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老师拄着拐杖回病房,杨平让管床医生扶着送回去。
曾主任给杨平加茶水,现在他完全没有把杨平当黄毛小子看。
上班第一天,就帮忙解决难题,虽然事情还没有结果,但是看这年轻的杨主任处理事情,成熟老练,心里由衷地佩服。
杨平动员病人再做一次手术,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对病情认真的分析之上。
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杨平的座右铭。
医疗行业不比其它行业,人命关天,所以,这句话显得更加适用。
“第一天上班,让你处理这些烂事,麻烦你。”曾主任惭愧地说。
“曾主任这话见外了,我们是同行,常在河边走,哪有鞋不湿,大教授也有阴沟翻船的,何况你这事有诸多误会,手术完全没问题,只是当时忽略了他合并梨状肌综合征,换谁当时看片子都会以为只有椎间盘突出症,我也是事后诸葛亮。”杨平谦虚地说。
“你还真厉害,他后来语气好多了,至少没有跟你吵,还同意回去商量。”曾主任被这事压得没一天好心情。
“不是我厉害,他对你有很深误会,自然谈不到一块,换个人跟他沟通,就顺畅很多。”杨平边喝茶边说。
这个病人手术适应症非常强,效果应该很好。
手术首要的就是把适应症选择好,适应症没有选择好,手术做得再漂亮,效果不会多好。这跟对症下药一个道理,药物不对症,就算世界最好的药又如何。
杨平开始盘算,如果他同意手术,手术怎么做,风险在哪,要注意什么,还有没有遗漏的鉴别诊断。
反复考虑,直到自己找不出漏洞。
他有个好习惯,再小的手术,也会反复研究,周密计划,在脑海中提前预演手术过程,尽量做到滴水不漏。
“要是病人同意手术,没有禁忌症,就排明天,不要拖,容易夜长梦多。”杨平吩咐曾主任。
“嗯!”曾主任同意。
跟严老师谈完话,两人到科里转了一圈。
上午事情不多,急诊收了一个前臂背侧肌腱断裂的,张林带人去手术了。腰椎压缩骨折的,保守治疗,小五带人在处理。小孩肱骨干骨折,宋子墨帮他做了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
忙完后,曾主任带杨平到急诊科和手术室熟悉环境。
中午杨平和曾主任一起到食堂吃饭,两个人聊了很久。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护士过来主任办公说,严老师的家属来了。
曾主任赶快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是严老师的儿子和儿媳,都是当老师的。
曾主任倒茶给他们,他们阴沉着脸说:“不用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老人说又要做手术,我们过来了解一下情况?”他跟曾主任说话。
曾主任说:“你们先坐下,听我们详细解释。”
两夫妻坐下来,倒给他们的茶,放在茶几上,他们连看也没看一眼。
老人儿子说:“他说什么省城来的主任说的?再做一次手术,就能解决疼痛。”
显然他完全没有认为杨平就是那个主任。
“把人当什么,左一刀,右一刀,还嫌不够。”儿媳态度恶劣。
老人儿子立刻制止老婆:“说这些有什么用,先把情况了解清楚。”
曾主任介绍说:“这就是省城来的杨主任,在我们医院蹲点,早上我们研究了老人家的病情,还做了ct和肌电图。”
老人儿子打量杨平,这么年轻,有没有搞错,以为真是省城来的教授呢,原来是个年轻医生。
“你好,我是省卫生厅派遣到南桥做医疗支援的杨医生。”杨平很客气跟他握手。
老人儿子和他握手,毕竟当老师的,台面上的礼仪还是有,说话也没有他老婆那么尖酸刻薄。
“这样的,我早上查房了解到老人的情况,老人痛了十多年,最近两三年特别严重,去年做了手术,症状没有任何缓解。为什么手术后疼痛没有任何缓解?我们仔细研究了他的病情,又加做了ct和肌电图,把问题搞清楚了。因为右侧的坐骨神经有两处受到卡压,一个部位是腰椎,另一个部位是臀部。去年的手术只是解决了腰椎部位的卡压,还有臀部的卡压没有解除,自然疼痛没有缓解。就像家里的线路,开关和电线都坏了,你只修好一样,没用!两者都修好,灯泡才能亮。”杨平说。
