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义殿中。</p>
“参见太后娘娘,见过郕王殿下。”</p>
随着孙太后和朱祁钰各自坐定在上首,群臣皆是躬身行礼。</p>
“免礼!诸位请坐。”</p>
朱祁钰平静的声音传了过来,于是各位大臣直起身子,各自落座。</p>
待坐下之后,尚未有人说话,便有大臣悄悄打量了一番太后娘娘和郕王殿下的脸色。</p>
只见二人的心情似乎都不大好,太后娘娘冷着一张脸,郕王殿下也一改往日和煦的面容,显得十分沉郁。</p>
没多大会,朱祁钰看群臣都已经收拾好,便开口道。</p>
“今日召诸位老大人前来,所为之事有二,其一是为昨日军报,其二是为大朝会之事。”</p>
“因军报之事干系重大,事涉天子,故本王特意请太后娘娘莅临,共同商议决断。”</p>
底下大臣听着,心里大概有了个准备。</p>
看来这场小型的朝会,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所准备,为的大概就是郕王殿下刚刚所说的军报之事。</p>
不过说起大朝会……</p>
老大人们的心又提了起来,这事儿不是都过去了嘛,训斥也训斥了,处罚也处罚了,难不成还有什么事情未曾了结不成?</p>
不过朱祁钰却不管底下人心里的想法,开口道。</p>
“昨日午间,宣府总兵杨洪送来最新军报,其中言道,有瓦剌平章阿剌知院送来黄纸文书一张,自云是皇上手诏。”</p>
“所涉事务甚大,杨洪不敢擅专,故连夜命人将文书封存,直送兵部。”</p>
这话一出,在场的老大人们,瞬间将大朝会的事情丢到了脑后去。</p>
原本眯缝着眼睛的王直,一双老眼瞬间就恢复了清明,立刻起身问道:“敢问殿下,此事可还有其他人知晓?”</p>
朱祁钰没有说话,瞥了一眼一旁的于谦,于是于谦起身道:“大冢宰放心,军报是直送到本官手中,本官拆阅后即刻便送到了郕王殿下手中。”</p>
“至今为止,知道详情的只有我和郕王殿下二人,但是军报并未密发,故而这封军报的存在,倒是有不少人知道。”</p>
王直点了点头,拱了拱手,重新坐下。</p>
在场的群臣此刻亦是反应了过来,这可真是大事!</p>
且不说这份“黄纸文书”其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当朱祁钰说完这番话之后,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人,都立刻意识到一个问题。</p>
那就是,这份文书的效力问题!</p>
先前的时候,瓦剌便已经裹挟着天子屡屡索要财物。</p>
朝廷费了好大一番工夫,才统一了意见,以圣驾被挟为由,令谕沿边诸将拒绝瓦剌提出的一切要求。</p>
但是现在,看来对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直接拿出了手诏!</p>
要知道,手诏这种落在纸面上的东西,和口谕可不一样,至少在效力上,手诏的效力要远远强于口谕。</p>
如果瓦剌仅仅只是口头上索要财物,拒绝了也就拒绝了,但是手诏这种东西,相当于圣旨。</p>
不管天子如今是被掳还是怎样,天子就是天子,他的手诏代表着皇权,否认手诏,等于是在对抗皇权。</p>
当然,这也不是最紧要的。</p>
别说是手诏了,就是正式的圣旨,理论上来说,六科也有权限封驳送还。</p>
但是那是安宁之时,现在和平时又不一样。</p>
若是天子在京城当中,封驳送还之后,天子自会重新处置下诏。</p>
但是现在天子被掳,送还又能送到哪去?</p>
总不能,瓦剌送来一封手诏,朝廷就封驳一份,那皇权的体统威严何在?</p>>
不过当下最要紧的,还是看这份黄纸文书当中到底写了些什么……</p>
于是群臣顿时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朱祁钰的身上。</p>
