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出意外了。</p>
简易的防雨棚被变大的暴雨直接冲垮,大量棕榈叶伴随着雨水倾泻而下,好在在破开口子,雨水倾泻的一刹那,毕方提前跳了出去。</p>
披着绿色棕榈叶制作的简易雨衣,毕方将巨大的斗笠帽待在头顶。</p>
不到半小时, 毕方就成功做出了一件蓑衣,一顶蓑帽,看上去还挺像那么一回事。</p>
只是颜色稍显怪异了一些,不同于常见的黄褐色,毕方身上的,是纯绿色, 雨水顺着新鲜的棕榈叶形成小水柱般往下流淌,滴落在草鞋之上。</p>
“其实临时雨衣的制作没有那么艰难。”毕方掀起帽檐看路, 雨水一股脑得朝身后滑落,又顺着线条滴在地上。</p>
临时雨衣不必要去考虑什么耐用性和存储,只要能挡雨,开编就完事。</p>
毕方将棕榈叶围成一圈,中间留出一部分空隙,足够套入脑袋,然后将叶柄全部用棕绒捻成的线捆绑在一起,能粗糙的盖住全身,然后反复多做几遍,几个相叠加。</p>
几层薄雨衣互相交叉,叠加,就成了厚雨衣,两两之间再编织得紧实一些,对应绑好,互补空缺,雨水就很难进来了。</p>
至于斗笠,则是毕方用编篮子的方式制作的。</p>
先收集六根柔韧性较好的枝条, 在三根枝条的中间划开一道口子,插入另外三根枝条,构成一个简单的十字。</p>
十字接触插入的地方要用细绳二次捆绑固定,每三根就要紧紧缠绕一次,十字的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要做一遍,避免移位和断裂。</p>
之后就能用大量的藤条来两两捆绑,将十字外,总共十六根的枝条延伸,均匀展开,一个完整的骨架就形成了。</p>
通过控制枝条间的距离,还能让其形成一定的弧度,就能一个漏斗状的斗笠帽,当然,这样还是不能固定在头上。</p>
所以需要在最初的地方自空隙处插住枝条,形成帽带垂下,这样戴上后,就能通过帽带卡主下颚,以此达到固定目的。</p>
农村常见的斗笠帽也都是这样制作的,毕方的结构和他们的并没有不同,不过更加粗糙,但表面上,已经没什么不同了。</p>
至于防雨,有了骨架,防雨就简单很多了,骨架本身编织的就十分密集,在上面铺一层捆绑好的棕榈叶就成,稍微修建一下边沿。</p>
完美。</p>
“就是穿起来很沉,而且也不能长期保存,可能两三天就会腐败。”</p>
为了较好的防雨效果,毕方将蓑衣叠加了好几层,非常厚实,导致重量上有所增长,不过效果是非常不错的。</p>
此刻行走在雨林之中,已经和外界的雨水彻底隔绝。</p>
【换新皮肤了,只要998,雨林行者带回家!】</p>
【一身绿】</p>
【草裙还不够,还要加上草衣和草帽!】</p>
带着一大筐的铁细菌,毕方一下子又有了充足的时间。</p>
因为炼铁最难的,毫无疑问就是寻找材料。</p>
当初毕方是计划用三天时间来寻找材料的,现在这三天时间一下子节省下来,就能干好多事。</p>
至少不用着急放弃盐矿,可以将时间延长一些,在第九天,乃至第十天的时候再回去。</p>
【方神:荒野中这种心理是大忌,不要有侥幸心理,如果今天还没有收获,我就会原地返航。】</p>
【哈哈哈,笑死】</p>
【你懂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样的决定是合情合理的!狗头护体】</p>
......</p>
第八天。</p>
天空依旧阴沉。</p>
毕方临时搭建了一个单坡庇护所,一觉醒来,发现雨还在下,周边全是水洼。</p>
雨虽然比起刚来那次小了很多,但也更连绵,经历了一个晚上都没有停歇,甚至还有继续下去的趋势。</p>
毕方抚了抚斗笠,将树皮框放下,揭开盖子,里面空空如也,只剩一堆铁细菌构成的黄泥,顿感棘手。</p>
没食物了!</p>
之前找到的蛴螬也全部吃光了,烧烤一下,吃起来有种十分怪异的口感,还会爆浆,味道意外的不错。</p>
魔芋的块茎也没了,最后剩下的,只有几把路上摘的香茅草,但这东西只能当做调味品,不能当饭吃啊!</p>
【地主家也没有余量了啊】</p>
谷珪</p>>
【这下雨天,去哪里找东西吃?】</p>
挠挠头,毕方看了看四周,也不知道雨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索性坐在庇护所内,减少能量消耗,和观众们闲扯。</p>
“很多大型动物在下小雨的时候,它们一般是不会闪躲的,该干嘛干嘛,只有遇到大雨的时候,才会有动作。”</p>
“在暴雨来临无处可躲的情况下,像长颈鹿、大象、野牛这样的动物一般会选择原地不动,因为剧烈的运动反而会导致热量快速流失。”</p>
