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乱(22)第二次平壤之战(下)(5K)

小说:备前宰相 作者:日月合明 更新时间:2023-07-14 05:17:43 源网站:新笔趣阁
  20日黎明,明军尚在开火做饭,李如松便已经召见三协大将,将攻城任务交代下去之后,明军便开始准备攻城。

  蓟镇游击吴惟忠,副总兵查大受负责对付牡丹峰上的日军,前协大将杨元,右协大将张世爵负责攻打七星门,左协大将李如柏参加李芳春负责攻打普通门,副总兵祖承训、游击骆尚志与朝鲜平安道兵使李镒负责攻打含球门。

  此外还有朝鲜大将曹好益驻守在大同江南侧,切断日军南逃之退路。

  部署完毕之后,李如松于军中宣告:先登者赏300两,授都指挥佥事。同时宣告此战不要首级,只要平壤的命令。

  这样的赏赐在后人眼中或许不高,完全是受影视文学作品影响。要知道都指挥佥事是都指挥使副官,秩正三品,与都指挥同知分管屯田、训练、司务等事。

  而300两银子也已经相当于一个都指挥佥事1年的俸禄了,是普通小兵一辈子的俸禄。

  正所谓厚赏之下必有勇夫,随着李如松命令传谕各军,明军士气大振。

  最先开火的边是部署在后方的神威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他们的射程超过了1公里,可以直接从明军营垒内射到平壤城头。

  事实上这种重型火炮在当时都是固定炮位,没有液压退制器甚至炮轮,每发射一发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

  但威力是真的大,一发红夷大炮的炮弹打在平壤城女墙之上,直接将女墙击碎炮弹余力甚至将后面弯弓蓄力的日本上半身直接击碎。

  被打碎的女墙碎石四溅,让周围的日军和仆从军或多或少的受了一些伤害。

  作为重炮的神威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的数量还是太少,只能作为威吓火力存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击垮10米宽的平壤城墙,想要拿下平壤城最终还是要靠人力来完成。

  随着擂擂战鼓声在西南北三面敲墙,混杂着人们的激喊声,明军排着整齐的队列开始向平壤发动进攻。

  排在最前面的是身着厚重棉甲的明军精锐,身上的甲胃从肩膀一直垂到足边;

  甲士们的双臂套的是铁质的环臂甲,腿部还有体制的护膝和硬皮做成的胫甲;

