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蓟辽总督行辕的中军高台上,众人听着神机营前营总兵陈九皋大言不惭吹牛皮,都不由得大笑起来。
总兵曹变蛟更是一脸轻蔑地笑言:“确实如此,区区鞑虏,无须畏惧!”
王廷臣也在一旁接言道:“鞑虏无非也是一个脑袋顶在肩上,我大明将士何止百万,一个换一个,也干废了他。”
洪承畴与王承恩等诸官将都是一副赞同的表情,惟有陈九皋一脸不以为然之色,他暗思:“咱老子家中还有娇妻美妾,京师的花花世界也还没有享受够呢,可不想同鞑子拼命,谁要拼谁上,咱老子是指定不上的。”
他眼神中泛起一丝幻觉,仿佛自己已经回到京师,那般勋贵纨绔在得胜楼上大摆宴席,自己正意气风发的讲着辽战的功绩,一时万众瞩目,真是风光无两!
陈九皋自思此次援辽,自己前后已然数次立功,尤其长岭山一战更斩杀奴王多铎,虽自己未能亲临其事,但毕竟也有神机营火炮助战。
再说回到京师之后,还不是自己想怎么讲都行的事,哪般纨绔还会为此前往宣府寻张诚对峙不成?
所以,他现在已经没有了再立新功的动力,所思所念都是如何保全自己,保全神机营的将士性命,这可是他今后在大明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就在陈九皋一通胡思乱想之际,耳中传来蓟辽总督洪承畴的声音:“今日之战过后,你等定会青史留名!”
陈九皋的脸上笑成一朵花,喜道:“这都是督臣运筹帷幄之功,更兼王公公坐镇于此,调度军械粮草有方,要留名青史,也是督臣与王公之名留存青史。
咱陈九皋一介莽夫,怎敢居此功!”
曹变蛟也是说道:“辽事能有今日之功,全赖督臣谋定军略,指挥有方,更兼王公调运粮草辎重,安定军心。
末将等只管上阵杀奴,就算有些末微功,也不值一提。怎敢与督臣和王公相比!”
众将听完陈九皋与曹变蛟的话,纷纷言是,皆称不敢居功。
蓟辽总督洪承畴面如沉水,虽无一丝波澜,然在他扭头的一瞬间,嘴角上扬,还是现出不易察觉的微笑。
而大太监王承恩则一脸冷笑的开口说道:“咱家做得都是本分,不值得夸耀,倒是尔等,此番出战,可是要阵前用命。
咱家这双眼睛虽不太好用,但咱是替皇上当差办事,可揉不得一星半点的渣子在里边,若有哪个胆敢贪生怕死,不奋勇冲锋,无须奏报皇上,咱家就先替皇上宰了他。”
他越说语气就越是阴冷,直叫人听来顿觉如坠冰窟一般,最后,王承恩更是阴恻恻地问道:“咱家刚才这番话,尔等可都记下来了?”
除了蓟辽总督洪承畴之外,此刻在中军帅台上的各将都是一副噤若寒蝉的神情,即使同样来自京师,且还是勋贵子弟的陈九皋也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直视王承恩阴冷的目光。
只是随在曹变蛟、王廷臣等人身后,与他们一起齐声回道:“末将等谨记王公训诫之言,定当阵前用命,奋勇杀奴,以报皇恩浩荡。”
直到此时,王承恩才那阴鸷的目光才稍有缓和,他不在参与众人军务诸事,与洪承畴言说两句,便在两名小内监的引领下,往中军大帐旁的一个小暖帐行去。
就在大太监王承恩返回自己的小暖帐后不久,宁远总兵吴三桂策骑奔近总督行辕大营,辕门值守的是一个游击。
他虽与吴三桂已十分相熟,但总督行辕可不比别处,再加洪承畴向来治军极严,就连他本人过辕门,都要查验腰牌令箭才可通行。
不过,吴三桂毕竟不比别的总兵,虽然也需查验腰牌才能过辕门,但却可在总督行辕内策马奔行,不一会便即来到中军帅台之下。
“噔噔噔……”
他一个漂亮的跃起便即翻身下马,快步直奔帅台而上,直接来到蓟辽总督洪承畴身前,抱拳道:“禀督臣,宁远兵马皆已准备就绪,只待总督行辕帅令下达,即可立刻投入作战。”
洪承畴对吴三桂的表现十分满意,他点着头说道:“长伯,快起来吧。”
他随即又说道:“宁远军今日战事最为关键,但只要攻过对岸,建起浮桥,便算是大功一件。本督定会上奏朝廷,亲为宁远军将士请功。”
吴三桂再次抱拳说道:“请洪督放心,宁远军将士皆有誓死战奴之心,就是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畏战退缩。
定能一举攻过河去,守护浮桥万全,以待大军渡河!”
