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儿河南岸的双子山上,大明密云镇总兵唐通开口为参将程海山解惑道:“向东突围,不晓得鞑子有多少人马,且我师还有众多步卒,若是其后还有鞑子拦截,我骑兵或可突出去,然步卒与众多民夫,又如何逃脱?”</p>
他接着又道:“而若是向西突围,虽有杜度数千奴贼拦路,然我师将士已与其厮杀半日,其与我一般,亦是饥疲交加,总是好对付些。</p>
而我师也不必非得从驿道浮桥北渡,此处西行不到二里,便有一条山道,往南数里便是松山地界,虽说崎岖难行,却也利于步步为营,依托山势阻击奴贼。”</p>
唐通语气坚定地继续说道:“如此,虽行军缓慢许多,但我师的步卒,还有那些民夫壮丁,却大多可得保全。”</p>
程海山心中不由纳闷起来,唐总兵怎地突然爱惜起那些步卒和民夫,他百思不得其解,始终弄不明白唐通何以竟忽然就转了性?</p>
最后,还是唐通亲自现身说法,为其解的惑,只听唐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海山啊,你也见到东面鞑子,来势汹汹,其后必然还有大队虏骑,否则不敢如此放肆。</p>
由此可见,白广恩所部必是全师尽溃,就连马科能不能保全都很难说,毕竟后路被断,军心必然涣散,士气无存,又如何自保?”</p>
他接着继续道:“而今不论此战胜负,白广恩都是罪责难逃,马科亦难自保,而你我如何,则全看此番突围,能留存多少将士。</p>
这个道理,你可懂得?”</p>
经过唐通这一番语重心长的开导,程海山瞬间明了其意,当下单膝跪地,抱拳道:“唐帅思量周全,虑及长远,真教海山拜服不已。”</p>
他起身又追问道:“下面该如何,全凭唐帅吩咐,海山定当奋勇效力,必不敢阵前含糊。”</p>
程海山的这一轮反应,可着实让唐通感到意外,他的本意其实还在自保上,他对于白广恩与马科的判断,都十分正确。</p>
而且,唐通对于突围方向的判断,也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更是因此而使得密云镇兵马得以保全,他也因此成为蓟镇各总兵中不容小觑的一员。</p>
由此可见,能干到总兵这位置上,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废物!</p>
至于白广恩之流,其实也并非是一无是处,只不过被贪念与怨恨所耽误了,再有就是时运不济,说白了就是运气不好而已。</p>
其实,就好比唐通、白广恩、马科三人相比,他们之间并无多大的差距,唯一的区别或许正是心态与运气。</p>
就如前次石门山大战,马科因私心作崇,在军略分派上厚此薄彼,终于参将何友仁的左翼营因民夫溃逃,而引发营啸。</p>
局面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随后马科的山海军全师尽溃,更冲溃了蓟镇总兵白广恩的大营,使得他们两位总兵麾下人马大损,再无往日的威武。</p>
而唐通确是一直小心谨慎,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该打的时候敢冲,该收的时候又能不贪功,永远将保存实力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p>
所以说,唐通其实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p>
聪明人总会比别人多看出来一步,甚至是两步、三步,他们总会为将来的后路做些考虑,所以才值得人们追随。</p>
而今,参将程海山便是彻底被唐通所折服,他也大有真心投靠之意,这可以说是唐通的一个意外收获。</p>
他心中狂喜,如果程海山能与自己一条心,那么自己势力大增之后,在密云镇可就真的是一手遮天,其他几位副、参、游,只能任凭自己拿捏。</p>
唐通虽心下万分高兴,面上神色却丝毫未变,他上前一把拉住程海山,对他说道:“你我皆密云弟兄,何分彼此?”</p>