  头戴着钢制的头盔,头盔的棉甲下摆也镶这铁片,将人的整个脖子保护柱,远远的往去好似一片机器人一样。

  这是李如松特意的安排,就是为了递减日军铁炮的杀伤。

  作为等先的第一批军士,人手拿着一面铁质的圆盾,大部分人手中拿着明制式的腰刀,也有人握着手斧、单手锤等武器。

  也有的前军排成纵队扛着长梯,举着盾牌跟着大部队向前。

  后面是身穿红色战袄,仅有上半身用铆钉镶嵌着铁铁片的明军远程步兵,他们推着虎蹲炮、灭虏炮等火炮到射击距离之后便开始对着平壤城操炮。

  由于佛郎机和无敌大将军炮射程太近,处于平壤城日军铁炮射击距离之内,因此依旧在后面待命。

  在跑兵身后的是手持三眼铳和弓箭的明军远程步兵,而在主战场的普通门这一侧,还有神机营2000兵持抬枪鸟铳助阵。

  25米长的抬枪类似西班牙大火绳枪,需要假设在专门的支架上射击,还要配合着才能清理枪膛,因此一个抬枪组是2~3个人。

  尽管使用抬枪有些耗时耗力,不过射击距离和射击威力是真的大,可以远远的边起到压制西侧城墙守军的作用。

  而手持与日本铁炮相似鸟铳的明军,则躲在铁盾之后,与城头的日军使用火器开始了互相射击。

  有了准星的鸟铳,再也不是三眼铳那样命中全靠信仰和密度的武器了。

  尽管明朝的神机营也许久没有操练了,不过万历皇帝提前半年让石星整备神机营效果还是有的,凭借鸟铳可以与城头的日军打的有来有回。

  尽管没有佛郎机炮和无敌大将军炮助阵,可是射程200~300米的虎蹲炮射出的散弹就已经让城上的日军吃尽了苦头。

  他们本以为此战最终会演变为热火力的远程互射,最后谁也拿不下谁平澹收场。

  谁知道明军给日军狠狠的上了一课,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万炮齐鸣,什么口径即正义,什么是科技是决胜的关键。

  一门虎蹲炮射出的散弹相当于30~50门铁炮齐射的效果,这些弹丸打在城头上,压制着日军根本抬不起头来。

  但是你以为躲在女墙上就万事大吉了吗?

  明军的红夷大炮和神威大将军炮时不时将平壤城上的女墙杂碎,连带着躲在女墙后面的日军也被带走了性命。

  虽然战斗才刚刚开始,但是整个平城周围好似惊雷萦绕一般,大炮震动山岳,硝烟弥漫数十里,遮蔽了双方的视线。

  在李如松的指挥下,明军的炮火准备足足持续了2个小时,城下前军的那些精锐愣是举着盾牌,扛着梯子等待号令等了2个小时,足见明军军纪严明。

  最先被拿下的还是牡丹峰,明军依靠铁盾阻挡山头日军的铁炮射击,日军就将铁炮向明军腿部瞄准,又或者向下面砸石块阻挡,明军一时之间竟为之所阻。

  但是很快明军拿出了一种带着龙头的火箭,唤作火龙出水,以火药推进,内藏有火油落地之后即可点燃周遭。

  恰逢西风吹起,竟烧的牡丹峰上的日军无立锥之处,艰难的沿着大同江,顶着大同江中朝鲜水军的射击,从东侧的长庆门逃回了平壤城内。

  随着2个小时的火炮火力准备,早就自城下100步等待的明军随着李如松一声令下向平壤城冲杀而去。

  为防止虎蹲炮杀伤友军,虎蹲炮的炮击停止,而神威大将军炮和红夷大炮则不受影响,因为他们的射击间隔更长,有的口径大一些的虎蹲炮也改用实心弹,继续对城头进行压制。

  其实对日军防御影响最大的就是虎蹲炮射出的散弹,日军被城头的火力压的抬不起头来。

  对面的虎蹲炮不再射出散弹,日军也壮着胆子使用铁炮和弓箭对城下的明军进行射击,又有朝鲜仆从军抱着石块对底下搭着梯子的明军抛掷,又或者乡下泼沸水阻挡明军攻势。

  这个时候位于第二队的明军神射手们,会弯弓搭箭,专门点名这些把身子探出城头的日军。

  《经络复国要编》记载:“鸟铳铅子飞如雨下,中者无不倒毙,更有铅单一枚而二穿者。”

  等到少部分明军攀到梯子尽头,又有日军举着长枪等候多时,待其探出身子便有2~3把长枪将其刺穿,丧命的明军无力的向城下自由落体。

  不论是历史上记载的平壤之战,还是这一世经历的平壤之战,都不似大家认为的三两句话:日军在明军强大火炮压制下被击溃。

  战争永远是残酷的,《经络复国要编》就有记载李如松纵马上前,亲自斩杀了好几个从上面退下来的逃兵,并用重赏鼓舞士气,明军再次进攻的记录。

  而且明军将领基本上都身先士卒,参加遵化参加李芳春被箭镞射中喉咙而亡,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梧被铁炮击穿了左臂,左协统帅李如柏头盔被日军铁炮洞穿,游击吴惟忠被日军集中胸部,幸亏铁兜内侧和棉甲厚实这两人才无性命之忧。

  将领尚且生死南侧,普通士卒面对的危险更甚,近身攻城才十几分钟,平壤城下便已经叠起了一层尸体。

  参将李如梅向自己兄长建议鸣金收兵,再次用火炮轰击压制平壤城头,却被他一个冷眼斥退“再有乱军者,不论你是不是我兄弟,皆斩!”