“好。”
洪承畴一向沉静的面容上,也在此刻绽开一丝笑容,他转身对帅台上的诸将说道:“今日之战,非同小可,现奴贼锐气大减,于我正是绝佳时机。”
他面色一正,又接着朗声喝道:“望诸公阵前效命,奋勇击奴,不负皇恩浩荡!”
吴三桂、陈九皋、曹变蛟、王廷臣、祖大乐、陈仲才等一干总兵副将,齐刷刷单膝跪下,一脸严肃地抱拳喝道:“末将等必定阵前效命,奋勇击奴,决不负皇恩浩荡!”
洪承畴对大家的反应十分满意,也再无别话可言,便对他们挥手道:“各自归营准备去吧,到时依中军帅令,各尽其力,用奴贼之血来上报国恩!”
“……用奴贼之血上报国恩……”
众将又是一阵齐声大喝,竟引得中军帅台下值守将士,也跟着大喝起来,久久不息。
…………
而此刻,宣府总兵官、镇朔将军张诚也没有睡懒觉,他虽然表面上对于蓟辽军在女儿河畔的军略,并不感兴趣。
但那其实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而已,就算他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男儿,可终究还是汉家人,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即使是出于汉家人的血脉理念,他也不会希望洪承畴在这一战中有所闪失,他更不希望这一战让鞑虏获胜,从而使其尾大不掉,祸害汉家人数百年。
天都还没有透出一丝光亮的时候,他就在张成芳、张明远的陪伴下,再次登临黄土岭最高处,站在这里凝神望着北面还是黑色的苍穹。
他似乎能从远方那漆黑的苍穹,透出的点点灯火余晖里看到希望。
是的,那确实是一点点的希望,只不过这些希望的星火还太过分散,待到他们最终汇聚成一大团的时候,必将能照亮整个苍穹。
不,应该是照亮整个世界!
黄土岭的正北方,就是小凌河自东向南的拐弯处,现在大同镇军马正在总兵王朴的率领下,在那处地上结阵驻营。
而张诚所看到的点点灯火余晖,也正是大同镇军马的营火,此刻天还没有完全亮起,太阳也只是探出一个细边,却欲迎还羞地不肯露出全貌。
整个大地仍然处于朦朦胧胧的黑暗状态,所以,大同军的营火也还没有熄灭。
而随着太阳在东方的天际,懒洋洋地一点一点升起,但凡太阳微光能照射之处,营火也随之整齐暗去。>
这一切是那般的井然有序,丝毫不见杂乱,虽然还有宣府骑兵与车营将士,与大同镇兵马一起驻营。
但张诚仔细观瞧了好一会,仍未见其营火熄灭时显出杂乱之状,即使是随军民夫杂役那边,也比往日更为整齐了许多。
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张诚已略显风霜之色的英俊脸庞上,也现出一股暖心的微笑。
“看来,大同军也在这一场辽东战事中,锤炼起来了,但愿经过今日这一战后,也能成为一支强军。”
此刻,张诚的心头泛起一股奇异的感觉,他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王朴那可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
他依稀记得在自己曾经学过的历史中,就是这一场松锦大战,当明军被奴酋黄台吉截断退路和粮道后,可是王朴第一个引军趁夜奔逃而走。
他虽因此而免于战死疆场之上,可却被大明朝廷以首逃之罪,斩首弃市,终使身首异处,家族蒙羞!
