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明 第二百六十一章:这个冬天怕不好过啊

小说: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更新时间:2024-10-26 13:40:58 源网站:2k小说网
  >

  接连几日,清国皇帝黄台吉的鼻衄之症,都未见好转,他本人也是神不守舍,一副萎靡不振之态。

  若是依了黄台吉的意见,在发出由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暂代满洲镶白旗旗主的那道旨意后,他就想要策马急奔,回返盛京去见宸妃海兰珠。

  但却被礼亲王代善与诸位大臣所阻止,纷纷劝说他眼下锦州战事受挫,胜负未决之际,他身为大军将士们的主心骨,实不可在此刻离开。

  可到了九月十八日这天,黄台吉的鼻衄之症才开始有所缓解,他便即按捺不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不顾代善与众人的拦阻,坚持要回盛京去。

  “皇上,我大清举国丁壮尽集于此,怎可轻易离开,这里又交给谁来主持?”

  礼亲王代善坐在御殿内,极力劝阻着黄台吉的不理智行为。

  然而,黄台吉却似乎并未听进去,他的状态比前几日,已是明显好转,面上也有了些血色,喘息之间也已十分顺畅。

  这或许是他决定立刻起身,返回盛京的勇气所在。

  “大阿哥不必再劝,朕此刻心中痛楚,非尔等所能体会。”

  他从御座上站起来向前走去,逐渐来到了雕窗下,能够看出他走得很轻松,丝毫不见病态,显然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至少在外表看去是如此。

  黄台吉站立在御殿的雕窗下,举目望着窗外的枯枝,嘴里悠悠说道:“连窗外的树木都已凋零,她一个人在盛京,又如何不孤单,现更是身体有疾,朕怎能不陪在她的身边。”

  他回过身来对代善等人道:“你等怎懂得朕的心?”

  黄台吉快步走回御座,重新坐下后,语气沉重的对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道:“朕回返盛京期间,锦州战事将交由睿亲王来主理。

  你二人向来持重,素为朕所欣赏,今次便留驻锦州城外,襄助睿亲王与明国军马鏖战,明军虽势众,然其却畏我如虎,且不能上下一心。

  你等大可结阵固守,待其显露破绽,再行出击。”

  代善与济尔哈朗等人还待再劝,却被黄台吉挥手制止,他们心知黄台吉心意已决,便是任凭他们如何劝说,都是无用。

  众人只得告退而出,然郑亲王济尔哈朗才出御帐所在,便即被一个老太监快步追上,又将他唤了回来。

  济尔哈朗心里十分晓得黄台吉将他唤回,自然是有重要事情吩咐,果然当他再次走进黄台吉的御殿时,议政大臣、户部承政英额尔岱早已坐在这里。

  他忙快步上前就在英额尔岱身旁坐了下来,先是同英额尔岱对望了一眼,便十分关切地看向御座上的黄台吉,等候着他的吩咐。

  黄台吉先开口道:“朕,见你二人适才一副欲言又止之态,便着人将你二人唤回,可有何话说?”

  郑亲王济尔哈朗先开口道:“皇上,臣自知不能劝阻皇上回盛京,可眼下锦州战事关键之时,确是离不开皇上啊。”

  黄台吉笑着摇了摇头,对他说道:“此事,朕意已决,今日无须再议。”

  济尔哈朗斜过略显肥胖的脑袋,看了一眼英额尔岱,见他也在对自己微微摇头示意,不由在心下暗自叹息了一声。

  这时,黄台吉又继续说道:“朕,将你二人唤回,实有事吩咐与你等。”

  他喘了喘气,才接着道:“朕离锦以后,你二人要做朕之耳目,不论此间大小事宜,皆要飞书报往盛京,以使朕知闻。”

  “嗻!”

  他二人几乎同时站起来,微微欠了一下身子,便算是行过了礼。

  黄台吉待他们二人坐好后,才又接着说道:“英额尔岱,你此番留驻义州,要替朕催着那些蒙古各部,出兵出粮,前时他们答应朕的兵马粮草,都要按期到达。

  再有就是那边的屯田奴隶,可不要再行虐待他们,只要他们能好好劳作,为我大清国真心实意的种田打粮,便可使他们在此地安定下来。

  今时可不同于往日,锦州战事,若是久拖不决,再这般僵持下去,我大军粮草可就难以维持,今年的这个冬天,怕不好过啊!”