他接着又继续道:“今番时运不济,被奴贼偷袭后路,实是不得不退,非我密云军之无能,想来督臣也不会怪责你我。</p>
而蓟镇、山海镇如若真的全师尽溃,待这厢辽事了却,蓟镇必有调整,如有可能,本帅必会保荐老弟你升任副将。”</p>
唐通说着轻轻拍了拍程海山的臂膀,再次激励他道:“若是再积些许战功,就是升作总兵,也未尝不可!”</p>
程海山闻言自是喜出望外,他贴近唐通耳边,表忠心道:“唐帅放心,海山绝不负唐帅栽培,定当以唐帅马首是瞻。”</p>
唐通的嘴角上扬,现出一丝笑意,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立刻叫来自己的家丁队头唐三,要他速速派人去将扈云通和刘承武也唤来,商议一下突围之事。</p>
很快扈云通与刘承武便赶上山来,还未到近前,扈云通就大叫道:“唐帅,右营被鞑子偷袭,末将实在是顶不住,还望总兵莫要降罪啊!”</p>
唐通挥了挥手,道:“鞑子来得突然,你我皆始料未及,非人之错,怎能怪罪扈参将。”</p>
他也不多废话,直接了当道:“观如今的情势,我密云军马已不便继续固守双子山,否则有被奴贼围攻的危险。”???.</p>
扈云通与刘承武也都有此想法,闻言不住点头以示赞同,只听唐通继续说道:“为今之计,只有突围一途,尚属可行。</p>
我的意思,先顶着东面镶蓝旗鞑子,杀退其一波攻势,才好撤军而走。”</p>
刘承武插言道:“唐帅,突围我等都是赞同,只是未知我等要向那方突围?”</p>
唐通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拿眼光看向了左营参将程海山,只见程海山会意后,开口道:“我与唐帅商议过了,皆以为大军先往西行,再奔南而去,走乳峰山崖道。</p>
虽说是路途崎岖,却正可依托山势,步步为营,阻奴贼追击,如此我大军众多步卒与民夫,也可得活。”</p>
扈云通与刘承武对望了一眼,他们二人营中都是步卒占了大部,原本还在担忧,生怕唐通率着镇标营马兵先行突围,反将他们丢给鞑子。</p>
如今,他二人听了程海山之言,心中的大石也终于落了下来,扈云通先出言道:“唐帅能顾念步卒与民夫,如此大仁大义,真是教人敬佩。</p>
扈云通自请为大军断后,以赎未能固守营垒之罪。”</p>
“哈哈……”</p>>
唐通闻言竟纵声大笑起来,在几人的疑惑中,开口说道:“你我弟兄,何分彼此。”</p>
扈云通闻言深受感动,就连一旁的程海山和刘承武也是动容,他们都想不明白自己总兵今日怎么突然变得如此体恤。</p>
扈云通更是说道:“请大帅分派,云通必不辱命!”</p>
唐通道:“各营马兵都拿出来,由唐友仁统率,现在就往西去,在一里外结阵埋伏。程海山的左翼营立刻在双子山西面结阵,把战车、拒马都列于阵前,这些咱带不走,正好可以用来阻敌。”</p>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几人,继续道:“待会,民夫们西行之后,右营将士先退,游营接着后退,一路向西急行。</p>
而左营与我的标营抵住奴贼,使之不得追击右营与游营,待再杀退奴贼一波冲锋后,左营与标营再向西退却。</p>
由马兵阻敌追击,如此交替掩护,在西边二里外,进入山谷崖道,便不惧奴贼了。”</p>
“唐帅真是好布置,只是如此一来,恐怕就要损失些战马了。”</p>
刘承武不无遗憾的说着,他营中本就马兵不多,这战马更是稀缺,而山道崎岖难行,说不得又有多少战马会在这次撤退中,折断马腿,不得再战。</p>
程海山在旁安慰他道:“这都是没法子的法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只要咱的将士们还在,战马总会有的。”</p>
“干他娘的白广恩,这犊子咋就让鞑子杀过来的?”</p>
…………</p>
白广恩率领着密云镇兵马突围而走之时,在锦州城内也杀出来一支劲旅,四千明军在副将祖大弼率领下,自西面的广顺门杀出。</p>
他们虽然多是步卒,只有不到一千余骑兵,却个个犹如出笼的老虎一般,甫一出城便杀了鞑子一个措手不及。</p>
