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敬见朱祁钰没有真正生气,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气。</p>
果然,没有将此事隐瞒下来是正确的选择。</p>
说出来,皇爷虽然会一时生气,但是终不会太过苛责于他。</p>
但是若是隐瞒下来,以皇爷对曹吉祥的厌恶,一旦发现这桩内情,必然会连他一并疏远。</p>
成敬站起身来,收拾好心绪,将昨天发生的事情细细道来。</p>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p>
成敬虽然在宫外也有宅子,但是这些日子都在司礼监忙活,不曾回去。</p>
惟有前两天,他奉朱祁钰的吩咐,到宫外去寻那几个同乡御史办事。</p>
天晚,便歇在了宫外。</p>
结果第二天一早,他还没出门,曹吉祥就掐着点到了他的宅子。</p>
“……圣母言若我一心办事,将来太子登基,保我富贵荣华,然我身为内臣,当忠于天子,岂可有二心,故贸然上门,请成公为我引荐……”</p>
成敬将他和曹吉祥的谈话,一字不差的转述过来。</p>
朱祁钰听完了之后,脸上浮起一丝冷笑,道。</p>
“倒是个聪明人!”</p>
要是曹吉祥不说,孙太后曾经召见过他的事情,成敬或许还会对他突然的投效有所怀疑。</p>
但是他如此坦诚,成敬便只会觉得,他是趋炎附势,想要攀附新主。</p>
或许成敬心中并不喜这种人,但是也不会起疑。</p>
毕竟在这宫中,捧高踩低是常态,患难与共才是罕见。</p>
新主登基,孙太后这个上圣皇太后虽然地位仍尊,但是终究失势。</p>
曹吉祥想要另投新主,也并不奇怪,加之他的确是内宦当中,少见的精于兵事之辈。</p>
既有动机,又有能力,这种情况下,成敬想要帮朱祁钰把此人收归己用,也就是能够理解的事情了。</p>
想通了这一节,朱祁钰将指节在案上叩了几下,开口道。</p>
“朕手头的确缺人手,但是此人却不可用!”</p>
“成敬,你记住,只有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才叫心腹。”</p>
“或似你和兴安,与朕识于潜邸,患难与共,或似舒良,王诚,起于寒微,受朕大恩,方会奋力以报。”</p>
“那曹吉祥本就手握重权,如今又随风摇摆,既无忠贞不易之志,又无恩遇报效之心。”</p>
“此辈之人,若在外朝,或可远派各地,为朝廷办事,但于内廷,断不可用。”</p>
“朕盛极之时,彼辈俯首帖耳,恭敬莫名,然若朕一旦失势……”</p>
朱祁钰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捏紧了手里的奏疏。</p>
明明是寻常的动作,但是成敬却莫名的感受到一股萧索之意。</p>
他偷偷看了一眼天子。</p>
夕阳的暖色打在天子的侧脸上,脸上的表情是成敬从未见过的。</p>
大殿内久久无言,成敬默默的侍立一旁,不让闲杂人等过来打扰。</p>
他不知道天子想起了什么,但是他却明白,那一定是一段惨痛的教训……</p>
直到盏茶之后,外头有小内侍进来禀报,说外头有大臣请见。</p>
成敬才轻手轻脚的上前,小心翼翼道。</p>
“皇爷,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辽东都指挥使范广,奉旨请见,已在殿外候召。”</p>
“叫他们进来吧!”</p>
朱祁钰收敛心思,淡淡的开口道,言语之间,方才的萧瑟之感已全然不见,重新变成了那个高高在上的圣明天子。</p>
这一场奏对,维持了很长时间,从傍晚到天黑。</p>
皇帝甚至违背了宫门下钥之后,外臣不得流连宫内的规矩。</p>>
到最后,还是成敬亲自持着天子的手诏,将两位送出了宫。</p>
出宫之后,他二人到了一趟兵部,随后连夜便赶出了京城。</p>
这场奏对在紧张的朝廷运转当中,几乎没有溅起任何的水花。</p>
就连他们的离开,也没有多少人关注。</p>
毕竟这些日子,朝廷派出去的增援的武将,巡查的御史实在是太多太多了。</p>
然而历史,往往在这些并不被人刻意铭记的时刻被创造。</p>
时节已是深秋,绵绵秋雨寒凉刺骨。</p>
这一场雨,甚至开始夹杂一些小小的冰渣子。</p>
这样的天气,对于需要早起上朝的老大人们来说,可算得上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p>
但是朱祁钰却只感到忧虑。</p>
天气越冷,就代表今年的冬季来的越早,冬季对于大军行军,攻城都十分不利。</p>
也先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p>
…………</p>