“上次就是请省城的教授做的,说理论谁都会说--”儿媳满腹怒气。
老人儿子立刻打住:“这事跟人家没关系。”
儿媳的话一半咽回去了。>
杨平说:“没关系,我理解你们的心情,我只在这里呆两个星期,这件事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可以不理,为什么这么自找麻烦,因为我以前遇到过这种特殊病例,有经验,所以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老人家这么痛苦,一个牙痛都把人折磨得翻来覆去,何况这种坐骨神经痛,老人是怕麻烦你们,强行忍住的,很难想象老人这些年怎么熬过来的。”
老人儿子本来不相信这个年轻的主任,但是这样一说,他有点动摇了,管他什么事,何必他自找麻烦,可能真的人家有办法,不是说了嘛,人家遇到过这种病例。
这件事,闹来闹去,家里也累,两口子要上班,孩子要管,现在老人这样痛苦,闹一年也没有解决问题,现在这个年轻医生有办法,为什么不听听。
谁不想把问题解决,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整个家庭生活质量都被这事拉低了。
“上次曾教授怎么就没看出神经在两个部位卡压?”老人儿子问道。
杨平说:“这种情况太罕见了,首次手术的医生都很难想到,我们以前碰到的病例也是这样,腰椎手术后疼痛还没缓解,后来再检查,才查出来。”
儿媳说:“那第一次手术花那么多钱白做了?”
这次语气好点。
杨平说:“不是这样的,就像家里的灯泡不亮了,灯泡没问题,是开关和电线坏了,第一次手术修了开关,现在要把电线也修好,只修一样没有用。如果腰椎手术不做,只做臀部的手术,术后也不能缓解疼痛,只有两个手术都做,才能有效果。”
“要是下一次手术还是不行怎么办,能百分之百保证?”儿媳脸偏向一边。
“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但是成功概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杨平冷静地说。
“我知道,你们医生说话会留有余地。”老人儿子对九成把握认可,没医生敢说百分之百。
杨平看他们沉默,说:“我们一起来把老人的痛苦解决,痛苦没解决,怎么处理这事都是麻烦,老人痛苦,你们跟着痛苦,是不是?”
老头儿子看杨平虽然年轻,但是说话老练沉稳,完全不是普通年轻医生的做派
或许他真有办法,不然怎么敢主动碰这烫手山芋。
“我和老头子商量一下,你能不能等我一下?”老人儿子端起茶,喝了一口。。
“没关系,你们商量清楚,我们等你。”杨平一直语气平淡,不急不躁。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想解决老人的痛苦,我完全可以不管这事。”杨平补充道。
两夫妻出去后,大约十多分钟左右,老人儿子回来了。
“我们同意做手术,但是我们请求杨主任您主刀。”
“当然是我主刀。”杨平说。
“还有这次费用--”老人儿子为难地说。
“先把问题解决再说,其它暂时不谈,怎么样。”杨平说。
老人儿子没说什么了。
“刚才我们态度不好,还请见谅,这事情把家里人搞得很烦躁。”老人儿子说。
杨平摆摆手:“没关系。”
家属的工作做通了,立刻安排术前检查,除了肺部纹理增粗外,没有其它的异常,血压、血糖都正常,身体还不错。
手术就排在第二天早上,杨平叮嘱术前准备好两支甲强龙,到时带到手术室。
然后发微信给苏宜璇,要她帮忙准备器械,明天配台手术,苏宜璇现在挂职手术室护士长。
回到宿舍,杨平想向田主任汇报今天的工作情况。
田主任没有回,跟盘院长一起和卫生局的领导吃饭去了。
“胖子,你那软中华还有不?”张林问梁胖子。
胖子很不满意:“别一口一个胖子,梁主任,叫梁主任,我挂职的是麻醉科主任。”
“你入戏太深了吧?”小五说。
