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这些部队到了淞沪战场后,几乎是被校长用添油战术给一个个给填入淞沪战场这个吞噬血肉的无底洞中。
要知道,这些部队虽说武器装备比中央军要差不少,但是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精神却是不遑多让。
淞沪会战从实际意义上说是华夏与日本的第一次大会战,是当时全国抗日情势最高涨的时期,正可谓万众齐心,奋勇杀敌,是全国军心民心抗日**最炽烈的时候。
在历史上,参加淞沪会战的近百万华夏军队,不论是中央军、地方军还是军阀部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是主动退却的,更没有任何一支部队主动投降。
这在抗战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其中尤为可惜的是桂军。
前文就说过,桂军当时在民国诸多军阀中是战斗力比较强的一支部队,关键就是三军用命、敢打敢拼,全军上下都有一股不怕死的精神。
抗战打响后,桂系马上进行了动员和扩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下辖第七军和第48军两个军。
而这两个军几乎集中了桂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特别是第7军,素有“钢军”之称,是桂军中的王牌部队。
这样的部队如果不是消耗在几无遮蔽又拥挤狭长的淞沪战场上,现在就开始安排他们进入国防线进行防御,有坚固的工事和堡垒做依托,周文相信他们的表现会让世人震惊,也会让鬼子见识一下我广西狼兵的真正厉害之处。
周文的话虽然太过直接,但却是对校长还是有些一些触动。
特别是“弱国无外交”这一句,更是让他意识到,这种拿自己国家的命运去赌别人的施舍和援助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而代价却是华夏承受不起的。
想到这里,校长神色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少将军官,心里想的却是:“如此人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他有些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说道:“你今天也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这些军国大事还轮不到你一个少将来操心。”
周文也知道作为一国首脑被自己一个少将如此当头棒喝,面子上肯定有些难看,所以也不计较校长的不屑语气,这就告辞出来。
只是他心里猜到,校长这次是听进去了,也许今天,最迟明天就会从淞沪撤军,从而避免了历史上的大溃退悲剧。
至于后面如何撤军如何安排,周文就管不了了,校长身边都是民国顶尖的军事专家,这些事情恐怕早就有预案和计划,这才是真正的轮不到他这个小小少将来操心。
周文没有回到小校机场,而是让侍从室的车把他直接送到了下关码头。
此时码头上早有一艘快艇正等着他。
这艘快艇自然就是佣兵团江防大队装备的60吨级炮艇。
江防大队的大队长赵青虎带着几个军官前来迎接。
周文跟赵青虎几人也有近一年没见,自然要听取赵青虎对江防大队目前情况的汇报。
现在的江防大队经过近三年的训练和战斗,可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支战斗力相当强悍的水上突击队了。
自从周文从上海撤离后,之前购进的10艘美制60吨炮艇全部装备了江防大队。当初为了避嫌,只是在炮艇上装备了前后两挺M2勃朗宁重机枪。
但今年年初,周文眼看抗战在即,就干脆在炮艇上安装了一门进口的厄利孔机关炮,算是让这种航速近40节的炮艇名副其实了。
目前的江防大队已经有正式编制五百多人,不但有炮艇,还有十几艘三桅大船,能够一次性将部队投放到长江中下游的任何地方,让周文手中的牌又多了一个。
在傍晚时分,周文终于来到了位于浦口镇边的二团驻地,这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佣兵团的大本营。
此时的浦口镇几乎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
镇里的老百姓基本都被迁走,靠近镇子外围的高地全部都修建了钢筋混泥土结构的碉堡和工事。
这是在淞沪会战打响后,得到周文授意的陈万里,在刘家的帮助下,雇佣了大量民工修建的,在这种战争时期,就是校长知道了也说不出不许建造这种话来。
就因为在周文当初南京保卫战的方案中,浦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勤基地,同时也是最后守军撤离的重要通道,自然不容有失。
在周文原来的预案中,浦口将由二团和江防大队负责防御,周文自己只带一分队和一团参加城市巷战。
但现在有了17师的加入,周文就想着能够让校长同意将赵长寿的17师调来防御浦口,他就能够率领佣兵团的全部兵力进入南京城,那样的话,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
当然,现在17师还在训练和整补,要调到南方来也应该是一个月以后的事。
进入团部宽大的会议室,周文一眼扫去,就看到佣兵团一团、二团,江防大队所有连级以上军事主官全部在列。
见到周文进来后,几十个军官刷的一声,齐齐站立敬礼。
周文回礼后摆手让大家坐下,笑眯眯地看着大家说道:“兄弟们,不容易啊!咱们佣兵团成立以来,这恐怕是第一次真正的大团圆。”
“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一团二团都天各一方,各自谨守自己的职责。一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首先在山西取得了开门,打了两场漂亮的大胜仗。”
“但二团也没闲着,将咱们在南方的基地打造得铁桶一般,我书生虽然不会矫情,但还是要谢谢大家。”
“从民国十八年(1929年)猛虎佣兵团成立到现在,我们走过了整整八年的历程。从只有几十人的小部队,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发展到了今天几千人的规模。”
