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明 第六十三章:罕王殿山

小说:织明 作者:蜗牛非牛 更新时间:2023-07-18 12:13:06 源网站:笔趣阁
  >

  崇祯十四年八月初四日,大明王师自杏山向松山进军的当日,锦州城南面不远处的乳峰山上,鞑贼将官云集。

  乳峰山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而在原本的历史上,鞑贼取得政权, 建立清国之后,乳峰山又被更名为“罕王殿山”。

  据传说,当年努尔哈赤逃难之时,曾途经此处,他当时连困带累的,就在此峰顶处的一块巨石上睡着了,也因此躲过追杀。

  后来就盛传这块巨石乃是当年女娲补天时, 剩下的一块灵石,显灵护估了努尔哈赤逃过一劫。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由, 历史上后来的清国政权就将这块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也顺理成章的被称为了罕王殿山。

  其实,更应该称作“憨王殿山”,老奴努尔哈赤反明自立时,称的是汗王,明人依谐音翻译过来,便称之为憨王,不知为何,最后竟传成了罕王。

  或许便如红衣大炮一样,明人因其来自于海外红夷之手,遂称之为红夷大炮,而鞑贼避夷不用,改称红衣大炮,就如明之杀胡口,到鞑贼这里也变成了杀虎口。

  真的是各朝各表,一字不让!

  乳峰山是由大小无数丘陵山岭组合而成, 其面朝锦州的一面,大多地势平缓。

  而面对松山一面,同样山岭起伏,丘陵不断,不过,在快到乳峰山的主峰时,山势就略显陡峭,且岭前颇多荒草山石,只可徒步而行,不宜骑兵穿行,战车更是无法通过。

  此时,在乳峰山东侧数百米的一段山脊上,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处,有三块险峻的巨石耸立于此,有若擎天之柱般,傲然不倒。

  中间的那块巨石旁,两杆高大的织金大伞高高撑起,大伞下,站着两名身着鎏金盔甲清国将领,周围是一大群白甲巴牙喇兵扈从。

  正是清国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肃亲王豪格二人, 正对着山下的松山堡处远远眺望,不知他们都在凝神细想着什么?

  大伞旁边,围聚着正红旗固山额真託勒硕託、镶红旗固山额真满达海、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多罗安平贝勒杜度、巴牙喇纛章京伊尔登、巴牙喇纛章京塔瞻等诸清军将领。

  烈日爆晒下,各人都是汗流浃背,却不敢稍动,他们也照着多尔衮和豪格二人的样子,都往远处的松山堡方向眺望着。

  而在乳峰山的山脊处,又有一队队精锐的巴牙喇营勇士,密密麻麻的旌旗迎着夏风猎猎作响。

  凝神良久,多尔衮才冷然问道:“洪承畴,由杏山进军了吗?”

  正红旗固山额真贝勒硕託排众而出,他上前几步来到多尔衮身前,回道:“回睿王爷,探骑回报,南人大军已向松山开进。”

  他接着又说道:“南人此番兵威极盛,人马浩瀚,不绝于道,步,骑,炮交加,远远超过十万大军。”

  “洪承畴,他终于来了。”

  多尔衮的眼中寒光闪动,他又转头看向身旁的巨石。>

  因为老奴努尔哈赤那个传说的缘故,在清国上下各人中,都将乳峰山视作神山,将这三块擎天巨石也视为神石。

  此刻,多尔衮仰望着身前的擎天巨石,也不知他是在祈求“神山”再像护佑老奴那样,也护佑自己一次,还是在祈求祖宗英灵来护佑自己,在将要与援锦明军的大战中,取得胜利大捷。

  他仰望巨石良久,一旁的豪格却大声道:“哼,来多点不是正好,也省得咱们勇士进关,就在此处全砍了,到时候不止锦州、宁远,就是明国的京城也给他拿下嘞。”

  多尔衮白了他一眼,只淡淡说道:“回山城去,议议该如何迎战明军。”

  豪格虽贵为奴酋黄台吉的大儿子,又是和硕肃亲王,但在松锦前线却是由睿亲王多尔衮主持军务,现在他说回山城议事,众人自是无言跟随。

  豪格心里觉得这位皇叔轻视了自己,但也只能无奈跟随,众人在巴牙喇勇士的护卫下沿着平缓的山脊,径往乳峰山东面行去。

  …………

  多尔衮所说的山城,其实就是乳峰山主峰东侧数里外的一处原明军堡寨。

  那是一座石筑山城,城池依山势而建,城内较为平坦,城外则多山崖陡壁,站在山城内的高处,北可观瞧锦州城,南可膽望松山堡,放眼看去,松杏各堡,各处墩台,依稀可见。

  乳峰山本为锦州城之屏障,而这处山城又为乳峰山的屏障,地利地势都是极为重要的所在。

  不过,这山城也有一处缺陷,倘若大军从乳峰山北面发起进攻,则此堡垒便难于固守,鞑贼围困锦州多时,该处山城也早被他们占去,如今,反到成了多尔衮、豪格的大军行辕。

  多尔衮本驻营在欢喜岭下,但当他得知贝勒硕託领过半大军进袭杏山,却被明军杀回,且据哨骑查报,明军大帅蓟辽总督洪承畴领十六、七万精锐大军进援锦州的消息后。

  便领麾下兵马移驻到锦州南面乳峰山一带,他本人也于两天前刚刚领精锐亲军赶到此地。

  昨日便在众将官的陪同下,巡视了锦州、松山周边各处地方,当时便选取这处山城作为自己的行营要地。

  他们一路行去,此时的乳峰山早己经大变样。

  山上山下,原本少树木,多荒草,而此时,原本山城周边的树木或荒草,都己被全部砍光或是拔除烧光。

  此举实为兵家之常事,一是为增强山上鞑贼守军的视野,利于大军防守;二也是为了防止明军施用纵火焚山之计。

  其实,大明九边各镇的边军,每年也都有出塞烧荒的传统,一到秋高草枯之时,各镇边军就会出塞烧荒,在草原上燃放起大片大片的火头。

  放火烧草烧山什么的,对明军来说可是得心应手,若山城周边的荒草不除,明军攻山前只要放上一把大火,这天干物燥的,山上的鞑贼可就有可能变成烤猪……

  除了山岭各处光秃秃一片,便是面向南面松山堡方向上的各处,顺着山岭丘陵走势,围着主峰也挖了数道深浅不一的壕沟,以防明军偷袭突袭。

  (.suya/70/70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