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赵桓的质问,面面相觑,不敢贸然回答……刘豫十年苦读,立朝二十载,承蒙天恩,这样的读书人会投降吗?</p>
多半,应该,或许不会吧……大家伙是这么想的,但是却没人敢给刘豫担保,哪怕张悫也不行!金人南下,社稷丧乱,天下汹汹,这种要命的时候,出什么事情,都不意外。</p>
你敢说刘豫不会投降?</p>
赵佶还打算议和呢!</p>
可也正因为拿不准,大家伙才会选择相信亲近的人。</p>
很显然,和蒋兴祖岳飞比起来,刘豫更得文官们的偏爱,自然就得到了支持,这种很附和人性的看法,恰恰是最要命的。</p>
或许是从庆历新政开始,也或许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天下的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开始变成以利益导向,亲疏远近为取舍的站队模式,而后迅速滑向党争的深渊。</p>
到了这时候,是非对错就不重要了,什么事情都是立场先行,党同伐异。</p>
像苏大胡子那种,想要说句公道话的,很快就会遭到两边的一起攻击,甚至他反对越有道理,人家下手就越狠,不捏死你,岂不是我们都错了?党争之下,主动认错,跟自杀又有什么区别?</p>
文官之间如此,文官排斥武将,那历史就更悠久了。</p>
是支持刘豫,还是倾向岳飞?</p>
就在一片为难之中,突然有一个人向前迈了一大步。</p>
“回官家的话,臣以为信刘豫,还是信岳飞,并不是关键。”</p>
众人一起闪目,看到了说话的人,大家伙都是一愣,太意外了,谁都可能说这话,唯独此人不该说啊!</p>
赵桓笑了,“李相公,你有什么高见?”</p>
李纲向前半步,躬身道:“官家,臣以为关键是阳武,是那些粮草!”</p>
赵桓又问:“为什么?”</p>
“因为阳武在,粮草在,西军勤王之师就有军粮供应,就有了进军开封的根据地,可以从容调度,打退金人!”</p>
李纲说到这里,仿佛开了窍,紧皱的眉头也舒展许多,就连声音都洪亮起来。</p>
“假使蒋兴祖和岳飞说的都是对的,金人图谋阳武失败,还丢了刘豫这个内奸,损失惨重,是我们赢了。假如刘豫没有投敌,只是因为双方冲突,遭到了诬陷……”李纲停顿了片刻,“只要岳飞和蒋兴祖还在阳武戍守,金人没有成功,就不算输!”</p>
天雷滚滚啊,这是素来耿直的李相公能说的话吗?</p>
你的是非呢?</p>
你的坚持呢?</p>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p>
刘豫投敌,就该千刀万剐。</p>
岳飞他们诬陷朝臣,那也是罪不容诛。</p>
如何能不问对错,只关心阳武的安危,这还是你李伯纪吗?</p>
许是感觉到了大家伙的质疑,李纲略显愧疚,他的确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譬如说,一个泼皮,幡然悔悟,能够成为守城杀敌的英雄。一些满口为国为民的读书人,居然琢磨着如何议和……不是他李纲变了,而是在这个山河破碎,乾坤崩塌的时候,太多人都在改变,过去他熟悉的,或者说他渴望的那一套规则,已经不管用了。</p>
这种改变,对于李纲来说,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他紧握着拳头,浑身的肌肉绷紧,又缓缓松开,仿佛失去了什么,又仿佛去了一道枷锁……</p>
“李相公!”张悫不顾刚刚的狼狈,悲痛道:“李相公,刘豫一条人命,就不值一钱吗?”</p>
李纲突然扭头,怒视着张悫,把他吓得一缩脖子。</p>
“张龙图,你和刘豫是好友,替他说话,也是情理之中,可你别忘了,刘豫弃官逃走,已经是大罪一条,若是他回到京城,少不得要按照童贯的例子,砍了脑袋!他早就是该死之人了!”</p>
