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掐着党仁弘回京述职的档口予以弹劾,且证据乱七八糟、并不充分,显然是仓促为之。
询问何人呈递这些证据并无用处,因为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问题的关键在于:太宗皇帝都明知其贪腐作恶而不予追究,难不成还想让当今陛下推翻太宗皇帝的旨意,对党仁弘绳之以法?
若果真那样,意味着陛下对于太宗皇帝的执政有所纠正,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极有可能造成朝野震荡、局势不宁……
当然,也或许这才是背后主使之人的真正用意?
水搅浑了,有些鱼就跑了。
戴胄思忖良久,缓缓吐出一口气:“将这些东西好生整理一下,我稍后带着进宫,呈递给陛下。”
无论何人在背后有何谋算,他都不必理会,他当了半辈子大理寺卿,只知公正执法、不理朝堂纷争,只要党仁弘罪证确凿,那就依法办事。
这是他的立身之本,亦是处世之道。
……
李承乾一份一份看完文牍,沉默良久,方才叹气道:“爱卿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啊。”
戴胄恭声道:“此事其实不必陛下决断,微臣之所以带这些文牍入宫,只是想让陛下了解此事,一旦有人胡搅蛮缠之时,也能及时正确予以应对。”
他虽然不是魏徵那样的诤臣,也不打算做一个所谓的“强项令”,但最起码的原则却不容亵渎,党仁弘有罪,且罪大恶极,这是千真万确之事,那么接下来便是大理寺推动审判,并不会因为李承乾的意见而有所改变。
在他这里,皇帝不能影响司法裁决,太宗皇帝尚且不能,何况李承乾?
李承乾一时无语,怎地这朝堂上下一个两个尽是这般强硬臣子,半点颜面也不给他这个皇帝?
刘祥道如此,戴胄亦是如此。
真不知该笑还是该气……
想了想,他迟疑着道:“党仁弘……终究还是与旁人不同,太宗皇帝在时,便感念其忠义数次赦免其罪,现在太宗皇帝不在,朕刚刚登基未久便将他赦免之罪臣治罪,你可知天下人会如何议论朕?”
前有封德彝,现在党仁弘,这两人一旦论罪,对于太宗皇帝的声誉影响尚在其次,最严重是他这个皇帝难免要背负“反骨”之名,“不忠不孝”惹得天下议论纷纭。
他固然因为太宗皇帝的英明神武、千秋功绩而压力山大,却也不愿背负一个“不忠不孝”的骂名,先是贞观朝被太宗皇帝认定为功臣的封德彝被揪出来,再是太宗皇帝极力维护的功臣党仁弘被他治罪,在旁人眼中,他这是打算全面否认太宗皇帝的功绩啊……m.bīQikμ.ИěΤ
戴胄不为所动:“党仁弘罪证确凿,人证物证齐全。”
李承乾一个头两个大,头疼不已,他现在终于体会到当年太宗皇帝恨不能将魏徵挫骨扬灰却又无何奈何之心情了。
帝国需要这样坚守原则的诤臣,否则若朝堂上下皆谗言媚上、见风使舵之辈,必是朝纲败坏、社稷动荡,而这样的诤臣多了,却也严重损伤皇帝的权威。
打不能打,骂也不能骂,如之奈何?
但是党仁弘他不能不保。
党仁弘何许人也?其人乃同州冯翊人士,隋朝武勇郎将,高祖皇帝起兵之初便带着两千兵马投奔,为大唐立国立下汗马功劳。长期跟随太宗皇帝作战,长子战死薛举之战,当时误中埋伏,薛举的排箭第一个穿透党仁弘的长子,满身的箭杆竟有十几枝。党仁弘趴在儿子的尸体上,用**干儿子脸上的血,转身上马,又去冲杀。
武德五年,洛阳城下,太宗皇帝率军与王世充搏杀,党仁弘的次子**被长矛刺穿,奄奄一息,党仁弘将其抱到太宗皇帝面前,没有说话,红着眼睛转身继续冲杀。
其后党仁弘辗转担任为南宁州都督,迁戎州都督,又历窦州道州行军总管,迁广州都督,期间贪**坏、罪名深重,御史数次弹劾,但皆被太宗皇帝赦免,太宗皇帝曾对人言,这样一个破家为国、忠心耿耿的臣子,固然罪孽深重,又岂忍治罪?
一个太宗皇帝屡次赦免的开国功臣,在他李承乾手里却被治罪甚至有可能判处极刑,这让世人怎么看他李承乾?
无奈问道:“如若论罪,该处何刑?”
