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高起潜邀陈新甲、卢象升,会同各镇总兵将官在保定城议定,分兵合击高阳县境的豪格部六千余虏骑。
一路卢象升部宣大军直接进至高阳;一路高起潜部辽东军先向安州方向进军,伺机转进高阳,合击豪格;一路陈新甲部宣大军,进至张登巡检司南,策应卢象升、高起潜合击豪格。
最后议定,各路大军分别于十一月初九日前后,按既定路线出击。
由于高起潜的到来,保定府和新苑县合力从官库挪出一些粮草,有从士绅手中募的一些粮草和牲畜,都于初七日送至高起潜军中。
卢象升部分得粮谷三百石,生猪二十口,数量虽不算多,但也缓解了卢象升部缺粮的窘迫,他当即传令麾下诸营初八饱食一日,休整一晚。
大军于十一月初九日卯时,拔营起寨,全军移往高阳县城,寻虏骑一战。
…………
此时的保定府清苑县境内,浩浩荡荡行着一列人马,他们大部分都是骑兵,大约近两万余人的样子。
又是以行军阵列展开,那片红色盔甲与旗帜的海洋,似乎有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感觉。
他们按照大明的传统,分为前锋,中军,中部,后路等四个行军阵列。
一行人马之中,宣镇总兵杨国柱与他的中军亲将郭英贤率部下军马,走在最前面为前锋,还打着一杆“前军司命”的引导行军大旗。
随后他们后面,是游击陈安统领的卢象升督标营,宣府参将张岩的宣府右翼营两千余马步军兵,山西参将姜名武的两千余马步军,合在一起为中军。
再后面就是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的正兵营为中部,最后由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所部正兵营为后路压阵。
每路军马之间,相隔不到一里的距离,他们皆以数马一排的队列稳健行进,各色旌旗一杆跟着一杆,井然有序向高阳县推进着。
昨日大军在保定城下饱食了一顿,多日未见油水的军士们也喝到了肉汤,他们的体力得到恢复,士气明显提升了不少。
今日卯时,大军简单用罢早饭,便拔营起寨,于辰时,先后跨过清水河、唐河,沿官道进入高阳县境。
大军辎重都集中到中部王朴军中,以使各部能轻装加速行军,各营中的虎蹲炮、佛朗机等火炮,军帐、拒马等物,还有存量不多的粮草,都各自派人跟在王朴军阵中押运着。
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辎重拖累,步兵行军大约日行六十里上下,骑兵则可日行百里是也是常态。
不过,因不知豪格部清军目前的具体方位,大军还是稳步行进,并未疾行,而且为了准备随时与虏骑接战,全军披甲,也严重影响了行进速度。
张诚策马行在军列之中,只感觉一进入高阳县境,好似气氛竟有些紧张一般,遇到的虏骑哨探明显渐多,张诚也派出一哨骑兵,在侧翼加强哨探。
卢象升精神抖擞地骑在他的五明骥上,赞许地看着行进在他前面的军阵,那些军士阵列严整,丝毫不输他的督标营,他不由感叹,张岩果是一员将才,唯有如此,他才能培育出张诚这样的军中翘楚。>
再望向更前面的张诚部骑兵阵列,可说个个都是好兵啊,他们跟在张诚的游击军旗后面,十人一排,策马依序整齐的行进着,自保定城下出来,他们的队列就始终这么严整,就算有骑队出阵哨探,行止间也秩序井然。
卢象升策在五明骥上,赞叹不己,对张诚也是越发的喜爱,他甚至在心中谋算着,待清兵退却,定要设法扶持张诚,就算其年岁尚浅,军中资历也不算强,但再历练几年,积累些军功、威望,三十多岁的年纪,升任一镇总兵,还是可以的。
如今的大明,正是多事之秋,正当不拘一格,拣选可造之才,大力培养扶持,使之可充分发挥勇武与才智,忠君报国,方能转危为安,中兴大明,未为不可啊!