李纲这一声怒喝,吓坏了张悫不说,也让李邦彦脑筋转动,突然福至心灵,忙道:“官家,刘豫为官品行堪忧,加之担忧朝廷追究罪责,投降金人,卖国求荣,并不意外。”</p>
李邦彦深深吸口气,沉声道:“臣愿意以身家性命,保岳飞和蒋兴祖,他们没有说谎!”</p>
白时中顿了顿,也道:“臣附议!”</p>
吴敏和耿南仲也相继站出来,“臣等附议!”</p>
赵桓略微点头,心中还算满意,但是却没有直接表现出来。</p>
“这件事情还有待核实,不能过早下结论。”</p>
“官家,既然如此,臣建议派遣一名官吏,前往阳武,查看情形。”李纲又一次开口了。</p>
你准备让谁去?”赵桓问道。</p>
“太学博士李若水。”李纲很干脆道:“官家,李若水素来耿直刚强,明察秋毫,断然不会颠倒黑白,营私舞弊,让他去阳武,必定能水落石出。”</p>
赵桓眼前一亮,不得不说,今天李纲的表现,让他有种惊喜交加的感觉。</p>
以阳武为重,以抗金大业为重,这已经和以往嫉恶如仇,不揉沙子的作风完全不同了。而举荐李若水,更是让赵桓频频点头,终于对李纲的用人本事,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期许。</p>
毕竟李若水可是少数在靖康之难的时候,能够挺身殉国的猛士。</p>
以他的品行,派去阳武,绝对能够胜任。</p>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从目前来看,在老种驰援京城之前,岳飞必须钉在阳武。</p>
赵桓还无法得见这位能够扭转乾坤的神级名将,而以岳飞目前的资历,西军兵马赶来,他很可能会被一堆老油条欺负。</p>
让李若水过去,情况就会好很多……</p>
赵桓立刻答应,很快一个中年文臣到了垂拱殿,此人相貌平平,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谁能料想,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曾经陪着赵桓去金人大营,面对诱降,断然拒绝,痛斥金人,以至于被割了舌头,尚且怒目而视,惨遭金人杀害。</p>
后来有人言说,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p>
单论忠诚和气节,李若水几乎无可挑剔。</p>
“李若水,朕升任你为翰林学士,御营司参赞军事,即刻前往阳武,主持大局,你可愿意?”</p>
李若水骤然一惊,翰林学士已经是清贵之极的位置,御营司参赞军事,那更了不得。</p>
赵桓成立御营司之后,御营使是同知枢密院事吴敏,副使是老种,参赞军事,相当于第三人,竟然落到了他的头上!</p>
而赵官家的亲信大将韩世忠,也仅仅是提举军务而已,排名还在他的后面。</p>
这么大的一块馅饼,落到了自己的嘴里,如果不仔细咂摸滋味,囫囵吞下去,可是会出大事的。</p>
“官家,臣斗胆请教,需要臣做哪些事情?”</p>
赵桓道:“事情有三样,第一,就是去核实刘豫降金的事情,若是确实,立刻派人回报,不得有误。第二,你要留在阳武,替朝廷看住这些粮食,抵御金人攻城。至于第三,就是等西军勤王之师到来,协助种老将军,发兵东进,解围开封。”</p>
李若水眉头微皱,思忖起来。</p>
刘豫这件事官家和宰执已经有了决断。</p>
其实真正的关键是西军,给自己这个御营司参赞军事,也是监督种师道的意思,或者说,至少是牵制西军诸将,让他们老老实实进京勤王,不要搞什么歪心思。</p>
想牵制西军诸将,绝不是靠着名头就行的,他能使用的有两样,一是阳武的粮草,再有,就是岳飞!</p>
“官家,臣若是核实刘豫确实投降,而岳飞等人有大功,又该如何赏赐?”</p>
赵桓眉头微微挑动,好问题啊!</p>
“有功当赏,国家用人之际,岳飞可以担任御营后军统制,他部下的将士,由你酌情升赏。”</p>
李若水略微沉吟,用力点头,“臣,领旨!”</p>