戴胄摇头道:“当下这些证据是有人检举揭发而来,虽然经过大理寺初步验证大多不假,但其中也难免有诬告、污蔑之成分,需得经过审讯之后配合党仁弘的口供,才能最终定罪。故而,臣不敢妄言。”他知道陛下的心思,是想着无论给党仁弘定为何罪都求个情减免一等,所以并未吐露半分。
在他看来,帝王也不能因私废公、公私不分,若随口为之便能更改律法,那边是他这个大理寺卿的失职。
李承乾只得说道:“务必审讯清楚,诸般证据要严格核查,不能有一丝一毫含糊之处,否则寒了功臣之心,必将引起社稷动荡。”
戴胄颔首道:“陛下放心,兹事体大,臣岂敢疏忽懈怠?若有任一不尽不实之处,请治臣之罪。”
“行了,你暂且回去好生核实证据。”
李承乾**脑袋,只觉得太阳穴一跳一跳头疼欲裂。
戴胄问道:“那臣马上提审党仁弘。”
“去吧去吧。”筆趣庫
李承乾摆摆手,一个两个,没一个省心的,全都给他出难题,这还幸亏魏徵死了,真不知当年太宗皇帝是如何同这帮子大臣打交道,也怪不得贞观后期那几年太宗皇帝时不时头痛欲裂,大抵都是被这一帮子犟种给气得……
戴胄告退。
一旁的内侍见到陛下**太阳穴看上去有些痛苦,急忙上前小声问道:“陛下可是身体不适?是否要叫御医?”
李承乾摆手,道:“不用,这几日睡眠不足,歇一歇就好,去玄武门看看越国公在不在,若在就叫进宫来,朕有事相商。”
“喏。”
内侍赶紧退下,派人去往玄武门看看房俊是否在那里练兵。
李承乾缓了一会儿,头痛的症状大为消减,这才长长吐出一口气,站起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思虑着要如何处置,先是封德彝,再是党仁弘,对于这两人他并无太多个人感情,按说只需依律惩办即可,但现在的情况是一旦这两人被治罪,不仅影响到太宗皇帝的声誉,更会使得他这个新皇帝遭受非议。
权衡利弊,着实难以取舍。
之前御史台坚持弹劾封德彝之时的小窃喜现在已经消失无踪,代之而起的唯有心烦意乱。
皇帝不好当……
半晌之后,房俊快步而来,施礼之后问道:“陛下急召,不知有何要事?”
李承乾招呼房俊入座,又让内侍奉茶,而后将党仁弘贪腐一事说了,末了叹息道:“太宗皇帝在时,数次力保党仁弘,如今太宗皇帝驾崩、朕即皇帝位,却不得不将党仁弘绳之以法,朕愧对太宗皇帝啊!此事,二郎可有什么法子?”
戴胄拿来的诸般证据中,贪腐只是一部分罪名,实际上其贪腐的数额必定数倍于证据所显示,但若仅此一项倒也无妨,命其返还赃款、再狠狠的罚一笔,自能减轻罪责。
然而还有其私下垄断诸多行业,先以低价逼迫商贾破产,而后抬价牟取暴利,甚至组织青壮打砸行市、欺压商贾,人命都背了不知多少条,更有甚者居然与高州总管冯盎屡次冲突,导致岭南一带局势动荡、民心不稳,这些可都是杀头的大罪。
房俊思忖片刻,沉声道:“党仁弘之事,陛下怕是无能为力了。”
李承乾虽然知道不好办,但听闻房俊如此肯定,蹙眉问道:“二郎何意?”
房俊来得急切,有些口渴,喝了口茶水,剖析道:“陛下明鉴,党仁弘贪腐弄权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广州那边山高皇帝远,细节之处一般人不可能了解,且此事忽然爆发出来,之前全无征兆,显然是有人蓄意为之。”
李承乾颔首:“朕也是如此认为。”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房俊续道:“年关将至,朝廷各处衙署都在收拢政务,力求在年前将一年所累积之政务有所了结,这也是各衙的勘合指标之一,若太多政务未能及时完结,势必影响部堂长官的政绩,所以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基本不会接大案、要案,尤其是这等贪腐之案,完全可以等到年后开衙再行处置……然而有人将党仁弘一案的人证物证全部齐备,令打大理寺没借口搁置至年后,一定是想要将此案办的大张旗鼓,人尽皆知。”
李承乾有些不解:“这又是为何?”
房俊笑道:“很简单,有人想要混淆视听、转移注意。”
后世各国都常用这种手法,一旦爆发出某些丑闻难以解决,便马上弄出另外一件事吸引公众视线,使得舆论平息,之后再低调处置。这算是最起码的公关手段,不算高明,但屡试不爽。
他接着说道:“既然是想要转移注意,那么必然是当下一件极为严重之事影响其利益,那么当下可称得上严重之事有哪些呢?臣左思右想,也不过是封德彝一事而已。”
询问何人呈递这些证据并无用处,因为背后一定有人指使。
问题的关键在于:太宗皇帝都明知其贪腐作恶而不予追究,难不成还想让当今陛下推翻太宗皇帝的旨意,对党仁弘绳之以法?