“皇上,时候差不多了,该上朝了。”</p>
朱祁钰昨夜宿在坤宁宫。</p>
虽然汪氏身子骨不好,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身为皇后,这是她该有的尊荣。</p>
事实上,朱祁钰这段时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宿在坤宁宫中的。</p>
接过兴安递过来的帕子,朱祁钰皱了皱眉,朝外头的成敬问道。</p>
“又告假了?”</p>
成敬苦笑一声,引着天子出门,边低声回道。</p>
“是,说是天气寒凉,老病复发,太医也前去瞧过了,说是需要静养。”</p>
朱祁钰停下脚步,抬了抬眸。</p>
他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他登基以来,第三回了。</p>
自从上回,自己驳了王直想要告老还乡的奏疏之后,他第二天就告假了。</p>
想了想,朱祁钰问道。</p>
“你可去太医院问过了,属实是来不了?”</p>
成敬犹豫着道:“问是问了,太医说,天官大人上了年纪,加上最近天凉,身体难免有些旧病复发,不过只要好好调养,当无大碍。”</p>
朱祁钰冷笑一声,道。</p>
“也就是说,其实是没什么大碍?”</p>
他当然知道王直在想什么。</p>
朝廷现在全力备战,所以很多事情都被暂时搁置,朝廷一切的政务核心,都围绕着兵部何五军都督府。</p>
所以他这个吏部尚书,自从完成了朝廷几处紧要位置的补缺以及京畿附近掌事官的考绩之后,的确清闲了许多。</p>
这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p>
就比如现在的王直,面对这样的乱局,明显是想要隐退,不再掺和这档子事儿了。</p>
要知道,眼下的朝堂虽然看似安稳,但是实则暗流涌动。</p>
大战将起掩盖了很多东西,首当其冲的,就是一旦开战,应该如何对待虏营当中的太上皇。</p>
这件事情太过敏感,王直是绝对不愿意掺和的。</p>
反正他老人家七十多了,位极人臣,尊荣尽享。</p>
如今的乱局之下,稍有不慎站队错误,说不准就会一世清名尽丧,不如早早将大权交出去,落个安稳的好。</p>
这恐怕也是他一直放权给于谦的原因所在。</p>
朝廷当中,固然有于谦这样愿意共赴危难的,但是更多的,只怕是惜身不前,明哲保身的……</p>sxbiquge/read/4/4352/ )
成敬见朱祁钰没有真正生气,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气。</p>
果然,没有将此事隐瞒下来是正确的选择。</p>
说出来,皇爷虽然会一时生气,但是终不会太过苛责于他。</p>
但是若是隐瞒下来,以皇爷对曹吉祥的厌恶,一旦发现这桩内情,必然会连他一并疏远。</p>
成敬站起身来,收拾好心绪,将昨天发生的事情细细道来。</p>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p>
成敬虽然在宫外也有宅子,但是这些日子都在司礼监忙活,不曾回去。</p>
惟有前两天,他奉朱祁钰的吩咐,到宫外去寻那几个同乡御史办事。</p>
天晚,便歇在了宫外。</p>
结果第二天一早,他还没出门,曹吉祥就掐着点到了他的宅子。</p>
“……圣母言若我一心办事,将来太子登基,保我富贵荣华,然我身为内臣,当忠于天子,岂可有二心,故贸然上门,请成公为我引荐……”</p>
成敬将他和曹吉祥的谈话,一字不差的转述过来。</p>
朱祁钰听完了之后,脸上浮起一丝冷笑,道。</p>
“倒是个聪明人!”</p>
要是曹吉祥不说,孙太后曾经召见过他的事情,成敬或许还会对他突然的投效有所怀疑。</p>
但是他如此坦诚,成敬便只会觉得,他是趋炎附势,想要攀附新主。</p>
或许成敬心中并不喜这种人,但是也不会起疑。</p>
毕竟在这宫中,捧高踩低是常态,患难与共才是罕见。</p>
新主登基,孙太后这个上圣皇太后虽然地位仍尊,但是终究失势。</p>
曹吉祥想要另投新主,也并不奇怪,加之他的确是内宦当中,少见的精于兵事之辈。</p>
既有动机,又有能力,这种情况下,成敬想要帮朱祁钰把此人收归己用,也就是能够理解的事情了。</p>
想通了这一节,朱祁钰将指节在案上叩了几下,开口道。</p>
“朕手头的确缺人手,但是此人却不可用!”</p>
“成敬,你记住,只有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才叫心腹。”</p>
“或似你和兴安,与朕识于潜邸,患难与共,或似舒良,王诚,起于寒微,受朕大恩,方会奋力以报。”</p>
“那曹吉祥本就手握重权,如今又随风摇摆,既无忠贞不易之志,又无恩遇报效之心。”</p>