  他抬起头来望着御殿顶上,已显十分破旧的天花板,叹息道:“朕随先皇征战时,条件可比如今艰苦得多,不也一样打过来了?”

  黄台吉收回了目光,再次看向英额尔岱和济尔哈朗二人,这一次他的眼中又闪出精光,朗声道:“况今时已不同往日,我大清北有蒙古兄弟,南有**盟友,更汉军威力无穷的铳炮助阵,优势完全在我。

  而明军却仍是懦弱如前,畏我如虎,就算有张诚的宣府兵马,还算能打,可那又如何?

  他只万余人马,还想凭此扭转大局吗?”

  他缓了口气,又道:“朕明日清早,即启程回返盛京,待那边诸事安顿,便会再返锦州城下。到时我炮火齐鸣,先破锦州城,再败明国援军。

  一举生擒洪承畴,活捉宣府张诚,祭奠我战亡勇士英灵。

  朕,更要带领我的勇士们,克宁远,破山海关,攻取明国京城,夺了他的汉家天下!”

  “皇上圣明,皇上威武。”

  …………

  九月十九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队身着明盔明甲的精锐骑士,策马奔出白庙堡。

  他们身上都是一水的精制铁甲,胄顶皆是葫芦状的铁叶,盔缨为红氂,胄上的舞擎、盔梁、宝盖、盔盘等均为铁制。

  而护颈、护耳、护项则均为布面铁甲形制,其外表面与甲身一样均为白缎,内里衬着精致的蓝色绸布,布面甲上的甲钉均为黄铜钉。

  这一队五百人的精骑,竟然是十分难得一见的白甲巴牙喇兵,他们一路扬鞭策马,似乎很急切的样子,沿着女儿河北岸向东狂奔而去。

  白庙堡外,清国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议政大臣、户部承政英额尔岱等各王官将都凝神向东而望,似乎在目送那一队精骑离开。

  直到远处烟尘散尽,再也看不到一丝骑士们的身影,他们才纷纷返回白庙堡中。

  代善的身体虽然还很硬朗,但毕竟是六十岁的人了,所以他走得十分缓慢,或许他已经适应了这种慢行的感觉,可以边走边思考一些问题。

  走了一会,他忽然开口对济尔哈朗问道:“郑亲王,昨日皇上将你叫回,可有何特别的嘱咐?”

  济尔哈朗先是一愣,不可思议的神情在他眼中一闪而过:代善好大的胆子,竟敢在皇上身边安插眼线!

  但是他随即便释怀了,以代善的实力和能量,在黄台吉身边安插下个别眼线,其实也并不出奇,可现在他却敢于毫不掩饰的向自己提及此事,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济尔哈朗不敢再往下想去,他忙堆起笑脸迎上回道:“礼亲王,皇上见我在议事时,一副欲言又止模样,这才将我唤了回去。

  我本想趁着人少,再劝劝皇上不要此时返回盛京,可却未皇上所阻,更是要我与礼亲王通力协作,好生帮着睿亲王主持锦州这边的战事。

  除此,别无其他吩咐。”

  代善脸上满是笑意,但却给人感觉到一丝冰寒,他淡淡道:“如此就好,如此就好。”

  …………

  小凌河驿往大凌河堡的官道,因年久失修,已然十分残破,两侧的大柳树也都只余枯枝。

  一队白甲骑士正策马狂奔,在他们身后扬起一溜的烟尘,偶有一些残留在树枝上的枯叶,随风飘落在滚滚烟尘中。

  在这队白甲骑士队伍中间,一个身穿黄色盔甲,打着黄色貂毛披风大氅的中年汉子,格外显眼。

  他肥胖的身形策在马上,虽略显有些滑稽,但却

  …………

  接连几日,清国皇帝黄台吉的鼻衄之症,都未见好转,他本人也是神不守舍,一副萎靡不振之态。

  若是依了黄台吉的意见,在发出由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暂代满洲镶白旗旗主的那道旨意后,他就想要策马急奔,回返盛京去见宸妃海兰珠。

  但却被礼亲王代善与诸位大臣所阻止,纷纷劝说他眼下锦州战事受挫,胜负未决之际,他身为大军将士们的主心骨,实不可在此刻离开。

  可到了九月十八日这天,黄台吉的鼻衄之症才开始有所缓解,他便即按捺不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不顾代善与众人的拦阻,坚持要回盛京去。

  “皇上,我大清举国丁壮尽集于此,怎可轻易离开,这里又交给谁来主持?”

