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遥远的商周时代,还没有成熟的人才选拔机制。
由于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各级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即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子孙世代为官,占据统治地位。统治者要想得到辅佐自己的贤才,比较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实地寻访,因此便有许多明君访贤的故事流传下来,比如伊尹。
伊尹的崛起之路,充分说明了一句话这等正确性——一个不想当丞相的厨子不是个好奴隶……
伊尹是夏朝末年人,相传出生于伊水,以伊为氏。
“尹”是官名,即宰相,他原本是夏末有莘国君的一个家奴,充当国君的贴身厨师,不过此人惊才绝艳,居然从烹饪技艺中竟然悟出治国之道,而且暗合尧舜圣君之理……
他看到夏桀已临末日,早有施展抱负之意。
商汤不知从何得知伊尹是个人才,便玩了一出曲线救国,决定娶有莘氏之女为妃,实际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为伊尹尔!而伊尹也自愿作陪嫁之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得到汤的高度信任,免除他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尹”,即右相,成为商汤身边最有权力的执政大臣,帮助商汤最终灭夏,建立了商朝,成为辅佐商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
“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就是这位。
当然,尚有一位经历跟伊尹大抵相似,但名气更犹在其上的名人,叫做姜尚……
渐渐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失去了应有的基础,出现了三种新的选士制度:“军功”、“养士”和“客卿制”。所谓“军功”就是以功得禄,以功授爵,其中秦国的军功制影响最为深远,秦国军功制突出两点,其一是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其二是宗室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从而造成战国时代“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特点。
所谓“养士”,是高门贵族以其威势蓄养各方来客,以便为其效力,最著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其中又以门客三千孟尝君最为著名……
由秦及汉,出现了多种人才选拔方式并行的局面,选官办法其实有四种:“纳赀”,“任子”,“察举”,“征辟”。
由曹魏而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
在州、郡设大小中正官,负责按家世门第和道德才能,并博采舆论,从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评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级授官.
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学分类上是一种创新,选才标准趋于周密.魏、晋时期门阀统治的加强,至东晋后此制弊端丛生,中正权重,品评随意,世族门阀把持中正,控制选举,最终造成“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族无过进之路”.
九品中正制,已成为门阀统治国家的工具……
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举制度其实是跟完善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部分有能力的寒门学子进入社会上层,掌握**资源,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平公正,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资源的局面,遏制了世家门阀势力的发展.
但是其最为显著的作用,却是由此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
当然,科举制度的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成为阻碍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毒瘤。
现在的大唐,最大的隐患不是来自边疆外域,而是来自内部的门阀世家。历代以来,每逢天下板荡,皇权不稳,这些世家门阀便会跳出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轻则废一君、立一君,重则携起手来改朝换代,将中原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正是因为熟知历史走向,所以房俊才知道李二陛下必然都会将科举搬上台面,借此成为抵消抗衡世家门阀的工具。亦是因此,房俊才会显出活字印刷术,给李二陛下烧一把火助一把力递上一柄尖刀,顺带着也那谋取功绩,作为跟李二陛下就赐婚一事讨价还价的资本。
可是谁成想,李二陛下笑纳了大礼,一回头,就不讲究的将房俊给卖了……
当科举的主考官?
若是放在明清两朝,这个位置能抢破头!因为这就意味着本次科举的所有学生理论上都将成为主考官的“学生”,在拉帮结派舞弊营私的朝局中抢夺了一大批优质兵力。这些学生只消得有那么一两个日后功成业就,就足以让主考官受用不尽。
>
可现在是唐朝……
且不说同年、座师等等词汇尚未发明,由地域、年份而来的派系更未出现,当这个主考官一点好处都没有,单单只是那些恨科举而入骨的世家门阀,便会将这个主考官视为眼中钉!
现在外界尚在因为活字印刷术之事,使得世家门阀们恨不得将房俊活活剐了,若是再接手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主考官职务,怕是晚上回家就得有刺客上门,要割掉自己的脑袋……
**才干这事儿!
房俊当即将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一般:“微臣才疏学浅,德行鄙薄,如何能当得此等重任?还请陛下另选贤明,主持科举大事。否则若是因为微臣的无能而导致陛下的千秋大业受损,微臣万死难辞其咎!”
