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后,放榜日。
中国奥数队拿到官方发送的成绩排名榜后,欢呼雀跃。
六位队员的分数是:
沈奇42( 1)、吕丘建33、杨锐33、周雨安32、于磊30、鲁文林28。
中国奥数队总分:198
其中除了28分的鲁文林获得银牌,其余五位队员全部获得个人金牌。
中国队的198是团队最高分,俄罗斯、美国以192、185排名第二、第三。
“哇喔!冠军!”
“我们是冠军!”
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击掌相庆,气氛欢乐。
“沈奇,厉害了,最高分。”
“沈奇,你的42 1是什么鬼?”
“对啊,我也纳闷,要么42,要么43,这42 1是什么鬼?魔群?从我们队的总分计算来看,应该是给我算了42分,括号里的 1是备注吧?”沈奇也是一脸茫然。
“不管如何,沈奇你肯定是金牌第一名,恭喜你!”
“要是沈奇你拿不到满分,我们很有可能输给俄罗斯。”
“沈奇大佬我给你跪了。”
各队员纷纷对沈奇表示膜拜,IMO赛场上拿满分确实不易。
“这个团队冠军是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来的,光我一个人拿满分也没用。总而言之我爱你们,老哥,你们都很稳。”沈奇快乐的笑了。
当天中午,颁奖仪式在伦敦南岸大学大礼堂进行。
中国奥数队六位队员身着统一西装,领取了象征最高荣誉的团队金杯。
咔嚓咔嚓。
记者们在台下拍照,大多是英国本地记者,其次是美国和中国记者。
一些速报随即被记者们发了出去。
“中国奥数队以198分夺得国际奥数竞赛团队冠军!恭喜中国奥数队卫冕成功!”—这是中文版的速报。
“国际奥数竞赛,团队冠军中国,亚军俄罗斯,季军美国。”---这是西方媒体的速报。
速报非常简洁,简单明了陈述客观事实。
实际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非常重视数学。
中国的学科竞赛不止数学一门,但竞赛种类最多、最受重视的是数学。
在西方国家,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
IMO自然是倍受中西方媒体关注的,团队冠军很重要,个人排名或许更重要,数学这门学科不需要什么仪器设备高端实验室,大多数时候靠天才的个人能力推动向前发展。
中国队领完团队冠军奖项后回到观众席。
团队冠军奖杯只有一尊,团队冠军金牌一人一块。
沈奇欣赏着手中的团队金牌,圆圆的,闪闪的,挺好看的。
系统提示:“恭喜宿主获得新成就,国际奥数竞赛团队冠军!奖励学霸积分15000点,乘以数学主天赋系数2,实际奖励值为3万点学霸积分。结余59873点学霸积分,请宿主确认。”
“系统君,你潜水好几天了,一露面就给我惊喜呀。”沈奇攒到了近6万点学霸积分,可以直接升级数学指标为6级。5级升6级需要5万点学霸积分。
接下来俄罗斯队和美国队上台领取团队亚军、季军奖杯。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有请《数学年刊》主编马尔韦斯先生、《数学学报》主编贝尔先生为个人铜牌获得者颁奖。”
马尔韦斯先生和贝尔先生或许不出名,但他俩主编的数学专业刊物《数学年刊》、《数学学报》在数学界如雷贯耳,是全球最顶尖最权威的数学刊物。
马尔韦斯先生和贝尔先生给个人铜牌获得者颁奖完毕,接下来由英国皇家学会秘书长和克雷研究所的所长为个人银牌获得者颁奖。
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克雷研究所于2000年设立了七个千年难题,破解一个奖励一百万美元。这两个机构都是名声在外。
最后,由怀尔斯爵士、高尔斯爵士、博切尔兹爵士为个人金牌获得者颁奖。
毕竟本届IMO在英国举办,三位爵士全都是菲奖得主,由他们颁出个人金牌再合适不过。
虽然英国国民的整体数学水平不咋地,但这个国家拥有三位活着的菲奖得主,英国的数学地位在国际上并不低,实际上还很高。
沈奇再次上台领取个人金牌,怀尔斯为他挂上金牌。
“孩子,我们又见面了,我对你印象深刻。”怀尔斯笑着对沈奇说到。
沈奇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干脆不说话。
IMO的个人金牌是官方颁出的个人最高奖项,金牌得主当然不止一位,这届的金牌线是30分,光中国队就有五人获得个人金牌。
42分或者30分的选手都可以拿到个人金牌,官方给的最高荣誉就是金牌,但民间会对金牌选手的分数做一个排名,排名最高的那位俗称金牌第一名。
金牌得主们一合影,台下记者的相机咔咔声呈几何倍数增长。