就连孙太后,也顾不上自己的小心思,将精神集中了起来。</p>
她自然清楚,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尤其是看到朱祁钰这么大动干戈,召集了如此多的重臣过来,她的心中更是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p>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当中,朱祁钰从袖中摸出一份军报,拆开之后,从里头取出一份黄纸文书。</p>
坐在前头的大臣,清楚的瞧见,这份黄纸上头的笔迹,是以朱笔书写而成。</p>
“这便是那所谓的手诏,诸位请过目。”</p>
朱祁钰将黄纸展开,首先递给了一旁的孙太后。</p>
孙太后接过黄纸,强定下心神抬眼看去,大略扫了几眼,一颗心便顿时沉了下去,握着黄纸的手骨节发白,恨不得当场将这黄纸撕碎。</p>
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p>
在场这么多的大臣看着,想要毁掉它根本就不现实。</p>
何况除了她之外,于谦和郕王都知道其中的内容,单纯毁掉这么一份黄纸,根本没有意义。</p>
但是纵然如此,这份黄纸依旧在她手中,被攥的有些变形。</p>
见此情况,朱祁钰使了个眼色,便有内侍上前,从孙太后的手中接下黄纸,孙太后只犹豫了几个呼吸,便放了手。</p>
于是这份黄纸又传向底下的一干群臣。</p>
底下大臣亦是强忍着自己的心绪,没有站起来,老老实实的等着黄纸递过来。</p>
但无一例外的是,所有看过这封黄纸的大臣,脸色都变得极不好看。</p>
朱祁钰在一旁等着,心头虽急,但也并不催促。</p>
这等大事,只靠宣读已经不够了,必须要让在场的所有大臣,都亲眼过目,方才足能取信于人。</p>
这份黄纸文书的内容,他早已知晓,上头其实只说了两件事情。</p>
首先是朱祁镇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宣布开通已经封禁的,大明和瓦剌,鞑靼两部的互市通商。</p>
同时,承认蒙古可汗脱脱不花为大元皇帝,册封也先为蒙古太师,并宣布大明将与蒙古永世为好。</p>
要知道,虽然大明习惯称也先为虏酋,但是实际上,蒙古部的共主却并非也先,也先只是蒙古太师,蒙古部真正的首领,是前元最后的一任皇帝元昭宗的曾孙,名为脱脱不花。</p>
不过自从前元覆灭之后,蒙古部四分五裂,分化为两个鞑靼和瓦剌大的部落和很多小的部落。</p>
脱脱不花原本是鞑靼部的首领,后来和也先的父亲脱欢联合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新的汗庭,号称可汗。</p>
但是也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新的汗庭当中,作为瓦剌部的首领,也先掌握了大部分的实权。</p>
包括这次大战,也是由也先主动挑起,因此朝廷上下,默认也先才是做主的那个人。</p>
但是若从名分上来说,脱脱不花才是蒙古部的共主。</p>
当然,这是蒙古自己的说法。</p>
从大明这边而言,瓦剌部是大明的属臣,也先是朝廷册封的敬顺王。</p>
至于脱脱不花,他统领的鞑靼部是旧元势力,所以大明只认可他是蒙古部落,根本不认可他的汗位。</p>
正因于此,也先起兵攻明,在大明朝廷的眼中,不是外国入侵,而是属臣反叛!</p>
换而言之,这份手诏的内容实际上就意味着。</p>
大明承认瓦剌部脱离大明的管束,不再是大明的属臣,同时承认脱脱不花和也先建立的汗庭为蒙古共主,处于和大明平起平坐的地位……</p>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待所有人都看完了,朱祁钰方才开口问道:“诸位皆已看完,这份所谓的手诏,该如何处置。”</p>
