首以待。
不过赵弘润的目光,却出人意料地再次投向了那位名叫骆瑸的年轻幕僚,因为方才雍王弘誉所言。今日的祀天祭文,正是出自这一位的手笔。
要知道,这可是一件相当不得了的事。
毕竟按理来说,似祭文这种至关紧要的大事,应该由礼部的学士主笔,毕竟祭文讲究辞藻华丽,并不单单只是写几句颂词就算完事。
因此,哪怕是东宫太子弘礼偏向他的幕僚骆瑸,礼部也是不会认可的,除非……
『除非这骆瑸的文采,让吏部叹服!』
赵弘润睁着犯困的眼睛,打量几眼气度文雅的骆瑸。
然而,就在赵弘润暗自打量骆瑸的期间,他眼角余光忽然瞥见身边的雍王弘誉嘴角扬起几分莫名的淡淡笑意。
见此,赵弘润心中一愣,旋即,他下意识地望向站在祀天坛东南侧的东宫太子。
『怎么回事?……念啊,那傻逼在干嘛?』
赵弘润眯着眼睛远远注视着东宫太子,隐约发现,太子弘礼手捏着那份祭文,满脸涨红,甚至于,整个人似乎在微微颤抖。
『怎么回事?』
逐渐地,祀天坛高台上的众人都感觉有点不对劲了。
就连魏天子亦皱了皱眉,带着几分不悦低声呵斥道:“弘礼,你还在等什么?莫要误了吉时!”
而吏部尚书社宥更是疾步走到太子弘礼身后,小声提醒道:“太子殿下,速速念诵祭文啊。”
然而此时的太子弘礼,却是满脸涨红。
『念?我念个屁啊!』
太子弘礼咬了咬牙,低声说道:“社尚书,祭文的字……消失了。”
说话时,他的目光,仍旧死死地盯着手中的祭文。
『什么?』
礼部尚书社宥闻言面色顿变,也顾不得规矩了,上前两步站到太子身后,朝着其手中的祭文瞧了一眼。
果然,正如太子弘礼所言,祭文上空无一字。
见此,吏部尚书社宥险些失神叫起来,强忍着心中的惊骇,小声问道:“怎么会这样?”
“本宫也不知啊……”
太子弘礼一脸惊慌地说道。
他俩面面相觑。
要知道这份祭文,那可是今日在出发之前,由太子弘礼身边的幕僚骆瑸亲笔所书,当时有吏部许多位大人在旁瞧着,一笔一划,那是瞧得清清楚楚。
而在此之后,这份祭文又是由太子身边的宗卫长冯述亲自保管,待等到了祀天坛时,才将其交给骆瑸。
可以说,这份祭文从头到尾都是由太子弘礼的人保管着,谁曾想竟然出现了这等骇人听闻的变故。
『这……怎么办?』
位高权重如礼部尚书社宥,亦是惊地面如土色。
要知道,祀天仪式,绝不容丝毫差池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