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非孟夫子遗令,荀况也不会前往稷下学宫担任大祭酒。”
“即是师兄所言,那就给伏念十年的时间吧,十年之内,无论他能否统合儒家上下,十年之后,荀况都不会再插手儒家要事。”
儒家三大掌事的位置自然令无数儒生心动,然则,一直以来,三大掌事的位置各有所属,孟轲一脉肯定有,祖师各脉肯定有。
掌门公都子让自己坐镇儒家,无异于将自己架在火上烤,自己所学、所修道理迥异孔孟,儒家之内,鲜少有人和自己交好。
不过,自己终究还是儒家弟子,沉吟数息,给了公都子一个确切的答复,想来这也能够挡住儒家其它支脉的众口之言。
“多谢荀况师弟!”
公都子面上欣喜,劫数加身,自己能够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而数十年来,眼前这位师弟也一直没有让自己失望。
“都是儒家弟子,师兄何至于此。”
荀况摇摇头,再次执来一侧滚沸的水壶,添上茶水,凉风席卷,温润的气流回旋,雾气隐现,竹林摇曳,盛景隐匿在山水之间,极乐之地。
壶嘴倾斜,一股散发热气的水**准的落入温玉之盏内,那一片片翠绿更显晶莹,沉浮不断,述说世事的奇幻莫测。
“师弟,你的天资远超于我,当年师尊就曾有言,如若儒家后辈中,还有人可为支柱,定为师弟!”
“只是,数十年来,师弟你所学涉及百家,唯独对于祖师与师尊之道鲜少涉及,道家有言,万般大道,殊途同归,无论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那都是阴阳的轮转。”
“学宫一游,我得内圣外王妙理,境界蜕变,浩然领域铸就,未有此劫,必破玄关,遇到此劫,机缘也不能白白流失。”
“师弟,你我本源相通,得罪也!”
挥手一招,那温玉茶盏便是落在手上,感知茶盏的温热,一双闪烁灵光的双眸凝视那翠绿之叶许久,轻抿一口,置于条案之上。
一念而觉,周身洁白色的玄光扩散,无尽浩然吞吐,一股极为浩瀚的大势席卷而出,公都子双手交织,礼仪而落,头顶玄光凝练,顿显一卷纯白色的竹简。
那是儒家传承祖师的道理,根据至宝《春秋》凝练的道理种子,只需凝练出道理种子,便可踏足悟虚而返,体内浑厚的力量涌动。
未等跟前的荀况迟疑,屈指一点,便是一卷甚至古朴的竹简从怀中飞出,自动沉浮在荀况头顶,公都子道理种子晃动,封镇十方虚空。
紧随其后,又是一掌打出,直入荀况的眉心,苍老之语落下,旋即,一股股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道韵从公都子的身上扩散至荀况身上。
浸入其灵觉,浸入其肉身,浸入其形体上下,彻底淹没!
突兀的动作,令荀况还未反应过来,浑身上下便丝毫动弹不得,只能硬生生看着掌门公都子将内圣外王的先贤道理汇聚在种子内,没入自己的身躯。
******
轻装加身,从临淄悄然数骑而出,直奔齐国东南方向的琅琊之地所在。
一路向东,所能够见到的城池越发之少,齐国之地虽邻近海域,但纵是海域,也有内外之分,齐国北侧,隔一弯海域遥望燕国。
那处海域处于凹陷之处,是故,风平浪静,颇为适合渔猎、盐场,而齐国东南部海域,直面无尽汪洋大海,海浪无尽,每一天,都有巨大的浪花拍打岸边。
若是在那里建造城池,修建渔猎之所,采集盐矿,无疑于自讨苦吃,是故,以临淄为界限,以北城池甚多,以西城池甚多,而以东、以南则相对较少。
非如此,数十年前,燕国率领五国大军几近灭亡齐国,唯独只剩下两座城池,一座莒城,一座即墨,莒城位于齐国南部,靠近楚国,即墨位于东部丘陵山谷之侧,均不为核心之所。
“师叔,为何当初燕国昌国君乐毅不将齐国直接灭掉,反而留下两座城池,以至于后来齐国田单反扑,不仅复国,反而重创燕国?”