然此次出援辽东,其人及大同军在战事中的表现,却显得十分可圈可点。
张诚不由暗叹:“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父帅,听营号已到开饭之时。晨风寒凉,咱还是早些回营吧。”
就在张诚满脑遐思之际,中军亲将张成芳上前提醒他,该回营用早饭了。
他只是淡淡说了声:“知道了。”
然目光却仍是注定着前方,他看向前方那一点一点亮起来的广袤大地,双目习惯性眯起,无数记忆,就犹如走马灯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
张诚还牢记着自己曾经的誓言,让中国之地成为一片桃源乐土,让历史上的曾经的种种遗憾,都不再发生。
而今次的松山之战,便是他的诸多遗憾之一,他已然决意要将之改变!
…………
蓟辽总督洪承畴在各将退去后,也是一般的心潮起伏,难以安定下来,他在中军大帐中来回踱步,却仍是久久不见平息。
最后,他还是决定出外走一走,或许吹一吹微凉的晨风,可以排遣自己紧张的心情,抚平自己此刻激荡的心潮。
他带着亲信幕僚谢四新、李嵩几人,还有一些亲兵护卫,下了帅台后先是在营中巡视一番,接着又来到行辕东侧的另一处山包。
这里有一条山溪自石门山流淌而下,可到了这里水流已是若有若无,不过即使如此,这边的晨风也比别处更寒凉一些。
偶尔一阵大风袭来,猛烈撞击的石门山的岩壁之上,再回卷而来,却比平时更为强劲一些,更带着一股萧瑟之意。
他在这处山包上站定身形后,举目四下望去,周边各处皆是大明的军营,密密麻麻,如星罗棋布一般。
而现在星星点点的各处营火有熄有亮,他们一闪一闪的与天上晨光遥相辉映。
看洪承畴站在那里久久不语,幕僚李嵩在他身旁开口说道:“洪督,可是在为今日的战局忧心?”
洪承畴先是在心中轻叹了一声,才道:“是啊,正所谓兵凶战危,奴贼虽接连战败,可其势仍大,且我将士畏奴怯战之心犹在。
今日之战,但有一个不慎,便是精锐尽丧,若果真如此,吾还有何颜面去见圣天子,又如何对得起圣上及朝廷的重托!”
这时,另一亲信幕僚谢四新,在旁抚须说道:“洪督不必为此忧虑,我师之战力,经前几战来看,当与奴在伯仲之间,只要我师谨慎用兵,步步为营,胜算仍然在我而不再奴。
况且,我师连战连捷,畏奴怯战之心,已大为改观,即使此战不用镇朔将军,但有长伯在,想来也定然无忧!”
洪承畴凝神注视着谢四新,叹道:“但愿如此吧。”
他看着自己的亲信幕僚谢四新,此人年在四旬左右,乃是新安人氏,与洪承畴颇有些世谊。
洪承畴以蓟辽总督的身份经略辽东以来,便将谢四新请在身边,用为参军,平日里颇为对其也是的器重。
在原本的那个历史上,洪承畴辽东兵败,松山失陷被俘降清后,领清军南下至湖广之时,即遣派人员力请谢四新出山,再度辅助自己。
可谢四新乃是有气节之人,他对于乐侍二主的洪承畴,素来嗤之以鼻,有怎肯出山相助?
为此,谢四新便以诗答之,曰:
“孤城血战苦睢阳,折臂书生枉断肠,
天地鬼神皆草草,君臣父子两茫茫。
南阳尚有刘文叔,博浪犹存张子房,
当日共君浑是梦,梦中复梦梦何长?
而因他在辽东共事之时,曾与吴三桂过从甚密,在吴三桂的大力拉拢之下,他更是与吴三桂结为至交,后来,他因不意坠马,上臂受伤,乃辞归故里。
等到了三藩之战的时候,吴三桂军势强盛,长鞭所指,湖南、广西、四川尽皆望风而降,他更是派遣使者暗中至徽州聘请谢四新出山。
然谢四新却因不耻于吴三桂所作所为,坚辞不赴,并且又以一诗作答,指责吴三桂朝秦暮楚、背信弃义。
其诗曰: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不思亲。”
如此算来,这位谢四新还是一个颇有立场之人。
…………
而现在,蓟辽总督洪承畴站立在山包之上,他沉吟良久,终是开口问道:“谢公,你看镇朔将军此人,还有长伯,他二人之间相比较,敦优敦劣?”
