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
从北陆一路走来,秀家一路所见尽是残垣断壁之景。
据后世科学家根据文献统计推测,普遍认为第一次地震发生在现美浓北部地区,震幅7级左右,而第二次最为严重的地震,震中再飞驒地区,地震强度不低于85级。
其实早在7月时候,在京都大坂附近就发生过一次6级左右强震。
作为震中附近的北陆、近畿、浓尾、信浓,在短时间内连续受到两次特大强震,无疑会对当地社会生产造成影响。
要知道第一次地震发生在美浓,可是就连百里之外的越中富山城都因为地震出现城垣垮塌的情况,足以说明地震强度之大,烈度之强。
很多人都认为,正是天正十三年末的大地震造成了丰臣家的重大损失,从而救了德川家一命,其实这是谬误。
从震中和强度来看,德川家所属的信浓、三河距离震中美浓、飞驒并不遥远。
而像天正大地震这种强度的地震,即便是远在东北都有震感,因此甲斐、骏河、远江必然也会不同程度受灾。
丰臣秀吉受到了灾情,难道他德川家康就会幸免于难吗?
虽说秀吉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棋差一着,略败于德川家康。
不过要知道丰臣家可是控制着近畿、北陆、西国、西国等28国,可以说天下66国已有其半,势力天下无二。
同时秀吉的西面有四国诸大名和毛利、宇喜多作为屏障,真要发起很来,完全可以不用理会九州的情况,休养生息两三年之后再对德川家发起攻势。
再加上早在1585年就已经拉来上杉家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之中,有上杉家牵制关东的北条家,北条家很难再给德川家提供支援。
届时秀吉再对德川家发动一场战争,德川家康是决然抵挡不住的。
但是以上种种都是出于对于大环境数据的推测,历史究竟为什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秀吉又是出于什么考虑选择与德川家康共存,我们无从得知。
事实上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德川家康虽然胜利,但是已经发现俩边体量存在的差距,早早就派出名义上的首席家老石川数正前往大坂与秀吉联络,暗示自己屈服之意。
而后世学者给出的最主要观点就是,丰臣秀吉着眼于天下,而不是一城一国之得失。或是是他不想在德川家迁延太久,又与家康有一些同僚情分在,所以选择卖一个面子给家康。
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矛盾的点,就算抛开其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联络上杉家是为了给德川压力不说,如果秀吉真的是卖德川一个面子,又怎么可能如此卑躬屈膝的将自己老妈和妹妹送过去做人质呢?
再加上这种观点,把丰臣秀吉这样一个底层出身的家伙的眼光想的太过远大,甚至有些偏离实际。如果秀吉真的有这样的眼光,他就不会再自己晚年连续两次发动侵朝之战。
所以作者本人更加倾向于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历史上的丰臣秀吉崛起太快,有许多家臣原本就是织田家的班底。
丰臣秀吉看起来非常荣光,实际上不过是又一位三好庆长罢了。整个人站在沙堆堆起的金字塔上,手下的大名有一半以上都是通过滚雪球裹挟而来。
这样的组织结构在秀吉顺风顺水的时候没有问题,反而会给别人一种我很强大的错觉。、
但是这样的结构在成长期一旦遇到阻碍,很容易让人看清他的虚实,这座由沙子堆砌的金字塔很容易垮塌化为虚无。
小牧长久手之战,明眼人都看出来秀吉败了,可是他依然坚称自己打败了德川家康,就是出于稳定内部的原因。
毕竟当时的信息技术并不发达,人们获取情报信息的途径有限,很多真实信息被人了解需要时间。
但是这个时间不是无限的,秀吉或许打算在此年再次对德川发动战争,但是天正大地震使得他的准备全部落了空。
可是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已经不会再给他一年进行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在与石川数正扯皮半年之后,无奈选择接受德川投降的原因。
