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侯 第1304章 垂拱

小说:逍遥侯 作者:大司空 更新时间:2024-08-05 12:23:46 源网站:乐文小说网
  有薛太妃在场,内阁的四位相公接二连三的追问李云潇,目的只有一个:搞清楚前线的真实战况。

  李云潇只说战况不妙,至于李中易的下落,他也完全不知道。

  内阁的相公们最关心的其实就是李中易近况,只要李中易活着,万事皆有可为!

  若是李中易出了差错,甚至已经战死于沙场,内阁的相公们就要考虑接班的人选了!

  不过,现在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北伐之役,李中易确实已经落了败。只是他本人,至今不知道生死罢了。

  对于政坛的老手们而言,落实了李中易战败的消息,就等于是烫手的山芋,也接踵而至。

  李琼、刘金山、孔昆都盯着魏仁浦看,魏仁浦却死活不肯出头做恶人,但是,天大的事如果站错了队,转瞬间,就是家破人亡,谁也承受不起天塌地陷的严重后果。

  四位相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都不愿意当出头的椽子,可是,有些话又必须要问清楚。

  最终,大家都被逼得没了办法,只得一起站出来,问计于薛太妃。

  “禀娘娘,请恕臣等抖胆,若是万一不幸……可有备选的方案?”

  相公们问的很婉转,但薛太妃也不是笨蛋,她一听就懂了,这是说万一李中易有个三长两短的,老李家选谁出来接位的大问题?

  唐蜀衣自从陪着薛太妃进厅之后,就一直低垂着脑袋,仿佛真空人一般的无声无息。

  薛太妃有心看清楚唐蜀衣的表情,却因为角度问题,始终看不太清楚。

  此时此刻,薛太妃的心情,亦是异常之复杂。万一李中易真出了事,对于天家而言,除了伤心落泪之外,更重要的是,阖家的安危系于谁之手呢?

  哪怕薛太妃没读过多少书,耳濡目染之下,她或多或少的知道,她们老李家固然是如今的天下第一家族,却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未来的前景很是不妙!

  “魏相公,你是大郎亲点的首相,你怎么看?”薛太妃举棋不定,索性转移焦点,盯上了魏仁浦。

  “全凭娘娘一言决之。”魏仁浦不愧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四朝元老,他的回答四平八稳,滴水不漏。

  魏仁浦的态度很明确,薛太妃支持谁接位,他就支持谁,等于是把矛盾彻底的推到了薛太妃的身上,他自己完全没有责任。

  李琼见薛太妃向他看来,他的心里不由暗暗一叹,李中易出事的真不是时候,若是李七娘肚里的孩子已经出生,且是个男婴,那还需要多问的什么?

  可问题是,李七娘只是怀了身孕,却不知道将来是生男还是生女?

  “娘娘,以老臣之见,既然前方的战况未明,不如且观看一段时日?”李琼左思右想之下,只得硬着头皮使出拖字诀。

  孔昆的想法其实很单纯,他没有儿子,仅有的独女也在宫里不受宠,老李家选谁出来接位,他这个相公至少都可以再干三年左右。

  “娘娘,老臣以为,少主们皆年幼之际,早有太后临朝之旧典。”孔昆的态度异常鲜明,选李中易的哪个儿子接位,他都没有意见,只是需要太后垂帘视事。

  这个马屁,拍的简直出神入化,无以复加!

  刘金山知道他躲不过表态这一关,只得抬头迎着薛太妃的视线,慢腾腾的说:“臣以为孔相公所言甚是。”

  孔昆的意见获得了刘金山的支持,他心里却无半分喜悦的情绪,薛太妃有可能控制得住整个朝局么?现在看来,必须先打个问号吧?

  李琼暗暗失悔,果然是关心则乱,他居然漏算了太后临朝的典故,实在是该打啊!

  在现状之下,推薛太妃出来垂帘视事,其实是最佳的拖延方案。哪怕李中易没死,只要他活着回来开封,当天即可从薛太妃的手头拿回大权,而没有任何波折。

  刘金山瞥了眼故作镇定的孔昆,他心想,孔昆真不愧是孔门子弟,读的书太多了,历朝历代的治政典故,全都烂熟于胸,信手即可拈来。

  “李大总管,你怎么说?”薛太妃问清楚了相公们的意见,出乎意料的盯上了李云潇。

  李云潇完全没有料到,薛太妃居然会问他的意见,他能有什么意见?