“你们懂什么,这叫敬业,两个星期主任,也是主任。”
“梁主任,梁主任,麻烦赐一根软中华。”
张林伸手。
胖子拿出一包烟。
严老师拄着拐杖回病房,杨平让管床医生扶着送回去。
曾主任给杨平加茶水,现在他完全没有把杨平当黄毛小子看。
上班第一天,就帮忙解决难题,虽然事情还没有结果,但是看这年轻的杨主任处理事情,成熟老练,心里由衷地佩服。
杨平动员病人再做一次手术,绝非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对病情认真的分析之上。
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杨平的座右铭。
医疗行业不比其它行业,人命关天,所以,这句话显得更加适用。
“第一天上班,让你处理这些烂事,麻烦你。”曾主任惭愧地说。
“曾主任这话见外了,我们是同行,常在河边走,哪有鞋不湿,大教授也有阴沟翻船的,何况你这事有诸多误会,手术完全没问题,只是当时忽略了他合并梨状肌综合征,换谁当时看片子都会以为只有椎间盘突出症,我也是事后诸葛亮。”杨平谦虚地说。
“你还真厉害,他后来语气好多了,至少没有跟你吵,还同意回去商量。”曾主任被这事压得没一天好心情。
“不是我厉害,他对你有很深误会,自然谈不到一块,换个人跟他沟通,就顺畅很多。”杨平边喝茶边说。
这个病人手术适应症非常强,效果应该很好。
手术首要的就是把适应症选择好,适应症没有选择好,手术做得再漂亮,效果不会多好。这跟对症下药一个道理,药物不对症,就算世界最好的药又如何。
杨平开始盘算,如果他同意手术,手术怎么做,风险在哪,要注意什么,还有没有遗漏的鉴别诊断。
反复考虑,直到自己找不出漏洞。
他有个好习惯,再小的手术,也会反复研究,周密计划,在脑海中提前预演手术过程,尽量做到滴水不漏。
“要是病人同意手术,没有禁忌症,就排明天,不要拖,容易夜长梦多。”杨平吩咐曾主任。
“嗯!”曾主任同意。
跟严老师谈完话,两人到科里转了一圈。
上午事情不多,急诊收了一个前臂背侧肌腱断裂的,张林带人去手术了。腰椎压缩骨折的,保守治疗,小五带人在处理。小孩肱骨干骨折,宋子墨帮他做了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
忙完后,曾主任带杨平到急诊科和手术室熟悉环境。
中午杨平和曾主任一起到食堂吃饭,两个人聊了很久。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护士过来主任办公说,严老师的家属来了。
曾主任赶快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是严老师的儿子和儿媳,都是当老师的。
曾主任倒茶给他们,他们阴沉着脸说:“不用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老人说又要做手术,我们过来了解一下情况?”他跟曾主任说话。
曾主任说:“你们先坐下,听我们详细解释。”
两夫妻坐下来,倒给他们的茶,放在茶几上,他们连看也没看一眼。
老人儿子说:“他说什么省城来的主任说的?再做一次手术,就能解决疼痛。”
显然他完全没有认为杨平就是那个主任。
“把人当什么,左一刀,右一刀,还嫌不够。”儿媳态度恶劣。
老人儿子立刻制止老婆:“说这些有什么用,先把情况了解清楚。”
曾主任介绍说:“这就是省城来的杨主任,在我们医院蹲点,早上我们研究了老人家的病情,还做了ct和肌电图。”
老人儿子打量杨平,这么年轻,有没有搞错,以为真是省城来的教授呢,原来是个年轻医生。
“你好,我是省卫生厅派遣到南桥做医疗支援的杨医生。”杨平很客气跟他握手。
老人儿子和他握手,毕竟当老师的,台面上的礼仪还是有,说话也没有他老婆那么尖酸刻薄。
“这样的,我早上查房了解到老人的情况,老人痛了十多年,最近两三年特别严重,去年做了手术,症状没有任何缓解。为什么手术后疼痛没有任何缓解?我们仔细研究了他的病情,又加做了ct和肌电图,把问题搞清楚了。因为右侧的坐骨神经有两处受到卡压,一个部位是腰椎,另一个部位是臀部。去年的手术只是解决了腰椎部位的卡压,还有臀部的卡压没有解除,自然疼痛没有缓解。就像家里的线路,开关和电线都坏了,你只修好一样,没用!两者都修好,灯泡才能亮。”杨平说。