但是即便没有这场地震,秀吉就能保证战争的胜利了吗?别忘了历史上的织田信雄没有挪窝,依然战局这核心战场尾张50万石领地。
当秀吉和德川家康再次开战之时,织田信雄会不会再来一次背刺,秀吉恐怕个就不是场“胜利”的失败的结局了。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天正大地震实质上不是救了德川家康,而是救了丰臣秀吉,或者说是救了双方。
好在这一世,丰臣的实力被大大加强,这也给了秀吉底气,让他敢于不断的试探德川家康的底线。
而德川家康由于在浓尾合战中勉强维持住不败的结果,使得他对秀吉说话没有底气,只能一次次的任由秀吉宰割。
由于地震的原因,越前联通近畿的道路贱岳峡谷被封闭。秀吉无奈只能接道若狭返回京都。
而本该和秀吉一同返回大坂的小笠原秀贞,也因为事态紧急的原因,在进入近江之后,就带着千雪等人渡过琵琶湖往东海道而去。
作为秀贞家老的山内一丰,其实早已受到讯息,提前返回若狭小滨整备军势,最后带着500人马配合秀吉给予的1000旗本军士跟在秀贞身后前往骏河。
也就在江北,秀家和秀贞告别“此去骏河,不知何时还能再见兄长,这些时日,多谢兄长的教诲。”
秀家对着秀贞安慰道“安定熟悉领国之后,就可以前来大坂交代,我想父亲一定非常在意你在信浓的情况。再说了,你还要来冈山迎娶杏子回去呢,别说的如此伤感。”
秀贞一听秀家提到杏子,就有些不好意思的红起了腮帮子。
等到秀贞即将上船的时候,秀家拉住他的手对他叮嘱道“于义松,你还记得这几日我交代你的事情吗?”
秀贞眨巴了一下眼睛,露出一抹微笑回答道“弟弟记得,兄长教导我‘高筑墙、广积粮、泛交友。’这些弟弟一直记在心里。再说有千雪师傅在,兄长还不放心吗?”
其实早在北之庄城之后,千雪就一直陪在秀贞身边,从那时开始就借用历史故事教导起秀贞处世之道。
而秀贞之前的傅役,小栗重国终因为伤重不治身亡,秀贞此次回去路过三河,还要安排他小栗重国的身后事。
虽然秀贞说出此言论是为了让秀家放心,但是恰恰正是这句话挑拨到了秀家紧张的心弦。
真田昌幸这只老狐狸,用的好了事半功倍,用的不好了,很有可能成为捅向自己的尖刀。
当然现如今的真田昌幸已经看透的世间大势,明白秀吉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而秀贞恰恰是现在秀吉和秀家身边的心头肉,不会明晃晃的背刺秀贞。
但是秀贞对昌幸全然放心的心态,还是让秀家有些头疼,忍不住像老妈子一样提醒道“安房守确实能力出众,但是你别忘了他过去是如何在几个势力之间游走的。
这也是为什么父亲大人一定要其出家作为你的傅役,而不是交给你做家臣的原因。
等你到了信浓,可以用其,但是不可尽信其,要学会自我辨别是非曲直,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给予其重要的职位和知行。此事千叮万嘱,万万不可忘记。”
“知道了兄长,你已经讲了许多遍了。”小笠原秀贞也许是此刻还沉浸在将要前往新领的喜悦中,对于秀家的叮有些敷衍的接过,顺势就上了横跨琵琶湖的渡船,向秀家挥手扬长而去。
而在送走了小笠原秀贞之后,秀家需要赶上已经往京都而去的秀吉。
此次秀吉前往北陆,在名义是带着朝廷的昭命去的,是作为天皇的特使去调停上杉景胜和德川家康之间的矛盾。
手握天皇谕旨北上,这也是为什么德川家康和上杉景胜如此给秀吉的面子的原因,毕竟稍有拒绝就很有可能被朝廷打成朝敌。
但是在秀吉从北陆返回之后,自然而然要先前往京都向朝廷交令,向天皇汇报情况。
丰臣秀长早已在京都等候秀吉多时,第一时间向秀吉送上本领的受灾情况。
但看到账册上处不惊喜的伤亡人数和受灾情况后,秀吉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将账本交给身后的秀家翻阅。
秀吉神色凝重的向秀长询问道“小竹,你先说一下你的看法。”
秀长作为丰臣家的大管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次丰臣家受损的情况,语重心长的向秀吉劝解道:“近畿和东国大名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即便是西国的备前、美作亦有灾情。
现在这种情况让大名们按照原定的计划动员军势是不是太过勉强了,是不是押后一年缓一缓再说?