大军虽沿着官道,一路行进,却并未完全占据整个官道,仍有近三分之一的道路一侧,被空了出来,以备军情传递,或紧急时军马调动之需。
猛然间,官道前方一片烟尘滚滚,宣镇总兵杨国柱率一队亲兵策马而来,他们十几骑沿着官道直奔卢象升军阵。
自从大军进入高阳县境后,路上遇到的虏骑哨探不但频度增多,每次出现的虏骑哨探人数也在增加,每次这近两万人马的大军,都是严阵戒备,生怕虏骑哨探之后,就会出现大队虏骑。
没办法,此时的清军虏骑对宣大官兵的心理压力还是大太了。
…………
自杨国柱奔进卢象升督标营军阵后,卢象升的亲兵便策马四出,三镇将官都被召集到卢象升军阵前听命。
原来,杨国柱的前锋营哨骑,探得有近六千上下的虏骑,正在攻打高阳城,看旗号似以正蓝旗为主,有一些蒙古八旗和汉军旗掺杂其间。
这些正与情报上所言一致,奴贼肃亲王豪格亲率六千虏骑,趋兵高阳。
他们虽人数在六千上下,内里真正的披甲兵,最多不会超过四千人,再考虑到有蒙古八旗的和汉军旗的,真正的清军正蓝旗披甲兵丁绝不会超过两千人之数。
杨国柱接到哨骑回报后,便留郭英贤在军前主持,自己亲望卢象升处禀报军情,卢象升接报后,立刻传令,大军就地结阵休整,以待军令,同时传唤各将官到他军前听命。
张诚接令后,先奔向后阵,会齐张岩后,才同他一起策马奔进督标营军阵。
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最后一个到达,见诸将到齐,卢象升就让杨国柱先讲了哨探所得的军报,然后开口说道:“东奴虽人在六千上下,然可战之兵,至多四千,我部大军两万余众,诸将当同心戮力,奋勇杀奴,上报君恩,下振军心士气。”
王朴身着亮眼的盔甲,越众抱拳说道:“请督臣放心,我等必同心戮力,奋勇杀奴。”
杨国柱等众将官都是抱拳齐喝道:“同心戮力,奋勇杀奴!”
一时间,众将官都是振臂高呼着,军心大定,士气振奋。
是啊,两万对六千,所有的人都是信心满满,激昂振奋着,每个人都在想着,待会对战虏骑之时,可得多捞几颗人头,不能全叫张诚那小子抢了去。
正在这时,忽听军阵外警报声不绝,一个亲卫急匆匆的策马奔进军阵,对卢象升禀报道:“启禀督臣,东向数里外,发现奴贼一部,约有千余众,正奔我宣大军阵而来。”
阵前诸将一阵惊动。
大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高起潜邀陈新甲、卢象升,会同各镇总兵将官在保定城议定,分兵合击高阳县境的豪格部六千余虏骑。
一路卢象升部宣大军直接进至高阳;一路高起潜部辽东军先向安州方向进军,伺机转进高阳,合击豪格;一路陈新甲部宣大军,进至张登巡检司南,策应卢象升、高起潜合击豪格。
最后议定,各路大军分别于十一月初九日前后,按既定路线出击。
由于高起潜的到来,保定府和新苑县合力从官库挪出一些粮草,有从士绅手中募的一些粮草和牲畜,都于初七日送至高起潜军中。
卢象升部分得粮谷三百石,生猪二十口,数量虽不算多,但也缓解了卢象升部缺粮的窘迫,他当即传令麾下诸营初八饱食一日,休整一晚。
大军于十一月初九日卯时,拔营起寨,全军移往高阳县城,寻虏骑一战。
…………
此时的保定府清苑县境内,浩浩荡荡行着一列人马,他们大部分都是骑兵,大约近两万余人的样子。
又是以行军阵列展开,那片红色盔甲与旗帜的海洋,似乎有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感觉。
他们按照大明的传统,分为前锋,中军,中部,后路等四个行军阵列。
一行人马之中,宣镇总兵杨国柱与他的中军亲将郭英贤率部下军马,走在最前面为前锋,还打着一杆“前军司命”的引导行军大旗。
随后他们后面,是游击陈安统领的卢象升督标营,宣府参将张岩的宣府右翼营两千余马步军兵,山西参将姜名武的两千余马步军,合在一起为中军。
再后面就是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的正兵营为中部,最后由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所部正兵营为后路压阵。
每路军马之间,相隔不到一里的距离,他们皆以数马一排的队列稳健行进,各色旌旗一杆跟着一杆,井然有序向高阳县推进着。