“此辈之人,若在外朝,或可远派各地,为朝廷办事,但于内廷,断不可用。”</p>
“朕盛极之时,彼辈俯首帖耳,恭敬莫名,然若朕一旦失势……”</p>
朱祁钰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捏紧了手里的奏疏。</p>
明明是寻常的动作,但是成敬却莫名的感受到一股萧索之意。</p>
他偷偷看了一眼天子。</p>
夕阳的暖色打在天子的侧脸上,脸上的表情是成敬从未见过的。</p>
大殿内久久无言,成敬默默的侍立一旁,不让闲杂人等过来打扰。</p>
他不知道天子想起了什么,但是他却明白,那一定是一段惨痛的教训……</p>
直到盏茶之后,外头有小内侍进来禀报,说外头有大臣请见。</p>
成敬才轻手轻脚的上前,小心翼翼道。</p>
“皇爷,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辽东都指挥使范广,奉旨请见,已在殿外候召。”</p>
“叫他们进来吧!”</p>
朱祁钰收敛心思,淡淡的开口道,言语之间,方才的萧瑟之感已全然不见,重新变成了那个高高在上的圣明天子。</p>
这一场奏对,维持了很长时间,从傍晚到天黑。</p>
皇帝甚至违背了宫门下钥之后,外臣不得流连宫内的规矩。</p>>
到最后,还是成敬亲自持着天子的手诏,将两位送出了宫。</p>
出宫之后,他二人到了一趟兵部,随后连夜便赶出了京城。</p>
这场奏对在紧张的朝廷运转当中,几乎没有溅起任何的水花。</p>
就连他们的离开,也没有多少人关注。</p>
毕竟这些日子,朝廷派出去的增援的武将,巡查的御史实在是太多太多了。</p>
然而历史,往往在这些并不被人刻意铭记的时刻被创造。</p>
时节已是深秋,绵绵秋雨寒凉刺骨。</p>
这一场雨,甚至开始夹杂一些小小的冰渣子。</p>
这样的天气,对于需要早起上朝的老大人们来说,可算得上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p>
但是朱祁钰却只感到忧虑。</p>
天气越冷,就代表今年的冬季来的越早,冬季对于大军行军,攻城都十分不利。</p>
也先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p>
…………</p>
“皇上,时候差不多了,该上朝了。”</p>
朱祁钰昨夜宿在坤宁宫。</p>
虽然汪氏身子骨不好,现在做不了什么,但是身为皇后,这是她该有的尊荣。</p>
事实上,朱祁钰这段时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宿在坤宁宫中的。</p>
接过兴安递过来的帕子,朱祁钰皱了皱眉,朝外头的成敬问道。</p>
“又告假了?”</p>
成敬苦笑一声,引着天子出门,边低声回道。</p>
“是,说是天气寒凉,老病复发,太医也前去瞧过了,说是需要静养。”</p>
朱祁钰停下脚步,抬了抬眸。</p>
他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他登基以来,第三回了。</p>
自从上回,自己驳了王直想要告老还乡的奏疏之后,他第二天就告假了。</p>
想了想,朱祁钰问道。</p>
“你可去太医院问过了,属实是来不了?”</p>
成敬犹豫着道:“问是问了,太医说,天官大人上了年纪,加上最近天凉,身体难免有些旧病复发,不过只要好好调养,当无大碍。”</p>
朱祁钰冷笑一声,道。</p>
“也就是说,其实是没什么大碍?”</p>
他当然知道王直在想什么。</p>
朝廷现在全力备战,所以很多事情都被暂时搁置,朝廷一切的政务核心,都围绕着兵部何五军都督府。</p>
所以他这个吏部尚书,自从完成了朝廷几处紧要位置的补缺以及京畿附近掌事官的考绩之后,的确清闲了许多。</p>
这人一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p>
就比如现在的王直,面对这样的乱局,明显是想要隐退,不再掺和这档子事儿了。</p>
要知道,眼下的朝堂虽然看似安稳,但是实则暗流涌动。</p>
大战将起掩盖了很多东西,首当其冲的,就是一旦开战,应该如何对待虏营当中的太上皇。</p>
这件事情太过敏感,王直是绝对不愿意掺和的。</p>
反正他老人家七十多了,位极人臣,尊荣尽享。</p>
如今的乱局之下,稍有不慎站队错误,说不准就会一世清名尽丧,不如早早将大权交出去,落个安稳的好。</p>
这恐怕也是他一直放权给于谦的原因所在。</p>
朝廷当中,固然有于谦这样愿意共赴危难的,但是更多的,只怕是惜身不前,明哲保身的……</p>sxbiquge/read/4/4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