语气铿锵,意志坚定,神情坚毅,看似完全没有一丝转变心意的可能。
这破差事谁爱干谁干,反正咱不干!
李二陛下当真恼火了,眯着眼,咬着牙:“当真不干?”
房俊坚定的摇头:“不是不干,是干不了。”
“呵呵!”李二陛下怒极反笑:“还有你房俊自认干不了的事情?当初毛遂自荐想要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的官职,不是神气活现的好像这世上的事情就没有一件能难得住你,朕这个巍巍大唐没有你简直就玩不转一般?”
闻言,房俊气得想要骂娘!
你说你好歹也是一代明君,怎地时时刻刻惦记着威胁臣子?
合着咱要是不干这个主考官,这沧海道行军大总管就又一次泡汤了?
简直岂有此理!
老虎不发威,你真当病猫?
房俊怒从心头起,当即直起腰板,目光凛凛的与李二陛下对视,慨然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陛下非得要微臣来当这个主考官,君命不敢违,那微臣也只有一途可走!微臣……遵命便是!”
最后一句话,却是悲愤出口,说完,挺直的腰板便弯了下来……
李二陛下被他前半段话语弄得火冒三丈,怎么地,想跟朕玩诤臣那一套,死也不从命?不过虽然恼怒,心底却也有些小小的欣慰,都说此子油滑奸诈,殊不知亦有此等刚硬的脾性!
谁知最后一句话却令李二陛下目瞪口呆,一时没回过神儿来。
合着你这是答应了?
说好的不卑不亢呢?说好的铁骨铮铮呢?说好的刚硬诤臣呢?
却原来只是一个贪生怕死、升官发财的佞臣,只要有了好处,什么原则都没了……
李二陛下这下子怒火冲天,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撸起袖子,一个箭步窜到房俊近前,抬脚就是一顿猛踹。
“窝囊废,怕死鬼,小人,佞臣……娘咧,你个瓜怂倒是再硬气一会儿啊?再硬气一会儿,老子还真就欣赏你的强项姿态,还真就不用你当这个主考官了……没出息的东西,老子踹死你……”
在遥远的商周时代,还没有成熟的人才选拔机制。
由于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各级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即奴隶主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子孙世代为官,占据统治地位。统治者要想得到辅佐自己的贤才,比较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实地寻访,因此便有许多明君访贤的故事流传下来,比如伊尹。
伊尹的崛起之路,充分说明了一句话这等正确性——一个不想当丞相的厨子不是个好奴隶……
伊尹是夏朝末年人,相传出生于伊水,以伊为氏。
“尹”是官名,即宰相,他原本是夏末有莘国君的一个家奴,充当国君的贴身厨师,不过此人惊才绝艳,居然从烹饪技艺中竟然悟出治国之道,而且暗合尧舜圣君之理……
他看到夏桀已临末日,早有施展抱负之意。
商汤不知从何得知伊尹是个人才,便玩了一出曲线救国,决定娶有莘氏之女为妃,实际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为伊尹尔!而伊尹也自愿作陪嫁之臣,随同到商。他背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子,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得到汤的高度信任,免除他的奴隶身份,任命为“尹”,即右相,成为商汤身边最有权力的执政大臣,帮助商汤最终灭夏,建立了商朝,成为辅佐商汤夺取天下的开国元勋。
“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就是这位。
当然,尚有一位经历跟伊尹大抵相似,但名气更犹在其上的名人,叫做姜尚……
渐渐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原来的“世卿世禄制”失去了应有的基础,出现了三种新的选士制度:“军功”、“养士”和“客卿制”。所谓“军功”就是以功得禄,以功授爵,其中秦国的军功制影响最为深远,秦国军功制突出两点,其一是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其二是宗室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从而造成战国时代“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特点。
所谓“养士”,是高门贵族以其威势蓄养各方来客,以便为其效力,最著名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其中又以门客三千孟尝君最为著名……
由秦及汉,出现了多种人才选拔方式并行的局面,选官办法其实有四种:“纳赀”,“任子”,“察举”,“征辟”。
由曹魏而始,,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
在州、郡设大小中正官,负责按家世门第和道德才能,并博采舆论,从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评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级授官.
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学分类上是一种创新,选才标准趋于周密.魏、晋时期门阀统治的加强,至东晋后此制弊端丛生,中正权重,品评随意,世族门阀把持中正,控制选举,最终造成“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族无过进之路”.