“但是,这里还有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我成立佣兵团这支部队的目的。我今天再次给大家说一下,从我成立部队到今天,我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打鬼子,打外敌,绝不打内战。”
要知道,这些部队虽说武器装备比中央军要差不少,但是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精神却是不遑多让。
淞沪会战从实际意义上说是华夏与日本的第一次大会战,是当时全国抗日情势最高涨的时期,正可谓万众齐心,奋勇杀敌,是全国军心民心抗日**最炽烈的时候。
在历史上,参加淞沪会战的近百万华夏军队,不论是中央军、地方军还是军阀部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是主动退却的,更没有任何一支部队主动投降。
这在抗战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其中尤为可惜的是桂军。
前文就说过,桂军当时在民国诸多军阀中是战斗力比较强的一支部队,关键就是三军用命、敢打敢拼,全军上下都有一股不怕死的精神。
抗战打响后,桂系马上进行了动员和扩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下辖第七军和第48军两个军。
而这两个军几乎集中了桂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特别是第7军,素有“钢军”之称,是桂军中的王牌部队。
这样的部队如果不是消耗在几无遮蔽又拥挤狭长的淞沪战场上,现在就开始安排他们进入国防线进行防御,有坚固的工事和堡垒做依托,周文相信他们的表现会让世人震惊,也会让鬼子见识一下我广西狼兵的真正厉害之处。
周文的话虽然太过直接,但却是对校长还是有些一些触动。
特别是“弱国无外交”这一句,更是让他意识到,这种拿自己国家的命运去赌别人的施舍和援助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而代价却是华夏承受不起的。
想到这里,校长神色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少将军官,心里想的却是:“如此人才,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他有些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说道:“你今天也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这些军国大事还轮不到你一个少将来操心。”
周文也知道作为一国首脑被自己一个少将如此当头棒喝,面子上肯定有些难看,所以也不计较校长的不屑语气,这就告辞出来。
只是他心里猜到,校长这次是听进去了,也许今天,最迟明天就会从淞沪撤军,从而避免了历史上的大溃退悲剧。
至于后面如何撤军如何安排,周文就管不了了,校长身边都是民国顶尖的军事专家,这些事情恐怕早就有预案和计划,这才是真正的轮不到他这个小小少将来操心。
周文没有回到小校机场,而是让侍从室的车把他直接送到了下关码头。
此时码头上早有一艘快艇正等着他。
这艘快艇自然就是佣兵团江防大队装备的60吨级炮艇。
江防大队的大队长赵青虎带着几个军官前来迎接。
周文跟赵青虎几人也有近一年没见,自然要听取赵青虎对江防大队目前情况的汇报。
现在的江防大队经过近三年的训练和战斗,可以说已经算得上是一支战斗力相当强悍的水上突击队了。
自从周文从上海撤离后,之前购进的10艘美制60吨炮艇全部装备了江防大队。当初为了避嫌,只是在炮艇上装备了前后两挺M2勃朗宁重机枪。
但今年年初,周文眼看抗战在即,就干脆在炮艇上安装了一门进口的厄利孔机关炮,算是让这种航速近40节的炮艇名副其实了。
目前的江防大队已经有正式编制五百多人,不但有炮艇,还有十几艘三桅大船,能够一次性将部队投放到长江中下游的任何地方,让周文手中的牌又多了一个。
在傍晚时分,周文终于来到了位于浦口镇边的二团驻地,这里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佣兵团的大本营。
此时的浦口镇几乎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坚固的堡垒。
镇里的老百姓基本都被迁走,靠近镇子外围的高地全部都修建了钢筋混泥土结构的碉堡和工事。
这是在淞沪会战打响后,得到周文授意的陈万里,在刘家的帮助下,雇佣了大量民工修建的,在这种战争时期,就是校长知道了也说不出不许建造这种话来。
就因为在周文当初南京保卫战的方案中,浦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勤基地,同时也是最后守军撤离的重要通道,自然不容有失。
在周文原来的预案中,浦口将由二团和江防大队负责防御,周文自己只带一分队和一团参加城市巷战。
但现在有了17师的加入,周文就想着能够让校长同意将赵长寿的17师调来防御浦口,他就能够率领佣兵团的全部兵力进入南京城,那样的话,发挥的作用就会更大。
当然,现在17师还在训练和整补,要调到南方来也应该是一个月以后的事。
进入团部宽大的会议室,周文一眼扫去,就看到佣兵团一团、二团,江防大队所有连级以上军事主官全部在列。
见到周文进来后,几十个军官刷的一声,齐齐站立敬礼。
周文回礼后摆手让大家坐下,笑眯眯地看着大家说道:“兄弟们,不容易啊!咱们佣兵团成立以来,这恐怕是第一次真正的大团圆。”
“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一团二团都天各一方,各自谨守自己的职责。一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首先在山西取得了开门,打了两场漂亮的大胜仗。”
“但二团也没闲着,将咱们在南方的基地打造得铁桶一般,我书生虽然不会矫情,但还是要谢谢大家。”
“从民国十八年(1929年)猛虎佣兵团成立到现在,我们走过了整整八年的历程。从只有几十人的小部队,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发展到了今天几千人的规模。”
“但是,这里还有很多人可能不明白我成立佣兵团这支部队的目的。我今天再次给大家说一下,从我成立部队到今天,我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打鬼子,打外敌,绝不打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