  战至上午9时许,浙兵统领,神机营参将、指挥使骆尚志主公含球门,第一次攀城为飞石所伤摔落城下,第二次继续再次举盾迎头直上没有丝毫退却。

  他英勇的表现鼓舞了浙兵的士气,士兵们纷纷为其摇旗呐喊,跟在骆尚志身后登城,日军经不能抵挡,含球门成为第一个被明军攻克的城门。

  随后祖承训、李宁带着明军北兵、朝鲜军紧跟着浙兵杀入城内。入城之后不论日军还是朝鲜仆从军见人就杀,杀到后面更是不论军民老幼皆丧命于北兵手中。

  而且他们枉顾李如松下达的不要首级的命令,南北兵及朝鲜兵因为争抢首级的问题还在平壤城内大打出手,最后闹出了数十名名明军死于同伴之手的惨剧。

  至于朝鲜兵,首级是根本争抢不过明军的,即便已经砍下的首级也被明军抢走,反倒了没有参与到南北兵的混战之中保下一命。

  含球门陷落后不久七星门也继续告捷,原来是神威大将军炮打中了门楼,将其击垮倒地,压倒了一片日军,日军守城火力为之一滞。

  明军乘此机会登上七星门门楼,控制这座朝鲜北侧最重要的城门,明军依次从七星门鱼贯而入,开始和日军开始残酷的巷战。

  借用《经络复国要编》的记录那就是“大城既破,我兵四集,云涌风驰,雷轰电掣,健马奔冲,短兵相接,贼尽摧伏。火箭鸟铳飞射,中者焚,触者死。”

  上次平壤巷战祖承训是用炸药炸开七星门城门,辽东骑兵自七星门杀入,最后被地面和城墙上的日军夹击溃败。

  这一次城墙在明军手中,日军无法登高射击,但是日军依旧表现出了极强的战斗意志。

  受上次巷战的启发,这一次日军有效的利用平壤城内的建筑设置障碍,阻塞明军的进攻。更有足轻、武士专门躲在建筑物内,通过缝隙用长枪、铁炮、弓箭杀伤走塔防道路的明军。

  然而饶是如此,大部分日军依旧需要面对明军的近身肉搏作战。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明军身上的甲胃非常坚固,除了棉甲以外,很多北兵特别是宣大兵身着的都是铁质扎甲,日本的武士刀很难在其上留下痕迹更别说杀伤明军了。

  而且明军普遍身体素质要强于日军,好似一个巨人在暴打小朋友一样轻松。

  小西行长和松浦镇信很快发现这样打下去不行,随即命人退回中城守备,外城仅余长庆们依旧在日军手中。

  日军要保留长庆们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此前从牡丹峰退回来的日军,在宗义智的带领下趁着火势渐弱再次出城杀了回去,最终付出了300多人的性命之后才又一次将牡丹峰拿回。

  不是日军要做这样无谓的牺牲,七星门都丢了牡丹峰意义又何在呢?

  还真有这样的意义,牡丹峰是平壤北侧的山峰,边上就是绫罗岛。

  在朝鲜水军封锁大同江的当下,日军若想退走只能通过绫罗岛回到南岸,而牡丹峰居高临下,可以直接掐断日军退路。

  听闻牡丹峰得而复失,李如松大怒,下令吴惟忠、查大受再攻牡丹峰。

  前一次攻山将山上的森林植被烧没,现在的牡丹峰光秃秃的,明军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攻山方式,纯靠人力攻打。