退一万步讲,兄长即便强令大名了动员军势,将士们本是也会担忧家里的情况,家中尚且没有安宁,他们又怎么可能尽心为兄长效力杀敌呢?
届时即便兄长动员其数十万大军,军心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面对以逸待劳的岛津军恐怕难有进展。”
丰臣秀长所言都是实话,但是这个实话在秀吉耳中听得很不舒服。要不是说话的是秀吉血浓于水的亲弟弟,秀吉早就翻脸了。
在秀长这里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秀吉又把头扭向秀家,询问他的意见“平时你最有主意了,现在说一下你对九州之战的看法吧。”
其实秀家的看法与秀长一致,根据账目所列,受灾最严重的近江、浓尾等地,山体垮塌,城池坍塌,良田开裂,民居垮塌数不胜数;因地震而死的百姓数以万计,百姓流离失所,在严寒中没有房屋可以遮风挡雨无家可归者数十万计。
这样的受灾情况,在动员和组织能力低下的日本绝对是灾难级别的。
依照秀家的看法,就应该由朝廷介入,主动安抚受灾群众,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为受灾民众修葺房屋。
同时由于地震的影响,今年的春耕必然耽误,能够在明年初对九州动兵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但是从刚刚秀吉的态度来看,他显然对着个答案很是不满。
秀家可不是秀吉的弟弟,自然不敢想秀长这样直接全盘否定秀吉的战略规划。只能在思虑片刻后,屾屾的回应道“我赞成秀长的叔父的大致想法,但是我认为叔父的策略还是偏保守了。
我刚刚翻阅了叔父呈交上来的花名册,发现西国的受灾情况微乎其微,主要受灾的领国基本都是东国,而此次南征九州,东国本就不是主力,影响并不大。
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和歌山殿下的先锋军应该已经出阵了吧。”
秀家的问题很快得到秀长的肯定“就在地震发生前5天,孙七的先锋军刚刚自堺港渡河到四国去了。地震发生之后,他还送来讯息,询问我是否需要暂缓攻势,暂时解散军势回国。我让他暂时停留在阿波等待消息。”
“千万不能让其回国,先锋军团解散容易,想要重新组织起来,没有2、3个月恐怕有些困难,问题是大友家是否可以撑得住啊这两三个月?
况且大友少将亲自前来大坂向父亲大人请援,父亲大人是当面答应下来的。
现如今九州父老无不翘首以盼父亲大人亲至,救百姓于水火,正是民心可用之时。
如果因为美浓飞驒的灾情而弃九州百姓于不顾,恐怕会陷父亲大人于不义之地啊。今后如果再向进入九州恐怕就难上加难了啊。”
秀家听闻羽柴秀次的先锋军已经在四国等待,脱口而出对着秀长出言的阻止道“现如今能够解救大友家和九州于危难的只有和歌山殿下的这只军势了。而且这也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军势。”
秀家看向秀吉建议道“和歌山殿下的先锋军主力是四国大名,受灾情况并不严重,应该是有余力组织军势参战的。
如果四国大名实在有些困难,我们也大可以让他们在原来每万石300人基础上,降档为每万石150人的标准,也算是体现了父亲的体恤之意。
届时虽然军势数目会缩减一半,但是各家大名感念父亲恩情,必然以死为报,军心凝聚士气可用,比最初的虚有其表有意义的多。
当然相对应的,毕竟军势大大缩减,是不是也只会和歌山殿一句,让他稳扎稳打,固守待援;切记戒骄戒躁,不可贸然出击呢?”