蓟辽总督行辕的中军高台上,众人听着神机营前营总兵陈九皋大言不惭吹牛皮,都不由得大笑起来。
总兵曹变蛟更是一脸轻蔑地笑言:“确实如此,区区鞑虏,无须畏惧!”
王廷臣也在一旁接言道:“鞑虏无非也是一个脑袋顶在肩上,我大明将士何止百万,一个换一个,也干废了他。”
洪承畴与王承恩等诸官将都是一副赞同的表情,惟有陈九皋一脸不以为然之色,他暗思:“咱老子家中还有娇妻美妾,京师的花花世界也还没有享受够呢,可不想同鞑子拼命,谁要拼谁上,咱老子是指定不上的。”
他眼神中泛起一丝幻觉,仿佛自己已经回到京师,那般勋贵纨绔在得胜楼上大摆宴席,自己正意气风发的讲着辽战的功绩,一时万众瞩目,真是风光无两!
陈九皋自思此次援辽,自己前后已然数次立功,尤其长岭山一战更斩杀奴王多铎,虽自己未能亲临其事,但毕竟也有神机营火炮助战。
再说回到京师之后,还不是自己想怎么讲都行的事,哪般纨绔还会为此前往宣府寻张诚对峙不成?
所以,他现在已经没有了再立新功的动力,所思所念都是如何保全自己,保全神机营的将士性命,这可是他今后在大明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就在陈九皋一通胡思乱想之际,耳中传来蓟辽总督洪承畴的声音:“今日之战过后,你等定会青史留名!”
陈九皋的脸上笑成一朵花,喜道:“这都是督臣运筹帷幄之功,更兼王公公坐镇于此,调度军械粮草有方,要留名青史,也是督臣与王公之名留存青史。
咱陈九皋一介莽夫,怎敢居此功!”
曹变蛟也是说道:“辽事能有今日之功,全赖督臣谋定军略,指挥有方,更兼王公调运粮草辎重,安定军心。
末将等只管上阵杀奴,就算有些末微功,也不值一提。怎敢与督臣和王公相比!”
众将听完陈九皋与曹变蛟的话,纷纷言是,皆称不敢居功。
蓟辽总督洪承畴面如沉水,虽无一丝波澜,然在他扭头的一瞬间,嘴角上扬,还是现出不易察觉的微笑。
而大太监王承恩则一脸冷笑的开口说道:“咱家做得都是本分,不值得夸耀,倒是尔等,此番出战,可是要阵前用命。
咱家这双眼睛虽不太好用,但咱是替皇上当差办事,可揉不得一星半点的渣子在里边,若有哪个胆敢贪生怕死,不奋勇冲锋,无须奏报皇上,咱家就先替皇上宰了他。”
他越说语气就越是阴冷,直叫人听来顿觉如坠冰窟一般,最后,王承恩更是阴恻恻地问道:“咱家刚才这番话,尔等可都记下来了?”
除了蓟辽总督洪承畴之外,此刻在中军帅台上的各将都是一副噤若寒蝉的神情,即使同样来自京师,且还是勋贵子弟的陈九皋也是连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直视王承恩阴冷的目光。
只是随在曹变蛟、王廷臣等人身后,与他们一起齐声回道:“末将等谨记王公训诫之言,定当阵前用命,奋勇杀奴,以报皇恩浩荡。”
直到此时,王承恩才那阴鸷的目光才稍有缓和,他不在参与众人军务诸事,与洪承畴言说两句,便在两名小内监的引领下,往中军大帐旁的一个小暖帐行去。
就在大太监王承恩返回自己的小暖帐后不久,宁远总兵吴三桂策骑奔近总督行辕大营,辕门值守的是一个游击。
他虽与吴三桂已十分相熟,但总督行辕可不比别处,再加洪承畴向来治军极严,就连他本人过辕门,都要查验腰牌令箭才可通行。
不过,吴三桂毕竟不比别的总兵,虽然也需查验腰牌才能过辕门,但却可在总督行辕内策马奔行,不一会便即来到中军帅台之下。
“噔噔噔……”
他一个漂亮的跃起便即翻身下马,快步直奔帅台而上,直接来到蓟辽总督洪承畴身前,抱拳道:“禀督臣,宁远兵马皆已准备就绪,只待总督行辕帅令下达,即可立刻投入作战。”
洪承畴对吴三桂的表现十分满意,他点着头说道:“长伯,快起来吧。”
他随即又说道:“宁远军今日战事最为关键,但只要攻过对岸,建起浮桥,便算是大功一件。本督定会上奏朝廷,亲为宁远军将士请功。”
吴三桂再次抱拳说道:“请洪督放心,宁远军将士皆有誓死战奴之心,就是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畏战退缩。
定能一举攻过河去,守护浮桥万全,以待大军渡河!”