一行四人骑着高头骏马,纵横在齐国大地之上,原本欲要直接从临淄前往琅琊桑海之地,但渡过潍水之时,隔空相望,距离东侧的即墨之城,不过数百里。
略微考量,四人便微转方向,前进即墨城池所在,这座城池颇具传奇,数十年前,身为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之一,足够其留名史册。
周清手持缰绳,行在前方,焰灵姬身着火红锦袍,随伺身侧,小灵与小衣二人紧紧跟随,历经多日,小衣的伤势早已恢复,精气神复归巅峰。
一路走来,齐国之内的民众,也非潍水以西那些民众的生活,地形起伏不断,丘陵盘踞成堆,平原罕见,河流纵横,农田罕见,渔猎纵横。
时值盛夏,一位位浑身上下仅有半点麻衣包裹的汉子、女子在河流旁捕猎,在相对宽阔的山谷之地种植谷物,齐国在这里的统治力有限,看上去,诸人过的倒是舒心。
“哈哈哈,因为那才是燕国!”
“作为传承八百年之久的姬姓诸侯国,现存的诸夏七大战国中唯一一个固守三代圣王仁德之道的诸侯国,有此作为,不足为奇。”
“燕国作为周室召公的封地,而昔年,召公与周公携手铸就大周共主天下的仁德王道,燕国自是传承这等所谓的仁德王道!”
提起数十年前的燕昭王攻齐之战,以当时五国联军的强势,攻灭齐国轻而易举,但就是在瞬间攻克齐国七十余城之后,只留下即墨二城未动。
为此,乐毅还亲自遣散五国联军,率兵围困即墨二城,结果,五年之后,齐国出了一个田单,再加上燕昭王身死,燕惠王继位,齐国不仅没有被灭掉,反扑势大。
“即是灭国,已为强兵霸道,公子,看来,儒家那群儒生的影响还真是不小。”
闻周清朗笑之言,身侧那御马而进的焰灵姬柔媚之音而起,待在燕国一年多,对于数十年前的燕国破齐之战,自然也是知晓。
而且,真算起来,燕国八百年的传承中,整整八百年的岁月,也只有这一桩事可是留名诸夏,除此之外,诸夏之间,只闻燕国之名,而无燕国之力。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
“战国争雄,乐毅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彻底解除齐国的威胁,兵困即墨二城,推行所谓的王道仁德之策,欲要使得齐地之民归心,何其谬误。”
“是所谓有儒生传语:夫讨齐以明燕王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着于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全于天下矣!”
“若然秦国数百年来,一直行仁德王道,何以有今日之强!”
燕国传承的王道之政同儒家宣扬的仁德之政,颇为相合,毕竟,八百年前,召公与周公携手开创成康大业,定周礼,传宗法。
周公封地在鲁,召公封地在燕,孔丘自鲁国而起,传承真正的礼仪,传承真正的仁德王道之说,而燕国更是本源如是。
但是在如今的战国乱世之中,正统仁德王道自居的鲁国被楚国所灭,若非燕国僻处极东苦寒之地,否则,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燕王有恢复往昔大周王道天下之心?”
于师叔之言,小灵很容易明悟,下山以来,接触的百家不少,接触的诸侯国更是不少。先前疑惑乐毅不将齐国一战而灭,如今结合师叔所语,心有所感。
“齐国为诸夏顶级大国,一战灭齐,燕昭王心生大志不足为奇,七大战国,唯独燕国居正统。若然灭掉齐国,就代表燕国有能力灭掉其它诸侯国。”
“到时候,大周王道德政显化,燕昭王……想的的确有点远,岂不知,就连大周攻灭大商,也是以强兵霸道取胜,然后定王道德政。”
燕昭王、燕惠王所思所想为何,周清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天予之,拂取,奈何?
上天给了燕国一展雄风机会,而燕国没有把握住,那就注定燕国再也没有机会一展雄图伟业的机会,只能够在将来彻底沦亡。
“所以,这也是燕国为何如此敌视三晋之国、敌视田齐之国的原因?”
战国之世以来,韩赵魏瓜分晋国之地,田氏齐国取代姜氏齐国,一下子使得大周分封的诸侯国几近不存,若是师叔所言有理,那么,燕国百多年来,一直嫉恨临近的赵国、齐国,也可以明悟了。
燕国自居周王室正统,为诸国最为尊贵的存在,三晋之国、田齐之国的强大无异于成为燕国最不能忍受之国,破坏周礼,破坏宗法而得国,焉得与自己平起平坐。
是故,必欲使其陷于困境而后快。
“礼乐崩溃,道德出,仁义显,祖师之言可为至理。”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制而不怒,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商君曾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这便是大道的外显,这便是阴阳的轮转,寰宇乾坤,一切在变,变则通,通则广,广则大,大则逝,逝则远,远则反!”123xyq/read/0/758/ )
“即是师兄所言,那就给伏念十年的时间吧,十年之内,无论他能否统合儒家上下,十年之后,荀况都不会再插手儒家要事。”
儒家三大掌事的位置自然令无数儒生心动,然则,一直以来,三大掌事的位置各有所属,孟轲一脉肯定有,祖师各脉肯定有。
掌门公都子让自己坐镇儒家,无异于将自己架在火上烤,自己所学、所修道理迥异孔孟,儒家之内,鲜少有人和自己交好。
不过,自己终究还是儒家弟子,沉吟数息,给了公都子一个确切的答复,想来这也能够挡住儒家其它支脉的众口之言。
“多谢荀况师弟!”
