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象乾怕皇帝忽略了此事,于是出言提醒道:</p>
“陛下就不怕满桂与蒙古人勾结,蛊惑宣镇的兵马作乱?毕竟他也是蒙古人啊。”</p>
朱由校闻言哈哈一笑,颇为轻松的回道:</p>
“首辅尽可放心,满桂是蒙古人不假,但他家祖孙三代具在我大明生活参军,满桂对我大明的忠心,就算是一些汉人将领都无法相比。”</p>
“你们也不要太过注重于一个人的身份了,虽然朕也极为厌恶关外的鞑虏,可这双眼睛还没瞎,忠奸善恶还是分辨得出的。”</p>
皇帝都这样保证了,那他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的能力有目共睹,确实是会识人用人,文臣武将中,至今还没有用错过一个人呢。</p>
可一向老成持重的王象乾,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p>
“陛下,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圣旨敕书和王命旗牌,一旦送到满桂手中,那就相当于将大同宣府的军政大权尽数交由满桂。”</p>
“权力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旦生出二心,那后果臣根本无法想象,还希望陛下三思而慎重啊。”</p>
“首辅之言不无道理,可这王命旗牌,必须授予满桂,否则边镇很可能不稳。”</p>
“首辅也是领兵打仗之人,多年镇守九边,可有什么好办法,侧面节制监控于满桂呢?”</p>
有的时候,老成持重的人也是有作用的。</p>
王象乾的话语朱由校觉得非常有道理,他不能够太过自信,而且要尽量减少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意识,毕竟现在不是历史。</p>
“臣以为,当从朝中选出忠心能臣,前往宣府担任监军,如此朝廷才能清楚满桂的一举一动。”</p>
找个文官去分权,不是朱由校想看到的,大明朝文武分化对立太严重了。</p>
一旦这个监军从中作梗,挑拨是非离间,那到时他要该如何?</p>
现在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满桂是他这个皇帝的心腹,一手提拨上来的。</p>
真正忠心可用文官现在就那么几个,其余的他是绝对不可能外放的,更不可能给他们机会去争夺权力。</p>
经过思考之后,朱由校最终决定派遣太监涂文辅前去宣府,暂时充当监军。</p>
涂文辅是魏忠贤的最为得力的手下之一,更是他的干儿子,朱由校虽然对这个人知之甚少。</p>
但是能成为魏忠贤的左膀右臂,必然不是庸碌之人,要么就是心狠手辣,要么就是心思缜密,才会被魏忠贤重用。</p>
且朱由校对这个人隐隐约约有些印象,必然是他在后世研读史书时,见过这个名字。</p>
对于太监的用人之道,和朝中文臣武将是大不相同的,用外臣首先第一点是要看他忠心不忠心。</p>
而对于近臣太监,首先则是要看这个人才能本事如何,能否担当大任。</p>
至于忠心这方面,他相信魏忠贤早已经帮他把好关了。</p>
“朕欲以司礼监内臣涂文辅持朕金牌,前往宣府为监军,在从御林军中抽调五百精锐,随行护卫,你们以为如何?”</p>
皇帝不相信朝中官员,这一点他们清楚的很,因此派个太监去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p>
见他们都没有了异议,此事终于是可以拍板了。</p>
“那内阁就批文盖章,兵部准备旗牌吧。”</p>
“内阁和兵部文书要重点表明,授予满桂的王命旗牌,只能节制大同和宣府两镇。”</p>>
“朕也会拟写一道圣旨和敕书的,到时一并发往宣府,交给满桂。”</p>
“臣等遵旨。”</p>
等内阁三大臣退下之后,朱由校长舒一口气,从表情来看好似更为轻松了一般。</p>
现在他越来越觉得皇帝不好做了,除了要会识人用人,还要各种制衡,真是烧脑啊。</p>
这样的事以后会经常有的,等军队和武将的地位真正被他提高起来。</p>
不说达到和文官分庭抗礼的地步,但只要形成正统十四年之前的格局,那他也就要防备这些武将了。</p>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他是保持中立,去平衡权力,去制衡他们,还是再扶持起一方势力?</p>