“好。”
洪承畴一向沉静的面容上,也在此刻绽开一丝笑容,他转身对帅台上的诸将说道:“今日之战,非同小可,现奴贼锐气大减,于我正是绝佳时机。”
他面色一正,又接着朗声喝道:“望诸公阵前效命,奋勇击奴,不负皇恩浩荡!”
吴三桂、陈九皋、曹变蛟、王廷臣、祖大乐、陈仲才等一干总兵副将,齐刷刷单膝跪下,一脸严肃地抱拳喝道:“末将等必定阵前效命,奋勇击奴,决不负皇恩浩荡!”
洪承畴对大家的反应十分满意,也再无别话可言,便对他们挥手道:“各自归营准备去吧,到时依中军帅令,各尽其力,用奴贼之血来上报国恩!”
“……用奴贼之血上报国恩……”
众将又是一阵齐声大喝,竟引得中军帅台下值守将士,也跟着大喝起来,久久不息。
…………
而此刻,宣府总兵官、镇朔将军张诚也没有睡懒觉,他虽然表面上对于蓟辽军在女儿河畔的军略,并不感兴趣。
但那其实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而已,就算他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明男儿,可终究还是汉家人,中华民族的血脉精神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即使是出于汉家人的血脉理念,他也不会希望洪承畴在这一战中有所闪失,他更不希望这一战让鞑虏获胜,从而使其尾大不掉,祸害汉家人数百年。
天都还没有透出一丝光亮的时候,他就在张成芳、张明远的陪伴下,再次登临黄土岭最高处,站在这里凝神望着北面还是黑色的苍穹。
他似乎能从远方那漆黑的苍穹,透出的点点灯火余晖里看到希望。
是的,那确实是一点点的希望,只不过这些希望的星火还太过分散,待到他们最终汇聚成一大团的时候,必将能照亮整个苍穹。
不,应该是照亮整个世界!
黄土岭的正北方,就是小凌河自东向南的拐弯处,现在大同镇军马正在总兵王朴的率领下,在那处地上结阵驻营。
而张诚所看到的点点灯火余晖,也正是大同镇军马的营火,此刻天还没有完全亮起,太阳也只是探出一个细边,却欲迎还羞地不肯露出全貌。
整个大地仍然处于朦朦胧胧的黑暗状态,所以,大同军的营火也还没有熄灭。
而随着太阳在东方的天际,懒洋洋地一点一点升起,但凡太阳微光能照射之处,营火也随之整齐暗去。>
这一切是那般的井然有序,丝毫不见杂乱,虽然还有宣府骑兵与车营将士,与大同镇兵马一起驻营。
但张诚仔细观瞧了好一会,仍未见其营火熄灭时显出杂乱之状,即使是随军民夫杂役那边,也比往日更为整齐了许多。
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张诚已略显风霜之色的英俊脸庞上,也现出一股暖心的微笑。
“看来,大同军也在这一场辽东战事中,锤炼起来了,但愿经过今日这一战后,也能成为一支强军。”
此刻,张诚的心头泛起一股奇异的感觉,他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王朴那可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
他依稀记得在自己曾经学过的历史中,就是这一场松锦大战,当明军被奴酋黄台吉截断退路和粮道后,可是王朴第一个引军趁夜奔逃而走。
他虽因此而免于战死疆场之上,可却被大明朝廷以首逃之罪,斩首弃市,终使身首异处,家族蒙羞!