“上次就是请省城的教授做的,说理论谁都会说--”儿媳满腹怒气。
老人儿子立刻打住:“这事跟人家没关系。”
儿媳的话一半咽回去了。>
杨平说:“没关系,我理解你们的心情,我只在这里呆两个星期,这件事跟我没有任何关系,完全可以不理,为什么这么自找麻烦,因为我以前遇到过这种特殊病例,有经验,所以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老人家这么痛苦,一个牙痛都把人折磨得翻来覆去,何况这种坐骨神经痛,老人是怕麻烦你们,强行忍住的,很难想象老人这些年怎么熬过来的。”
老人儿子本来不相信这个年轻的主任,但是这样一说,他有点动摇了,管他什么事,何必他自找麻烦,可能真的人家有办法,不是说了嘛,人家遇到过这种病例。
这件事,闹来闹去,家里也累,两口子要上班,孩子要管,现在老人这样痛苦,闹一年也没有解决问题,现在这个年轻医生有办法,为什么不听听。
谁不想把问题解决,开开心心地过日子,整个家庭生活质量都被这事拉低了。
“上次曾教授怎么就没看出神经在两个部位卡压?”老人儿子问道。
杨平说:“这种情况太罕见了,首次手术的医生都很难想到,我们以前碰到的病例也是这样,腰椎手术后疼痛还没缓解,后来再检查,才查出来。”
儿媳说:“那第一次手术花那么多钱白做了?”
这次语气好点。
杨平说:“不是这样的,就像家里的灯泡不亮了,灯泡没问题,是开关和电线坏了,第一次手术修了开关,现在要把电线也修好,只修一样没有用。如果腰椎手术不做,只做臀部的手术,术后也不能缓解疼痛,只有两个手术都做,才能有效果。”
“要是下一次手术还是不行怎么办,能百分之百保证?”儿媳脸偏向一边。
“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但是成功概率百分之九十以上。”杨平冷静地说。
“我知道,你们医生说话会留有余地。”老人儿子对九成把握认可,没医生敢说百分之百。
杨平看他们沉默,说:“我们一起来把老人的痛苦解决,痛苦没解决,怎么处理这事都是麻烦,老人痛苦,你们跟着痛苦,是不是?”
老头儿子看杨平虽然年轻,但是说话老练沉稳,完全不是普通年轻医生的做派
或许他真有办法,不然怎么敢主动碰这烫手山芋。
“我和老头子商量一下,你能不能等我一下?”老人儿子端起茶,喝了一口。。
“没关系,你们商量清楚,我们等你。”杨平一直语气平淡,不急不躁。
“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是想解决老人的痛苦,我完全可以不管这事。”杨平补充道。
两夫妻出去后,大约十多分钟左右,老人儿子回来了。
“我们同意做手术,但是我们请求杨主任您主刀。”
“当然是我主刀。”杨平说。
“还有这次费用--”老人儿子为难地说。
“先把问题解决再说,其它暂时不谈,怎么样。”杨平说。
老人儿子没说什么了。
“刚才我们态度不好,还请见谅,这事情把家里人搞得很烦躁。”老人儿子说。
杨平摆摆手:“没关系。”
家属的工作做通了,立刻安排术前检查,除了肺部纹理增粗外,没有其它的异常,血压、血糖都正常,身体还不错。
手术就排在第二天早上,杨平叮嘱术前准备好两支甲强龙,到时带到手术室。
然后发微信给苏宜璇,要她帮忙准备器械,明天配台手术,苏宜璇现在挂职手术室护士长。
回到宿舍,杨平想向田主任汇报今天的工作情况。
田主任没有回,跟盘院长一起和卫生局的领导吃饭去了。
“胖子,你那软中华还有不?”张林问梁胖子。
胖子很不满意:“别一口一个胖子,梁主任,叫梁主任,我挂职的是麻醉科主任。”
“你入戏太深了吧?”小五说。
“你们懂什么,这叫敬业,两个星期主任,也是主任。”
“梁主任,梁主任,麻烦赐一根软中华。”
张林伸手。
胖子拿出一包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