“所以还不如什么都不干,静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暴雨天气,连狮子、老虎等食肉动物也会暂时放弃捕猎,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放松警惕。”</p>
【这就是你躲在庇护所偷懒的理由?】</p>
【好家伙,怪不得一下雨我就不想动,原来我骨子是一头猛兽】</p>
【嗷呜,嗷呜,嗷呜,野性觉醒】</p>
【这就是你不去上班的理由?】</p>
“我说的基本只针对哺乳动物,也不是所有动物都这样,比如下雨天反而是很多蛇类活动的高峰期。”毕方换了个姿势,直接躺在了地上。</p>
这两天气温升高了不少,倒也没有第一次淋雨那么冷了,再加上蓑衣披在身上,进一步保暖。</p>
【为啥啊?】</p>
【蛇是我的一生之敌!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可怕的生物?】</p>
“因为下雨前后气压很低,洞内会很闷,而且下雨,青蛙和老鼠都会出来,它更容易垫饱肚子。”</p>
毕方也怕蛇,滑腻腻的,满身寄生虫,还十分擅于伪装,许多还是身怀剧毒,提前发现还好,要是没提前发现......</p>
直接打出gg。</p>
况且,怕蛇其实是生物本能。</p>
“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是肉食哺乳动物和猛禽的猎物,当然,那是非常久远的日子了,久到人类还不是人类。”</p>
毕方的目光似乎变得深邃起来。</p>
“幸好,那时候我们进化出一个可以识别猎食者的系统,可以快速定位一般的威胁,帮助逃跑,但当蛇作为第一个猎食者出现时,这套系统就完全失效了。”</p>
“因为它们看上去就完全是棍状物,根本没有其他猎食者像蛇一样,借助成败的肋骨肌和腹鳞移动,只要换上一层伪装色,就能很好的靠近毫无防备的猎物。”</p>
【之后呢,之后呢?】</p>
【怕蛇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怕蛇,你看这有条五步蛇,我怕了吗?看我分分钟把】</p>
【我怕蛇怕到连看到乌龟都害怕的地步,因为乌龟的头和脖子和蛇很像,脑子里出现蛇的画面就会打冷战,全身起鸡皮疙瘩】</p>
【为什么我们害怕蛇还要点进来听我们为什么害怕蛇?】</p>
“好在,最后还是有一部分灵长类动物进化出了类似蛇类感应器的东西,进化出专门用来定位蛇类的神经元,帮助原始的猴类快速避开蠕动的棍状物,然后躲开,最终,这些东西到了人类身上。”</p>
“对人类的脑电波进行的观测表明,当我们看到蛇的图片时,我们的大脑会进行大量活动,对危险进行评估,这些活动远多于我们看到其他猎食者的图片。”</p>
毕方还记得,以前有位教授专门讲过这个东西。</p>
当时给他们放出了两组图片,从模糊到清晰,最开始几乎是马赛克,而最后,则是一张清晰的蛇类图片,一张清晰的猫科动物图片。</p>
几乎是放出来的一刹那,所有人都最先注意到的,都是最后面的那张蛇类图片。</p>
“相较于识别其他动物而言,我们的大脑只需要更少的视觉信息就能分辨出一条蛇。”</p>
当时老教授是这么说的,现在毕方将它转述给屏幕前的观众们。</p>
“甚至有的研究者还认为,我们进化出如此优秀的色觉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帮助辨别蛇类的。”</p>
“还有研究表明,我们对蛇类的敏感性让我们更容易害怕它们,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科学结论。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脑子里有蛇!”</p>
毕方用食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仿佛里面真的有一条蛇盘踞着。</p>
【奶奶的,第一只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方神捕蛇我都那么紧张了。】</p>
【震惊,因为下雨,户外主播转职成为科普主播!】</p>
【以此类推,是不是我害怕长长的蜈蚣也是这个原因?】</p>
“可能吧。”</p>
毕方不置可否,伸出手探了探雨水,发现小了很多,顺手抓起斗笠帽待在头上,抬脚迈向丛林。</p>
“走吧,雨小了很多,我们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能填饱肚子。”</p>sxbiquge/read/12/12905/ )