从北陆一路走来,秀家一路所见尽是残垣断壁之景。
据后世科学家根据文献统计推测,普遍认为第一次地震发生在现美浓北部地区,震幅7级左右,而第二次最为严重的地震,震中再飞驒地区,地震强度不低于85级。
其实早在7月时候,在京都大坂附近就发生过一次6级左右强震。
作为震中附近的北陆、近畿、浓尾、信浓,在短时间内连续受到两次特大强震,无疑会对当地社会生产造成影响。
要知道第一次地震发生在美浓,可是就连百里之外的越中富山城都因为地震出现城垣垮塌的情况,足以说明地震强度之大,烈度之强。
很多人都认为,正是天正十三年末的大地震造成了丰臣家的重大损失,从而救了德川家一命,其实这是谬误。
从震中和强度来看,德川家所属的信浓、三河距离震中美浓、飞驒并不遥远。
而像天正大地震这种强度的地震,即便是远在东北都有震感,因此甲斐、骏河、远江必然也会不同程度受灾。
丰臣秀吉受到了灾情,难道他德川家康就会幸免于难吗?
虽说秀吉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棋差一着,略败于德川家康。
不过要知道丰臣家可是控制着近畿、北陆、西国、西国等28国,可以说天下66国已有其半,势力天下无二。
同时秀吉的西面有四国诸大名和毛利、宇喜多作为屏障,真要发起很来,完全可以不用理会九州的情况,休养生息两三年之后再对德川家发起攻势。
再加上早在1585年就已经拉来上杉家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之中,有上杉家牵制关东的北条家,北条家很难再给德川家提供支援。
届时秀吉再对德川家发动一场战争,德川家康是决然抵挡不住的。
但是以上种种都是出于对于大环境数据的推测,历史究竟为什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秀吉又是出于什么考虑选择与德川家康共存,我们无从得知。
事实上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德川家康虽然胜利,但是已经发现俩边体量存在的差距,早早就派出名义上的首席家老石川数正前往大坂与秀吉联络,暗示自己屈服之意。
而后世学者给出的最主要观点就是,丰臣秀吉着眼于天下,而不是一城一国之得失。或是是他不想在德川家迁延太久,又与家康有一些同僚情分在,所以选择卖一个面子给家康。
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矛盾的点,就算抛开其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联络上杉家是为了给德川压力不说,如果秀吉真的是卖德川一个面子,又怎么可能如此卑躬屈膝的将自己老妈和妹妹送过去做人质呢?
再加上这种观点,把丰臣秀吉这样一个底层出身的家伙的眼光想的太过远大,甚至有些偏离实际。如果秀吉真的有这样的眼光,他就不会再自己晚年连续两次发动侵朝之战。
所以作者本人更加倾向于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历史上的丰臣秀吉崛起太快,有许多家臣原本就是织田家的班底。
丰臣秀吉看起来非常荣光,实际上不过是又一位三好庆长罢了。整个人站在沙堆堆起的金字塔上,手下的大名有一半以上都是通过滚雪球裹挟而来。
这样的组织结构在秀吉顺风顺水的时候没有问题,反而会给别人一种我很强大的错觉。、
但是这样的结构在成长期一旦遇到阻碍,很容易让人看清他的虚实,这座由沙子堆砌的金字塔很容易垮塌化为虚无。
小牧长久手之战,明眼人都看出来秀吉败了,可是他依然坚称自己打败了德川家康,就是出于稳定内部的原因。
毕竟当时的信息技术并不发达,人们获取情报信息的途径有限,很多真实信息被人了解需要时间。
但是这个时间不是无限的,秀吉或许打算在此年再次对德川发动战争,但是天正大地震使得他的准备全部落了空。
可是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已经不会再给他一年进行准备,这也是为什么在与石川数正扯皮半年之后,无奈选择接受德川投降的原因。
但是即便没有这场地震,秀吉就能保证战争的胜利了吗?别忘了历史上的织田信雄没有挪窝,依然战局这核心战场尾张50万石领地。