想到此处朱由校只感觉头痛,摇了摇头便不再去想,这是以后的事了。</p>
“麟龙,陪朕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p>
坐在丹陛下面研读练兵实纪的曹变蛟,满脸不解的抬头问道:</p>
“新鲜空气是什么意思?”</p>
朱由校听到哈哈大笑两声,沉重的心情顿时愉快了不少。</p>
两人坐在乾清宫的台阶上,朱由校抬头看着明亮的天空,喃喃道:</p>
“我大明朝的国威,何时能像此时一样,光明照亮天下四方。”</p>
“陛下是在忧愁关外的鞑虏,还是辽东的建奴?”</p>
朱由校没有回应,转头看着这个尚在成长期的“明末第一猛将”,严肃的说道:</p>
“在过几年,你也就要出宫了,你是朕亲自培养的一把利刃,朕希望你出鞘的时候,能对敌人一剑封喉。”</p>
“像汉之卫霍、唐之李苏那般,立下不世之功,为我大明开万世太平,使大明子民不在遭受敌人的烧杀抢掠。”</p>
“曹变蛟,这个重任,朕就交给你了,不要让朕失望。”</p>
“陛下放心,变蛟决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和培养。”</p>
年仅十三岁的曹变蛟,因为在宫中耳濡目染的原因,心智成熟的很快。</p>
深知眼前的皇帝陛下对他寄予厚望,因此答复的也是非常坚定。</p>
朱由校之所以这么看重,并要破天荒的召曹变蛟进宫,亲自培养他,是因为他是真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名流千古的名将的。</p>
要论起治军练兵打仗,和个人勇武这方面,纯粹的武将中或许只有他叔父曹文诏可以比拟。</p>
但他唯独缺陷的就是战略眼光,以及面对大战的战术水平,因此他要给曹变蛟补上这一缺陷。</p>
大明从来不缺将才,缺的是徐达岳飞那样杰出的统帅。</p>
而且未来的局面,他也需要一个真正的亲信,一个真正的大将之才来领导大明的武将和勋贵集团。</p>
更何况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要消灭蒙古和建奴,要是只干这么点事,他这个穿越者岂不是很失败?</p>
所以他也必须要建立,忠实且坚定服从自己这个皇帝的军事代表集团,就像太祖皇帝那样,真正的说一不二。</p>sxbiquge/read/12/12899/ )
王象乾怕皇帝忽略了此事,于是出言提醒道:</p>
“陛下就不怕满桂与蒙古人勾结,蛊惑宣镇的兵马作乱?毕竟他也是蒙古人啊。”</p>
朱由校闻言哈哈一笑,颇为轻松的回道:</p>
“首辅尽可放心,满桂是蒙古人不假,但他家祖孙三代具在我大明生活参军,满桂对我大明的忠心,就算是一些汉人将领都无法相比。”</p>
“你们也不要太过注重于一个人的身份了,虽然朕也极为厌恶关外的鞑虏,可这双眼睛还没瞎,忠奸善恶还是分辨得出的。”</p>
皇帝都这样保证了,那他们也无话可说,毕竟皇帝的能力有目共睹,确实是会识人用人,文臣武将中,至今还没有用错过一个人呢。</p>
可一向老成持重的王象乾,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p>
“陛下,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圣旨敕书和王命旗牌,一旦送到满桂手中,那就相当于将大同宣府的军政大权尽数交由满桂。”</p>
“权力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旦生出二心,那后果臣根本无法想象,还希望陛下三思而慎重啊。”</p>
“首辅之言不无道理,可这王命旗牌,必须授予满桂,否则边镇很可能不稳。”</p>
“首辅也是领兵打仗之人,多年镇守九边,可有什么好办法,侧面节制监控于满桂呢?”</p>
有的时候,老成持重的人也是有作用的。</p>
王象乾的话语朱由校觉得非常有道理,他不能够太过自信,而且要尽量减少自己的主观看法和意识,毕竟现在不是历史。</p>
“臣以为,当从朝中选出忠心能臣,前往宣府担任监军,如此朝廷才能清楚满桂的一举一动。”</p>
找个文官去分权,不是朱由校想看到的,大明朝文武分化对立太严重了。</p>
一旦这个监军从中作梗,挑拨是非离间,那到时他要该如何?</p>
现在朝野上下,谁不知道满桂是他这个皇帝的心腹,一手提拨上来的。</p>