伴随着李若水出城,岳飞得到了人生当中,第一个重要的官职……而就在此时此刻的金军大营,宗望也把赵构叫了过来。</p>
“康王,你可以回去开封了。”</p>
</p>sxbiquge/read/3/3722/ )
多半,应该,或许不会吧……大家伙是这么想的,但是却没人敢给刘豫担保,哪怕张悫也不行!金人南下,社稷丧乱,天下汹汹,这种要命的时候,出什么事情,都不意外。</p>
你敢说刘豫不会投降?</p>
赵佶还打算议和呢!</p>
可也正因为拿不准,大家伙才会选择相信亲近的人。</p>
很显然,和蒋兴祖岳飞比起来,刘豫更得文官们的偏爱,自然就得到了支持,这种很附和人性的看法,恰恰是最要命的。</p>
或许是从庆历新政开始,也或许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天下的事情就说不清楚了,开始变成以利益导向,亲疏远近为取舍的站队模式,而后迅速滑向党争的深渊。</p>
到了这时候,是非对错就不重要了,什么事情都是立场先行,党同伐异。</p>
像苏大胡子那种,想要说句公道话的,很快就会遭到两边的一起攻击,甚至他反对越有道理,人家下手就越狠,不捏死你,岂不是我们都错了?党争之下,主动认错,跟自杀又有什么区别?</p>
文官之间如此,文官排斥武将,那历史就更悠久了。</p>
是支持刘豫,还是倾向岳飞?</p>
就在一片为难之中,突然有一个人向前迈了一大步。</p>
“回官家的话,臣以为信刘豫,还是信岳飞,并不是关键。”</p>
众人一起闪目,看到了说话的人,大家伙都是一愣,太意外了,谁都可能说这话,唯独此人不该说啊!</p>
赵桓笑了,“李相公,你有什么高见?”</p>
李纲向前半步,躬身道:“官家,臣以为关键是阳武,是那些粮草!”</p>
赵桓又问:“为什么?”</p>
“因为阳武在,粮草在,西军勤王之师就有军粮供应,就有了进军开封的根据地,可以从容调度,打退金人!”</p>
李纲说到这里,仿佛开了窍,紧皱的眉头也舒展许多,就连声音都洪亮起来。</p>
“假使蒋兴祖和岳飞说的都是对的,金人图谋阳武失败,还丢了刘豫这个内奸,损失惨重,是我们赢了。假如刘豫没有投敌,只是因为双方冲突,遭到了诬陷……”李纲停顿了片刻,“只要岳飞和蒋兴祖还在阳武戍守,金人没有成功,就不算输!”</p>
天雷滚滚啊,这是素来耿直的李相公能说的话吗?</p>
你的是非呢?</p>
你的坚持呢?</p>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p>
刘豫投敌,就该千刀万剐。</p>
岳飞他们诬陷朝臣,那也是罪不容诛。</p>
如何能不问对错,只关心阳武的安危,这还是你李伯纪吗?</p>
许是感觉到了大家伙的质疑,李纲略显愧疚,他的确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譬如说,一个泼皮,幡然悔悟,能够成为守城杀敌的英雄。一些满口为国为民的读书人,居然琢磨着如何议和……不是他李纲变了,而是在这个山河破碎,乾坤崩塌的时候,太多人都在改变,过去他熟悉的,或者说他渴望的那一套规则,已经不管用了。</p>
这种改变,对于李纲来说,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他紧握着拳头,浑身的肌肉绷紧,又缓缓松开,仿佛失去了什么,又仿佛去了一道枷锁……</p>
“李相公!”张悫不顾刚刚的狼狈,悲痛道:“李相公,刘豫一条人命,就不值一钱吗?”</p>
李纲突然扭头,怒视着张悫,把他吓得一缩脖子。</p>
“张龙图,你和刘豫是好友,替他说话,也是情理之中,可你别忘了,刘豫弃官逃走,已经是大罪一条,若是他回到京城,少不得要按照童贯的例子,砍了脑袋!他早就是该死之人了!”</p>
李纲这一声怒喝,吓坏了张悫不说,也让李邦彦脑筋转动,突然福至心灵,忙道:“官家,刘豫为官品行堪忧,加之担忧朝廷追究罪责,投降金人,卖国求荣,并不意外。”</p>