当秀吉和德川家康再次开战之时,织田信雄会不会再来一次背刺,秀吉恐怕个就不是场“胜利”的失败的结局了。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天正大地震实质上不是救了德川家康,而是救了丰臣秀吉,或者说是救了双方。
好在这一世,丰臣的实力被大大加强,这也给了秀吉底气,让他敢于不断的试探德川家康的底线。
而德川家康由于在浓尾合战中勉强维持住不败的结果,使得他对秀吉说话没有底气,只能一次次的任由秀吉宰割。
由于地震的原因,越前联通近畿的道路贱岳峡谷被封闭。秀吉无奈只能接道若狭返回京都。
而本该和秀吉一同返回大坂的小笠原秀贞,也因为事态紧急的原因,在进入近江之后,就带着千雪等人渡过琵琶湖往东海道而去。
作为秀贞家老的山内一丰,其实早已受到讯息,提前返回若狭小滨整备军势,最后带着500人马配合秀吉给予的1000旗本军士跟在秀贞身后前往骏河。
也就在江北,秀家和秀贞告别“此去骏河,不知何时还能再见兄长,这些时日,多谢兄长的教诲。”
秀家对着秀贞安慰道“安定熟悉领国之后,就可以前来大坂交代,我想父亲一定非常在意你在信浓的情况。再说了,你还要来冈山迎娶杏子回去呢,别说的如此伤感。”
秀贞一听秀家提到杏子,就有些不好意思的红起了腮帮子。
等到秀贞即将上船的时候,秀家拉住他的手对他叮嘱道“于义松,你还记得这几日我交代你的事情吗?”
秀贞眨巴了一下眼睛,露出一抹微笑回答道“弟弟记得,兄长教导我‘高筑墙、广积粮、泛交友。’这些弟弟一直记在心里。再说有千雪师傅在,兄长还不放心吗?”
其实早在北之庄城之后,千雪就一直陪在秀贞身边,从那时开始就借用历史故事教导起秀贞处世之道。
而秀贞之前的傅役,小栗重国终因为伤重不治身亡,秀贞此次回去路过三河,还要安排他小栗重国的身后事。
虽然秀贞说出此言论是为了让秀家放心,但是恰恰正是这句话挑拨到了秀家紧张的心弦。
真田昌幸这只老狐狸,用的好了事半功倍,用的不好了,很有可能成为捅向自己的尖刀。
当然现如今的真田昌幸已经看透的世间大势,明白秀吉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而秀贞恰恰是现在秀吉和秀家身边的心头肉,不会明晃晃的背刺秀贞。
但是秀贞对昌幸全然放心的心态,还是让秀家有些头疼,忍不住像老妈子一样提醒道“安房守确实能力出众,但是你别忘了他过去是如何在几个势力之间游走的。
这也是为什么父亲大人一定要其出家作为你的傅役,而不是交给你做家臣的原因。
等你到了信浓,可以用其,但是不可尽信其,要学会自我辨别是非曲直,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给予其重要的职位和知行。此事千叮万嘱,万万不可忘记。”
“知道了兄长,你已经讲了许多遍了。”小笠原秀贞也许是此刻还沉浸在将要前往新领的喜悦中,对于秀家的叮有些敷衍的接过,顺势就上了横跨琵琶湖的渡船,向秀家挥手扬长而去。
而在送走了小笠原秀贞之后,秀家需要赶上已经往京都而去的秀吉。
此次秀吉前往北陆,在名义是带着朝廷的昭命去的,是作为天皇的特使去调停上杉景胜和德川家康之间的矛盾。
手握天皇谕旨北上,这也是为什么德川家康和上杉景胜如此给秀吉的面子的原因,毕竟稍有拒绝就很有可能被朝廷打成朝敌。
但是在秀吉从北陆返回之后,自然而然要先前往京都向朝廷交令,向天皇汇报情况。
丰臣秀长早已在京都等候秀吉多时,第一时间向秀吉送上本领的受灾情况。
但看到账册上处不惊喜的伤亡人数和受灾情况后,秀吉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将账本交给身后的秀家翻阅。
秀吉神色凝重的向秀长询问道“小竹,你先说一下你的看法。”
秀长作为丰臣家的大管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次丰臣家受损的情况,语重心长的向秀吉劝解道:“近畿和东国大名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即便是西国的备前、美作亦有灾情。
现在这种情况让大名们按照原定的计划动员军势是不是太过勉强了,是不是押后一年缓一缓再说?