九品中正制,已成为门阀统治国家的工具……
某种意义上来说,科举制度其实是跟完善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部分有能力的寒门学子进入社会上层,掌握**资源,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平公正,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资源的局面,遏制了世家门阀势力的发展.
但是其最为显著的作用,却是由此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
当然,科举制度的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成为阻碍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毒瘤。
现在的大唐,最大的隐患不是来自边疆外域,而是来自内部的门阀世家。历代以来,每逢天下板荡,皇权不稳,这些世家门阀便会跳出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轻则废一君、立一君,重则携起手来改朝换代,将中原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正是因为熟知历史走向,所以房俊才知道李二陛下必然都会将科举搬上台面,借此成为抵消抗衡世家门阀的工具。亦是因此,房俊才会显出活字印刷术,给李二陛下烧一把火助一把力递上一柄尖刀,顺带着也那谋取功绩,作为跟李二陛下就赐婚一事讨价还价的资本。
可是谁成想,李二陛下笑纳了大礼,一回头,就不讲究的将房俊给卖了……
当科举的主考官?
若是放在明清两朝,这个位置能抢破头!因为这就意味着本次科举的所有学生理论上都将成为主考官的“学生”,在拉帮结派舞弊营私的朝局中抢夺了一大批优质兵力。这些学生只消得有那么一两个日后功成业就,就足以让主考官受用不尽。
>
可现在是唐朝……
且不说同年、座师等等词汇尚未发明,由地域、年份而来的派系更未出现,当这个主考官一点好处都没有,单单只是那些恨科举而入骨的世家门阀,便会将这个主考官视为眼中钉!
现在外界尚在因为活字印刷术之事,使得世家门阀们恨不得将房俊活活剐了,若是再接手这个费力不讨好的主考官职务,怕是晚上回家就得有刺客上门,要割掉自己的脑袋……
**才干这事儿!
房俊当即将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一般:“微臣才疏学浅,德行鄙薄,如何能当得此等重任?还请陛下另选贤明,主持科举大事。否则若是因为微臣的无能而导致陛下的千秋大业受损,微臣万死难辞其咎!”
语气铿锵,意志坚定,神情坚毅,看似完全没有一丝转变心意的可能。
这破差事谁爱干谁干,反正咱不干!
李二陛下当真恼火了,眯着眼,咬着牙:“当真不干?”
房俊坚定的摇头:“不是不干,是干不了。”
“呵呵!”李二陛下怒极反笑:“还有你房俊自认干不了的事情?当初毛遂自荐想要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的官职,不是神气活现的好像这世上的事情就没有一件能难得住你,朕这个巍巍大唐没有你简直就玩不转一般?”
闻言,房俊气得想要骂娘!
你说你好歹也是一代明君,怎地时时刻刻惦记着威胁臣子?
合着咱要是不干这个主考官,这沧海道行军大总管就又一次泡汤了?
简直岂有此理!
老虎不发威,你真当病猫?
房俊怒从心头起,当即直起腰板,目光凛凛的与李二陛下对视,慨然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既然陛下非得要微臣来当这个主考官,君命不敢违,那微臣也只有一途可走!微臣……遵命便是!”
最后一句话,却是悲愤出口,说完,挺直的腰板便弯了下来……
李二陛下被他前半段话语弄得火冒三丈,怎么地,想跟朕玩诤臣那一套,死也不从命?不过虽然恼怒,心底却也有些小小的欣慰,都说此子油滑奸诈,殊不知亦有此等刚硬的脾性!
谁知最后一句话却令李二陛下目瞪口呆,一时没回过神儿来。
合着你这是答应了?
说好的不卑不亢呢?说好的铁骨铮铮呢?说好的刚硬诤臣呢?
却原来只是一个贪生怕死、升官发财的佞臣,只要有了好处,什么原则都没了……
李二陛下这下子怒火冲天,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撸起袖子,一个箭步窜到房俊近前,抬脚就是一顿猛踹。
“窝囊废,怕死鬼,小人,佞臣……娘咧,你个瓜怂倒是再硬气一会儿啊?再硬气一会儿,老子还真就欣赏你的强项姿态,还真就不用你当这个主考官了……没出息的东西,老子踹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