  情急之下,李云潇急中生智,居然憋出了个好主意。

  他抱拳拱手道:“禀太妃娘娘,主上一向禁止管军的将领干预政事,下臣绝不敢妄议朝廷大政。”

  李云潇用来堵嘴的是李中易一贯的分权制衡原则,即文臣不能干涉军务,武将不得过问政务,这个理由可谓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

  孔昆看不顺眼李云潇跋扈的态度,但是,首相魏仁浦和次相李琼都没说啥,他这个参相自然不好横生枝节。

  刘金山和李云潇都是李中易的心腹,只是文武殊途,刘金山理政,李云潇掌军,各管一片天地,互不干涉。

  只是,刘金山和李云潇虽无私怨,最近却有了一些不好的看法。

  主要是,内阁屡次召见李云潇,李云潇都托词敷衍了过去,根本没把相公们放在眼里。

  论政治派系,刘金山和其余的相公们皆不同,倒和李云潇是一拨的。

  但是,刘金山毕竟也是宰相之一,内阁被武将所轻视,他的面上肯定也无光。

  内阁诸相一起求见薛太妃,本想利用薛太妃的身份,压制住李云潇,令其乖乖就范。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李云潇狡猾的很,直接了当的抬出了李中易定下的原则,偏偏薛太妃还照单全收了,并没有逼迫李云潇听内阁的调遣。

  朝廷设置的任何一个机构,只要不是主事者无能,都会在有意或是无意间有着扩权的冲动。内阁自然也不例外。

  以前的政事堂,其实也管不到军队,那是枢密院的地盘。只不过,在政事堂相公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扩权之下,渐渐的把枢密院给边缘化了,将兵权也笼入了都堂之手。

  令诸位相公们没有想到的是,薛太妃并不是一个任由他们拿捏的弱女子,她只说了一句话,就把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了她的手中,反令内阁扩权的图谋落了空。

  不过,李中易把政务交给内阁处理,也绝不是一句空话,内阁的确掌握了天下的庶政大权。

  美中不足的是,警政寺、都察院、缇骑寺以及军方,都不归内阁管辖,而只听命于老李家。

  刘金山平时虽然也觉得由政事堂改为内阁秉政之后,内阁的权柄被缩小了很多。

  但是,李中易在京的时候,各项政务都处理的极为顺畅,刘金山那种被削了权的感触并不太深。

  谁料,李中易突然下落不明之后,内阁和警政寺、都察院、缇骑司、军方等李中易直属衙门互不统属的矛盾,立即被放大了无数倍,令人促不及防。

  如今,薛太妃既然主动站了出来,说是要协调军方和内阁之间的配合问题,四位相公除非敢于推翻薛太妃的决定,就只能乖乖的接受了。

  等四位相公告辞离开之后,薛太妃把李云潇单独留了下来,劈头就问:“大郎究竟怎么样了?你若是敢不说实话,哪怕大郎回来了,老身也要剥了你的皮。”

  李云潇立时被吓呆了,他做梦也没有料到,薛太妃居然会如此的霸道。

  不过,薛太妃今天展露出来的政治才华,确实令人不容小觑。

  李云潇犹豫了片刻,终究不敢把薛太妃得罪死了,只得小声说:“主上他老人家大胜契丹人,已经在幽州城中称帝,改国号为汉。”

  “啊……”薛太妃激动的站起身子,她一直揪着心的李中易,不仅没出事,反而已经在幽州称了帝,这简直是天大喜讯。

  “娘娘,娘娘,主上想一网打尽某些野心家,不让小的说实话……”李云潇担心薛太妃欢喜的过了头,露出了马脚,那可就不太妙了。

  薛太妃深吸了一口,瞥了眼依然沉浸在狂喜之中的唐蜀衣,她不由暗暗松了口气,终于不需要在几个小孙儿之中,选边站了。

  如果李云潇没露底出来,最难的那个人,还真就是薛太妃了。她不管选哪个孙儿接李中易之位,都会得罪其余的孙儿和庶媳们。

  “你既然说了实话,老身也就不再为难你了,自去按照大郎的吩咐一直做下去,也就是了。”薛太妃的这一番话,令李云潇必须刮目相看。

  俗话说的好,狗急要跳墙,兔子急了要咬人。

  这人呐,必须被逼迫到了墙角,实在是退无可退的境地,才有可能完全发挥出所有的潜能!

  等李云潇告辞离开后,薛太妃扶着唐蜀衣的手,缓步朝居处走去。

  经过花园的时候,薛太妃忽然停下脚步,将随从和侍女都赶开了,这才拉着唐蜀衣的手,笑着说:“我能够帮你的,也就这么多了,做得太过分了,大郎会怨我太偏心的。”

  “母妃,臣妾……”唐蜀衣慌忙跪到薛太妃的脚边,真欲表明心志,却被薛太妃摆手制止了。

  “这人呐,都是讲感情的。瓶儿啊,你我既然相知于微末,那么……”薛太妃拉过唐蜀衣的小手,重重的一捏,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