  然而日军似乎守出了一些心得,使得两人久攻牡丹峰不下,甚至军队出现了不稳的迹象。

  平壤中城的攻城战相比外城更加残酷,明军没有了大炮的帮助,只能与日军展开了最原始的登城作战。

  好不容易付出了千余人的代价这才拿下中城,日军有退到城内练光亭驻守。

  这里是日军最后的据点,是平壤城内的一处石山,背后就是日军最后的城门大同门。

  早在明军到来之前,日军就利用城内的建筑物石块垒出了一座石头城,如今便是利用这座石头城驻守。

  日军为了活命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明军攻至傍晚练光亭依旧不能拿下。李如松知道士兵苦战一日早就人困马乏,无奈只能暂时下令退兵,准备明日再战。

  苦战一日的小西行长和松浦镇信清点士卒之后发现城内只有数千兵力,去掉宗义智带去牡丹峰的兵力,整个第一军团余下不足8000人,战损过半。

  再加上援军迟迟不至,然他萌生了退兵的想法。

  他与松浦镇信商议道“援兵不至,今以至此,岂得击走明之兵乎?今与徒死,不如先逃。”

  很显然松浦镇信也不愿意死在这里,经过一日的苦战日军早已战损过半,全凭一口气硬撑着。大量的铁炮、弹丸、火药早已遗落损毁,身边的粮食已经不足3000石,平壤城已经不足为守。

  明日若是明军再次来攻,日军必定是覆灭无疑的。

  两人商议一番之后决定36计走位上计,当天深夜便带着军士从大同门出逃走。

  原本他们想要沿着平壤城走到牡丹峰,经过绫罗岛渡过大同江。

  但是有些早就丧胆的士卒,不服从约束直接从大同门出去后直接向着大同江东岸跑去,最后跑到了大同江的江面上。

  允许是小西行长命不该绝,今日大同江江面居然结冰,人可以直接在上面坦然行走。

  更多的士卒见到这种情况,更是一窝蜂的向大同江奔去,毕竟若是可以从容的渡江,又有谁愿意绕过敌兵占据的长亲门,经绫罗岛渡江呢

  日军夜晚的逃跑的动静有些大,李如松从睡梦中被亲兵唤醒,来到平壤城头发现大批的日军居然已经渡过河去,对岸的曹好益所帅的水兵和义兵已经被杀退。

  他惊讶于昨日还是滔滔江水的大同江居然是在一夜之间冻住,感慨这是老天要放日军离开,因此当有麾下想要踩着冰面追击的时候都被他叫停。

  当然李如松叫停追兵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在城头看得真切,冰面并不结实,有一部分日军就因为冰面承载不住重量跌入大同江水中被活活淹死。

  如今明军已经拿下平壤,没有必要再付出无谓的牺牲。

  小西行长退走之后不久,牡丹峰上的宗义智也收到消息,带着军势经由绫罗岛退直东岸。

  至此第二次平壤之役战罢,明军战后检索首级得6000余级,烧死的尸体约5000余人,昨夜夜逃大同江溺亡者千余人。

  根据这样的记录,日军应该只有数千人遁逃,但是小西行长到黄州收拢败军之后,依旧有9000余人,实际战损4000人左右。

  这就是说昨夜溺亡大同江的人最多数百人,那么明军的斩获和日军的首级数量就对不上了。

  要知道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过去一直是日军征讨朝鲜的先锋,多次战斗之后余兵不过1万3000人左右,可是眼下余兵8000 明军斩获超过2万人。

  就算算上3000仆从军依旧有数千人的差距,可见明军又在平壤城内杀良冒功了。

  余日军的战损相对应的,是明军的战损。

  战后插计各营,阵亡官丁1575人,阵伤官军2185人,阵中被射死骡马722匹,实际上是与日军死伤相当的。

  换算一下平壤之战直接让明军主力损失1\/15,而前面还有数百座朝鲜城池等着收复。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这样的伤亡比例显然是李如松不愿意接受的,也难怪后来李如松对柳成龙说道“我兵为救活尔等,死伤三千余人。”的话了。(.suya/64/64507/ )sxbiquge/read/9/9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