祖大弼率军冲突一阵后,并不恋战,而是迅速转向往南冲去,鞑子慌乱之际,竟不及调兵阻拦,这个效果也正与祖大寿所预料的相同。</p>
此前,祖大寿一直在城中高塔上,观察着锦州城南的动静,对于吴三桂和王朴两部明军。一西一东相继渡河北上,可是看得真真切切。</p>
可有了前次里应外合未能成功的教训,这一次他也不敢贸贸然出击,他怕如果出城策应渡河的明军,一旦再次失败,那对于城内军心士气的打击,将是无法承受之重。</p>
所以,直到祖大寿看见清国睿亲王多尔衮的大纛旗后,才下定决心要拼死一搏。</p>
毕竟在小凌河北岸,明清双方已然杀破了天,战事之激烈,即使在锦州城内看去都使人心悸不已,由此可见明军的决心。</p>
而今,更是将清军主帅睿亲王多尔衮都惊动,使他不得不亲自到锦州城南坐镇指挥,可知今日这一战之关键。</p>
但即使如此,祖大寿也未敢于全师出城,仍然在城内留了数千人马,以防万一。</p>
现在的锦州城内,还有能战的辽东勇士万余人,但骑兵却是不多,才只有不足两千之数,而今竟给祖大弼接近半数,可见祖大寿对此战也极为重视。</p>
而且,他之所以没有选择从距离小凌河最近的南门出城,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p>
祖大寿通过观察发现只要城南与城西的清军略多一些,看其旗色城南是伊拜的蒙古正白旗兵马,而城西则是布颜代的蒙古镶红旗兵马。</p>
他与清军厮杀半生,对于清军各旗兵马多寡,战力如何,自然较别人更为熟悉,虽然都是蒙古八旗的鞑子,但其中还是有些差别。</p>
相对来说,伊拜所部正白旗北虏,就比布颜代的镶红旗更为锐健勇猛一些,且伊拜所部足有近五千的骑兵,而布颜代所部仅有差不多四千骑而已。</p>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锦州南关外,向来是鞑子防御的重点,那边除了有伊拜的蒙古正白旗骑士,还有许多鞑子包衣跟役,以及相当数量的汉军。</p>
孔有德的天佑军一部,以及抽调汉军各旗炮手组建的乌真超哈炮营,也布设在这边,由此足见清军对锦州城南防线的重视程度。</p>
再者,前次祖大弼率军出城突击,一度杀至第三道壕沟前,才被清军奋力截住,自那次以后,南关外的壕沟矮墙,又加深加固了许多。</p>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出锦州东面的宁远门,那边原本有一部满洲正蓝旗的鞑子驻守,虽然在汉军各旗调走之后,又派来许多包衣跟役,但他们的战力终归有限。</p>
可一旦从东门杀出,虽一时得势,但总是要往南关外突进,最后还是要与伊拜的蒙古正白旗,以及孔有德的天佑军交锋,而从西门杀出却不一样了。</p>
祖大寿在高塔上看到明军分两股渡河,其一距离他较近,是在小凌河拐弯处,另一处距离他较远,是在女儿河与小凌河的交汇处。</p>
然祖大寿却一眼认出较远那处,是吴三桂的宁远军旗号,相对来讲,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外甥,毕竟是自己从小看大。</p>
而且,对于吴三桂宁远军的实力,他也是十分清楚,其以麾下三千余家丁作为班底,组建起来的近两万宁远军,可是辽东地方上仅次于自己的存在。</p>
正是因为这些原由,祖大寿最终才决定让自己的弟弟祖大弼,率军从西门杀出,先给鞑子一个措手不及,再转而向南,伺机从西南角落鞑子防守薄弱处突破。</p>
只要祖大弼能与吴三桂顺利会师一处,那几乎就等于是解了锦州之围。</p>
就算祖大弼不能突破鞑子的围锦防线,至少也可将一部分鞑子虏骑吸引过来,缓解来援明军的压力。</p>
这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p>
当然,为了能够一战而解开锦围,祖大寿也做了另一手准备,在锦州南门内集结了三千死士,只要明军能进至南关外。</p>
祖大寿便打算拼死一搏,派出自己的家丁死士,突破鞑子围堵,与来援明军汇合。</p>sxbiquge/read/6/6470/ )