真正忠心可用文官现在就那么几个,其余的他是绝对不可能外放的,更不可能给他们机会去争夺权力。</p>
经过思考之后,朱由校最终决定派遣太监涂文辅前去宣府,暂时充当监军。</p>
涂文辅是魏忠贤的最为得力的手下之一,更是他的干儿子,朱由校虽然对这个人知之甚少。</p>
但是能成为魏忠贤的左膀右臂,必然不是庸碌之人,要么就是心狠手辣,要么就是心思缜密,才会被魏忠贤重用。</p>
且朱由校对这个人隐隐约约有些印象,必然是他在后世研读史书时,见过这个名字。</p>
对于太监的用人之道,和朝中文臣武将是大不相同的,用外臣首先第一点是要看他忠心不忠心。</p>
而对于近臣太监,首先则是要看这个人才能本事如何,能否担当大任。</p>
至于忠心这方面,他相信魏忠贤早已经帮他把好关了。</p>
“朕欲以司礼监内臣涂文辅持朕金牌,前往宣府为监军,在从御林军中抽调五百精锐,随行护卫,你们以为如何?”</p>
皇帝不相信朝中官员,这一点他们清楚的很,因此派个太监去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p>
见他们都没有了异议,此事终于是可以拍板了。</p>
“那内阁就批文盖章,兵部准备旗牌吧。”</p>
“内阁和兵部文书要重点表明,授予满桂的王命旗牌,只能节制大同和宣府两镇。”</p>>
“朕也会拟写一道圣旨和敕书的,到时一并发往宣府,交给满桂。”</p>
“臣等遵旨。”</p>
等内阁三大臣退下之后,朱由校长舒一口气,从表情来看好似更为轻松了一般。</p>
现在他越来越觉得皇帝不好做了,除了要会识人用人,还要各种制衡,真是烧脑啊。</p>
这样的事以后会经常有的,等军队和武将的地位真正被他提高起来。</p>
不说达到和文官分庭抗礼的地步,但只要形成正统十四年之前的格局,那他也就要防备这些武将了。</p>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他是保持中立,去平衡权力,去制衡他们,还是再扶持起一方势力?</p>
想到此处朱由校只感觉头痛,摇了摇头便不再去想,这是以后的事了。</p>
“麟龙,陪朕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p>
坐在丹陛下面研读练兵实纪的曹变蛟,满脸不解的抬头问道:</p>
“新鲜空气是什么意思?”</p>
朱由校听到哈哈大笑两声,沉重的心情顿时愉快了不少。</p>
两人坐在乾清宫的台阶上,朱由校抬头看着明亮的天空,喃喃道:</p>
“我大明朝的国威,何时能像此时一样,光明照亮天下四方。”</p>
“陛下是在忧愁关外的鞑虏,还是辽东的建奴?”</p>
朱由校没有回应,转头看着这个尚在成长期的“明末第一猛将”,严肃的说道:</p>
“在过几年,你也就要出宫了,你是朕亲自培养的一把利刃,朕希望你出鞘的时候,能对敌人一剑封喉。”</p>
“像汉之卫霍、唐之李苏那般,立下不世之功,为我大明开万世太平,使大明子民不在遭受敌人的烧杀抢掠。”</p>
“曹变蛟,这个重任,朕就交给你了,不要让朕失望。”</p>
“陛下放心,变蛟决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和培养。”</p>
年仅十三岁的曹变蛟,因为在宫中耳濡目染的原因,心智成熟的很快。</p>
深知眼前的皇帝陛下对他寄予厚望,因此答复的也是非常坚定。</p>
朱由校之所以这么看重,并要破天荒的召曹变蛟进宫,亲自培养他,是因为他是真有希望,成为真正的,名流千古的名将的。</p>
要论起治军练兵打仗,和个人勇武这方面,纯粹的武将中或许只有他叔父曹文诏可以比拟。</p>
但他唯独缺陷的就是战略眼光,以及面对大战的战术水平,因此他要给曹变蛟补上这一缺陷。</p>
大明从来不缺将才,缺的是徐达岳飞那样杰出的统帅。</p>
而且未来的局面,他也需要一个真正的亲信,一个真正的大将之才来领导大明的武将和勋贵集团。</p>
更何况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要消灭蒙古和建奴,要是只干这么点事,他这个穿越者岂不是很失败?</p>
所以他也必须要建立,忠实且坚定服从自己这个皇帝的军事代表集团,就像太祖皇帝那样,真正的说一不二。</p>sxbiquge/read/12/12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