李邦彦深深吸口气,沉声道:“臣愿意以身家性命,保岳飞和蒋兴祖,他们没有说谎!”</p>
白时中顿了顿,也道:“臣附议!”</p>
吴敏和耿南仲也相继站出来,“臣等附议!”</p>
赵桓略微点头,心中还算满意,但是却没有直接表现出来。</p>
“这件事情还有待核实,不能过早下结论。”</p>
“官家,既然如此,臣建议派遣一名官吏,前往阳武,查看情形。”李纲又一次开口了。</p>
你准备让谁去?”赵桓问道。</p>
“太学博士李若水。”李纲很干脆道:“官家,李若水素来耿直刚强,明察秋毫,断然不会颠倒黑白,营私舞弊,让他去阳武,必定能水落石出。”</p>
赵桓眼前一亮,不得不说,今天李纲的表现,让他有种惊喜交加的感觉。</p>
以阳武为重,以抗金大业为重,这已经和以往嫉恶如仇,不揉沙子的作风完全不同了。而举荐李若水,更是让赵桓频频点头,终于对李纲的用人本事,有了那么一丝丝的期许。</p>
毕竟李若水可是少数在靖康之难的时候,能够挺身殉国的猛士。</p>
以他的品行,派去阳武,绝对能够胜任。</p>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从目前来看,在老种驰援京城之前,岳飞必须钉在阳武。</p>
赵桓还无法得见这位能够扭转乾坤的神级名将,而以岳飞目前的资历,西军兵马赶来,他很可能会被一堆老油条欺负。</p>
让李若水过去,情况就会好很多……</p>
赵桓立刻答应,很快一个中年文臣到了垂拱殿,此人相貌平平,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是谁能料想,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曾经陪着赵桓去金人大营,面对诱降,断然拒绝,痛斥金人,以至于被割了舌头,尚且怒目而视,惨遭金人杀害。</p>
后来有人言说,辽国之亡,死义者十数,南朝惟李侍郎一人。</p>
单论忠诚和气节,李若水几乎无可挑剔。</p>
“李若水,朕升任你为翰林学士,御营司参赞军事,即刻前往阳武,主持大局,你可愿意?”</p>
李若水骤然一惊,翰林学士已经是清贵之极的位置,御营司参赞军事,那更了不得。</p>
赵桓成立御营司之后,御营使是同知枢密院事吴敏,副使是老种,参赞军事,相当于第三人,竟然落到了他的头上!</p>
而赵官家的亲信大将韩世忠,也仅仅是提举军务而已,排名还在他的后面。</p>
这么大的一块馅饼,落到了自己的嘴里,如果不仔细咂摸滋味,囫囵吞下去,可是会出大事的。</p>
“官家,臣斗胆请教,需要臣做哪些事情?”</p>
赵桓道:“事情有三样,第一,就是去核实刘豫降金的事情,若是确实,立刻派人回报,不得有误。第二,你要留在阳武,替朝廷看住这些粮食,抵御金人攻城。至于第三,就是等西军勤王之师到来,协助种老将军,发兵东进,解围开封。”</p>
李若水眉头微皱,思忖起来。</p>
刘豫这件事官家和宰执已经有了决断。</p>
其实真正的关键是西军,给自己这个御营司参赞军事,也是监督种师道的意思,或者说,至少是牵制西军诸将,让他们老老实实进京勤王,不要搞什么歪心思。</p>
想牵制西军诸将,绝不是靠着名头就行的,他能使用的有两样,一是阳武的粮草,再有,就是岳飞!</p>
“官家,臣若是核实刘豫确实投降,而岳飞等人有大功,又该如何赏赐?”</p>
赵桓眉头微微挑动,好问题啊!</p>
“有功当赏,国家用人之际,岳飞可以担任御营后军统制,他部下的将士,由你酌情升赏。”</p>
李若水略微沉吟,用力点头,“臣,领旨!”</p>
伴随着李若水出城,岳飞得到了人生当中,第一个重要的官职……而就在此时此刻的金军大营,宗望也把赵构叫了过来。</p>
“康王,你可以回去开封了。”</p>
</p>sxbiquge/read/3/3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