女儿河南岸的双子山上,大明密云镇总兵唐通开口为参将程海山解惑道:“向东突围,不晓得鞑子有多少人马,且我师还有众多步卒,若是其后还有鞑子拦截,我骑兵或可突出去,然步卒与众多民夫,又如何逃脱?”</p>
他接着又道:“而若是向西突围,虽有杜度数千奴贼拦路,然我师将士已与其厮杀半日,其与我一般,亦是饥疲交加,总是好对付些。</p>
而我师也不必非得从驿道浮桥北渡,此处西行不到二里,便有一条山道,往南数里便是松山地界,虽说崎岖难行,却也利于步步为营,依托山势阻击奴贼。”</p>
唐通语气坚定地继续说道:“如此,虽行军缓慢许多,但我师的步卒,还有那些民夫壮丁,却大多可得保全。”</p>
程海山心中不由纳闷起来,唐总兵怎地突然爱惜起那些步卒和民夫,他百思不得其解,始终弄不明白唐通何以竟忽然就转了性?</p>
最后,还是唐通亲自现身说法,为其解的惑,只听唐通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海山啊,你也见到东面鞑子,来势汹汹,其后必然还有大队虏骑,否则不敢如此放肆。</p>
由此可见,白广恩所部必是全师尽溃,就连马科能不能保全都很难说,毕竟后路被断,军心必然涣散,士气无存,又如何自保?”</p>
他接着继续道:“而今不论此战胜负,白广恩都是罪责难逃,马科亦难自保,而你我如何,则全看此番突围,能留存多少将士。</p>
这个道理,你可懂得?”</p>
经过唐通这一番语重心长的开导,程海山瞬间明了其意,当下单膝跪地,抱拳道:“唐帅思量周全,虑及长远,真教海山拜服不已。”</p>
他起身又追问道:“下面该如何,全凭唐帅吩咐,海山定当奋勇效力,必不敢阵前含糊。”</p>
程海山的这一轮反应,可着实让唐通感到意外,他的本意其实还在自保上,他对于白广恩与马科的判断,都十分正确。</p>
而且,唐通对于突围方向的判断,也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更是因此而使得密云镇兵马得以保全,他也因此成为蓟镇各总兵中不容小觑的一员。</p>
由此可见,能干到总兵这位置上,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废物!</p>
至于白广恩之流,其实也并非是一无是处,只不过被贪念与怨恨所耽误了,再有就是时运不济,说白了就是运气不好而已。</p>
其实,就好比唐通、白广恩、马科三人相比,他们之间并无多大的差距,唯一的区别或许正是心态与运气。</p>
就如前次石门山大战,马科因私心作崇,在军略分派上厚此薄彼,终于参将何友仁的左翼营因民夫溃逃,而引发营啸。</p>
局面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随后马科的山海军全师尽溃,更冲溃了蓟镇总兵白广恩的大营,使得他们两位总兵麾下人马大损,再无往日的威武。</p>
而唐通确是一直小心谨慎,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该打的时候敢冲,该收的时候又能不贪功,永远将保存实力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p>
所以说,唐通其实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p>
聪明人总会比别人多看出来一步,甚至是两步、三步,他们总会为将来的后路做些考虑,所以才值得人们追随。</p>
而今,参将程海山便是彻底被唐通所折服,他也大有真心投靠之意,这可以说是唐通的一个意外收获。</p>
他心中狂喜,如果程海山能与自己一条心,那么自己势力大增之后,在密云镇可就真的是一手遮天,其他几位副、参、游,只能任凭自己拿捏。</p>
唐通虽心下万分高兴,面上神色却丝毫未变,他上前一把拉住程海山,对他说道:“你我皆密云弟兄,何分彼此?”</p>
他接着又继续道:“今番时运不济,被奴贼偷袭后路,实是不得不退,非我密云军之无能,想来督臣也不会怪责你我。</p>