昨日大军在保定城下饱食了一顿,多日未见油水的军士们也喝到了肉汤,他们的体力得到恢复,士气明显提升了不少。
今日卯时,大军简单用罢早饭,便拔营起寨,于辰时,先后跨过清水河、唐河,沿官道进入高阳县境。
大军辎重都集中到中部王朴军中,以使各部能轻装加速行军,各营中的虎蹲炮、佛朗机等火炮,军帐、拒马等物,还有存量不多的粮草,都各自派人跟在王朴军阵中押运着。
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辎重拖累,步兵行军大约日行六十里上下,骑兵则可日行百里是也是常态。
不过,因不知豪格部清军目前的具体方位,大军还是稳步行进,并未疾行,而且为了准备随时与虏骑接战,全军披甲,也严重影响了行进速度。
张诚策马行在军列之中,只感觉一进入高阳县境,好似气氛竟有些紧张一般,遇到的虏骑哨探明显渐多,张诚也派出一哨骑兵,在侧翼加强哨探。
卢象升精神抖擞地骑在他的五明骥上,赞许地看着行进在他前面的军阵,那些军士阵列严整,丝毫不输他的督标营,他不由感叹,张岩果是一员将才,唯有如此,他才能培育出张诚这样的军中翘楚。>
再望向更前面的张诚部骑兵阵列,可说个个都是好兵啊,他们跟在张诚的游击军旗后面,十人一排,策马依序整齐的行进着,自保定城下出来,他们的队列就始终这么严整,就算有骑队出阵哨探,行止间也秩序井然。
卢象升策在五明骥上,赞叹不己,对张诚也是越发的喜爱,他甚至在心中谋算着,待清兵退却,定要设法扶持张诚,就算其年岁尚浅,军中资历也不算强,但再历练几年,积累些军功、威望,三十多岁的年纪,升任一镇总兵,还是可以的。
如今的大明,正是多事之秋,正当不拘一格,拣选可造之才,大力培养扶持,使之可充分发挥勇武与才智,忠君报国,方能转危为安,中兴大明,未为不可啊!
大军虽沿着官道,一路行进,却并未完全占据整个官道,仍有近三分之一的道路一侧,被空了出来,以备军情传递,或紧急时军马调动之需。
猛然间,官道前方一片烟尘滚滚,宣镇总兵杨国柱率一队亲兵策马而来,他们十几骑沿着官道直奔卢象升军阵。
自从大军进入高阳县境后,路上遇到的虏骑哨探不但频度增多,每次出现的虏骑哨探人数也在增加,每次这近两万人马的大军,都是严阵戒备,生怕虏骑哨探之后,就会出现大队虏骑。
没办法,此时的清军虏骑对宣大官兵的心理压力还是大太了。
…………
自杨国柱奔进卢象升督标营军阵后,卢象升的亲兵便策马四出,三镇将官都被召集到卢象升军阵前听命。
原来,杨国柱的前锋营哨骑,探得有近六千上下的虏骑,正在攻打高阳城,看旗号似以正蓝旗为主,有一些蒙古八旗和汉军旗掺杂其间。
这些正与情报上所言一致,奴贼肃亲王豪格亲率六千虏骑,趋兵高阳。
他们虽人数在六千上下,内里真正的披甲兵,最多不会超过四千人,再考虑到有蒙古八旗的和汉军旗的,真正的清军正蓝旗披甲兵丁绝不会超过两千人之数。
杨国柱接到哨骑回报后,便留郭英贤在军前主持,自己亲望卢象升处禀报军情,卢象升接报后,立刻传令,大军就地结阵休整,以待军令,同时传唤各将官到他军前听命。
张诚接令后,先奔向后阵,会齐张岩后,才同他一起策马奔进督标营军阵。
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最后一个到达,见诸将到齐,卢象升就让杨国柱先讲了哨探所得的军报,然后开口说道:“东奴虽人在六千上下,然可战之兵,至多四千,我部大军两万余众,诸将当同心戮力,奋勇杀奴,上报君恩,下振军心士气。”
王朴身着亮眼的盔甲,越众抱拳说道:“请督臣放心,我等必同心戮力,奋勇杀奴。”
杨国柱等众将官都是抱拳齐喝道:“同心戮力,奋勇杀奴!”
一时间,众将官都是振臂高呼着,军心大定,士气振奋。
是啊,两万对六千,所有的人都是信心满满,激昂振奋着,每个人都在想着,待会对战虏骑之时,可得多捞几颗人头,不能全叫张诚那小子抢了去。
正在这时,忽听军阵外警报声不绝,一个亲卫急匆匆的策马奔进军阵,对卢象升禀报道:“启禀督臣,东向数里外,发现奴贼一部,约有千余众,正奔我宣大军阵而来。”
阵前诸将一阵惊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