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出意外了。</p>
简易的防雨棚被变大的暴雨直接冲垮,大量棕榈叶伴随着雨水倾泻而下,好在在破开口子,雨水倾泻的一刹那,毕方提前跳了出去。</p>
披着绿色棕榈叶制作的简易雨衣,毕方将巨大的斗笠帽待在头顶。</p>
不到半小时, 毕方就成功做出了一件蓑衣,一顶蓑帽,看上去还挺像那么一回事。</p>
只是颜色稍显怪异了一些,不同于常见的黄褐色,毕方身上的,是纯绿色, 雨水顺着新鲜的棕榈叶形成小水柱般往下流淌,滴落在草鞋之上。</p>
“其实临时雨衣的制作没有那么艰难。”毕方掀起帽檐看路, 雨水一股脑得朝身后滑落,又顺着线条滴在地上。</p>
临时雨衣不必要去考虑什么耐用性和存储,只要能挡雨,开编就完事。</p>
毕方将棕榈叶围成一圈,中间留出一部分空隙,足够套入脑袋,然后将叶柄全部用棕绒捻成的线捆绑在一起,能粗糙的盖住全身,然后反复多做几遍,几个相叠加。</p>
几层薄雨衣互相交叉,叠加,就成了厚雨衣,两两之间再编织得紧实一些,对应绑好,互补空缺,雨水就很难进来了。</p>
至于斗笠,则是毕方用编篮子的方式制作的。</p>
先收集六根柔韧性较好的枝条, 在三根枝条的中间划开一道口子,插入另外三根枝条,构成一个简单的十字。</p>
十字接触插入的地方要用细绳二次捆绑固定,每三根就要紧紧缠绕一次,十字的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要做一遍,避免移位和断裂。</p>
之后就能用大量的藤条来两两捆绑,将十字外,总共十六根的枝条延伸,均匀展开,一个完整的骨架就形成了。</p>
通过控制枝条间的距离,还能让其形成一定的弧度,就能一个漏斗状的斗笠帽,当然,这样还是不能固定在头上。</p>
所以需要在最初的地方自空隙处插住枝条,形成帽带垂下,这样戴上后,就能通过帽带卡主下颚,以此达到固定目的。</p>
农村常见的斗笠帽也都是这样制作的,毕方的结构和他们的并没有不同,不过更加粗糙,但表面上,已经没什么不同了。</p>
至于防雨,有了骨架,防雨就简单很多了,骨架本身编织的就十分密集,在上面铺一层捆绑好的棕榈叶就成,稍微修建一下边沿。</p>
完美。</p>
“就是穿起来很沉,而且也不能长期保存,可能两三天就会腐败。”</p>
为了较好的防雨效果,毕方将蓑衣叠加了好几层,非常厚实,导致重量上有所增长,不过效果是非常不错的。</p>
此刻行走在雨林之中,已经和外界的雨水彻底隔绝。</p>
【换新皮肤了,只要998,雨林行者带回家!】</p>
【一身绿】</p>
【草裙还不够,还要加上草衣和草帽!】</p>
带着一大筐的铁细菌,毕方一下子又有了充足的时间。</p>
因为炼铁最难的,毫无疑问就是寻找材料。</p>
当初毕方是计划用三天时间来寻找材料的,现在这三天时间一下子节省下来,就能干好多事。</p>
至少不用着急放弃盐矿,可以将时间延长一些,在第九天,乃至第十天的时候再回去。</p>
【方神:荒野中这种心理是大忌,不要有侥幸心理,如果今天还没有收获,我就会原地返航。】</p>
【哈哈哈,笑死】</p>
【你懂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样的决定是合情合理的!狗头护体】</p>
......</p>
第八天。</p>
天空依旧阴沉。</p>
毕方临时搭建了一个单坡庇护所,一觉醒来,发现雨还在下,周边全是水洼。</p>
雨虽然比起刚来那次小了很多,但也更连绵,经历了一个晚上都没有停歇,甚至还有继续下去的趋势。</p>
毕方抚了抚斗笠,将树皮框放下,揭开盖子,里面空空如也,只剩一堆铁细菌构成的黄泥,顿感棘手。</p>
没食物了!</p>
之前找到的蛴螬也全部吃光了,烧烤一下,吃起来有种十分怪异的口感,还会爆浆,味道意外的不错。</p>
魔芋的块茎也没了,最后剩下的,只有几把路上摘的香茅草,但这东西只能当做调味品,不能当饭吃啊!</p>
【地主家也没有余量了啊】</p>
谷珪</p>>
【这下雨天,去哪里找东西吃?】</p>
挠挠头,毕方看了看四周,也不知道雨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索性坐在庇护所内,减少能量消耗,和观众们闲扯。</p>
“很多大型动物在下小雨的时候,它们一般是不会闪躲的,该干嘛干嘛,只有遇到大雨的时候,才会有动作。”</p>
“在暴雨来临无处可躲的情况下,像长颈鹿、大象、野牛这样的动物一般会选择原地不动,因为剧烈的运动反而会导致热量快速流失。”</p>