“我国奥数选手沈奇、吕丘建、杨锐、周雨安、于磊荣获个人金牌,祝贺五位小伙子们!他们分别来自南港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衡水中学、人大附中、燕大附中,其中沈奇同学以42 1的个人分数排名第一!”—QQ新闻。
“我市二中沈奇同学勇夺国际奥数金牌,真学霸闪耀国际赛场!”---南港新闻。
地方性质的南港新闻网没派记者去英国,他们转载了QQ新闻关于IMO的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热烈祝贺我校沈奇同学勇夺国际奥数金牌,奥数最强名校南港二中再创辉煌!”---这是条微博,博主是“南港二中”,也就是沈奇他们高中的官微。
“沈奇同学是强大的。南港二中奥数最强名校?存疑。”---“华中师大一附中”@了“南港二中”。
衡水中学:“存疑。”
人大附中:“存疑。”
燕大附中:“存疑。”
首都四中:“存疑。”他们四中是真正的名校,但这次四中没人入选奥数国家队,凑凑热闹总可以吧。
这么一闹一转一哔哔,南港二中官微的粉丝数量瞬间翻倍翻倍再翻倍。原先这个官微就200多粉丝,基本都是校内职工和学生家长,几分钟内他们的粉丝数量过千,吃瓜群众越聚越多,并呈不断增长趋势。格林尼治时间中午,差不多就是中国时间晚上八九点,正是吃瓜的黄金时间。
南港二中官微被几位高中界大佬集火,他不敢继续拉仇恨,瑟瑟发抖不说话。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叫PKU的博主站了出来,默默的给南港二中官微点了个赞,发了个鼓励支持的表情。
紧接着THU拍马杀到,留下三个竖起的大拇指表情。
高中界的大佬们不做声了,事态得以控制。
英国颁奖现场,沈奇第三次上台领奖,同时上台的还有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
沈奇收获了一个特别奖项---IMO创新奖。他42 1总分中的42属于满分,1属于创新。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收获了“IMO历史最佳选手奖”,他追平了罗马尼亚选手马诺勒斯库三届参加IMO、三届获得满分的纪录。这个奖项一共颁出过两次,这是第二次。
沈奇和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并列本届IMO金牌第一名,他们均拿到满分。
二人握手、合影,全场记者的目光都聚集在中俄两位天才少年身上。
中国奥数队拿到官方发送的成绩排名榜后,欢呼雀跃。
六位队员的分数是:
沈奇42( 1)、吕丘建33、杨锐33、周雨安32、于磊30、鲁文林28。
中国奥数队总分:198
其中除了28分的鲁文林获得银牌,其余五位队员全部获得个人金牌。
中国队的198是团队最高分,俄罗斯、美国以192、185排名第二、第三。
“哇喔!冠军!”
“我们是冠军!”
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击掌相庆,气氛欢乐。
“沈奇,厉害了,最高分。”
“沈奇,你的42 1是什么鬼?”
“对啊,我也纳闷,要么42,要么43,这42 1是什么鬼?魔群?从我们队的总分计算来看,应该是给我算了42分,括号里的 1是备注吧?”沈奇也是一脸茫然。
“不管如何,沈奇你肯定是金牌第一名,恭喜你!”
“要是沈奇你拿不到满分,我们很有可能输给俄罗斯。”
“沈奇大佬我给你跪了。”
各队员纷纷对沈奇表示膜拜,IMO赛场上拿满分确实不易。
“这个团队冠军是大家共同努力争取来的,光我一个人拿满分也没用。总而言之我爱你们,老哥,你们都很稳。”沈奇快乐的笑了。
当天中午,颁奖仪式在伦敦南岸大学大礼堂进行。
中国奥数队六位队员身着统一西装,领取了象征最高荣誉的团队金杯。
咔嚓咔嚓。
记者们在台下拍照,大多是英国本地记者,其次是美国和中国记者。
一些速报随即被记者们发了出去。
“中国奥数队以198分夺得国际奥数竞赛团队冠军!恭喜中国奥数队卫冕成功!”—这是中文版的速报。
“国际奥数竞赛,团队冠军中国,亚军俄罗斯,季军美国。”---这是西方媒体的速报。
速报非常简洁,简单明了陈述客观事实。
实际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非常重视数学。
中国的学科竞赛不止数学一门,但竞赛种类最多、最受重视的是数学。
在西方国家,数学不仅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
IMO自然是倍受中西方媒体关注的,团队冠军很重要,个人排名或许更重要,数学这门学科不需要什么仪器设备高端实验室,大多数时候靠天才的个人能力推动向前发展。