但是或许是因为事情太过让人震惊,朱祁钰一句话问出去,底下竟然一时之间无人开口答话……</p>sxbiquge/read/4/4352/ )
集义殿中。</p>
“参见太后娘娘,见过郕王殿下。”</p>
随着孙太后和朱祁钰各自坐定在上首,群臣皆是躬身行礼。</p>
“免礼!诸位请坐。”</p>
朱祁钰平静的声音传了过来,于是各位大臣直起身子,各自落座。</p>
待坐下之后,尚未有人说话,便有大臣悄悄打量了一番太后娘娘和郕王殿下的脸色。</p>
只见二人的心情似乎都不大好,太后娘娘冷着一张脸,郕王殿下也一改往日和煦的面容,显得十分沉郁。</p>
没多大会,朱祁钰看群臣都已经收拾好,便开口道。</p>
“今日召诸位老大人前来,所为之事有二,其一是为昨日军报,其二是为大朝会之事。”</p>
“因军报之事干系重大,事涉天子,故本王特意请太后娘娘莅临,共同商议决断。”</p>
底下大臣听着,心里大概有了个准备。</p>
看来这场小型的朝会,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有所准备,为的大概就是郕王殿下刚刚所说的军报之事。</p>
不过说起大朝会……</p>
老大人们的心又提了起来,这事儿不是都过去了嘛,训斥也训斥了,处罚也处罚了,难不成还有什么事情未曾了结不成?</p>
不过朱祁钰却不管底下人心里的想法,开口道。</p>
“昨日午间,宣府总兵杨洪送来最新军报,其中言道,有瓦剌平章阿剌知院送来黄纸文书一张,自云是皇上手诏。”</p>
“所涉事务甚大,杨洪不敢擅专,故连夜命人将文书封存,直送兵部。”</p>
这话一出,在场的老大人们,瞬间将大朝会的事情丢到了脑后去。</p>
原本眯缝着眼睛的王直,一双老眼瞬间就恢复了清明,立刻起身问道:“敢问殿下,此事可还有其他人知晓?”</p>
朱祁钰没有说话,瞥了一眼一旁的于谦,于是于谦起身道:“大冢宰放心,军报是直送到本官手中,本官拆阅后即刻便送到了郕王殿下手中。”</p>
“至今为止,知道详情的只有我和郕王殿下二人,但是军报并未密发,故而这封军报的存在,倒是有不少人知道。”</p>
王直点了点头,拱了拱手,重新坐下。</p>
在场的群臣此刻亦是反应了过来,这可真是大事!</p>
且不说这份“黄纸文书”其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当朱祁钰说完这番话之后,稍微有点政治敏感度的人,都立刻意识到一个问题。</p>
那就是,这份文书的效力问题!</p>
先前的时候,瓦剌便已经裹挟着天子屡屡索要财物。</p>
朝廷费了好大一番工夫,才统一了意见,以圣驾被挟为由,令谕沿边诸将拒绝瓦剌提出的一切要求。</p>
但是现在,看来对面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直接拿出了手诏!</p>
要知道,手诏这种落在纸面上的东西,和口谕可不一样,至少在效力上,手诏的效力要远远强于口谕。</p>
如果瓦剌仅仅只是口头上索要财物,拒绝了也就拒绝了,但是手诏这种东西,相当于圣旨。</p>
不管天子如今是被掳还是怎样,天子就是天子,他的手诏代表着皇权,否认手诏,等于是在对抗皇权。</p>
当然,这也不是最紧要的。</p>
别说是手诏了,就是正式的圣旨,理论上来说,六科也有权限封驳送还。</p>
但是那是安宁之时,现在和平时又不一样。</p>
若是天子在京城当中,封驳送还之后,天子自会重新处置下诏。</p>
但是现在天子被掳,送还又能送到哪去?</p>
总不能,瓦剌送来一封手诏,朝廷就封驳一份,那皇权的体统威严何在?</p>>
不过当下最要紧的,还是看这份黄纸文书当中到底写了些什么……</p>
于是群臣顿时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朱祁钰的身上。</p>
就连孙太后,也顾不上自己的小心思,将精神集中了起来。</p>