“所以还不如什么都不干,静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暴雨天气,连狮子、老虎等食肉动物也会暂时放弃捕猎,几乎所有的动物都会放松警惕。”</p>
【这就是你躲在庇护所偷懒的理由?】</p>
【好家伙,怪不得一下雨我就不想动,原来我骨子是一头猛兽】</p>
【嗷呜,嗷呜,嗷呜,野性觉醒】</p>
【这就是你不去上班的理由?】</p>
“我说的基本只针对哺乳动物,也不是所有动物都这样,比如下雨天反而是很多蛇类活动的高峰期。”毕方换了个姿势,直接躺在了地上。</p>
这两天气温升高了不少,倒也没有第一次淋雨那么冷了,再加上蓑衣披在身上,进一步保暖。</p>
【为啥啊?】</p>
【蛇是我的一生之敌!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可怕的生物?】</p>
“因为下雨前后气压很低,洞内会很闷,而且下雨,青蛙和老鼠都会出来,它更容易垫饱肚子。”</p>
毕方也怕蛇,滑腻腻的,满身寄生虫,还十分擅于伪装,许多还是身怀剧毒,提前发现还好,要是没提前发现......</p>
直接打出gg。</p>
况且,怕蛇其实是生物本能。</p>
“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是肉食哺乳动物和猛禽的猎物,当然,那是非常久远的日子了,久到人类还不是人类。”</p>
毕方的目光似乎变得深邃起来。</p>
“幸好,那时候我们进化出一个可以识别猎食者的系统,可以快速定位一般的威胁,帮助逃跑,但当蛇作为第一个猎食者出现时,这套系统就完全失效了。”</p>
“因为它们看上去就完全是棍状物,根本没有其他猎食者像蛇一样,借助成败的肋骨肌和腹鳞移动,只要换上一层伪装色,就能很好的靠近毫无防备的猎物。”</p>
【之后呢,之后呢?】</p>
【怕蛇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怕蛇,你看这有条五步蛇,我怕了吗?看我分分钟把】</p>
【我怕蛇怕到连看到乌龟都害怕的地步,因为乌龟的头和脖子和蛇很像,脑子里出现蛇的画面就会打冷战,全身起鸡皮疙瘩】</p>
【为什么我们害怕蛇还要点进来听我们为什么害怕蛇?】</p>
“好在,最后还是有一部分灵长类动物进化出了类似蛇类感应器的东西,进化出专门用来定位蛇类的神经元,帮助原始的猴类快速避开蠕动的棍状物,然后躲开,最终,这些东西到了人类身上。”</p>
“对人类的脑电波进行的观测表明,当我们看到蛇的图片时,我们的大脑会进行大量活动,对危险进行评估,这些活动远多于我们看到其他猎食者的图片。”</p>
毕方还记得,以前有位教授专门讲过这个东西。</p>
当时给他们放出了两组图片,从模糊到清晰,最开始几乎是马赛克,而最后,则是一张清晰的蛇类图片,一张清晰的猫科动物图片。</p>
几乎是放出来的一刹那,所有人都最先注意到的,都是最后面的那张蛇类图片。</p>
“相较于识别其他动物而言,我们的大脑只需要更少的视觉信息就能分辨出一条蛇。”</p>
当时老教授是这么说的,现在毕方将它转述给屏幕前的观众们。</p>
“甚至有的研究者还认为,我们进化出如此优秀的色觉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帮助辨别蛇类的。”</p>
“还有研究表明,我们对蛇类的敏感性让我们更容易害怕它们,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科学结论。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脑子里有蛇!”</p>
毕方用食指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仿佛里面真的有一条蛇盘踞着。</p>
【奶奶的,第一只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方神捕蛇我都那么紧张了。】</p>
【震惊,因为下雨,户外主播转职成为科普主播!】</p>
【以此类推,是不是我害怕长长的蜈蚣也是这个原因?】</p>
“可能吧。”</p>
毕方不置可否,伸出手探了探雨水,发现小了很多,顺手抓起斗笠帽待在头上,抬脚迈向丛林。</p>
“走吧,雨小了很多,我们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能填饱肚子。”</p>sxbiquge/read/12/12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