中国队领完团队冠军奖项后回到观众席。
团队冠军奖杯只有一尊,团队冠军金牌一人一块。
沈奇欣赏着手中的团队金牌,圆圆的,闪闪的,挺好看的。
系统提示:“恭喜宿主获得新成就,国际奥数竞赛团队冠军!奖励学霸积分15000点,乘以数学主天赋系数2,实际奖励值为3万点学霸积分。结余59873点学霸积分,请宿主确认。”
“系统君,你潜水好几天了,一露面就给我惊喜呀。”沈奇攒到了近6万点学霸积分,可以直接升级数学指标为6级。5级升6级需要5万点学霸积分。
接下来俄罗斯队和美国队上台领取团队亚军、季军奖杯。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有请《数学年刊》主编马尔韦斯先生、《数学学报》主编贝尔先生为个人铜牌获得者颁奖。”
马尔韦斯先生和贝尔先生或许不出名,但他俩主编的数学专业刊物《数学年刊》、《数学学报》在数学界如雷贯耳,是全球最顶尖最权威的数学刊物。
马尔韦斯先生和贝尔先生给个人铜牌获得者颁奖完毕,接下来由英国皇家学会秘书长和克雷研究所的所长为个人银牌获得者颁奖。
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克雷研究所于2000年设立了七个千年难题,破解一个奖励一百万美元。这两个机构都是名声在外。
最后,由怀尔斯爵士、高尔斯爵士、博切尔兹爵士为个人金牌获得者颁奖。
毕竟本届IMO在英国举办,三位爵士全都是菲奖得主,由他们颁出个人金牌再合适不过。
虽然英国国民的整体数学水平不咋地,但这个国家拥有三位活着的菲奖得主,英国的数学地位在国际上并不低,实际上还很高。
沈奇再次上台领取个人金牌,怀尔斯为他挂上金牌。
“孩子,我们又见面了,我对你印象深刻。”怀尔斯笑着对沈奇说到。
沈奇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干脆不说话。
IMO的个人金牌是官方颁出的个人最高奖项,金牌得主当然不止一位,这届的金牌线是30分,光中国队就有五人获得个人金牌。
42分或者30分的选手都可以拿到个人金牌,官方给的最高荣誉就是金牌,但民间会对金牌选手的分数做一个排名,排名最高的那位俗称金牌第一名。
金牌得主们一合影,台下记者的相机咔咔声呈几何倍数增长。
“我国奥数选手沈奇、吕丘建、杨锐、周雨安、于磊荣获个人金牌,祝贺五位小伙子们!他们分别来自南港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衡水中学、人大附中、燕大附中,其中沈奇同学以42 1的个人分数排名第一!”—QQ新闻。
“我市二中沈奇同学勇夺国际奥数金牌,真学霸闪耀国际赛场!”---南港新闻。
地方性质的南港新闻网没派记者去英国,他们转载了QQ新闻关于IMO的报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热烈祝贺我校沈奇同学勇夺国际奥数金牌,奥数最强名校南港二中再创辉煌!”---这是条微博,博主是“南港二中”,也就是沈奇他们高中的官微。
“沈奇同学是强大的。南港二中奥数最强名校?存疑。”---“华中师大一附中”@了“南港二中”。
衡水中学:“存疑。”
人大附中:“存疑。”
燕大附中:“存疑。”
首都四中:“存疑。”他们四中是真正的名校,但这次四中没人入选奥数国家队,凑凑热闹总可以吧。
这么一闹一转一哔哔,南港二中官微的粉丝数量瞬间翻倍翻倍再翻倍。原先这个官微就200多粉丝,基本都是校内职工和学生家长,几分钟内他们的粉丝数量过千,吃瓜群众越聚越多,并呈不断增长趋势。格林尼治时间中午,差不多就是中国时间晚上八九点,正是吃瓜的黄金时间。
南港二中官微被几位高中界大佬集火,他不敢继续拉仇恨,瑟瑟发抖不说话。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叫PKU的博主站了出来,默默的给南港二中官微点了个赞,发了个鼓励支持的表情。
紧接着THU拍马杀到,留下三个竖起的大拇指表情。
高中界的大佬们不做声了,事态得以控制。
英国颁奖现场,沈奇第三次上台领奖,同时上台的还有俄罗斯选手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
沈奇收获了一个特别奖项---IMO创新奖。他42 1总分中的42属于满分,1属于创新。
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收获了“IMO历史最佳选手奖”,他追平了罗马尼亚选手马诺勒斯库三届参加IMO、三届获得满分的纪录。这个奖项一共颁出过两次,这是第二次。
沈奇和彼得-波拉斯德拉夫斯基并列本届IMO金牌第一名,他们均拿到满分。
二人握手、合影,全场记者的目光都聚集在中俄两位天才少年身上。