若果真那样,意味着陛下对于太宗皇帝的执政有所纠正,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极有可能造成朝野震荡、局势不宁……
当然,也或许这才是背后主使之人的真正用意?
水搅浑了,有些鱼就跑了。
戴胄思忖良久,缓缓吐出一口气:“将这些东西好生整理一下,我稍后带着进宫,呈递给陛下。”
无论何人在背后有何谋算,他都不必理会,他当了半辈子大理寺卿,只知公正执法、不理朝堂纷争,只要党仁弘罪证确凿,那就依法办事。
这是他的立身之本,亦是处世之道。
……
李承乾一份一份看完文牍,沉默良久,方才叹气道:“爱卿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啊。”
戴胄恭声道:“此事其实不必陛下决断,微臣之所以带这些文牍入宫,只是想让陛下了解此事,一旦有人胡搅蛮缠之时,也能及时正确予以应对。”
他虽然不是魏徵那样的诤臣,也不打算做一个所谓的“强项令”,但最起码的原则却不容亵渎,党仁弘有罪,且罪大恶极,这是千真万确之事,那么接下来便是大理寺推动审判,并不会因为李承乾的意见而有所改变。
在他这里,皇帝不能影响司法裁决,太宗皇帝尚且不能,何况李承乾?
李承乾一时无语,怎地这朝堂上下一个两个尽是这般强硬臣子,半点颜面也不给他这个皇帝?
刘祥道如此,戴胄亦是如此。
真不知该笑还是该气……
想了想,他迟疑着道:“党仁弘……终究还是与旁人不同,太宗皇帝在时,便感念其忠义数次赦免其罪,现在太宗皇帝不在,朕刚刚登基未久便将他赦免之罪臣治罪,你可知天下人会如何议论朕?”
前有封德彝,现在党仁弘,这两人一旦论罪,对于太宗皇帝的声誉影响尚在其次,最严重是他这个皇帝难免要背负“反骨”之名,“不忠不孝”惹得天下议论纷纭。
他固然因为太宗皇帝的英明神武、千秋功绩而压力山大,却也不愿背负一个“不忠不孝”的骂名,先是贞观朝被太宗皇帝认定为功臣的封德彝被揪出来,再是太宗皇帝极力维护的功臣党仁弘被他治罪,在旁人眼中,他这是打算全面否认太宗皇帝的功绩啊……m.bīQikμ.ИěΤ
戴胄不为所动:“党仁弘罪证确凿,人证物证齐全。”
李承乾一个头两个大,头疼不已,他现在终于体会到当年太宗皇帝恨不能将魏徵挫骨扬灰却又无何奈何之心情了。
帝国需要这样坚守原则的诤臣,否则若朝堂上下皆谗言媚上、见风使舵之辈,必是朝纲败坏、社稷动荡,而这样的诤臣多了,却也严重损伤皇帝的权威。
打不能打,骂也不能骂,如之奈何?
但是党仁弘他不能不保。
党仁弘何许人也?其人乃同州冯翊人士,隋朝武勇郎将,高祖皇帝起兵之初便带着两千兵马投奔,为大唐立国立下汗马功劳。长期跟随太宗皇帝作战,长子战死薛举之战,当时误中埋伏,薛举的排箭第一个穿透党仁弘的长子,满身的箭杆竟有十几枝。党仁弘趴在儿子的尸体上,用**干儿子脸上的血,转身上马,又去冲杀。
武德五年,洛阳城下,太宗皇帝率军与王世充搏杀,党仁弘的次子**被长矛刺穿,奄奄一息,党仁弘将其抱到太宗皇帝面前,没有说话,红着眼睛转身继续冲杀。
其后党仁弘辗转担任为南宁州都督,迁戎州都督,又历窦州道州行军总管,迁广州都督,期间贪**坏、罪名深重,御史数次弹劾,但皆被太宗皇帝赦免,太宗皇帝曾对人言,这样一个破家为国、忠心耿耿的臣子,固然罪孽深重,又岂忍治罪?
一个太宗皇帝屡次赦免的开国功臣,在他李承乾手里却被治罪甚至有可能判处极刑,这让世人怎么看他李承乾?
无奈问道:“如若论罪,该处何刑?”