而蓟镇、山海镇如若真的全师尽溃,待这厢辽事了却,蓟镇必有调整,如有可能,本帅必会保荐老弟你升任副将。”</p>
唐通说着轻轻拍了拍程海山的臂膀,再次激励他道:“若是再积些许战功,就是升作总兵,也未尝不可!”</p>
程海山闻言自是喜出望外,他贴近唐通耳边,表忠心道:“唐帅放心,海山绝不负唐帅栽培,定当以唐帅马首是瞻。”</p>
唐通的嘴角上扬,现出一丝笑意,他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立刻叫来自己的家丁队头唐三,要他速速派人去将扈云通和刘承武也唤来,商议一下突围之事。</p>
很快扈云通与刘承武便赶上山来,还未到近前,扈云通就大叫道:“唐帅,右营被鞑子偷袭,末将实在是顶不住,还望总兵莫要降罪啊!”</p>
唐通挥了挥手,道:“鞑子来得突然,你我皆始料未及,非人之错,怎能怪罪扈参将。”</p>
他也不多废话,直接了当道:“观如今的情势,我密云军马已不便继续固守双子山,否则有被奴贼围攻的危险。”???.</p>
扈云通与刘承武也都有此想法,闻言不住点头以示赞同,只听唐通继续说道:“为今之计,只有突围一途,尚属可行。</p>
我的意思,先顶着东面镶蓝旗鞑子,杀退其一波攻势,才好撤军而走。”</p>
刘承武插言道:“唐帅,突围我等都是赞同,只是未知我等要向那方突围?”</p>
唐通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拿眼光看向了左营参将程海山,只见程海山会意后,开口道:“我与唐帅商议过了,皆以为大军先往西行,再奔南而去,走乳峰山崖道。</p>
虽说是路途崎岖,却正可依托山势,步步为营,阻奴贼追击,如此我大军众多步卒与民夫,也可得活。”</p>
扈云通与刘承武对望了一眼,他们二人营中都是步卒占了大部,原本还在担忧,生怕唐通率着镇标营马兵先行突围,反将他们丢给鞑子。</p>
如今,他二人听了程海山之言,心中的大石也终于落了下来,扈云通先出言道:“唐帅能顾念步卒与民夫,如此大仁大义,真是教人敬佩。</p>
扈云通自请为大军断后,以赎未能固守营垒之罪。”</p>
“哈哈……”</p>>
唐通闻言竟纵声大笑起来,在几人的疑惑中,开口说道:“你我弟兄,何分彼此。”</p>
扈云通闻言深受感动,就连一旁的程海山和刘承武也是动容,他们都想不明白自己总兵今日怎么突然变得如此体恤。</p>
扈云通更是说道:“请大帅分派,云通必不辱命!”</p>
唐通道:“各营马兵都拿出来,由唐友仁统率,现在就往西去,在一里外结阵埋伏。程海山的左翼营立刻在双子山西面结阵,把战车、拒马都列于阵前,这些咱带不走,正好可以用来阻敌。”</p>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几人,继续道:“待会,民夫们西行之后,右营将士先退,游营接着后退,一路向西急行。</p>
而左营与我的标营抵住奴贼,使之不得追击右营与游营,待再杀退奴贼一波冲锋后,左营与标营再向西退却。</p>
由马兵阻敌追击,如此交替掩护,在西边二里外,进入山谷崖道,便不惧奴贼了。”</p>
“唐帅真是好布置,只是如此一来,恐怕就要损失些战马了。”</p>
刘承武不无遗憾的说着,他营中本就马兵不多,这战马更是稀缺,而山道崎岖难行,说不得又有多少战马会在这次撤退中,折断马腿,不得再战。</p>
程海山在旁安慰他道:“这都是没法子的法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只要咱的将士们还在,战马总会有的。”</p>
“干他娘的白广恩,这犊子咋就让鞑子杀过来的?”</p>
…………</p>
白广恩率领着密云镇兵马突围而走之时,在锦州城内也杀出来一支劲旅,四千明军在副将祖大弼率领下,自西面的广顺门杀出。</p>
他们虽然多是步卒,只有不到一千余骑兵,却个个犹如出笼的老虎一般,甫一出城便杀了鞑子一个措手不及。</p>
祖大弼率军冲突一阵后,并不恋战,而是迅速转向往南冲去,鞑子慌乱之际,竟不及调兵阻拦,这个效果也正与祖大寿所预料的相同。</p>
