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小说家 第八百二十五章 五仁

小说:秦时小说家 作者:偶米粉 更新时间:2020-07-06 22:34:36 源网站:123言情
  着一袭玄色素袍,发丝梳拢成冠,踏步金丝云纹之靴,从兴乐宫偏殿深处走出。

  今日王弟即将前往陇西两郡坐镇,临行之前,倒是拜托王弟一观后宫丽儿的身体状况,好在无忧,若然安稳,今岁秋冬当可诞下子嗣。

  秦王政心中欢喜,刚行至殿前,便是听到兴乐宫内的谈论之语,不由的微微一笑,现在,儒家的那位伏念先生应该到了。

  入厅殿前首,看着殿内多出来的一道陌生身影,的确仪容不俗,气度涵养超越普通人,为儒家这一任的掌门,也应该如此。

  “伏念见过秦王!”

  兴乐宫殿内,能够那般言语的,诸夏间,也只有如今权势最重的秦王嬴政了,伏念正衣冠,近前一步,双手合握,一个儒家的古礼而出。

  语落,头颅轻轻抬起,看向上首,这是自己第一次见秦王嬴政。

  世所传闻,秦王嬴政生就虎狼之躯,血盆大口,身高丈许,乃是世间一等一的大恶之人,不过于伏念来,眼前的秦王嬴政,却是一位和自己年岁相仿的同龄人。

  但细细观之,其周身上下不住扩散一股别样的威严和霸道,如今的秦国,大势在手,秦王嬴政很有可能成为诸夏共主,权柄落在身上,自然养就这般气度。

  “无需多礼。”

  “看!”

  随意挪步殿中,对着不远处的侍者招动手掌,便是有茶水近前,周清也是身侧带着,去岁回到咸阳,到现在,也已经有足够时间了。

  视线落在下首的伏念,如今已然破入化神,浩然正气精纯无比,灵觉笼罩其身,儒家之道终究还是以王道为本源的,百家为辅而已。

  “昔者齐国桓公,九合诸侯,尊王道子,攘塞外蛮夷。”

  “蛮夷者,入诸夏礼仪风华,自当教导为上,三代过后,堪为诸夏之人,不入诸夏礼仪风华,自当以兵家霸道处之,惩处为上。”

  “诚如是,以法家规例定方圆,以王道之言定教化,阴阳一体,可解蛮夷。”

  伏念又是一礼,感受殿内一道道目光落在身上,虽有浅浅的紧张,但数息之后,恢复原样,略微思忖,回应之。

  “哦,伏念先生所言应该就是儒家的行之以道,约之以礼吧?”

  秦王政微微一笑,轻语言之,咸阳宫内,同样有儒家的诸般经典,自己也曾阅览之,虽然有点意思,但较之自己喜爱的《商君书》、《韩非子》等。

  还是差了一点。

  “秦王明论!”

  伏念心中微动,秦王能够有此语,看来对于儒家还是有所了解的。

  “寡人所知,伏念先生师尊为儒家公都子,而公都子师尊为儒家孟轲,当年,孟轲在稷下学宫讲学之时,曾语仁者无担”

  “百多年前,魏国惠王语:晋国,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伏念先生应该知道孟轲如何回应之?”

  儒家伏念传承至孟轲一脉,那么,所学也是孟轲一脉,百年来,儒家内,以孟轲一脉的学问为主导,其余支脉为辅,这一点,秦王政知晓。

  但对于伏念先生要教导自己子嗣道理,自己还真有点不放心。

  否则,现今自己也不会和对方在这里言谈。

  语出,面上掠过一丝深意。

  “先贤应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伏念又是一礼,深深言之。

  “只……如此?”

  秦王政觉得自己所观的儒家典籍上,后续还有言论。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担’王请勿疑!”

  “秦王在上,此为先贤入世之理也。”

  伏念心中有感,前来秦国的途中,已然有所猜测,自己身为秦王嬴政子嗣的教习,应该不会这般顺利,但……想不到秦王竟然会有此语。

  虽如此,但伏念觉得自己可以应对。

  “哦,既然秦国和楚国这般对待治下百姓,使得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可……魏国几度攻我大秦,却一一被大秦攻败,魏国何以如此?”

  “且,寡人很好奇,什么是——仁者无敌?”

  秦王政轻轻一笑,数百年来,儒家入世之人很多,不过,能够位极人臣的不多,一侧的李斯虽为儒家弟子,但其言行比法家弟子还要法家。

  孟轲的所语所论,通体逃脱不过一个仁,而儒家所语的仁可是与如今大秦所施展之道不合。

  果然伏念想要安稳留在咸阳宫内教导诸公子与公主。

  这个问题,秦王政很期待对方如何回应。

  旁侧不远的周清也是从侍女手中接过茶盏,随意饮之,起来,王兄此问,自己也很好奇,接下来伏念的回答将会决定其在咸阳宫的待遇。

  是教导那些年长的公子,还是仍在襁褓之中的公子?

  这似乎很有趣!

  非如此,一列在旁的李斯等人也是不自觉的相视一眼,大王此问,已然触及儒家本源,掌门伏念作为儒家传人,不知该如何回答。

  “儒家有五仁,若然行之,当无敌于下!”

  “昔者,魏国未有做到这一点,而秦国做到了,是故秦国如今独强于诸夏,而魏国荣耀不显,霸主地位不存,乃是应有之理。”

  不过五六个呼吸,伏念抬起头,直视面前的秦王,朗声而出,回应对方之问。

  “哪五仁?”

  秦王政奇异,秦国所施展为法家之道,何以做到了五仁之道?

  莫不眼前的伏念又想要以《韩非子》之言搪塞于自己?

  果然如此,那就太令自己失望了。

  “儒家有五仁,五仁在乎心。”

  “一者,仁者,亲爱庶民也,先贤所语,位重者同庶民同乐之,一应行事条例与庶民同之,如此,庶民心生亲乐之福”

  “此者,秦国以法家之道,规范臣民,臣民一体,法者为上,虽与儒家道路不通,但却通向一处,魏国变法未成,世卿世禄,划分堑之隔。”

  伏念有条不紊的道而出,面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未几,一仁之言落下。

  “哦,亲近庶民,同乐同行之,此言出至先贤与魏国惠王后续之言,所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道家所语,大道同途,果然如此。”

  随伏念语落,旁侧李斯有感,身躯微侧,近前一礼,笑语而应。

  儒家五仁之,先前自己在圣贤庄内并未听闻,从伏念现今所语,应是自己所悟,果然掌门之风,对先贤道理参悟极深。

  “有点意思。”

  “二仁呢?”

  “莫不我大秦也做到了?”

  秦王政瞥了李斯一眼,没有多言,只是微微颔首,这一点算是取巧,可……秦王政心中高兴,因为……这表明儒家的道理在附和大秦之道。

  这是一件好事,眼前的伏念也是一位聪明人。

  “却如此。”

  “二者,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此为大仁!”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

  “秦国百业自有其法,民众耕种而得其爵,商贾行事尊条律,自可畅行,官署之内,能者上,庸者不显,外力不侵,仁者自行,此所谓魏国由大国沦为如今地步,而秦国强大如此也。”

  伏念一礼,道五仁第二仁,以秦国现在的模样,若言秦王嬴政之前的秦国,或许还差点,但自从文信候领国政之后,于百业重视,百业兴旺。

  此为富国之道,儒家自然知晓,也是契合秦国今日之校123xyq/read/0/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