她自然清楚,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尤其是看到朱祁钰这么大动干戈,召集了如此多的重臣过来,她的心中更是涌起一阵强烈的不安。</p>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当中,朱祁钰从袖中摸出一份军报,拆开之后,从里头取出一份黄纸文书。</p>
坐在前头的大臣,清楚的瞧见,这份黄纸上头的笔迹,是以朱笔书写而成。</p>
“这便是那所谓的手诏,诸位请过目。”</p>
朱祁钰将黄纸展开,首先递给了一旁的孙太后。</p>
孙太后接过黄纸,强定下心神抬眼看去,大略扫了几眼,一颗心便顿时沉了下去,握着黄纸的手骨节发白,恨不得当场将这黄纸撕碎。</p>
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p>
在场这么多的大臣看着,想要毁掉它根本就不现实。</p>
何况除了她之外,于谦和郕王都知道其中的内容,单纯毁掉这么一份黄纸,根本没有意义。</p>
但是纵然如此,这份黄纸依旧在她手中,被攥的有些变形。</p>
见此情况,朱祁钰使了个眼色,便有内侍上前,从孙太后的手中接下黄纸,孙太后只犹豫了几个呼吸,便放了手。</p>
于是这份黄纸又传向底下的一干群臣。</p>
底下大臣亦是强忍着自己的心绪,没有站起来,老老实实的等着黄纸递过来。</p>
但无一例外的是,所有看过这封黄纸的大臣,脸色都变得极不好看。</p>
朱祁钰在一旁等着,心头虽急,但也并不催促。</p>
这等大事,只靠宣读已经不够了,必须要让在场的所有大臣,都亲眼过目,方才足能取信于人。</p>
这份黄纸文书的内容,他早已知晓,上头其实只说了两件事情。</p>
首先是朱祁镇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宣布开通已经封禁的,大明和瓦剌,鞑靼两部的互市通商。</p>
同时,承认蒙古可汗脱脱不花为大元皇帝,册封也先为蒙古太师,并宣布大明将与蒙古永世为好。</p>
要知道,虽然大明习惯称也先为虏酋,但是实际上,蒙古部的共主却并非也先,也先只是蒙古太师,蒙古部真正的首领,是前元最后的一任皇帝元昭宗的曾孙,名为脱脱不花。</p>
不过自从前元覆灭之后,蒙古部四分五裂,分化为两个鞑靼和瓦剌大的部落和很多小的部落。</p>
脱脱不花原本是鞑靼部的首领,后来和也先的父亲脱欢联合起来,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新的汗庭,号称可汗。</p>
但是也因为这个原因,在这个新的汗庭当中,作为瓦剌部的首领,也先掌握了大部分的实权。</p>
包括这次大战,也是由也先主动挑起,因此朝廷上下,默认也先才是做主的那个人。</p>
但是若从名分上来说,脱脱不花才是蒙古部的共主。</p>
当然,这是蒙古自己的说法。</p>
从大明这边而言,瓦剌部是大明的属臣,也先是朝廷册封的敬顺王。</p>
至于脱脱不花,他统领的鞑靼部是旧元势力,所以大明只认可他是蒙古部落,根本不认可他的汗位。</p>
正因于此,也先起兵攻明,在大明朝廷的眼中,不是外国入侵,而是属臣反叛!</p>
换而言之,这份手诏的内容实际上就意味着。</p>
大明承认瓦剌部脱离大明的管束,不再是大明的属臣,同时承认脱脱不花和也先建立的汗庭为蒙古共主,处于和大明平起平坐的地位……</p>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待所有人都看完了,朱祁钰方才开口问道:“诸位皆已看完,这份所谓的手诏,该如何处置。”</p>
但是或许是因为事情太过让人震惊,朱祁钰一句话问出去,底下竟然一时之间无人开口答话……</p>sxbiquge/read/4/4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