然此次出援辽东,其人及大同军在战事中的表现,却显得十分可圈可点。
张诚不由暗叹:“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父帅,听营号已到开饭之时。晨风寒凉,咱还是早些回营吧。”
就在张诚满脑遐思之际,中军亲将张成芳上前提醒他,该回营用早饭了。
他只是淡淡说了声:“知道了。”
然目光却仍是注定着前方,他看向前方那一点一点亮起来的广袤大地,双目习惯性眯起,无数记忆,就犹如走马灯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
张诚还牢记着自己曾经的誓言,让中国之地成为一片桃源乐土,让历史上的曾经的种种遗憾,都不再发生。
而今次的松山之战,便是他的诸多遗憾之一,他已然决意要将之改变!
…………
蓟辽总督洪承畴在各将退去后,也是一般的心潮起伏,难以安定下来,他在中军大帐中来回踱步,却仍是久久不见平息。
最后,他还是决定出外走一走,或许吹一吹微凉的晨风,可以排遣自己紧张的心情,抚平自己此刻激荡的心潮。
他带着亲信幕僚谢四新、李嵩几人,还有一些亲兵护卫,下了帅台后先是在营中巡视一番,接着又来到行辕东侧的另一处山包。
这里有一条山溪自石门山流淌而下,可到了这里水流已是若有若无,不过即使如此,这边的晨风也比别处更寒凉一些。
偶尔一阵大风袭来,猛烈撞击的石门山的岩壁之上,再回卷而来,却比平时更为强劲一些,更带着一股萧瑟之意。
他在这处山包上站定身形后,举目四下望去,周边各处皆是大明的军营,密密麻麻,如星罗棋布一般。
而现在星星点点的各处营火有熄有亮,他们一闪一闪的与天上晨光遥相辉映。
看洪承畴站在那里久久不语,幕僚李嵩在他身旁开口说道:“洪督,可是在为今日的战局忧心?”
洪承畴先是在心中轻叹了一声,才道:“是啊,正所谓兵凶战危,奴贼虽接连战败,可其势仍大,且我将士畏奴怯战之心犹在。
今日之战,但有一个不慎,便是精锐尽丧,若果真如此,吾还有何颜面去见圣天子,又如何对得起圣上及朝廷的重托!”
这时,另一亲信幕僚谢四新,在旁抚须说道:“洪督不必为此忧虑,我师之战力,经前几战来看,当与奴在伯仲之间,只要我师谨慎用兵,步步为营,胜算仍然在我而不再奴。
况且,我师连战连捷,畏奴怯战之心,已大为改观,即使此战不用镇朔将军,但有长伯在,想来也定然无忧!”
洪承畴凝神注视着谢四新,叹道:“但愿如此吧。”
他看着自己的亲信幕僚谢四新,此人年在四旬左右,乃是新安人氏,与洪承畴颇有些世谊。
洪承畴以蓟辽总督的身份经略辽东以来,便将谢四新请在身边,用为参军,平日里颇为对其也是的器重。
在原本的那个历史上,洪承畴辽东兵败,松山失陷被俘降清后,领清军南下至湖广之时,即遣派人员力请谢四新出山,再度辅助自己。
可谢四新乃是有气节之人,他对于乐侍二主的洪承畴,素来嗤之以鼻,有怎肯出山相助?
为此,谢四新便以诗答之,曰:
“孤城血战苦睢阳,折臂书生枉断肠,
天地鬼神皆草草,君臣父子两茫茫。
南阳尚有刘文叔,博浪犹存张子房,
当日共君浑是梦,梦中复梦梦何长?
而因他在辽东共事之时,曾与吴三桂过从甚密,在吴三桂的大力拉拢之下,他更是与吴三桂结为至交,后来,他因不意坠马,上臂受伤,乃辞归故里。
等到了三藩之战的时候,吴三桂军势强盛,长鞭所指,湖南、广西、四川尽皆望风而降,他更是派遣使者暗中至徽州聘请谢四新出山。
然谢四新却因不耻于吴三桂所作所为,坚辞不赴,并且又以一诗作答,指责吴三桂朝秦暮楚、背信弃义。
其诗曰: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不思亲。”
如此算来,这位谢四新还是一个颇有立场之人。
…………
而现在,蓟辽总督洪承畴站立在山包之上,他沉吟良久,终是开口问道:“谢公,你看镇朔将军此人,还有长伯,他二人之间相比较,敦优敦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