此前,祖大寿一直在城中高塔上,观察着锦州城南的动静,对于吴三桂和王朴两部明军。一西一东相继渡河北上,可是看得真真切切。</p>
可有了前次里应外合未能成功的教训,这一次他也不敢贸贸然出击,他怕如果出城策应渡河的明军,一旦再次失败,那对于城内军心士气的打击,将是无法承受之重。</p>
所以,直到祖大寿看见清国睿亲王多尔衮的大纛旗后,才下定决心要拼死一搏。</p>
毕竟在小凌河北岸,明清双方已然杀破了天,战事之激烈,即使在锦州城内看去都使人心悸不已,由此可见明军的决心。</p>
而今,更是将清军主帅睿亲王多尔衮都惊动,使他不得不亲自到锦州城南坐镇指挥,可知今日这一战之关键。</p>
但即使如此,祖大寿也未敢于全师出城,仍然在城内留了数千人马,以防万一。</p>
现在的锦州城内,还有能战的辽东勇士万余人,但骑兵却是不多,才只有不足两千之数,而今竟给祖大弼接近半数,可见祖大寿对此战也极为重视。</p>
而且,他之所以没有选择从距离小凌河最近的南门出城,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p>
祖大寿通过观察发现只要城南与城西的清军略多一些,看其旗色城南是伊拜的蒙古正白旗兵马,而城西则是布颜代的蒙古镶红旗兵马。</p>
他与清军厮杀半生,对于清军各旗兵马多寡,战力如何,自然较别人更为熟悉,虽然都是蒙古八旗的鞑子,但其中还是有些差别。</p>
相对来说,伊拜所部正白旗北虏,就比布颜代的镶红旗更为锐健勇猛一些,且伊拜所部足有近五千的骑兵,而布颜代所部仅有差不多四千骑而已。</p>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锦州南关外,向来是鞑子防御的重点,那边除了有伊拜的蒙古正白旗骑士,还有许多鞑子包衣跟役,以及相当数量的汉军。</p>
孔有德的天佑军一部,以及抽调汉军各旗炮手组建的乌真超哈炮营,也布设在这边,由此足见清军对锦州城南防线的重视程度。</p>
再者,前次祖大弼率军出城突击,一度杀至第三道壕沟前,才被清军奋力截住,自那次以后,南关外的壕沟矮墙,又加深加固了许多。</p>
当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出锦州东面的宁远门,那边原本有一部满洲正蓝旗的鞑子驻守,虽然在汉军各旗调走之后,又派来许多包衣跟役,但他们的战力终归有限。</p>
可一旦从东门杀出,虽一时得势,但总是要往南关外突进,最后还是要与伊拜的蒙古正白旗,以及孔有德的天佑军交锋,而从西门杀出却不一样了。</p>
祖大寿在高塔上看到明军分两股渡河,其一距离他较近,是在小凌河拐弯处,另一处距离他较远,是在女儿河与小凌河的交汇处。</p>
然祖大寿却一眼认出较远那处,是吴三桂的宁远军旗号,相对来讲,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外甥,毕竟是自己从小看大。</p>
而且,对于吴三桂宁远军的实力,他也是十分清楚,其以麾下三千余家丁作为班底,组建起来的近两万宁远军,可是辽东地方上仅次于自己的存在。</p>
正是因为这些原由,祖大寿最终才决定让自己的弟弟祖大弼,率军从西门杀出,先给鞑子一个措手不及,再转而向南,伺机从西南角落鞑子防守薄弱处突破。</p>
只要祖大弼能与吴三桂顺利会师一处,那几乎就等于是解了锦州之围。</p>
就算祖大弼不能突破鞑子的围锦防线,至少也可将一部分鞑子虏骑吸引过来,缓解来援明军的压力。</p>
这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极限了。</p>
当然,为了能够一战而解开锦围,祖大寿也做了另一手准备,在锦州南门内集结了三千死士,只要明军能进至南关外。</p>
祖大寿便打算拼死一搏,派出自己的家丁死士,突破鞑子围堵,与来援明军汇合。</p>sxbiquge/read/6/64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