戴胄摇头道:“当下这些证据是有人检举揭发而来,虽然经过大理寺初步验证大多不假,但其中也难免有诬告、污蔑之成分,需得经过审讯之后配合党仁弘的口供,才能最终定罪。故而,臣不敢妄言。”他知道陛下的心思,是想着无论给党仁弘定为何罪都求个情减免一等,所以并未吐露半分。
在他看来,帝王也不能因私废公、公私不分,若随口为之便能更改律法,那边是他这个大理寺卿的失职。
李承乾只得说道:“务必审讯清楚,诸般证据要严格核查,不能有一丝一毫含糊之处,否则寒了功臣之心,必将引起社稷动荡。”
戴胄颔首道:“陛下放心,兹事体大,臣岂敢疏忽懈怠?若有任一不尽不实之处,请治臣之罪。”
“行了,你暂且回去好生核实证据。”
李承乾**脑袋,只觉得太阳穴一跳一跳头疼欲裂。
戴胄问道:“那臣马上提审党仁弘。”
“去吧去吧。”筆趣庫
李承乾摆摆手,一个两个,没一个省心的,全都给他出难题,这还幸亏魏徵死了,真不知当年太宗皇帝是如何同这帮子大臣打交道,也怪不得贞观后期那几年太宗皇帝时不时头痛欲裂,大抵都是被这一帮子犟种给气得……
戴胄告退。
一旁的内侍见到陛下**太阳穴看上去有些痛苦,急忙上前小声问道:“陛下可是身体不适?是否要叫御医?”
李承乾摆手,道:“不用,这几日睡眠不足,歇一歇就好,去玄武门看看越国公在不在,若在就叫进宫来,朕有事相商。”
“喏。”
内侍赶紧退下,派人去往玄武门看看房俊是否在那里练兵。
李承乾缓了一会儿,头痛的症状大为消减,这才长长吐出一口气,站起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思虑着要如何处置,先是封德彝,再是党仁弘,对于这两人他并无太多个人感情,按说只需依律惩办即可,但现在的情况是一旦这两人被治罪,不仅影响到太宗皇帝的声誉,更会使得他这个新皇帝遭受非议。
权衡利弊,着实难以取舍。
之前御史台坚持弹劾封德彝之时的小窃喜现在已经消失无踪,代之而起的唯有心烦意乱。
皇帝不好当……
半晌之后,房俊快步而来,施礼之后问道:“陛下急召,不知有何要事?”
李承乾招呼房俊入座,又让内侍奉茶,而后将党仁弘贪腐一事说了,末了叹息道:“太宗皇帝在时,数次力保党仁弘,如今太宗皇帝驾崩、朕即皇帝位,却不得不将党仁弘绳之以法,朕愧对太宗皇帝啊!此事,二郎可有什么法子?”
戴胄拿来的诸般证据中,贪腐只是一部分罪名,实际上其贪腐的数额必定数倍于证据所显示,但若仅此一项倒也无妨,命其返还赃款、再狠狠的罚一笔,自能减轻罪责。
然而还有其私下垄断诸多行业,先以低价逼迫商贾破产,而后抬价牟取暴利,甚至组织青壮打砸行市、欺压商贾,人命都背了不知多少条,更有甚者居然与高州总管冯盎屡次冲突,导致岭南一带局势动荡、民心不稳,这些可都是杀头的大罪。
房俊思忖片刻,沉声道:“党仁弘之事,陛下怕是无能为力了。”
李承乾虽然知道不好办,但听闻房俊如此肯定,蹙眉问道:“二郎何意?”
房俊来得急切,有些口渴,喝了口茶水,剖析道:“陛下明鉴,党仁弘贪腐弄权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广州那边山高皇帝远,细节之处一般人不可能了解,且此事忽然爆发出来,之前全无征兆,显然是有人蓄意为之。”
李承乾颔首:“朕也是如此认为。”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房俊续道:“年关将至,朝廷各处衙署都在收拢政务,力求在年前将一年所累积之政务有所了结,这也是各衙的勘合指标之一,若太多政务未能及时完结,势必影响部堂长官的政绩,所以一般来说这个时候基本不会接大案、要案,尤其是这等贪腐之案,完全可以等到年后开衙再行处置……然而有人将党仁弘一案的人证物证全部齐备,令打大理寺没借口搁置至年后,一定是想要将此案办的大张旗鼓,人尽皆知。”
李承乾有些不解:“这又是为何?”
房俊笑道:“很简单,有人想要混淆视听、转移注意。”
后世各国都常用这种手法,一旦爆发出某些丑闻难以解决,便马上弄出另外一件事吸引公众视线,使得舆论平息,之后再低调处置。这算是最起码的公关手段,不算高明,但屡试不爽。
他接着说道:“既然是想要转移注意,那么必然是当下一件极为严重之事影响其利益,那么当下可称得上严重之事有哪些呢?臣左思右想,也不过是封德彝一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