公都子面上欣喜,劫数加身,自己能够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而数十年来,眼前这位师弟也一直没有让自己失望。
“都是儒家弟子,师兄何至于此。”
荀况摇摇头,再次执来一侧滚沸的水壶,添上茶水,凉风席卷,温润的气流回旋,雾气隐现,竹林摇曳,盛景隐匿在山水之间,极乐之地。
壶嘴倾斜,一股散发热气的水**准的落入温玉之盏内,那一片片翠绿更显晶莹,沉浮不断,述说世事的奇幻莫测。
“师弟,你的天资远超于我,当年师尊就曾有言,如若儒家后辈中,还有人可为支柱,定为师弟!”
“只是,数十年来,师弟你所学涉及百家,唯独对于祖师与师尊之道鲜少涉及,道家有言,万般大道,殊途同归,无论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那都是阴阳的轮转。”
“学宫一游,我得内圣外王妙理,境界蜕变,浩然领域铸就,未有此劫,必破玄关,遇到此劫,机缘也不能白白流失。”
“师弟,你我本源相通,得罪也!”
挥手一招,那温玉茶盏便是落在手上,感知茶盏的温热,一双闪烁灵光的双眸凝视那翠绿之叶许久,轻抿一口,置于条案之上。
一念而觉,周身洁白色的玄光扩散,无尽浩然吞吐,一股极为浩瀚的大势席卷而出,公都子双手交织,礼仪而落,头顶玄光凝练,顿显一卷纯白色的竹简。
那是儒家传承祖师的道理,根据至宝《春秋》凝练的道理种子,只需凝练出道理种子,便可踏足悟虚而返,体内浑厚的力量涌动。
未等跟前的荀况迟疑,屈指一点,便是一卷甚至古朴的竹简从怀中飞出,自动沉浮在荀况头顶,公都子道理种子晃动,封镇十方虚空。
紧随其后,又是一掌打出,直入荀况的眉心,苍老之语落下,旋即,一股股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道韵从公都子的身上扩散至荀况身上。
浸入其灵觉,浸入其肉身,浸入其形体上下,彻底淹没!
突兀的动作,令荀况还未反应过来,浑身上下便丝毫动弹不得,只能硬生生看着掌门公都子将内圣外王的先贤道理汇聚在种子内,没入自己的身躯。
******
轻装加身,从临淄悄然数骑而出,直奔齐国东南方向的琅琊之地所在。
一路向东,所能够见到的城池越发之少,齐国之地虽邻近海域,但纵是海域,也有内外之分,齐国北侧,隔一弯海域遥望燕国。
那处海域处于凹陷之处,是故,风平浪静,颇为适合渔猎、盐场,而齐国东南部海域,直面无尽汪洋大海,海浪无尽,每一天,都有巨大的浪花拍打岸边。
若是在那里建造城池,修建渔猎之所,采集盐矿,无疑于自讨苦吃,是故,以临淄为界限,以北城池甚多,以西城池甚多,而以东、以南则相对较少。
非如此,数十年前,燕国率领五国大军几近灭亡齐国,唯独只剩下两座城池,一座莒城,一座即墨,莒城位于齐国南部,靠近楚国,即墨位于东部丘陵山谷之侧,均不为核心之所。
“师叔,为何当初燕国昌国君乐毅不将齐国直接灭掉,反而留下两座城池,以至于后来齐国田单反扑,不仅复国,反而重创燕国?”