退一万步讲,兄长即便强令大名了动员军势,将士们本是也会担忧家里的情况,家中尚且没有安宁,他们又怎么可能尽心为兄长效力杀敌呢?
届时即便兄长动员其数十万大军,军心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面对以逸待劳的岛津军恐怕难有进展。”
丰臣秀长所言都是实话,但是这个实话在秀吉耳中听得很不舒服。要不是说话的是秀吉血浓于水的亲弟弟,秀吉早就翻脸了。
在秀长这里没有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秀吉又把头扭向秀家,询问他的意见“平时你最有主意了,现在说一下你对九州之战的看法吧。”
其实秀家的看法与秀长一致,根据账目所列,受灾最严重的近江、浓尾等地,山体垮塌,城池坍塌,良田开裂,民居垮塌数不胜数;因地震而死的百姓数以万计,百姓流离失所,在严寒中没有房屋可以遮风挡雨无家可归者数十万计。
这样的受灾情况,在动员和组织能力低下的日本绝对是灾难级别的。
依照秀家的看法,就应该由朝廷介入,主动安抚受灾群众,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在兴修水利的同时,为受灾民众修葺房屋。
同时由于地震的影响,今年的春耕必然耽误,能够在明年初对九州动兵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但是从刚刚秀吉的态度来看,他显然对着个答案很是不满。
秀家可不是秀吉的弟弟,自然不敢想秀长这样直接全盘否定秀吉的战略规划。只能在思虑片刻后,屾屾的回应道“我赞成秀长的叔父的大致想法,但是我认为叔父的策略还是偏保守了。
我刚刚翻阅了叔父呈交上来的花名册,发现西国的受灾情况微乎其微,主要受灾的领国基本都是东国,而此次南征九州,东国本就不是主力,影响并不大。
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和歌山殿下的先锋军应该已经出阵了吧。”
秀家的问题很快得到秀长的肯定“就在地震发生前5天,孙七的先锋军刚刚自堺港渡河到四国去了。地震发生之后,他还送来讯息,询问我是否需要暂缓攻势,暂时解散军势回国。我让他暂时停留在阿波等待消息。”
“千万不能让其回国,先锋军团解散容易,想要重新组织起来,没有2、3个月恐怕有些困难,问题是大友家是否可以撑得住啊这两三个月?
况且大友少将亲自前来大坂向父亲大人请援,父亲大人是当面答应下来的。
现如今九州父老无不翘首以盼父亲大人亲至,救百姓于水火,正是民心可用之时。
如果因为美浓飞驒的灾情而弃九州百姓于不顾,恐怕会陷父亲大人于不义之地啊。今后如果再向进入九州恐怕就难上加难了啊。”
秀家听闻羽柴秀次的先锋军已经在四国等待,脱口而出对着秀长出言的阻止道“现如今能够解救大友家和九州于危难的只有和歌山殿下的这只军势了。而且这也是我们在短时间内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军势。”
秀家看向秀吉建议道“和歌山殿下的先锋军主力是四国大名,受灾情况并不严重,应该是有余力组织军势参战的。
如果四国大名实在有些困难,我们也大可以让他们在原来每万石300人基础上,降档为每万石150人的标准,也算是体现了父亲的体恤之意。
届时虽然军势数目会缩减一半,但是各家大名感念父亲恩情,必然以死为报,军心凝聚士气可用,比最初的虚有其表有意义的多。
当然相对应的,毕竟军势大大缩减,是不是也只会和歌山殿一句,让他稳扎稳打,固守待援;切记戒骄戒躁,不可贸然出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