  礼亲王代善坐在御殿内,极力劝阻着黄台吉的不理智行为。

  然而,黄台吉却似乎并未听进去,他的状态比前几日,已是明显好转,面上也有了些血色,喘息之间也已十分顺畅。

  这或许是他决定立刻起身,返回盛京的勇气所在。

  “大阿哥不必再劝,朕此刻心中痛楚,非尔等所能体会。”

  他从御座上站起来向前走去,逐渐来到了雕窗下,能够看出他走得很轻松,丝毫不见病态,显然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至少在外表看去是如此。

  黄台吉站立在御殿的雕窗下,举目望着窗外的枯枝,嘴里悠悠说道:“连窗外的树木都已凋零,她一个人在盛京,又如何不孤单,现更是身体有疾,朕怎能不陪在她的身边。”

  他回过身来对代善等人道:“你等怎懂得朕的心?”

  黄台吉快步走回御座,重新坐下后,语气沉重的对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道:“朕回返盛京期间,锦州战事将交由睿亲王来主理。

  你二人向来持重,素为朕所欣赏,今次便留驻锦州城外,襄助睿亲王与明国军马鏖战,明军虽势众,然其却畏我如虎,且不能上下一心。

  你等大可结阵固守,待其显露破绽,再行出击。”

  代善与济尔哈朗等人还待再劝,却被黄台吉挥手制止,他们心知黄台吉心意已决,便是任凭他们如何劝说,都是无用。

  众人只得告退而出,然郑亲王济尔哈朗才出御帐所在,便即被一个老太监快步追上,又将他唤了回来。

  济尔哈朗心里十分晓得黄台吉将他唤回,自然是有重要事情吩咐,果然当他再次走进黄台吉的御殿时,议政大臣、户部承政英额尔岱早已坐在这里。

  他忙快步上前就在英额尔岱身旁坐了下来,先是同英额尔岱对望了一眼,便十分关切地看向御座上的黄台吉,等候着他的吩咐。

  黄台吉先开口道:“朕,见你二人适才一副欲言又止之态,便着人将你二人唤回,可有何话说?”

  郑亲王济尔哈朗先开口道:“皇上,臣自知不能劝阻皇上回盛京,可眼下锦州战事关键之时,确是离不开皇上啊。”

  黄台吉笑着摇了摇头,对他说道:“此事,朕意已决,今日无须再议。”

  济尔哈朗斜过略显肥胖的脑袋,看了一眼英额尔岱,见他也在对自己微微摇头示意,不由在心下暗自叹息了一声。

  这时,黄台吉又继续说道:“朕,将你二人唤回,实有事吩咐与你等。”

  他喘了喘气,才接着道:“朕离锦以后,你二人要做朕之耳目,不论此间大小事宜,皆要飞书报往盛京,以使朕知闻。”

  “嗻!”

  他二人几乎同时站起来,微微欠了一下身子,便算是行过了礼。

  黄台吉待他们二人坐好后,才又接着说道:“英额尔岱,你此番留驻义州,要替朕催着那些蒙古各部,出兵出粮,前时他们答应朕的兵马粮草,都要按期到达。

  再有就是那边的屯田奴隶,可不要再行虐待他们,只要他们能好好劳作,为我大清国真心实意的种田打粮,便可使他们在此地安定下来。

  今时可不同于往日,锦州战事,若是久拖不决,再这般僵持下去,我大军粮草可就难以维持,今年的这个冬天,怕不好过啊!”

  他抬起头来望着御殿顶上,已显十分破旧的天花板,叹息道:“朕随先皇征战时,条件可比如今艰苦得多,不也一样打过来了?”

  黄台吉收回了目光,再次看向英额尔岱和济尔哈朗二人,这一次他的眼中又闪出精光,朗声道:“况今时已不同往日,我大清北有蒙古兄弟,南有**盟友,更汉军威力无穷的铳炮助阵,优势完全在我。

  而明军却仍是懦弱如前,畏我如虎,就算有张诚的宣府兵马,还算能打,可那又如何?

  他只万余人马,还想凭此扭转大局吗?”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