一行四人骑着高头骏马,纵横在齐国大地之上,原本欲要直接从临淄前往琅琊桑海之地,但渡过潍水之时,隔空相望,距离东侧的即墨之城,不过数百里。
略微考量,四人便微转方向,前进即墨城池所在,这座城池颇具传奇,数十年前,身为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之一,足够其留名史册。
周清手持缰绳,行在前方,焰灵姬身着火红锦袍,随伺身侧,小灵与小衣二人紧紧跟随,历经多日,小衣的伤势早已恢复,精气神复归巅峰。
一路走来,齐国之内的民众,也非潍水以西那些民众的生活,地形起伏不断,丘陵盘踞成堆,平原罕见,河流纵横,农田罕见,渔猎纵横。
时值盛夏,一位位浑身上下仅有半点麻衣包裹的汉子、女子在河流旁捕猎,在相对宽阔的山谷之地种植谷物,齐国在这里的统治力有限,看上去,诸人过的倒是舒心。
“哈哈哈,因为那才是燕国!”
“作为传承八百年之久的姬姓诸侯国,现存的诸夏七大战国中唯一一个固守三代圣王仁德之道的诸侯国,有此作为,不足为奇。”
“燕国作为周室召公的封地,而昔年,召公与周公携手铸就大周共主天下的仁德王道,燕国自是传承这等所谓的仁德王道!”
提起数十年前的燕昭王攻齐之战,以当时五国联军的强势,攻灭齐国轻而易举,但就是在瞬间攻克齐国七十余城之后,只留下即墨二城未动。
为此,乐毅还亲自遣散五国联军,率兵围困即墨二城,结果,五年之后,齐国出了一个田单,再加上燕昭王身死,燕惠王继位,齐国不仅没有被灭掉,反扑势大。
“即是灭国,已为强兵霸道,公子,看来,儒家那群儒生的影响还真是不小。”
闻周清朗笑之言,身侧那御马而进的焰灵姬柔媚之音而起,待在燕国一年多,对于数十年前的燕国破齐之战,自然也是知晓。
而且,真算起来,燕国八百年的传承中,整整八百年的岁月,也只有这一桩事可是留名诸夏,除此之外,诸夏之间,只闻燕国之名,而无燕国之力。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
“战国争雄,乐毅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彻底解除齐国的威胁,兵困即墨二城,推行所谓的王道仁德之策,欲要使得齐地之民归心,何其谬误。”
“是所谓有儒生传语:夫讨齐以明燕王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着于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全于天下矣!”
“若然秦国数百年来,一直行仁德王道,何以有今日之强!”
燕国传承的王道之政同儒家宣扬的仁德之政,颇为相合,毕竟,八百年前,召公与周公携手开创成康大业,定周礼,传宗法。
周公封地在鲁,召公封地在燕,孔丘自鲁国而起,传承真正的礼仪,传承真正的仁德王道之说,而燕国更是本源如是。
但是在如今的战国乱世之中,正统仁德王道自居的鲁国被楚国所灭,若非燕国僻处极东苦寒之地,否则,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燕王有恢复往昔大周王道天下之心?”
于师叔之言,小灵很容易明悟,下山以来,接触的百家不少,接触的诸侯国更是不少。先前疑惑乐毅不将齐国一战而灭,如今结合师叔所语,心有所感。
“齐国为诸夏顶级大国,一战灭齐,燕昭王心生大志不足为奇,七大战国,唯独燕国居正统。若然灭掉齐国,就代表燕国有能力灭掉其它诸侯国。”
“到时候,大周王道德政显化,燕昭王……想的的确有点远,岂不知,就连大周攻灭大商,也是以强兵霸道取胜,然后定王道德政。”
燕昭王、燕惠王所思所想为何,周清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天予之,拂取,奈何?
上天给了燕国一展雄风机会,而燕国没有把握住,那就注定燕国再也没有机会一展雄图伟业的机会,只能够在将来彻底沦亡。
“所以,这也是燕国为何如此敌视三晋之国、敌视田齐之国的原因?”
战国之世以来,韩赵魏瓜分晋国之地,田氏齐国取代姜氏齐国,一下子使得大周分封的诸侯国几近不存,若是师叔所言有理,那么,燕国百多年来,一直嫉恨临近的赵国、齐国,也可以明悟了。
燕国自居周王室正统,为诸国最为尊贵的存在,三晋之国、田齐之国的强大无异于成为燕国最不能忍受之国,破坏周礼,破坏宗法而得国,焉得与自己平起平坐。
是故,必欲使其陷于困境而后快。
“礼乐崩溃,道德出,仁义显,祖师之言可为至理。”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制而不怒,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商君曾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修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这便是大道的外显,这便是阴阳的轮转,寰宇乾坤,一切在变,变则通,通则广,广则大,大则逝,逝则远,远则反!”123xyq/read/0/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